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前列腺癌ERG基因融合的多肽物抑制藥研發 | 轉化醫學評論

2021-02-23 AME科研時間

原文標題:Development of Peptidomimetic Inhibitors of the ERG Gene Fusion Product in Prostate Cancer

原文作者:Wang X1, Qiao Y2, et al.

1Michigan 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400 East Medical Center Drive, 5316 CCGC, Ann Arbor, MI 48109, USA;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400 East Medical Center Drive, 5316 CCGC, Ann Arbor, MI 48109, USA;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400 East Medical Center Drive, 5316 CCGC, Ann Arbor, MI 48109, USA. 

2Michigan Center for Translational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400 East Medical Center Drive, 5316 CCGC, Ann Arbor, MI 48109, USA;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400 East Medical Center Drive, 5316 CCGC, Ann Arbor, MI 48109, USA. 

刊載信息:Cancer Cell. 2017 Apr 10;31(4):532-548.e7. doi: 10.1016/j.ccell.2017.02.017.

基因融合是指基因在染色體上發生錯位、重組後,而產生新型基因的現象。研究發現,在腫瘤惡性進展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基因融合現象,包括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MLL-Af4融合、腦角質瘤中FGFR3-TACC3融合、鼻腔鼻竇肉瘤中PAX3-MAML3融合等,主要集中在非上皮細胞惡性腫瘤中。Soller MJ最早報導了TMPRSS2-ERG融合發生在前列腺癌的現象,TMPRSS2作為跨膜絲氨酸蛋白酶編碼基因,受到雄激素調控。當前列腺癌惡性進展時,雄激素含量出現異常,促進TMPRSS2基因和ERG基因發生重排,導致ERG蛋白過表達,參與有絲分裂和應激狀態促進腫瘤形成和進展。課題組通過鑑定了與ERG的DNA結合域特異性相互作用的噬菌體肽,合成ERG抑制肽(EIP),用於特異性結合ERG,結果發現,EIP可影響:①ERG蛋白本身。EIP可降解ERG蛋白,幹擾ERG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②ERG蛋白介導的體外生物學行為。EIP能抑制ERG介導的前列腺癌細胞VCap和DU145侵襲能力,同時特異性抑制ERG與靶基因的結合過程,影響ERG介導的轉錄活性和染色質募集情況;③ERG蛋白介導的體內生物學行為。EIP能抑制小鼠體內腫瘤生長。該研究證明了針對ERG和其他轉錄因子的肽模擬物具有明顯治療效果。此外,肽類製劑的結構表徵和建模、主要化學修飾等方面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同樣,表徵結構–活性關係將有助於確定EIP衍生物與體外更高親和力的ERG結合。因此,靶向針對轉錄因子融合基因的肽模擬物,可為前列腺癌等惡性腫瘤提供新的治療策略和思路。

前列腺癌精準治療的未來——抗ERG治療

原文標題:The future of prostate cancer precision medicine: anti-ERG therapies

原文作者:Mani Roshan-Moniri, Michael Hsing, Paul S. Rennie, Artem Cherkasov, Michael E. Cox Vancouver Prostate Centre and the Department of Urologic Science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Canada

Correspondence to: Michael E. Cox. Vancouver Prostate Centre and the Department of Urologic Science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V6H 3Z6, Canada. Email: mcox@prostatecentre.com; Artem Cherkasov. Vancouver Prostate Centre and the Department of Urologic Science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V6H 3Z6, Canada. Email: acherkasov@prostatecentre.com. 

Provenance: This is an invited Editorial commissioned by Section Editor Dr. Peng Zhang (Department of Urology,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China). 

Comment on: Wang X, Qiao Y, Asangani IA, et al. Development of Peptidomimetic Inhibitors of the ERG Gene Fusion Product in Prostate Cancer. Cancer Cell 2017;31:532-548.e7.

刊載信息:Transl Cancer Res 2017;6(Suppl 7):S1136-S1138. doi: 10.21037/tcr.2017.08.30.

View this article at: http://tcr.amegroups.com/article/view/15472

在男性中,前列腺癌(PCa)作為最常見的非皮膚性惡性腫瘤[1],主要由雄激素受體(AR)信號通路異常引起。過去二十年裡,由於雄激素受體抑制藥(ARPIs)不斷地研發和更新,使得PCa疾病特異性病死率降低了30%~40%[2]。然而,幾乎所有ARPI治療患者最終會產生耐藥性[2-3],去勢抵抗性PCa通常可採用紫杉醇等進行化療,最終因紫杉醇耐藥而導致治療失敗[2-3]。因此,PCa治療急需尋求和研發新型治療靶點和藥物。

儘管PCa存在疾病異質性,PCa相關特定基因組改變常與疾病發生、發展及轉歸密切相關[1,3-4]。與轉移性去勢抵抗性PCa(mCRPC)相關的基因異常現象包括:AR過表達或突變,腫瘤抑制因子(TP53,RB,同源性磷酸酶–張力蛋白PTEN)突變或缺失,引起E26轉錄因子(ETS)異常表達的顯性基因融合,如TMPRSS2-ERG[5-6],這些異常的融合基因可在多數PCa患者中檢測到,被認為PCa最為普遍的基因改變[7]。

ERG屬於癌相關ETS轉錄因子家族成員之一[8-9],其開放閱讀框序列與TMPRSS2的雄激素應答元件發生TMPRSS2-ERG融合,使得AR介導的ERG表達含量出現異常[1]。目前認為,TMPRSS2-ERG基因重排屬於PCa發生過程中的早期事件,介導並激活ERG轉錄過程,促進腫瘤遷移,侵襲和上皮–間質轉化,與Gleason評分高、疾病侵襲能力強、預後不良等腫瘤風險指標密切相關[10]。更重要的是,疾病進展期間,ERG表達含量持續異常,可影響PCa對紫杉醇治療的敏感性。因此,針對ERG靶向治療將具有重大臨床意義[11]。

目前關於TMPRSS2-ERG的研究有許多新進展,但尚無批准的ERG靶向療法。由於針對ETS因子的藥物較為缺乏,針對這些靶點的藥物研發,為PCa和其他ETS因子介導的腫瘤治療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療法。如同檢測尿液中TMPRSS2-ERG基因融合進行PCa診斷一樣[12-13],ERG靶向藥物研發為PCa患者提供「精準醫學」治療手段。在此,我們討論了密西根大學Wang等[14]最近發表的《針對PCa ERG基因融合的多肽物抑制藥研發》,他們的這個研究為ERG靶向治療貢獻了一份力量。

Wang等利用噬菌體展示隨機肽庫篩選,發現ERG抑制肽(EIP)可直接結合ERG的DNA結構域(ETS),幹擾ERG-ETS結構域/DNA相互作用。ETS結構域和肽類的突變形成,證明了選擇性親和性的相互作用。此外,由於HIV-TAT序列和EIP偶聯,保留了細胞穿透肽的ERG-ETS親和性,表現出核內ERG共定位,抑制了表達ERG的PCa模型的侵襲能力。儘管在多種疾病模型中,逆轉錄(RI)EIP型號對於血管形成無顯著影響,但它們促進ERG降解,降低ERG靶基因表達含量,通過腹腔注射給藥可提高藥物穩定性,同時對腫瘤生長和轉移起到抑制作用。

該研究結果開啟了ERG靶向治療領域的新篇章,使我們對ERG蛋白表達陽性在TMPRSS2-ERG基因融合的PCa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前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外,由於其他ETS家族成員在多種類型組織中發揮致癌作用,因此有必要鑑定肽類藥物和這些家族成員的親和性,而選擇性靶向肽劑將具有重要價值。關於EIP和ERG-ETS靶點之間的分子相互作用及與DNA結合競爭等細節方面有待進一步探討。對於後者的突變效能研究,當結合測定未發現活性現象時,需要考慮結構域摺疊的差異現象或蛋白質結構的間接變構效應。ERG作為重要調節因子,在軟骨形成[15]、造血功能[10]和內皮發育等多種細胞和組織的命運決定和分化過程中發揮作用。令人疑惑的是,血管生成實驗發現,強效ERG拮抗藥不會對血管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16-17],肽類藥物作用機制較為複雜,作為治療製劑應用臨床時,具有以下特點:主要包括目標親和力高、特異性強、毒副作用小等;由於代謝穩定性、溶解性、膜滲透性、輸送障礙等因素影響相關候選藥物的組織聚集能力,而出現臨床應用過程中,代謝較快和藥物成本較高的缺點[16]。以ERG為靶點的肽類藥物在PCa治療效果顯著,Wang等改善肽類藥物在應用過程中的缺點,提供了重要線索和幫助。

此外,專家們正在努力研發小分子ERG拮抗藥,作為臨床可替代性藥物治療方案。首次報導的小分子ERG抑制藥YK-4-279,屬於FLI1蛋白拮抗藥,FLI1蛋白作為ERG相關同源物,是目前Ewing肉瘤靶向治療的作用點[18-21]。其衍生物TK216目前正處於1期臨床試驗中(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NCT02657005)[22],這將對ETS靶向治療產生重要影響。

研究表明,經計算機輔助分析靶向作用ERG蛋白的小分子化合物VPC-18005,可直接作用於ERG-ETS結構域,在低微摩爾濃度下幹擾ERG轉錄活性,抑制ERG表達的PCa細胞的轉移能力[23]。其他小分子藥物包括選擇性抑制ERG表達的PCa細胞增殖的ERGi-USU[24]和靶向作用於ETS共有DNA模體,進而阻斷EGR-DNA相互作用的雜環二噻吩二脒[25]。

總之,以ERG和其他致癌ETS家族成員為靶點的治療,為腫瘤精準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和前景。目前迫切需要一種新型ERG抑制藥(不論是肽類藥物還是小分子藥劑),用於當前ARPI和化療等轉移性PCa或mCRPC治療的替代方案。

參考文獻(向上滑動👆)

[1] Cancer Genome Atlas Research Network. The Molecular Taxonomy of Primary Prostate Cancer. Cell 2015,163:1011-1025.

[2] Chang AJ,Autio KA,Roach M 3rd,et al. High-risk prostate cancer-classification and therapy. Nat Rev Clin Oncol 2014,11:308-323.

[3] Robinson D,Van Allen EM,Wu YM,et al. Integrative clinical genomics of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Cell 2015,161:1215-1228.

[4] Yadav SS,Li J,Lavery HJ,et al.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in prostate cancer diagnosis,prognosis,and personalized treatment. Urol Oncol 2015,33:267.e1-e13.

[5] Narod SA,Seth A,Nam R. Fusion in the ETS gene family and prostate cancer. Br J Cancer 2008,99:847-851.

[6] Seth A,Watson DK. ETS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their emerging roles in human cancer. Eur J Cancer 2005,41:2462-2478.

[7] Tomlins SA,Rhodes DR,Perner S,et al. Recurrent fusion of TMPRSS2 and ETS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s in prostate cancer. Science 2005,310:644-648.

[8] Lawlor ER,Sorensen PH. Twenty Years on: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Ewing Sarcoma and What Is the Path Forward? Crit Rev Oncog 2015,20:155-171.

[9] Sizemore GM,Pitarresi JR,Balakrishnan S,et al. The ETS family of oncogen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solid tumours. Nat Rev Cancer 2017,17:337-351.

[10] Adamo P,Ladomery MR. The oncogene ERG:a key factor in prostate cancer. Oncogene 2016,35:403-414.

[11] Galletti G,Matov A,Beltran H,et al. ERG induces taxane resistance in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Nat Commun 2014,5:5548.

[12] Sanguedolce F,Cormio A,Brunelli M,et al. Urine TMPRSS2:ERG Fusion Transcript as a Biomarker for Prostate Cancer:Literature Review. Clin Genitourin Cancer 2016,14:117-121.

[13] Tomlins SA,Day JR,Lonigro RJ,et al. Urine TMPRSS2:ERG Plus PCA3 for Individualized Prostate Cancer Risk Assessment. Eur Urol 2016,70:45-53.

[14] Wang X,Qiao Y,Asangani IA,et al. Development of Peptidomimetic Inhibitors of the ERG Gene Fusion Product in Prostate Cancer. Cancer Cell 2017,31:532-548.e7.

[15] Flajollet S,Tian TV,Huot L,et al. Increased adipogenesis in cultured embryonic chondrocytes and in adult bone marrow of dominant negative Erg transgenic mice. PLoS One 2012,7:e48656.

[16] Marqus S,Pirogova E,Piva TJ. 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therapeutic peptides for cancer treatment. J Biomed Sci 2017,24:21.

[17] Craik DJ,Fairlie DP,Liras S,et al. The future of peptidebased drugs. Chem Biol Drug Des 2013,81:136-147.

[18] Winters B,Brown L,Coleman I,et al. Inhibition of ERG Activity in Patient-derived Prostate Cancer Xenografts by YK-4-279. Anticancer Res 2017,37:3385-3396.

[19] Rahim S,Minas T,Hong SH,et al. A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 of ETV1,YK-4-279,prevents prostate cancer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a mouse xenograft model. PLoS One 2014,9:e114260.

[20] Rahim S,Beauchamp EM,Kong Y,et al. YK-4-279 inhibits ERG and ETV1 mediated prostate cancer cell invasion. PLoS One 2011,6:e19343.

[21] Erkizan HV,Kong Y,Merchant M,et al. A small molecule blocking oncogenic protein EWS-FLI1 interaction with RNA helicase A inhibits growth of Ewing's sarcoma. Nat Med 2009,15:750-756.

[22] TK216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Ewing Sarcoma. Bethesda (MD):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US). 2016. Available online: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 show/study/NCT02657005

[23] Butler MS,Roshan-Moniri M,Hsing M,et al.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mall molecules targeting the DNA-binding ETS domain of ERG in prostate cancer. Oncotarget 2017,8:42438-42454.

[24] Mohamed AA,Xavier CP,Sukumar G,et al. Abstract 1183:Structure-activity studie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s of ERGiUSU,a highly selective inhibitor for ERG-positive prostate cancer cells. Cancer Res 2017,77:Abstract nr 1183.

[25] Nhili R,Peixoto P,Depauw S,et al. Targeting the DNAbinding activity of the human ERG transcription factor using new heterocyclic dithiophene diamidines. Nucleic Acids Res 2013,41:125-138.

譯者:範博、王琪,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確定了導致前列腺癌擴散的基因
    從這裡開始了解關於基因的一切。Antonina Mitrofanova是新興生物醫學信息學領域的先驅,通過大數據來對抗癌症。羅格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癌症前列腺腫瘤中的一個特定基因表明患者患癌症的風險很高,這表明靶向該基因可以幫助患者延長壽命。
  • 科學家發現導致前列腺癌擴散的基因
    羅格斯大學(Rutgers)的一項研究發現,前列腺惡性腫瘤中的某個特定基因與癌症擴散密切相關。
  • 醫學英語:抗腫瘤和免疫抑制藥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行業英語>醫療英語>正文醫學英語:抗腫瘤和免疫抑制藥 2013-01-14 11:02 來源:外語教育網 作者:
  • 中藥單體臭椿酮有新一代前列腺癌藥物開發前景
    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日前以重點推薦並配發新聞評論的方式,發表了這項研發成果。論文由華東師範大學劉明耀教授、易正芳教授和王昕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為美國梅奧醫學中心博士後何雲東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
  • 2019年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聯盟會議舉行
    陳竺指出,轉化醫學已成為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手段。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聯盟要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圍繞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的核心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問題,力求在致病基因及藥物、疫苗新靶點的發現與驗證、生物標誌的建立、創新藥物及免疫基因治療等的臨床試驗、疾病流行病學研究及現場幹預方面取得突破。
  • 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Arul M.Chinnaiyan做客第110期大師講壇
    ,包括點突變,插入/缺失,基因融合和重排,擴增/缺失和異常表達的基因等。比如,在一種罕見的孤立性纖維瘤中發現了新的基因融合NAB2-STAT6,對於探索和研究該腫瘤的靶向治療具有重大意義。他們還在多種癌症中發現了FGFR的基因融合,包括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因而可以利用靶向FGFR藥物進行臨床幹預。另外,在一組乳腺癌患者中發現了雌激素受體(ESR1)基因的激活突變,該突變是臨床治療乳腺癌中,出現獲得性內分泌耐藥性的重要機制。
  • 10萬+病例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確定86個新的前列腺癌易感變異
    10萬+病例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確定86個新的前列腺癌易感變異 2021-01-11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銀豐基因精準與轉化醫學發展醫學暨腫瘤轉化專家研討會圓滿結束
    2020年9月20日,2020銀豐基因精準與轉化醫學發展論壇暨腫瘤轉化專家研討會在濟南銀豐華美達酒店圓滿落幕。值此盛會,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有幸參與其中,本次會議是由臨床腫瘤研學聯盟、銀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銀豐生物聯合主辦的面向臨床腫瘤醫生在腫瘤領域技術交流、學術交流、科研交流的學術盛會,會議現場座無虛席,與會人員的熱情高漲。
  • Nat Commun:研究發現PTEN突變前列腺癌的潛在治療靶點
    2019年10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PTEN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在約20%的原發性前列腺癌和高達50%的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發生突變。PTEN依賴另一種基因ARID4B發揮作用。這些發現由喬治華盛頓大學(GW)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
  • 基因編輯小鼠在轉化醫學中的應用「南方醫科大學站」
    賽業模式生物高級副總裁俞曉峰博士針對困擾科研人員的研究思路與方法問題,深入剖析皮膚免疫、代謝性疾病等熱門研究領域教科書般的高分研究文章,希望能給您的科研帶來啟發。「紅鼠「資源庫;補充篇: 不同基因編輯技術的策略與方法。
  • 基因編輯小鼠在轉化醫學中的應用「南方醫科大學站」
    賽業模式生物高級副總裁俞曉峰博士針對困擾科研人員的研究思路與方法問題,深入剖析皮膚免疫、代謝性疾病等熱門研究領域教科書般的高分研究文章,希望能給您的科研帶來啟發。報告內容聽故事:皮膚免疫、代謝性疾病等熱門研究領域動物模型深度解讀;寫故事:如何選擇正確的動物模型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寫出好故事;好工具:人工智慧AlphaKnockout基因打靶專家系統以及基於該系統的「紅鼠「資源庫;補充篇:不同基因編輯技術的策略與方法。
  • 轉化醫學國家重大基礎設施率先在上海落成
    國家衛健委科教司劉登峰專員認為,轉化醫學大設施項目的啟用將賦予廣大科技和醫務工作者新的歷史使命,給醫學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實現文理工醫融匯、政產學研用合力的創新智造平臺。醫院不僅為科研產品轉化提供應用場景,也為轉化醫學科學研究提供源動力。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大樓總投資近10億元人民幣,建築總面積5.4萬平方米,集臨床醫學與基礎研究於一體。
  • 前列腺癌偏愛「大人物」?
    今年2月份,63歲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因患前列腺癌接受了機器人手術治療,僅僅在三個月前,新加坡前任總理吳作棟同樣也是因為確診早期前列腺癌,接受了機器人手術治療。新加坡前後兩任總理先後確診前列腺癌這個事實也許是個巧合,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前列腺癌發病率高這個事實。
  • 基因簡報丨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啟用,重症新冠患者或與...
    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在上海瑞金醫院啟用  12月19日,歷經兩個五年規劃的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落成,這也是目前我國在生物醫療領域的第一家國家級大設施。未來,瑞金轉化大樓將設自動化臨床生物樣本庫+百萬人資料庫。  ?
  • 天境生物籌建香港轉化醫學實驗室 與康達醫藥達合作開發共識
    針對惡性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領域,合作開發精氨酸耗竭的創新療法 擬建轉化醫學實驗室,探索康達醫藥及天境生物自主創新產品生物標誌物研究 香港2019年2月1日電 /美通社/ -- 聚焦於腫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療領域的生物創新藥研發公司天境生物科技
  • 小鼠模型在轉化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小鼠模型已經成為研究基因功能與致病機制、建立人相關疾病模型和評價研發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等生物醫藥研究不可取代的模式動物。轉化醫學研究就是針對來自臨床患者實際問題,通過實驗室包括分子、細胞及模式動物的相關基礎及臨床前研究,最終實現解決臨床所面臨的已知與未知的難題。
  • 【科技日報】脂肪細胞膜蛋白:治療前列腺癌新靶點
    近日,位於蘇州高新區的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傳來消息,該所腫瘤標誌物中心高山實驗室在國際權威期刊《癌症研究》發表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脂肪細胞相關膜蛋白(APMAP)可作為前列腺癌診斷和治療的標誌物,並闡述了其背後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發現為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靶點,針對該靶點研發出的新藥物,有望進一步降低前列腺癌症的發展以及侵襲轉移。
  • 2020華西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院士論壇舉辦
    據悉,2013年國家發改委總體規劃在我國建設5個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由四川大學牽頭申報的生物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四川)項目是繼上海交大後全國第二個獲批立項開建項目。會上,該項目首席科學家、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魏於全院士介紹了項目整體情況。
  • 哪些轉移性癌症需要檢測基因突變?首部二代測序指南來啦
    早在2018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發布了分子靶點臨床可行性量表(ESCAT),根據對患者管理的影響將分子靶點分為6個等級,針對導致全球死亡最多的8種癌症中所發生的基因組改變,ESCAT量表評估了其證據等級和臨床意義。近日,ESMO在旗下期刊Annals of Oncology正式發布了轉移性癌症患者NGS指南。
  • 華東師範大學李大力團隊研發超高活性基因編輯器
    華東師範大學李大力課題組經過兩年多的艱苦攻關,研發出系列超高活性胞嘧啶鹼基編輯器(hyCBE),這一系列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針對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疾病,展示出基因治療的巨大潛力。該研究於5月11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發表。  「這一組鹼基編輯系列新工具,在實現更高編輯效率和更寬編輯窗口的同時,仍然保持了其精準的工作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