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歷史貢獻最大的七個人,你認同幾個?

2020-12-03 遊俠歷史

黃帝:華夏族人文始祖。黃帝姓姬名軒轅,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首,在位期間統一華夏部落,徵服東夷、九黎部落。制訂了農耕民族上衣下裳的服飾,大力發展生產,建造房屋、車船,製作音律、醫學等。

周公:古代制度制定者。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攝政七年,完善了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和嫡長子繼承制,這些制度以血緣宗法為基礎,把國家和家族聯繫到一起,對周朝的統治和中國的封建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賈誼稱周公為黃帝之後、孔子之前第一人。

姜子牙:百家宗師。姜子牙人稱姜太公,武王伐紂的謀主,齊文化的締造者,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姜子牙建立齊國,制訂了發展商業、手工業的方針,齊國經濟比較發達,後絲織業向中原地區擴散,成為封建社會對外貿易最主要的產品。

秦始皇:中國基本版圖奠基人。秦始皇,嬴姓,趙氏名政,39歲完成中國統一大業,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是歷史上遺產最多的人之一,包括秦始皇陵兵馬俑、萬裡長城、靈渠等,皇帝制度、郡縣制、三公九卿等沿用了兩千年,奠定了古代中國基本的政治制度。

劉邦:漢民族的開拓者。劉邦出身低微,楚漢戰爭中屢敗屢戰擊敗項羽,登基後以政治手腕消滅異姓諸侯王,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為漢初的發展贏得了時間。劉邦最大的貢獻是兩漢的民族認同,取代了戰國以來的地域之分,漢初秦人、楚人、齊人等,漢朝之後都變成漢人了。

楊堅:再次統一中國。隋文帝楊堅,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接受北周靜帝禪讓,滅掉南陳統一中國,結束了西晉以來300多年的分裂。隋朝建立後勵精圖治,開皇三年大破突厥,隋文帝建立了科舉制度,成為中國古代寒門入仕的途徑,三省六部制為後世所沿用。

朱元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先驅。唐末五代起,中國再次進入分裂,連北方的屏障燕雲十六州都長期丟失,兩宋無力收回,元朝繼任大統。朱元璋幼時家貧吃不上飯,後參加紅巾軍,打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結束了蒙元的統治,收回丟失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平定西南、西北、東北等地,再次統一中國。

相關焦點

  • 對中國歷史貢獻最大的八位古人,每一個都很偉大,你知道幾個?
    他們為中國的歷史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也是中國古代史上影響力最大的人物之一。伏羲伏羲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先祖,也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統一了華夏各部落。黃帝上古時期存在三個大部落,黃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有一天,黃帝率領的部落和炎帝部落打了起來,最終黃帝部落獲勝,並與炎帝部落結合成在一起。不久,炎、黃部落又把蚩尤打敗了,至此中華大地上只剩下炎、黃兩個部落,隨著世代繁衍,子孫越來越多,而我們都稱為炎黃子孫。
  • 胡適評選:10個對中國文化貢獻最大的人物
    談了一陣,我記起很早想問他的一個問題,我的問題是:「如果一個外國人要你舉出十個對中國文化貢獻最大的人物,你將推薦何人?」他想了一會兒說:「我的排名榜是:(一)孔子,(二)老子,(三)墨子,(四)韓愈,(五)杜甫,(六)範仲淹,(七)王安石,(八)朱熹,(九)王守仁,(十)顧炎武。若是再加幾名,則可列上:孟子、司馬遷、王充和張居正。
  • 王明珂:資源競爭、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華夏,這個人口龐大、文化多元、歷史久遠的族群,在人類歷史上無疑是一個罕有的族群現象。不僅對於許多研究者而言,華夏是個難以理解的「民族」,對於現代許多自稱或被稱為中國人的華夏而言,究竟什麼是中國人(或華夏)也經常是個困惑或有爭論的問題。在本書中,我由一個新的角度——族群邊緣的形成與歷史記憶——來詮釋這種族群現象。
  • 目前地球上活著的科學家中,誰的貢獻最大?答案是一個中國人
    (不考慮已經去世的科學家),不管你是否承認,楊振寧就是現存的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科研成果在人類的歷史上足以排進前五。個人的品行還是他的私生活?其實這些問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為人類的科學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如果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因為某種原因殺了人,應該判處死刑,但是這位科學家在科學領域有重大的貢獻,如果殺死他會導致人類文明倒退數百年,你還會同意殺死他嗎?
  • 個人能力≠對企業的貢獻
    天橙文化 天橙企業文化從工作的方方面面考慮,意向提高企業員工高度認同感,增加員工歸屬感,創造無限的可能。 天橙企業文化第十五條——「個人能力≠對企業的貢獻」,天橙人合理利用自己的能力、融入公司幫助發展。
  • 「飯圈」的認同邏輯:從個人到共同體
    「飯圈」是一種後致型社會認同,雖然源於個人的自主自願,但也容易產生認同流轉。「飯圈」「養成偶像」的一系列操作,既滿足了成員在認知、情感和行動等三個層面的認同需求,又使靜態的「想像的共同體」轉變為動態的「互動的共同體」,最終達到了強化群體認同、增強凝聚力的效果。
  • 山西著名歷史名人,你知道幾個呢?
    山西著名歷史名人,你知道幾個呢?華夏名人出三晉,山西是一個歷史名人輩出的地方。悠久輝煌的歷史,美麗富饒的山河,為山西造就了眾多的優秀人才。在中國歷史上,山西大地上湧現的各種優秀人物,若群星璀璨。衛青的首次出徵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司馬光今山西夏縣人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
  • 元朝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到底是什麼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中華民族那是全世界文明古國中,唯一五千年歷史延續的國家。整個古代歷史,隨著王朝的不斷更替,而不斷強大,在古代很多王朝,那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論是秦朝的統一,漢朝的強大,還是唐朝的鼎盛,宋朝的發達……可以說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特點,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貢獻。
  •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聖人」,你知道幾個?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能人輩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聖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看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十大「聖人」。10、茶聖——陸羽陸羽,唐代著名的茶道專家。陸羽在我國的茶學和茶道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並編寫了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葉的著作——《茶經》。
  • 傳承歷史記憶: 國家認同建構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歷史記憶 國家認同 現代性 全球化流【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歷史是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匯,真實地記錄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過的足跡,使其成員了解自己的過去、深知自己的現在、展望自己的未來。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離不開對中國歷史的深刻認識、理解和把握。
  •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王明珂認為,「當我們在一張紙上畫一個圓形時,事實上是它的『邊緣』讓它看起來像個圓形。」他視「華夏」為長程歷史中的人類生態,而「華夏邊緣」不僅是時間上的邊緣、地理上的邊緣,也是認同上的邊緣。在資源競爭與分配的現實考慮下,華夏如何凝聚成一個人群?在華夏邊緣的擴張中,非華夏如何成為華夏(如發生在華夏邊緣的「漢化」)?華夏的邊緣確立後,華夏如何維持此邊緣?
  • 中國:從文化認同,到民族認同,再到國家認同
    過去的多重認同,更多的是家庭和社群之內的角色變化。你既是家庭的一員,又是村落中的成員,等等。隨著的發展,人們的交往範圍不斷擴大,人們的社會身份也就越來越多重。對地域文化的認同就是地域認同,例如,你是哪個省的人,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 中華文明的歷史記憶傳播與文化認同建構
    筆者主要藉助中國文物,從激活文物、凸顯文明特色,講述中國記憶、傳承歷史文脈,凝聚情感共識、促進認同建構等幾方面闡析《國家寶藏》,以表現其傳承文化記憶和構建文化認同的雙重傳播意義。 以第三期節目《集荊楚文化大成——湖北博物館》為例,曾侯乙編鐘是湖北博物館推選的國家寶藏之一,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先秦編鐘裡數量最多、規模最大且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套編鐘,它的出現成功地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最輝煌的一頁。
  •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七個高原在哪裡?亞洲有幾個?我國呢
    那麼,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七個高原在哪裡?其中亞洲有幾個?我國有幾個?巴西高原海拔比較低,平均海拔不到1000米,靠近赤道,屬熱帶草原氣候,但年平均溫度只有27度,降水也充分,適合人類生存,多鐵礦,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就在高原中部,高原下面就是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和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亞馬遜河,巴西自然條件真是不能再好了,所以,有人說上帝一定是巴西人,對巴西太偏愛了。
  •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七個高原在哪裡?亞洲有幾個?我國呢
    那麼,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七個高原在哪裡?其中亞洲有幾個?我國有幾個?巴西高原海拔比較低,平均海拔不到1000米,靠近赤道,屬熱帶草原氣候,但年平均溫度只有27度,降水也充分,適合人類生存,多鐵礦,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就在高原中部,高原下面就是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和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亞馬遜河,巴西自然條件真是不能再好了,所以,有人說上帝一定是巴西人,對巴西太偏愛了。
  • 世界公認幾大天才,中國還佔一位,看看你都認識幾個?
    世界公認幾大天才,中國還佔一位,看看你都認識幾個?只有推動了科學或者歷史的進程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世人眼中的天才,世界公認三大天才的名字想必只要說出來那就是如雷貫耳,人人都知道他的貢獻,不僅限於國家或是個人,而是對全世界的貢獻。
  • 歷史記憶 文化邊界 族群認同
    歷史記憶 文化邊界 族群認同——— 《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對彝族支系他留人聚落的歷史人類學考察》簡介楊曉雯    一、內容摘要    本文對生活於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六德鄉的彝族支系他留人的族群認同與歷史記憶的關係進行了考察。
  • 曾慶香丨「飯圈」的認同邏輯:從個人到共同體
    粉絲為偶像「打投」「控評」「輪博」「反黑」「接機」「探班」等舉動源於認同,「飯圈」權力來自於「認同的力量」。認同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力量?「飯圈」的認同邏輯是怎樣的?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曾慶香教授認為,個人由路人轉為粉絲,是在自我投射、自我移情和自我補償三種心理機制下實現了從偶像認同到自我認同;由solo粉到進入飯圈,是在尊重和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下完成了從自我認同到群體認同的過程。
  •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給大家列舉幾個歷史冷知識,看你知道幾個?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名人軼事數不勝數,有些事情婦孺皆知,而有些事情則鮮有人知。今天小編給大家列舉幾個歷史冷知識,看你知道其中的幾個?簾聽政朝代最多的皇后是東晉褚蒜子。隋煬帝是歷史上相貌最出眾的皇帝。傳說中,隋煬帝是個大帥哥,史書中只是寥寥數筆帶過。《隋書煬帝傳》「美資儀,少聰慧」。還有就是,大兵壓境,大敵當前之際,隋煬帝曾多次攬鏡自視,嘆道:」吾之大好頭顱誰可取之「,想想看,那該是擁有多麼精緻出眾的面貌,才會如此自戀呢?大家都知道古埃及人把法老做成木乃伊,以求屍身不腐,獲得永生。
  • 兩岸青年共創歷史記憶和民族認同
    最近,中國文化發展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辛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闡述了民族主義話題的由來,以及兩岸青年的責任,呼籲兩岸青年應該攜手創造共同的歷史記憶、共同的文化創新、共同的文化認同、共同的民族認同,並最終達成嶄新的政治認同,結合中華傳統文化與世界先進的物質與精神文明以及文明發展模式,創造中國自己特有的、和平穩定發展的、整合統一的、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