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對我們的食物會有什麼影響

2020-11-25 中關村在線

人類種植農作物與飼養牲畜已經有一萬多年的歷史了,這使得人類能在地球這個危機四伏的環境裡倖存至今,人口數突破 70 億。而現今,全世界的農民們卻要面對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危機,他們的生計和我們的食物供應或許都會受到影響。

為了弄清楚氣候變化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上周我在愛荷華主持博洛格論壇的圓桌會議時採訪了 Catherine Woteki 博士。Woteki 是美國農業部(USDA)有關這項研究的副秘書長,同時也是該部門的首席科學家。

我們的採訪記錄如下(稍有改動)。

當今我們農業發展得怎麼樣呢?

我們自給自足,生產了足量的糧食,於是得以關注到世界上仍有眾多飽受飢餓之苦的人們。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剛剛通過了,我覺得值得慶祝,我們將在未來 15 年致力於減少世界範圍的飢餓。

這意味著我們準備把食物帶給貧窮飢餓的人,而不是去生產?

兩者結合。現在,我們在世界各地生產糧食,這些糧食是足以養活我們目前的人口的。但是問題在於這些糧食的分布與配送並不能讓每個人都吃上飯,許多難民營的人口還在增加,飢餓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而且,人口預計將持續增長,到本世紀中葉,可能會超過 90 億,之後也將依舊保持增長。

這些增加的 20 億人口也需要吃飯,也需要農業給他們提供纖維來作衣服,提供木頭以造房子。

農業為了滿足數量激增的人類的生存需求,需要使用大量化工原料,而與此同時,還要保證排放的是足夠乾淨的水,不能排放過多溫室氣體。這對於傳統農業來說是巨大的挑戰,技術革新必須提上議程。

有什麼不僅聽上去有希望而且的確被證實有效的解決辦法嗎?

目前看來,遺傳學很有前景。我們和許多其他國家都正在研究動植物基因層面的抗病特性以及抗旱、凍等極端環境的特性,希望能研究得更透徹一些。

無論是使用傳統育種方法還是使用較新的基因工程技術,只要能培育出基因更優秀的新的農作物品種,那麼它們就能更好地面對將來地球氣候環境的變化。當農作物品種的抗蟲性和抗病性得到提高後,不僅產量能大幅提高,還能大大減少農藥等化學藥劑的使用,這對於日趨緊張的環境條件來說是非常有利的。這些基因層面的研究讓我對於農業增產越來越有信心,畢竟我們的耕地面積十分有限,大家也都知道西部的缺水問題,許多地方是沒法種植農作物的。世界各地許多地方也都面臨相同的問題,災害性氣候讓農業生產舉步維艱。

某些人聽到「基因」這個詞就會馬上想到轉基因生物。許多群眾擔心把轉基因生物引入生態系統會帶來可怕的後果。你們對轉基因的優點和它的潛在風險怎麼看

我覺得我們現在擁有的基因工程技術和傳統的動植物育種一樣,都只是個工具而已。我認為這個工具是中性的。它本身沒有絕對的好壞,而是看我們怎麼使用它。

我也研究過第一代基因工程作物,並把它和我們現在正在鼓勵的基因工程研究做過比較。現在實驗室的條件和技術都比那時候改善太多,研究成果早已向前邁了一大步,而當下的民眾卻總是把目光放在第一代轉基因產物上。

我們怎樣才能用更少的水和更少的農藥與肥料去養活增加的 26 億人?我們不得不從遺傳學著手,培育能抗乾旱的物種。

就從水產養殖來說,轉基因魚大量繁殖的潛在風險究竟是什麼呢?我想起我在緬因州海岸邊劃小船的時候路過了三文魚養殖場,其中的轉基因魚若是逃離了養殖圍網應該會對本土物種造成巨大衝擊。

你提到的這個已經被監管超過十年的基因工程三文魚,我知道有很多關於這個項目的研究在追蹤調查食用這些魚類的人群的健康以及對環境的影響。不過我沒有直接參與進去,這不是我們這個部門負責的。藥監局在管這個事,他們應該知道得多一些,他們對於轉基因三文魚的食品安全以及對環境的影響一定有個詳盡的報告。

話說回來,蟋蟀漢堡將會是我們未來食物的重要組成部份?

世界上許多人都把昆蟲當作重要的食物來源。許多昆蟲和它們的幼蟲都被我們用來飼養牲畜,而我們食用那些牲畜。我們大部分美國人不認為昆蟲是種食物,但世界上許多地方的的確確把它們當作食物來食用,這是由文化決定的。

我吃過螃蟹和龍蝦,它們和那些昆蟲相比除了大一些,好像也沒特別大的區別,可能好吃一點吧。

呃,你知道嗎,在澳大利亞他們管一種海裡的甲殼類動物叫「蟲子」,它們長著長長的爪子,這個名字聽上去有點反胃,但……

我的確也聽說過龍蝦有被叫「蟲子」或者「海蟑螂」,這些名字聽上去的確蠻噁心的,但並不影響它本身的美味。

你覺得我們離在實驗室生產食物還有多遠呢?這可以打破當今能源密集型農業的窘境。

我覺得這取決於公眾。如果公眾對這樣的食物有需求,那它就能快速發展,這和你先前問的那個昆蟲問題很像,都取決於公眾。

我懷疑在 50 年內,有些蛋白質食物將會變得特別貴,而另外一些則會很便宜,不管是植物還是昆蟲還是實驗室生產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消費者會根據價格來做出不同選擇。

先把蟲子那個話題放一邊好了,我聽說精細農業的會議也在此召開,這方面的技術 10 年前是什麼樣的呢?現在又發展到哪步了?接下來又準備向何處前進?

數年前使用全球定位系統的農民就能讓肥料廠商準確地將化肥送到需要的區域而不是其他地方。農藥也精準地噴灑在需要防蟲的田地,而不會浪費。豐收時節,農民也能準確知道他們一小塊田地的產率是多少。且因為這些與季節相關的信息都被記錄下來,農民們也就能更好地規劃來年的種植。

現在仍有許多公司把這些服務銷售給農民,其中的一些甚至同時捆綁銷售農業保險。目前有關無人機的研究也非常火熱,它能在農作物生長之時很好地偵查土地。

同時我們也在與 NASA 及 NOAA 合作,利用衛星和遙感來觀察農作物生長狀況以及土壤條件,然後將獲得的信息傳給農民。

未來十年最大的突破會是什麼呢?您現在最關注什麼問題?

利用新科技提高農業生產力,尤其是在那些糧食短缺的地方,比如撒哈拉以南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通過開放數據交流,讓農民們能及時地知道天氣變化以及病蟲災害等,讓他們能更好地管理農場。地球變暖讓天氣更加多變,但農民們已經開始改變他們種植作物的時間來適應這種變化了。

在未來幾十年內,我們仍將把重心放在培育抗旱抗凍抗蟲的優良農作物品種上。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548/5481211.html report 4969 人類種植農作物與飼養牲畜已經有一萬多年的歷史了,這使得人類能在地球這個危機四伏的環境裡倖存至今,人口數突破 70 億。而現今,全世界的農民們卻要面對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危機,他們的生計和我們的食物供應或許都會受到影響。為了弄清楚氣候變化究竟會給我...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對於人類和生物有什麼影響?
    關於全球變暖,相信大家都知道原因是什麼?除了是太陽傳遞到地表上的光以外,還有就是地球的溫室效應,過去地球雖然也有溫室效應,但是因為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少,所以溫室效應能夠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但隨著溫室氣體增多,溫室效應的平衡被打破了,在這之後,全球氣溫就在不斷上升,讓人擔憂。那麼,全球變暖究竟對於人類有什麼影響呢?
  • 珠穆朗瑪峰長草,全球變暖,會給我們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隨著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全球人口即將突破76億,但也給我們帶來許多「副作用」。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可能就是全球變暖,21世紀幾乎所有的自然災害都和全球變暖有關。天氣變得更加極端,海平面開始上升,冬天可能更冷,夏天可能更熱。上面這幅圖是今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剛剛公布的南極洲最新照片,從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本來應該是像左圖一樣冰雪覆蓋的南極洲出現了「池塘」。
  • 全球變暖對人類的危害 全球變暖我們能做什麼
    什麼是全球變暖?為什麼全世界都在說要防止全球變暖?全球變暖有什麼影響?  什麼是全球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簡單說就是全球的溫度都在變高。  為什麼會發生全球變暖?  主要由溫室效應、氣溶膠顆粒和煙塵,以及太陽活動的波動造成。
  • 全球氣候變暖會有怎樣的影響?
    我想,大概率是——溫室效應,氣候變暖。全球變暖會引發什麼呢?①數萬年甚至數十萬年的冰川融化,青冰川裡冰封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的古老病毒可能釋放傳播。②兩極地區冰川融化,兩極地區的生物失去了海上浮冰的「中轉休息站」,大概率在捕食過程中,往返岸邊時力竭而死。
  • 全球變暖的危害及措施 全球變暖人類會滅亡嗎
    談到全球變暖這個話題,與人類息息相關,卻被很多人忽略,但其實全球變暖的危害已經逐步逼近人類了。了解了具體內情的人們甚至擔心,全球變暖人類會滅亡嗎?若是再不實行強有力的控制措施去補救,人類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要知道網上有很多消息稱全球變暖接近臨界點,挽救地球的行動刻不容緩。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身在江蘇的我們剛經歷了超長梅雨季,也和全球變暖有關嗎?8月11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進行揭秘。王召民介紹,一個非常重要的指示意義就是全球變暖。「以前兩極有非常多的冰架,而現在加拿大境內的冰架幾乎消失了。這就意味著北極增溫非常厲害。」另一個影響是將給生存環境帶來變化。「冰架崩塌後,會加速內陸冰流向海洋,最終會導致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影響,不僅是部分島嶼面臨消失的威脅,許多國家沿海城市也面臨嚴重環境問題,還會影響大氣和海洋環流,風暴潮致災概率上升。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遙遠的北極和南極正在發生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蝴蝶效應?身在江蘇的我們剛經歷了超長梅雨季,也和全球變暖有關嗎?8月11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進行揭秘。王召民介紹,一個非常重要的指示意義就是全球變暖。「以前兩極有非常多的冰架,而現在加拿大境內的冰架幾乎消失了。這就意味著北極增溫非常厲害。」另一個影響是將給生存環境帶來變化。「冰架崩塌後,會加速內陸冰流向海洋,最終會導致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影響,不僅是部分島嶼面臨消失的威脅,許多國家沿海城市也面臨嚴重環境問題,還會影響大氣和海洋環流,風暴潮致災概率上升。
  • 全球變暖有哪些影響?有哪些危機?
    作為地球生命我們有權與億萬生命共享地球資源,但我們無權破壞億萬生命的共同家園,除非人類是魔鬼。——博科園  全球變暖,地球表面、海洋和大氣的逐漸加熱,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將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
  • 全球變暖只會給我們帶來壞處?換換角度理性看待它
    全球變暖這個詞,如今在各大自然方面的紀錄片,出版物中屢見不鮮,成為全球的熱議話題,全球相當一部分國家也針對這一問題舉辦了氣候大會,呼籲人們引起重視。面對嚴峻的形勢,我們不可高枕無憂,但也沒必要過度恐慌。這裡會為大家全面分析這一現象,以及對我們的正面和負面影響。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
    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但是總是有一部分人會做一些傷害地球的事,做的人多了,後果也就會顯現出來了。全球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
  • 全球變暖的水資源會發生什麼
    我們都知道氣候和水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是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水資源將如何變化?全球越乾燥的人越潮溼,就越潮溼。適宜的氣候和適量的水資源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必要條件,這通常被稱為好天氣和好天氣。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全球變暖我們應當做些什麼?
    關於全球氣候變化有很多「偽」爭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巨大的毯子一樣讓全球變暖嗎?全球變暖的不確定性意味著我們應當暫停行動嗎?我們應當投入更多資金用於研究碳平衡技術、碳封存技術嗎?印度和中國應當承擔中期減排中的大部分責任嗎?  然而,圍繞全球變暖有個真正的爭論:除了研究之外,在未來的10年或者20年我們還應該做什麼?
  • 為什麼全球變暖對人類會有影響?大多數證據可以證明!
    全球變暖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由於人們砍伐森林並將其焚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對人類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全球變暖所導致的後果則是可能人人都可以背出來:氣溫升高、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
  • 減少食物浪費意義重大,是時候認真對待食物浪費對氣候變暖的影響
    食物浪費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減少食物損失和浪費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往往被人們忽略,任何一個國家的巴黎氣候行動計劃中都沒有提及食物浪費,可以說,減少食物浪費意義重大,是時候認真對待食物浪費對氣候變暖的影響。
  • 美國宇航局再次發布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美國宇航局再次發布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對地球有什麼影響最近幾年無論是哪一個國家都對大氣環境作出了很多相應的措施,這是因為近幾年全球都開始變暖,地球環境遭受到了很大的威脅,就拿最近來說吧,在山西很多地方在四月份的天氣開始下起了大雪,氣溫非常不穩定
  • 全球氣候變暖,是否有好的影響呢?這些地方的現象可能會有答案!
    我們都知道全球的氣候變暖會帶來了一系列的不利影響,除了很多地方海水位上升之外,更有一些地方出現了始料未及的災難。如今科學家卻做出了不一樣的解釋,他們認為全球變暖似乎還有一些有利之處,對於我國的一些地方而言就十分有利,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全球變暖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顯而易見,今天全球變暖受到許多關注。而且同樣顯而易見的是,人們對全球變暖是不是真實的,它是不是重要,以及它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存在著分歧。對這些不一致的報導有興趣的公民應當得出什麼結論呢?而且,如果答案是,全球變暖是真的,它有多重要呢?
  • 全球變暖與太陽「冷卻」有什麼聯繫?
    前言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會變得更暗。但是,不要驚慌,這期間,地球是不會凍結的。但是,這個「冷卻窗口」對全球變暖的趨勢有什麼影響?什麼是太陽能的最低限度?此外,在這個時候,地球升溫較少,但全球變暖的速度不會放慢。在十七世紀中期,這樣的事件被注意到,即:幾乎有11年,違反了太陽活動的標準周期,這個事件被稱為「Maunder的最低限度」。如果我們分析從1300年到1700年這個時間段,就可以注意到,溫度有明顯的下降,現在這個時間段也被稱為小冰期。期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