在中國,酒是飯桌上的常客,無論是何種宴會,幾乎是無酒不成席。
眼看就要到年底,群裡關於喝酒的討論也多了起來,各種說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有人說,「喝酒上臉的人,說明酒量很好,放倒一桌人沒問題」!也有人說,「酒量是練出來的,只要多喝就能越戰越勇」。
但真如人們口中所說的這樣,喝酒越上臉,酒量越好?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喝酒臉紅,有些人喝酒臉白。
為什麼臉紅?
人體有兩種酶會對酒精起作用,一種叫做「乙醇脫氫酶」,另一種叫「乙醛脫氫酶」。喝酒容易迅速臉紅的人,往往只有前一種酶。乙醇脫氫酶可以把乙醇迅速的轉化為乙醛,但迅速累及的乙醛卻無法及時代謝,所以在短時間內會使得臉發紅。
等肝臟把乙醛慢慢轉化後,這種紅色才會逐漸褪去。
為什麼臉白?
喝酒臉就發白的人,既沒有乙醇脫氫酶,也沒有乙醛脫氫酶,所以體內的酒精全靠肝臟系統慢慢氧化,這類人喝酒會越喝臉越白,建議要少喝,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兩者的酒量誰大?
這可能是很多人的疑惑,其實這兩種情況都無法說明酒量。喝酒臉紅,體內殘留乙醛;喝酒臉白,體內累積乙醇。這兩種情況都對人體產生極大地損害,因此不能以面色來判斷一個人的酒量。
較能喝的人一般是體內兩種酶含量極高的人群,這類人可以較快地將酒精代謝排出。這麼看來,會不會喝酒這件事,難道真的是天生的?可能有些人要反駁了:誰生來就會喝酒,還不是一點點練出來的!
這種說法基本上是正確的,因為天生能喝酒的人確實是很少的,但是這種這說法卻又不是完全正確。
酒精的非特異性代謝途徑中所需要的細胞色素酶和過氧化氫酶,可以通過喝酒誘導而增加,但由於這兩種酶表現為非特異性和低效性,所以增加的幅度也不會太高。
其次,酒喝多了,身體會對酒精產生耐受,對酒精敏感度下降,造成「越喝酒量越大」的錯覺。事實上,耐受只是針對酒精本身,酒精危害依然存在。
最後,如果一個人體內缺乏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基本上就確定「不行」了,再怎麼練習也不會有很大的改觀。
而對於那些自認為酒量好並為此自豪的人,也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能喝未必是好事。
2020年4月,《自然Nature》雜誌子刊發布了一項針對中國人營養代謝和藥物代謝的研究。
研究發現,中國人在代謝基因突變的影響上,可以總結為3點:
1.中國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更好;
2.與歐洲和非洲相比,中國人的乙醛脫氫酶2基因突變更高,酒量更差;
3.中國人喝酒,食道癌風險更高。
研究發現,乙醛脫氫酶2基因突變是食管癌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所以國人喝酒患上食道癌風險也更高!
另外,酒精早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一類致癌物,與人體7個部位的癌症(肝癌、食管癌、腸癌、口腔癌、喉癌、鼻腔癌、乳腺癌)都存在著明確的關係,所以建議一點酒都不要喝。
酗酒後,人們常常會頭痛,有人會用解酒方法,覺得這樣傷害不會太大。必須遺憾地說明一下,你用的解酒方法也許不會有多大的效果。
濃茶、咖啡、蜂蜜水這些解酒方法,很多人使用過,有些人用了確實舒緩了酒後不適,但能解酒嗎?遺憾地說,上述這幾種都不能真正的解酒。
解酒,是指幫助人體快速代謝酒精,一般來說,如果能改善體內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的數量和活性,就能起到解酒作用。但這兩種酶的數量和活性是由基因決定,外源無法補充,所以想要靠「吃」來解酒,通常是沒有用的。
如果想要減緩飲酒的傷害,倒是可以通過一些習慣來改善。
1、不要大口飲酒:快速喝酒會使血液中酒精含量突然上升,容易出現酒精中毒;
2、不要混著喝:幾種酒混著喝,因為酒的口感不同,所以很難控制飲酒量和飲酒速度,容易並且使得血管迅速擴張,加快酒精吸收,更容易醉酒;
3、不要空腹飲酒:在飲酒前應該先進食,多吃青菜和蛋白質,降低酒精的吸收速度,同時增加飽腹感,減少酒量。
以上這幾點在喝酒時需多加牢記,不過最重要的是,能不喝則不喝,酒精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百害無一益。飲酒量並沒有安全界限,《柳葉刀》發布的相關研究顯示,只要喝酒就會造成健康危害,哪怕是一滴!
參考資料:
[1]一喝酒就全身通紅,究竟為什麼?.醫學論壇網.2017.10.16
[2]一碰酒就臉紅or臉白的人,誰更能喝?怎樣喝酒不傷身、不易醉?.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2020.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