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呢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的人說喝酒是練出來的有的人說酒量是天生的。
但有研究證明飲酒基因是可以遺傳的
2013年12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表明:酒量大小及有無酒癮,絕非後天鍛鍊養成的,而是由「飲酒基因」所決定。
首先,他們培育出一種愛酒勝過喝水的老鼠,證明了喝酒習慣具有遺傳性,是由基因決定的;接著,他們設計了「酒精挑戰」賽,要求300餘名受試者在8分鐘內喝下一份濃度為20%的酒精溶液。喝完後,他們還需填寫表格,記錄自己的感覺;一種特殊儀器,還被用來測量酒後身體晃動程度,說明受試者醉酒程度。
研究者Raymond L. White發現,15號染色體上部分基因與喝醉程度緊密相關。這一飲酒基因是一群基因在起作用,經過複雜的變化過程後,影響人對酒精的反應。有趣的是,飲酒基因能隨繁殖代代遺傳。換言之,老爸能喝一斤,兒子肯定少不了八兩。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而人是否醉酒,取決於血液中乙醇的濃度
當血液中乙醇濃度在0.05%-0.1%時,人開始朦朧、暢快地微醉;而達到0.3%時,人就會口齒不清,步態蹣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酒醉了;如果達到了0.7%,人就會死亡
對於乙醇的承受力人與人的差異很大,這是由於胃腸吸收能力和肝臟的代謝處理能力不同所致,也就造成了人之間的酒量不同。
酒精(乙醇)在人體內的分解代謝主要靠肝臟的酶系統中的兩種酶:一種是乙醇脫氫酶,另一種是乙醛脫氫酶
乙醇脫氫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醇分解變成乙醛
乙醛脫氫酶則能把乙醛中的兩個氫原子脫掉,使乙醛轉化為乙酸,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乙醇和乙醛對人體危害最大
在人體中,都存在乙醇脫氫酶,而且數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脫氫酶的人就比較多
乙醛脫氫酶的缺少,使乙醛不能被完全分解為乙酸,而是以乙醛繼續留在體內,使人喝酒後產生噁心欲吐、昏迷不適等醉酒症狀
也就是飲酒量大小取決於你體內乙醛脫氫酶有多少,也就是你體內的解酒能力與遺傳有關係的;
但是無論什麼樣的人,大量飲酒後,都是會引起身體不適。所以要適量飲酒喲,遇到推不掉的酒局也要提前做好準備,酒嚼解酒糖護肝醒酒,防止宿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