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多個影響酒量的新基因,大規模基因組分析揭示酒量高低...

2020-11-30 健康界

酒,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酒文化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壯大。位於河南的賈湖遺址

曾出土多個陶罐,殘留物檢測表明這些陶罐曾裝過用大米、蜂蜜和水果製成的酒,賈湖遺址處於石器時代早期(約公元前7000—前5600年),也就是說8000年前我國人民就開始釀酒了。

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歡喜時人們會喝酒慶祝。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憂愁時人們會借酒消愁。

無論歡喜還是憂愁,喝酒總是有理由的,

然而,常言道:

「美酒雖好,可不要貪杯」。過度飲酒不但容易誤事,也會導致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神經性疾病等多種疾病。

過量飲酒被認為是遺傳和非遺傳危險因素之間複雜相互作用的結果,大量的研究事實表明過度飲酒者在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上顯著高於常人,但很少人研究報導基因位點與飲酒量的關聯性。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 Advance雜誌發表了一篇酒量與基因位點關聯性的研究論文——Functional validity, role, and implications of heavy alcohol consumption genetic loci。

來自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確定與極端人群飲酒水平相關的遺傳因素,並使用模型生物和基因晶片技術檢查結果的功能有效性。

飲酒與60多種疾病有關,並且這些疾病的風險通常隨著酒精攝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來自雙胞胎和收養研究的薈萃分析表明:酒精使用障礙(AUD)的半數方差與遺傳因素相關。然而這種關聯性基因的發現僅限於酒精代謝性基因——乙醇脫氫酶(ADH)和乙醛脫氫酶(ALDH),這兩種基因的錯義突變使得人的酒量變低,從而避免過度飲酒。

通過群體基因分析,與飲酒相關的乙醇脫氫酶(ADH)和乙醛脫氫酶(ALDH)變異在歐洲人中出現頻率較低,但在中國、日本等東亞地區人群中較為常見!這也是中國人喝酒容易臉紅的原因,酒精在體內分解為乙醛後,乙醛沒能被快速降解,導致臉紅、頭暈、心跳加快等現象,這些現象其實就是乙醛中毒。

酒精代謝通路十分複雜,其上下遊必定還存在乙醇脫氫酶(ADH)和乙醛脫氫酶(ALDH)之外的基因可以影響人體酒精代謝,因此,Andrew Thompson等人對歐洲人群是否存在其他的與酒量相關的基因進行了研究分析。

在此研究中,研究者對,來自英國生物銀行(n=125249)和GERA (n=47967)的歐洲血統人群數據集進行全基因組薈萃分析。

研究人員在SNP水平測定基因與英國生物銀行中高酒量表型的關聯性,最終確定了6個基因位點——ADH1B、KLB、BTF3P13、GCKR、SLC39A8和DRD2。

其中BTF3P13為假陽性基因,被排除在外。

研究人員在發現了上述的高置信度基因位點後,進行了GWAS後研究,通過線蟲和基因晶片技術檢查GWAS結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之前有研究表明KLB基因與歐洲人群的酒精表型有關,並在小鼠模型中證實KLB缺失導致酒量上升。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是一種參與糖攝入量調節的激素,而KLB基因表達產物——β-Klotho正是其受體蛋白。

因此,KLB的下調可能導致酒精或高糖食品的持續攝入。

此外,兩種KLB亞型基因敲除的線蟲模型也表現出酒精耐受增強表型。

GCKR和SLC39A8的基因組顯著結果進一步證明了能量產生途徑與酒精代謝有關,Andrew Thompson等人在己糖激酶和ZRT/ IRT轉運蛋白中的功能研究數據支持了葡萄糖代謝途徑在酒量低中的作用。

這些研究數據表明,當hxk-1和zipt-15被單獨敲除時,高劑量酒精的抑制作用會減弱。

DRD2編碼多巴胺受體Ⅱ,與多種神經生物學過程有關,包括獎賞迴路的功能激活。

來自體內和體外實驗的數據表明,DRD2是酒精依賴的易感基因,改變DRD2的表達會導致對物質和刺激的不同反應並增加成癮的風險。

此外,有證據表明,當DRD2多態性存在或D2受體可用性低時,酒精和古柯鹼依賴的復發風險增加。

總而言之,Andrew Thompson等通過對歐洲血統人群進行全基因組大數據分析,並通過線蟲模型和基因晶片技術進一步驗證,確定了多個ADH/ALDH基因簇之外的酒精代謝相關基因,揭示了酒量有高低的深層次原因。

除此之外,這些結果還為臨床上治療酒精相關性疾病提供了指導性、支持性的理論依據。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雖說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酒量還得看基因!

論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eaay5034

相關焦點

  • ...多個影響酒量的新基因,大規模基因組分析揭示酒量高低的根本原因
    來自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確定與極端人群飲酒水平相關的遺傳因素,並使用模型生物和基因晶片技術檢查結果的功能有效性。來自雙胞胎和收養研究的薈萃分析表明:酒精使用障礙(AUD)的半數方差與遺傳因素相關。然而這種關聯性基因的發現僅限於酒精代謝性基因——乙醇脫氫酶(ADH)和乙醛脫氫酶(ALDH),這兩種基因的錯義突變使得人的酒量變低,從而避免過度飲酒。通過群體基因分析,與飲酒相關的乙醇脫氫酶(ADH)和乙醛脫氫酶(ALDH)變異在歐洲人中出現頻率較低,但在中國、日本等東亞地區人群中較為常見!
  • 山東人酒量其實一般?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發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說,這一研究成果是通過中國人自己的儀器、平臺、分析方法,對中國人的基因組特徵進行深入、廣泛的研究,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在ChinaMAP一期資料庫中,包含1.36億個基因多態性位點SNP和1千萬個插入或缺失位點(NDEL),其中一半是在國際通用的多個資料庫中均沒有的新位點。研究覆蓋中國7大地理區域,包括了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漢族、壯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藏族和蒙古族,顯示了中華民族跨地理區域人群遺傳背景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 為什麼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更好?中國最大規模全基因組研究告訴你
    在這個賽道上,美國和歐洲已實施多項以大規模隊列的基因分型、基因組測序數據為基礎的醫學研究計劃,包括著名的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美國腫瘤基因組圖譜(TCGA)計劃和多組學精準醫學研究計劃(TOPMed)等,產生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裡程碑式成果。對於我國的未來醫學發展,能否直接應用美國、歐洲人群研究主導形成的數據和結論?
  • 誰的酒量好?基因說了算!河南人酒量全國名列前茅,比山東人還能喝
    比如,河南人和藏族、蒙古族人民一樣,酒量居於全國前列;一喝酒臉就紅的人,不是因為酒量好,而是因為代謝能力差。這些觀點都來自首次發表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4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酒精代謝能力測試,你的酒量由基因決定!
    在酒桌文化的影響下,想增加酒量的人不在少數。很多人認為只要每天喝一點,逐漸增加,酒量就會增加。但是這個方法真的正確嗎?據了解,人體內有一系列基因決定了不同人對飲酒反應的差異。這些基因從出生就已經決定了,一輩子都不會改變。練喝酒沒用。因為基因不同,每個人的酒量也不同。期間飲酒容易導致性激素分泌紊亂,促進肝癌的發生。
  • 日本人哭了:難怪酒量差,原來刻在基因裡?
    日本人進化為不善飲酒等情況浮出水面,同時還發現了即使是日本人也能劃分為本州型和衝繩型等多樣化群體的可能性。很多日本人被認為酒量小,這是進化的結果。大阪大學的教授岡田隨象等人在1月發行的英國科學雜誌上透露了這一消息。研究人員解析了17萬名日本人的基因組,找到了在過去1萬~2萬年裡配合周圍環境而產生變化的29處。基因組本體是2條鏈相連的DNA,以4個「文字(鹼基)」記錄遺傳信息。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
    研究團隊對隊列中代表中國不同地區和民族的10588人DNA樣本進行了40×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完成了高質量的中國人群遺傳變異數據構建、中國人群體結構分析、基因組特徵比較以及變異頻譜和致病性變異解析。此次發表意味著,通過中國人自己的儀器、平臺、分析方法,對中國人的基因組特徵進行深入、廣泛的研究,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
  • 一喝酒就臉白或臉紅的人,哪個酒量更大?酒量能後天練出來?闢謠
    而對於那些自認為酒量好並為此自豪的人,也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能喝未必是好事。三、中國人喝酒,食道癌風險更高2020年4月,《自然Nature》雜誌子刊發布了一項針對中國人營養代謝和藥物代謝的研究。研究發現,中國人在代謝基因突變的影響上,可以總結為3點:
  • ...ChinaMAP發布最大規模中國人群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成果
    在這個賽道上,美國和歐洲已實施多項以大規模隊列的基因分型、基因組測序數據為基礎的醫學研究計劃,包括著名的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美國腫瘤基因組圖譜(TCGA)計劃和多組學精準醫學研究計劃(TOPMed)等,產生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裡程碑式成果。對於我國的未來醫學發展,不太適合直接應用美國、歐洲人群研究主導形成的數據和結論。
  • 酒量和遺傳的關係
    其實呢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的人說喝酒是練出來的有的人說酒量是天生的。但有研究證明飲酒基因是可以遺傳的2013年12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表明:酒量大小及有無酒癮,絕非後天鍛鍊養成的,而是由「飲酒基因」所決定。
  • 首次全部中國自主創建最大規模國人基因庫結果發表於國產期刊
    在ChinaMAP一期資料庫中,包含1.36億個基因多態性位點SNP和1千萬個插入或缺失位點(NDEL),其中一半是在國際通用的多個資料庫中均沒有的新位點。研究覆蓋中國7大地理區域,包括了人口排名前10的漢族、壯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藏族和蒙古族,顯示了中華民族跨地理區域人群遺傳背景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 基因編輯技術新突破!科學家可以一次編輯多個基因組片段
    3 月 16 日,《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新研究,來自多倫多大學泰倫斯 · 唐納利細胞及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通過使用一種名為 「CHyMErA」 的基因編輯方法,可以同時編輯基因組中的多個位點。
  • 酒量可以後天練出來嗎?專家:酒量的大小,關鍵在於這個因素
    有人就覺得很納悶:酒量到底由什麼決定?酒量能練出來嗎?酒量能練出來嗎?我們首先來搞清楚一個概念,什麼是酒量。人們常說的酒量是指從飲酒開始到出現酒精中毒所能承受的酒量。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酒量大小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決定,而不是後天能練出來的。同樣,喝酒臉紅也是由基因因素決定,臉紅恰恰意味著不能喝酒。我們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即乙醇)。
  • 臉紅不宜喝酒、中國人群甲狀腺疾病風險高 全自主中國人群基因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王衛慶教授和畢宇芳是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曹亞南、李林和徐敏研究員等為共同第一作者。此次發表意味著,通過中國人自己的儀器、平臺、分析方法,對中國人的基因組特徵進行研究,具有前所未有的本土意義。
  • 一項遺傳學新研究揭示了人類基因組中隱藏著「暗物質」
    一項遺傳學新研究揭示了人類基因組中隱藏著「暗物質」  Emma Chou • 2020-03-12 14:02:05
  • 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實際上,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對大規模人群進行全面的遺傳分析。如今,基因庫的概念已經並不稀奇了,歐美已經有了一些出名的人類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資料庫,比如 英國生物樣本庫(UKbiobank)、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千人基因組計劃(1KGP)、UK 10K 計劃、dbSNP 和多組學精準醫學研究計劃(TOPMed)。
  • 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
    實際上,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對大規模人群進行全面的遺傳分析。如今,基因庫的概念已經並不稀奇了,歐美已經有了一些出名的人類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資料庫,比如 英國生物樣本庫(UKbiobank)、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千人基因組計劃(1KGP)、UK 10K 計劃、dbSNP 和多組學精準醫學研究計劃(TOPMed)。
  • 經常喝斷片兒,酒量就真的練出來了?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不過,喝酒斷片並不是說自己完全喝多了,而是介於開始喝醉和已經喝醉之間,斷片會忘記身邊的人和事,但是人體基本的技能、知識卻不會受到影響,行為動作也不會有問題!所以有部分人在喝酒到一定程度後,行為會突然變得冷靜,甚至還能做到「酒後吐真言」;但是當你第二天問對方時,他一定會矢口否認,並說出渣男語錄:我喝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