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後臉紅的人酒量大?味精加熱後會產生毒素?發燒了不能吃雞蛋?

2021-01-19 騰訊網

較真要點:酒後臉色變紅的人,其實代表的是「此類人不適合飲酒」。喝酒上臉的人由於乙醛的蓄積,導致機體心率加速、血管強烈擴張,是「體內缺乏乙醛脫氫酶」的表現。

伴隨著四季的更迭,新年已經來到;經過疫情的「洗禮」,所有人都意識到了一件事情,就是「健康比其他事情更重要」。在追求健康的「康莊大道」上,總會有一些「誤區」阻擋我們的腳步,它們充斥於我們的朋友圈和各大網絡平臺中;去除各類謠言,理性看待關於健康的每一則言論。開年新篇章,用科學知識幫各位「闢謠識真」,靠譜養生。

喝酒後臉色變紅的人代表其「酒量大」?

社會中流傳:喝酒後臉色變紅的人酒量更好;臉色變紅,證明酒精都揮發掉了。

然而,恰恰相反,酒後臉色變紅的人,其實代表的是「此類人不適合飲酒」。

無論喝的是哪種酒,當酒精(乙醇)進入身體之後,它會在消化道被吸收進入血液,除了有少部分經過肺和腎進行排出外,大部分酒精的代謝過程發生在肝臟。乙醇進入肝臟後,首先會經「乙醇脫氫酶」的催化,代謝成為乙醛;接下來乙醛會在「乙醛脫氫酶」的作用下轉化為乙酸,乙酸最後會參與機體的多個代謝途徑,最終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喝酒臉紅的人,其實是「體內缺乏乙醛脫氫酶」的表現。缺乏乙醛脫氫酶,那乙醛在體內就無法順利轉變為乙酸,導致乙醛蓄積在體內。乙醛的蓄積,會導致機體心率加速、血管強烈擴張,導致飲酒者出現臉紅、心慌、頭暈等反應,這也就是「喝酒後臉色變紅」的「根本原因」。

請您注意:乙醛是一種「1類致癌物」,它具有很強的細胞毒性(毒性是同劑量乙醇的30倍),體內蓄積較多的乙醛會導致機體血壓升高、甚至增加患癌的風險。

因此,「飲酒後臉色變紅」根本不代表你更能喝,其實是「體內的乙醛代謝機制」出現了問題,這樣的人更不能多喝,否則只會「傷害自己」。

發燒的人不能吃雞蛋?否則不利於健康?

有人說「發燒的人不能吃雞蛋」。由於雞蛋當中富含「完全蛋白質」,食用即會給身體補充熱量(蛋白質是產能營養素),發熱人群吃了雞蛋就會導致產熱增加,導致其散熱減少,這樣更不利於退燒。

其實,此言論只是在「片面解析」,歸屬於「謠言」。

第一,食物中所有的蛋白質進入身體後都會產熱,每克蛋白質產能4千卡(約17千焦);雞蛋當中所含的蛋白質雖然是「完全蛋白質」,但這個和進入身體產熱、產多少熱量並無關係,完全蛋白質的意義是「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含量充足,彼此比例適當,能夠維持生命和促進生長發育的一類蛋白質」,換而言之就是「能高效滿足人體對胺基酸需要的一類蛋白質」,與進入機體後「產熱」一事並無關聯。

第二,發燒本是一種「人體受病菌侵襲後,免疫系統發出的防禦信號」;食物進入體內產熱(能)很平常,它和「抑制退燒」不存在任何關聯。人體在感冒、發燒等生病的過程中,同樣需要熱量來維持每日正常的生理活動,均衡且多樣的營養素是保證人體健康的基礎要素,而「雞蛋」恰為一種「優質食品」,推薦適量進食。

味精加熱後有毒,甚至會致癌?

說「味精有毒、致癌」,主要言論是「味精加熱超過120攝氏度的時候,會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食用易致癌」。

其實,該說法只是「誇張型言論」,不可信。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當穀氨酸鈉加熱至120攝氏度後,的確會產生新物質「焦穀氨酸鈉」;但焦穀氨酸鈉並不存在「致癌」的機理,也沒有任何毒性,它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了鮮味」而已。「焦穀氨酸鈉」存在於多種營養品和護膚品中,這也恰恰佐證了它的安全性。

雖然如此,味精、雞精也不可多吃,因為其中含有不少的「鈉離子」,常吃會增加機體患高血壓、骨質疏鬆等問題的風險;另外,味精不可過早放入,避免影響其鮮味。

減肥的過程中不能吃肉?否則會更胖?

「減肥」,一種愛美人士極力追求的「生活狀態」。大家的固有思想是:減肥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吃肉,不然絕對會更胖。

其實,「肉」沒有那麼壞;減肥期間該吃肉,對減肥者有更好的作用,吃對會讓你更瘦。

肉,一種很好的食物,不但好吃,而且還富含優質蛋白質、血紅素鐵、礦物質鋅等多種營養物質。

減肥過程中建議大家吃「肉」,當然這個肉指的是「瘦肉(脂肪含量小於10%的肉類)」。首先,瘦肉中的蛋白質含量更高,而蛋白質與機體的肌肉質量有直接的關係,長期缺乏蛋白質會導致機體的基礎代謝率出現明顯下降,導致機體「易胖難瘦」。其次,瘦肉的「食物熱效應」本身很高,而食物熱效應指的是「食物在消化吸收及代謝轉運過程中所消耗的熱量」。對比三大產能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蛋白質的食物熱效應是最高的(20%—30%);當您吃了高蛋白質的瘦肉之後,人體需要付出較高的「能量消耗」,其實真正通過吃肉攝入體內的熱量並不是很高,加上蛋白質的產能係數(1克蛋白質供能4千卡)本身很低,食用之後又有較強的飽腹感,所以這筆「買賣」很合適,在減肥的過程中適量吃瘦肉有助於減肥的順利完成。

更何況,瘦肉當中本身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此來彌補減肥時期消耗較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本身也有助於燃燒熱量、消耗脂肪。

也就是說,減肥的過程中吃點瘦肉,本身會助力您的減肥大業。雞胸肉、瘦牛肉、豬裡脊等瘦肉,用蒸、煮、燉等「低溫、少油烹調方式」進行加工,給您的減肥過程增添一絲樂趣。

「牛奶草莓」是用牛奶進行澆灌的?

當下正是草莓上市的時間段。很多商家宣稱「自己售賣的草莓是用牛奶進行澆灌生長的」,這種所謂的「牛奶草莓」價格更貴,這是真的嗎?

其實,所謂的「牛奶草莓是用牛奶進行澆灌的」,僅僅是商家的營銷炒作,不可信。

一方面,「牛奶草莓」可能只是「某品種草莓」的「別稱」,比如「丹東99號草莓」。另一方面,「用牛奶澆灌草莓」本身不容易實現,牛奶當中大分子的蛋白質並不能被草莓直接吸收,而且「牛奶澆地」也容易導致土壤被破壞,反而容易影響草莓的正常生長,想吃到「用牛奶澆灌出的牛奶草莓」本是難事。

無論從成本角度來看,還是從操作的可行性來看,「牛奶草莓」都是一種「炒作方式」,請您理性看待。

「現擠的牛奶」更有營養?

牛奶是一種好東西,既能高效補鈣,又可以為身體補充豐富的優質蛋白質。現實生活中有多品種牛奶進行售賣,很多人偏愛「現擠牛奶」,總覺得現擠的牛奶更新鮮,營養價值更高。

然而,您只是想多了,這是個「徹頭徹尾的誤區」。

的確,對於大多數食品而言,越新鮮的確代表其營養價值更高。但是,「牛奶」並非如此;現擠的牛奶更「危險」,它容易受到多方面的汙染;奶牛的健康狀況、擠奶處的衛生狀況、擠奶員的健康狀況、擠奶員雙手的衛生情況、接奶容器的衛生和消毒狀況等問題皆會影響牛奶的「安全和衛生」,現擠出來的牛奶並沒有經過專業的檢測,微生物是否超標、抗生素是否超標等問題根本無法確定。言於此,這樣的牛奶,您還敢喝嗎?

所以,「現擠牛奶」更危險,不建議購買。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享受安全和營養的前提應該是「拒絕謠言」,消費者更該明確這個道理。吃得明白,方可收穫更優質的營養,希望大家都可以成為「一個有智慧的吃貨」。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味精加熱後有毒且致癌?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大?很多人還不知道……
    正因為眾多人的關注所以網上關於某種食物的說法也是多種多樣比如喝酒後臉變紅代表酒量大?味精加熱後有毒,甚至會致癌?今天我們就挑幾個和大家好好說一說喝酒臉紅代表酒量大?網上流傳:喝酒後臉色變紅的人酒量更好,臉色變紅,證明酒精都揮發掉了。事實上,酒後臉色變紅的人,其實代表的是此類人不適合飲酒。
  • 健康闢謠|發燒不能吃雞蛋?減肥不能吃肉?很多人還不知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意食物對身體產生的影響,追求健康的飲食習慣。網上關於某種食物的說法多種多樣,真相究竟是什麼呢?發燒的人不能吃雞蛋?有人說發燒的人不要吃雞蛋,由於雞蛋當中富含完全蛋白質,食用即會給身體補充熱量(蛋白質是產能營養素),發熱人群吃了雞蛋就會導致產熱增加,導致其散熱減少,這樣更不利於退燒。真相:發燒是人體受病菌侵襲後,免疫系統發出的一種防禦信號;食物進入體內產熱(能)很平常,它和抑制退燒不存在任何關聯。
  • 一喝酒就臉白或臉紅的人,哪個酒量更大?酒量能後天練出來?闢謠
    一、喝酒臉紅和臉白,誰的酒量更大?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喝酒臉紅,有些人喝酒臉白。為什麼臉紅?喝酒臉就發白的人,既沒有乙醇脫氫酶,也沒有乙醛脫氫酶,所以體內的酒精全靠肝臟系統慢慢氧化,這類人喝酒會越喝臉越白,建議要少喝,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兩者的酒量誰大?
  • 一喝酒就臉紅的人,不但酒量差,患癌風險還高!
    江湖上傳言:一喝酒就臉紅的人,通常酒量都很好,不易醉。 那為啥「一喝酒就上臉」的小脈,一杯就倒下了呢? 酒量好不好,究竟是啥決定的? 提前吃東西,喝酒真的會不難受嗎? 關於喝酒這件小事,咱們今天就好好來嘮一嘮。
  • 味精是「有毒」?吃多了有害健康?這些真相你應該知道
    關於味精到底要不要吃,是近幾年來頗有爭議的一件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從單一追尋飲食美味,逐漸向健康養生方面轉變,只要在網絡上搜索關於味精的字眼,幾乎全都是負面的一些言論,有的人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物品,常吃會致癌;有的人說味精有毒,吃雞精更靠譜,因此很多人從此讓味精徹底從櫥櫃裡消失。
  • 吃味精會致癌?味精和雞精,該選哪個?看了配料表後全明白了!
    人矛盾起來真的很可怕,可以每天點外賣,卻受不了食物中添加調料,總說不要吃味精,不要吃味精,吃多了致癌!味精和雞精真的那麼可怕嗎?今天小野就專門買了一袋雞精,一袋味精,認真研究了一下兩者的成分,還真不是大家想的那樣!
  • 吃味精掉頭髮?雞頭含重金屬?魚膽有毒?這10個謠言有2個是真的
    今天我們一起來闢謠,看看網上盛傳的這10大食物謠言,到底有幾個是真的。吃雞蛋不要吃蛋黃,蛋黃中膽固醇太高有人說蛋黃中含有膽固醇太高,會導致心腦血管髒病。蛋黃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素,維生素,抗氧化劑和各種微量元素,營養學家建議大家每天至少食用一顆雞蛋,保證身體蛋白質的攝入。味精吃多了掉頭髮很多老人都會說味精吃多了會血熱,還會掉頭髮。這真的是大錯特錯。
  • 雞蛋雖好禁忌多 雞蛋6吃法會喪命
    雞蛋中含有抗胰蛋白酶,影響人體對雞蛋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未熟的雞蛋中這兩種物質沒有被分解,因此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雞蛋在形成過程中會帶菌,細菌會穿過蛋殼上的小孔,進入蛋內,而未熟的雞蛋又不能將細菌殺死,輕則會引起腹瀉。因此雞蛋要經高溫煮後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緻密,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只有煮熟後的蛋白質才變得鬆軟,人體胃腸道才可消化吸收。
  • 酒量真的能練出來嗎?
    一般而言,酒後出現斷片兒的人,其行為舉止將會保持一些正常,至於那些酒後失態、失德,甚至醉酒鬧事的惡劣表現,多半都是在沒有真正喝醉的情況下出現的,因為他們的行為還在受大腦支配,如果真正喝醉了,就會不省人事,連站都站不起來,更別說有什麼行為舉止了。
  • 我為什麼,又不敢吃味精了?
    ② 這種鮮味在許多日本食品、中國美食,和加工食品中很常見,正是因為鮮味,對很多人來說,添加味精的食物,比不添加味精的食物味道更濃鬱,更符合人類的味覺。人類是被欲望控制的動物,滿足食慾能讓人開心、幸福,產生多巴胺,所以,大部分人類都喜歡吃味精。
  • 告訴家長也不聽系列:味精到底能不能吃?
    >還有很多人以「做菜不放味精」而自豪 只要說起味精 很多人就會想到這些: 聽說味精吃多了會致癌 味精吃多了會缺鋅 味精吃多了記憶會變差
  • 酒量可以後天練出來嗎?專家:酒量的大小,關鍵在於這個因素
    觥籌交錯之際,有些人幾杯酒下肚,面不改色,一點事都沒有,有些人沾酒就臉紅,甚至一杯就倒。有人就覺得很納悶:酒量到底由什麼決定?酒量能練出來嗎?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酒量大小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決定,而不是後天能練出來的。同樣,喝酒臉紅也是由基因因素決定,臉紅恰恰意味著不能喝酒。我們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即乙醇)。
  • 味精吃多了會致癌?味精是人工合成的?真相令人目瞪口呆!
    02穀氨酸鈉加熱後會分解出化學致癌物?穀氨酸鈉加熱到120℃以上時會產生焦穀氨酸鈉很多人認為它具有一定的毒性,致癌但焦穀氨酸鈉對人體是無害的不僅毒性極低,而且並不會致癌>它同樣不在「致癌物名單」中甚至有科學家經過實驗研究發現焦穀氨酸鈉還能提高人的記憶力味精加熱到270℃時才會分解破壞味精、雞精在一般烹調條件下性能是穩定的
  • 為什麼不能用微波爐加熱雞蛋?
    微波是一種高頻率的電磁波,其本身並不產生熱。在宇宙、自然界中到處都有微波存在,但由於自然界中的微波不集中,故不能加熱食品。微波爐是利用其內部的磁控管,將電能轉變成微波,以2450 MHz的振蕩頻率穿透食物來進行加熱的。
  • 為什麼不能用微波爐加熱雞蛋?
    微波是一種高頻率的電磁波,其本身並不產生熱。在宇宙、自然界中到處都有微波存在,但由於自然界中的微波不集中,故不能加熱食品。微波爐是利用其內部的磁控管,將電能轉變成微波,以2450 MHz的振蕩頻率穿透食物來進行加熱的。當微波被食物吸收時,食物內的極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質、糖等)會以每秒24.5億次的頻率快速振蕩,使得分子間互相作用而產生大量熱。
  • 雞精比味精更營養?味精吃多了會致癌?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就提議再加點味精和鹽,誰知大伯兩嘴一碰,語重心長地說道:「味精可不能吃,致癌。」既然說高溫條件下會變成焦穀氨酸鈉,那我們就得動動小腦筋,思考一下:它的轉化率是多少?這個焦穀氨酸鈉真的這麼可怕?根據我所查到的資料顯示,以0.2%的味精及2%的食鹽水溶液,在115℃加熱3h,生成無鮮味的焦穀氨酸鈉僅為0.014%。
  • 經常喝斷片兒,酒量就真的練出來了?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這個不知天地為何物的過程,就是酒後瞬間的完全失憶,俗稱「斷片」!人在飲酒之後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謂酒後失態,比如失聲痛哭、酒後鬧事等,這都不是真正的「斷片」。因為人的行為時受到大腦支配的,還有行為意識並不是失態,只不過是借酒裝瘋而已。等到真正喝醉時,人已經不省人事,更別說是有精力發酒瘋了!
  • ...硫化亞鐵 亞鐵離子 營養吸收 雞蛋清 吃雞蛋 誤區 蛋白質結構...
    由此看來,煮、蒸雞蛋應是最佳的吃法。  誤區之三:炒雞蛋放味精味道會更好  雞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穀氨酸與一定量的氯化,鈉,加熱後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物——穀氨酸鈉,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純正的鮮味。如果在炒雞蛋時放味精,味精分解產生的鮮味就會破壞雞蛋本身的自然鮮味。因此,炒雞蛋時不宜放味精。
  • 酒量越大,肝臟「解毒」功能越好?醫生:這樣說,不對!
    飲酒,現在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相信很多人也會有和標題一樣的看法,認為確實如此啊!酒量越大的人,肝臟解毒功能就越好,越不容易得肝病。難道不是這樣嗎?甚至還有人能列舉出身邊的不少的例子,某某酒量特別好,一次能喝一、兩斤高度白酒都不醉,檢查肝功能也正常。這樣,我們先不忙於給出結論,請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再自己想一想,對或是不對。
  • 味精、雞精、香菇精有啥區別?味精該怎麼吃?
    雞精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妖精」——餐桌上的妖精,許多本來平平淡淡的菜餚加點雞精,立即變得鮮美無比,令人食慾大開,忍不住大快朵頤。雞精還有兩個好姐妹叫味精、香菇精,都具有能令人胃口大開的魅力。那麼這三姐妹有啥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