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勺月球土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

2020-07-20 甄姬放大招

阿波羅計劃從月球帶回了842磅的巖石和土壤。。。將近2200個不同的樣本。但是行星科學家米納克希·瓦德瓦說有一個樣本是最有趣的:「阿波羅1-0-0-8-5。」

尼爾·阿姆斯特朗在阿波羅11號上收集的。

一小勺月球土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

「他正要踏回月球艙,轉過身來拿著這個巖石盒,他看到裡面的空間很小,他知道地球上的地質學家們會非常興奮地研究這些材料,他只舀了九勺土,然後放進了盒子裡。」

她說,這是阿波羅計劃研究得最充分的樣本之一。史密森學會的一位名叫約翰·伍德的地質學家注意到土壤中有白色的巖石斑點。。。他認為是一種叫做斜長巖的巖石類型。它使他明白月球的古老歷史。

「這是一個相當大的飛躍,但他提出,在過去的某個時候,你知道,在接近45億年前的某個地方,整個月球幾乎被一個全球巖漿海洋所覆蓋。你知道,熔巖的海洋。所以這在當時是一個革命性的想法。因為人們認為月球是冷的,所以它完全改變了我們對月球的形成,地球行星的形成,以及地球的看法。你知道,這確實改變了我們對行星科學的理解。」

一小勺月球土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

但瓦德瓦有第二個更為個人的原因來欣賞這個樣本。

「我是因為這塊石頭才認識我丈夫的。我的丈夫是斯科特·帕拉津斯基,他在美國宇航局當了17年太空人,從1992年到2009年。從美國宇航局退休後,他也是一名登山運動員。他一直渴望攀登珠穆朗瑪峰。」

斯科特少年時代的英雄是尼爾·阿姆斯特朗和登山者埃德蒙·希拉蕊,他們和他的搭檔丹增·諾蓋首次確認攀登珠穆朗瑪峰。

一小勺月球土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

為了紀念他們,他想從阿波羅11號把一塊月球巖石帶到珠穆朗瑪峰的頂端,並帶回一塊珠穆朗瑪峰的巖石

當時,瓦德瓦是美國宇航局委員會的主席,該委員會負責為科學目的獲取樣本。但她說,這個要求絕對是不尋常的。

「我只記得這是因為在委員會會議室裡的一次非常有趣的討論,你知道,嘿,如果那塊月球巖石掉到裂縫裡,你知道嗎,斯科特當然會和那塊月球巖石一起掉下去!」

但是斯科特成功了。瓦德瓦從來沒見過他,就從月球樣品委員會走了出來。但一兩年後,她在Facebook上看到了一個朋友建議:你可能認識scottparazynski。

「我找到他,我說,『嘿,那次探險怎麼樣,你把月球巖石還給了美國宇航局了嗎?』他還給我寄了一張紙條給我,「嗯,你知道,實際上我沒有把月球巖石送回美國宇航局。實際上我把它和珠穆朗瑪峰的巖石一起送回了國際空間站。如果你碰巧在休斯頓,我很樂意見到你,感謝你讓這一切成為可能。「所以我碰巧遇到了他……就這樣。你知道,我們就是這樣認識的。」

一小勺月球土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

所以尼爾·阿姆斯特朗最後一分鐘的月球塵埃把地球上的兩個人帶到了一起。。。顛覆了我們對月球和地球本身的理解。

克里斯多福:裡面有東西,「一個男人的小勺……」

Meenakshi:「是的!人類的巖漿海洋。是的,沒錯一個男人的小勺,一個人類的巖漿海洋。

一小勺月球土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

相關焦點

  • 月球對地球生物影響巨大,可以說沒有月球,就不會有人類的出現
    月球是人類唯一到過的其他天體,而今年是阿波羅登月50周年紀念,美國多地都在慶祝半世紀前人類的豐功偉績。但阿波羅計劃後近半個世紀,似乎人類對月球的探索熱情有所緩解,直到這幾年又死灰復燃。不管我們是否繼續探索月球,月球對我們的作用遠超想像。
  • 倘若月球突然沒了,那會給地球和人類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衛星,一直高高地掛在人類的頭頂上,離我們遙不可及。這就給我們產生了一個錯覺,它與地球、人類沒什麼關係,對我們也沒啥作用。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倘若月球突然沒了,又會給地球和人類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黑泥看起來似乎很好吃,普通人吃一小勺,會造成什麼結果?
    一個腦洞頓時就在靈子腦海中飛速形成:黑泥看起來像巧克力醬,似乎很好吃的樣子,那麼普通人吃一小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那麼如果普通人類接觸到黑泥,甚至「吃下」一小勺黑泥,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首先黑泥對於普通人的影響的確沒有對從者影響那麼巨大,但普通人的身體素質(血條薄厚度)也遠遠比不上從者
  • 嫦娥五號去月球幹什麼,難道只是挖來一把土?
    嫦娥五號正在全力奔向月球的路途當中。大家已經開始議論,嫦娥五號只是去月球上挖把土嗎?據多方消息,中國目前正在規劃國際月球科研站,它一旦建成必然為人類進一步了解月球,勘測月球,勘探月球資源,開發月球資源,乃至建立月球工廠,月球農場和月球城市奠定重要的基礎。
  • 人類將「生活在月球上」!古代火山形成的巨大隧道或成人類棲息地
    在月球建立基地甚至是居住,一直都是人類的夢想,現在好消息來了,科學家們聲稱,人類可以在月球表面下巨大的天然隧道中建造的基地裡生活。 這一理論是由一位網友發布在網上的,他聲稱這是最簡單的繞月旅行方式。有很多人痴迷於月球照片,有些人花了一生的時間試圖在月球表面找到一個外星基地。老實說,如果我是外星種族,我會把基地藏在地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熔巖管。由於月球上管道的巨大規模,這將特別容易。
  • 人類的這一失敗舉動,卻給月球帶來新生命
    從嫦娥奔月到玉兔的廣寒宮,古人對於月球上美好生活的願景可以說是從未停歇。但當時由於科技的局限性,人類無法飛上天空,更不用說衝出大氣層飛向月球。所以,因各種各樣的局限性,古人始終認為月球上是美好的,有著金碧輝煌的建築和美若天仙的美女,環境更是與世無爭祥和太平。唯一的一點遺憾就是,月球上的人太少了,有些顯得孤單。
  • 地球表面有三個巨大隕石坑,每一個人都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由此可見,太陽系其實是一個被眾多小行星,彗星包圍的星系,而地球生命能夠在如此危險的環境之中完成不斷進步演化,並最終誕生智慧生命人類是非常了不起且幸運的一件事。當人類走出地球,通過觀測發現,地球能夠如此幸運,還要感謝兩個功臣,一個是木星,一個是月球。
  • 月球的存在對人類有多大的影響?
    月球自形成以來就就一直圍繞著地球旋轉,由於月球離地球的距離不算「太遠」,地球、月亮一直相互影響著。關於月球的形成,目前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說,因為上個世紀美國的阿波羅號登月活動帶回來的巖石樣本與地球上的地殼內部的巖石樣本差距不大。從這點看來,月球像是地球的孩子一樣。
  • 月球上的土,為什麼這麼珍貴?
    嫦娥一號實現了環繞月球探測,嫦娥二、三、四號實現了月面軟著陸、月面就位探測和巡視探測,而這次的嫦娥五號,則要實現無人採樣返回。說的簡單點,就是去月球挖點土帶回來。要是比作外賣,就好比是中國下了個單,內容就是月球上的土,然後嫦娥五號就像快遞員,接了單去月球挖土再帶回來。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是要真正實現,卻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
  • 中國只能取土,美國就籌劃在月球建核電站,挑釁還是實力?
    最近科學家對從月球歸來的樣品進行了稱重,重達1731克的月球樣品瞬間刷屏了各大網絡,也再次燃爆了人們的自豪之心和愛國之心,這算的上是世界上最貴的土了,簡直克克值千金。我們中國才剛剛能無人月球取土,你們美國就有能力可以在月球建立核電站了?在地球上建立核電站需要什麼條件?1,地形平坦廣闊,地質不活躍。
  • 如果月球被摧毀,會對人類造成怎樣的影響?科學家:影響大了!
    前言:如果月球被摧毀,會對人類造成怎樣的影響?科學家:影響大了!假如失去了月亮,我們人類會有怎樣的影響?從古至今,很多東西都會跟月亮扯上關係。沒有達到23.5度的黃赤交角,就不能給我們帶來四季變化。月球的潮汐力是海洋有高低潮的變化,如果被摧毀後海迷,經常的風平浪靜,會是海灘的面積增大。乍一聽是一件好事,有利於海洋區域的發展,但是地球失去月亮的牽制,變得極為不穩定。科學家探測到太陽的自轉速度在變慢,地球日在增長。這是和行星之間的引力作用有關。
  • 持續很短時間的日食,給人類帶來了什麼影響?
    日食給人類造成最大的影響就是,光伏發電所佔比例較大的國家會因為日食而產生的電力中斷。 許多國家的新能源發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太陽能光伏發電,如果這個國家光伏發電的比重比較大,那麼日食帶來的不利影響則非常大,可能會瞬間使發電總量下降。 發生日食的時候,月球會擋住陽光一段時間,有時可達7分多鐘,但是對光伏發電影響的時間要多得多。突然發生日食的話,會使光伏發電的發電功率曲線出現斷崖式的下降。
  • 持續短時間的日食,給人類帶來了什麼深遠影響?
    這種現象指地球部分的區域非常靠近月球本體的直線位置,只有這樣才會出現全環食。而其他不同的區域可能看到的是,日全食,日環食或者日偏食。日食的最初記錄關於日食的最初記錄,最早源於我國的夏朝仲康帝時期,這也是全球範圍內人類首次最全面的一次日食記錄文本,關於日食的記錄,在我國有著將近5000年的歷史時間。
  • 為何人類不把空間站直接建在月球上,有多難?
    並且如今人類登陸月球的能力還是有限的。 第一、人類技術存在局限性 從現有的發展技術來看,人類登月就只有美國上去過,就連一直與美國競爭較強的俄羅斯都無法達到這個要求,並且也是沒有成功載人登陸上月球的,那麼真的要建立「月球空間站」,那美國是最有可能實現的,但是美國當年實施阿波羅計劃之後,幾十年了再也沒有上過月球,在上過月球的時候只是帶來極少的一部分可利用的資源,所以根本沒有更多的可以支撐在月球上繼續下去的東西
  • 月球「土」特產裡寶藏多:氦-3、古老月巖石、月海玄武巖
    12月17日,「嫦娥五號」在月球採集約2公斤月壤返回地球。為什麼國家要花大力氣千裡迢迢去月球帶些「土」特產回來?其實表面一片荒蕪的月球有很多寶藏,這些被人類帶回地球的「土」特產也有不小的用途……月壤寶藏——氦-3當你來到月球,踏上美麗的月面,首先可以隨手收集一把腳下的月壤。月壤覆蓋在整個月球表面,是由巖石碎屑、礦物顆粒、玻璃、隕石碎片、粘合集塊巖等組成的鬆散堆積物。
  • 人類太空「取土」史
    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按照任務計劃,嫦娥五號將獲取2公斤左右的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如果一切順利,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也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首個帶回月球樣品的國家。
  • 從月球「抓把土」 看看她的「芳齡」
    11月晚些時候前往月球「抓把土回來」,這是我國探月工程三期項目之一,也是我國月球探測第一階段「繞」「落」「回」的最後一步。《科學》雜誌在報導中指出,嫦娥五號是中國一系列雄心勃勃探月計劃的最新行動,它在月表著陸後,將從月表鏟取一些月壤樣品,還將鑽探到月表之下2米採集月壤巖芯,這些樣本將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釐清月球的年齡。
  • 嫦娥五號去月球只為挖一把土?究竟有何用處?引得全世界眼紅
    前段時間中國嫦娥五號升空飛往月球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大家都知道嫦娥五號這次去月球是去挖土的,「嫦娥」都還沒邁出家門呢許多國家就紛紛前來向中國索要月球土壤。但其實,嫦娥五號的任務遠不止此,它還背負了許多更重要的職責。
  • 為了月球這抔土,嫦娥五號有多拼?
    12月1日,由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平穩降落月球,啟動鑽頭和鏟子。這一刻,這抔「土」,引來了全世界的關注目光。人類類似的牽掛,發生在44年前。「壯麗的荒涼」坑坑窪窪的表面、灰色的主基調、一望無際的荒涼……是普羅大眾通過科幻作品等認識到的月球。
  • 人類月球日:人類的月球旅行還有多遠
    但月在青天,「可望不可即」,1969年7月20日,美國借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實現第一次載人登月,這一日期也被確定為「人類月球日」。但1972年載人登月即告結束,直到50年後的今天,月球旅行一度停滯,美好的未來僅存在於幻想之中。2020年初,新冠肺炎的爆發給全球旅遊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太空旅行項目也仍在開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