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中14%的大質量恆星註定要以黑洞的形式碰撞
2015年首次探測到的引力波為黑洞碰撞產生,而這可能涉及宇宙中14%的大質量恆星 百年前,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測了黑洞會併合、並釋出引力波。至今,LIGO已探測到不少的雙黑洞事件。兩條問題就此浮現:恆星演化過程是如何產生這些大質量(>30 太陽質量)黑洞的?在宇宙的壽命中,兩個黑洞是如何靠近到可以融合的?
-
恆星黑洞的質量都很小,那宇宙中660億太陽質量黑洞是咋來的?
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可能需要超過100億年的時間來燃燒其核心的所有氫燃料,但宇宙中其他恆星比我們的太陽大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它們只需幾百萬年或者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只需幾十萬年的時間就能將核心中的所有氫聚變成氦。當恆星核心耗盡燃料後會發生什麼?
-
很多恆星質量比黑洞都要大,黑洞一毛不拔!為什麼恆星還能發光?
一、為什麼我們難以直接發現黑洞?黑洞不發光,因此在黑暗背景下的宇宙中是難以通過光學望遠鏡直接發現的,那麼我們是怎麼發現黑洞的呢?但過了黑洞的視界之後,黑洞除了引力和傳說中的霍金輻射以外,就不會再輻射任何其它信號了!二、很多星的質量都遠超黑洞,為什麼黑洞不發光,而恆星依然發光呢?其實比黑洞質量大的恆星有很多,在銀河系中比如海山二,它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00-150倍!在大麥哲倫星系蜘蛛星雲中的R136a1,則是已知恆星中質量最高的,大約是太陽的256倍!
-
宇宙中的黑洞真的如此可怕嗎?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中扮演什麼角色
宇宙中的黑洞真的如此可怕嗎?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中扮演什麼角色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天空,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在上期的文章中我們講到了如何去探索黑洞這樣可怕的怪物,還談到了銀河系的中心點,今天我們來繼續講一講銀河系的中心點,看看是什麼東西維持著巨大銀河系的運作。
-
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是否與周圍的星際氣體和恆星有關?
根據目前的研究,儘管所有已知大型星系中心都有一個、甚至更多數量的超大質量黑洞存在,但是,這些超大質量黑洞之間也存在明顯的質量差異:比如,早在多年之前,科學家們就在NGC 3842和NGC 4889星系中發現了兩個更特殊的超大質量黑洞,因為,它們的質量相當於太陽的97億倍以上。
-
宇宙最大質量黑洞秘密:在噴流中恆星形成
據國外媒體報導大多數星系中央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那裡密度極高,質量能達到太陽的數十億倍。近日,科學家發現,恆星可以在超大質量黑洞的猛烈「狂風」中形成。研究者稱,這一發現將幫助我們理解星系演化的過程。
-
宇宙第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誕生於暗物質,而不是大質量恆星坍塌?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喬治亞理工學院相對論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副教授約翰懷斯(John Wise)在一份聲明中說:博科園-科學科普: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機制,它能激發大質量黑洞的形成,尤其是暗物質暈的形成
-
距地7500光年的神秘現象,大質量恆星突然消失,在宇宙中找不到
不過在2019年的時候,科學家們就發現這顆恆星黯淡了不少,這意味著它已經走到了生命的尾聲,當時它就已經很難辨別了,不過按理說,像它這般大質量的恆星,生命的尾聲都會經過超新星爆發,可是它卻沒有,它似乎直接坍縮成為了一顆黑洞。
-
有多少恆星碰撞形成黑洞?答案來了
2月3日,據外媒報導,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發表在《天體物理學快報》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他們發現了一種有前途的新方法,有助於未來科學家解釋恆星的潛在種群,並檢驗整個宇宙歷史上所有碰撞黑洞的形成理論。自2015年引力波天文學取得突破以來,科學家們已經能夠通過引力相互碰撞,探測到十多對位置非常接近的雙黑洞。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中子星:半徑僅20公裡,質量為太陽質量的2.14倍
中子星被認為是宇宙中除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天體,其密度之大,超乎想像。形象地比喻一下:地球的直徑約為12756公裡,如果把地球壓縮出為一個中子星,那麼,這個中子星的直徑只有44米!中子星是一顆大質量恆星死亡之後的產物,科學家已經知道,當一顆質量為太陽質量1.35到2.1倍恆星死亡後,通常就會形成中子星,如果質量小於太陽質量的1.35倍,就會形成白矮星,而當恆星的質量大於太陽質量2.1倍時,則會形成黑洞。因此,宇宙中質量接近極限的中子星極其罕見,不過,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個接近質量極限的中子星:J0740 + 6620 。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有多大?看完會讓你懷疑人生
浩瀚的宇宙天體無數,其中最普遍的天體就是恆星和行星,而恆星在宇宙中的地位非常高大。雖然恆星不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天體,在它的上面還有中子星,黑洞等強大的天體,可是不管是中子星還是黑洞都是由恆星演變而來。只不過,隨著人類對於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我們發現,太陽在整個宇宙恆星家族中也只是一個小不點,比太陽大很多倍的恆星數不勝數。那麼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有多大?看完後會讓你懷疑人生。當一顆天體的質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其內部的高溫和高壓就會點燃中心的核聚變,從而讓一顆普通的天體升級為恆星。
-
大小黑洞都很多,唯有中等質量黑洞很稀有,是何緣故?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總之很多很多,僅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就在1000億顆到4000億顆之間。生活在僅有一顆恆星的太陽系之中,我們很容易誤會恆星是一種稀有的天體,但實際上在銀河系中,如太陽一般的恆星要以千億來進行計算,而宇宙中如銀河系一般的星系,保守估計也要有數萬億個,所以宇宙中恆星的數量真的是太多了。
-
大小黑洞都很多,唯有中等質量黑洞很稀有,是何緣故?
黑洞具有神秘色彩,卻並不稀有,因為恆星級的黑洞大多是由恆星演化而成的,而恆星在宇宙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天體,正是因為有了大量恆星的存在,氫以上的元素才能夠形成並遍布於整個宇宙,鐵以下的元素通過恆星的聚變過程形成,而鐵以上的元素則在恆星晚年的超新星爆發過程中形成。宇宙中到底有多少恆星呢?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總之很多很多,僅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就在1000億顆到4000億顆之間。
-
宇宙中最小的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4倍,距離我們僅1.6萬光年
說起宇宙最大的天體,或許有人會認為是恆星,但其實除了恆星之外,還有一種更大的天體,那就是黑洞。這是一種質量無限大,但是體積極小的天體。而其中如果有人問你最大體積的天體,那麼絕對會是恆星,但是如果是質量最大的天體,那麼就只有黑洞。
-
黑洞是個怎樣的存在?質量真的可以無限大?人類能「駕馭」黑洞嗎
黑洞是個怎樣的存在?質量真的可以無限大?人類能「駕馭」黑洞嗎根據我們人類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這個宇宙中的天體,是來自一場大爆炸中。那麼我們知道人類會有意外死亡,天體也會有。而有很多這種意外事件,都來自於一個罪魁禍首,那就是黑洞。黑洞對這個宇宙中的大部分天體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存在。因為黑洞能夠吞噬這個宇宙中的一切,就連光黑洞都是可以吸收進去的。那麼這個恐怖天體到底有著什麼秘密呢?我們人類對黑洞也研究了很久了。因為在我們人類還沒有發現黑洞之前,黑洞就已經存在於我們人類的理論中了。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能有多大?讓科學家告訴你答案,看完就明白了
宇宙浩瀚無邊,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多到數不勝數。地球的直徑12756千米,這個距離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感覺地球好大啊,古時候人的人們靠馬車想從地球南極前往北極,可能一倍子都不一定可以到達。但是隨著隨著人類進入科技發展的時候,有了快速的交通工具,突然感覺地球變小了。
-
高速自轉:大質量恆星的「養生秘笈」
目前在我們銀河系內發現的最大質量恆星約為120-150個太陽質量,而在宇宙的早期甚至能到1000個太陽質量。 在宇宙早期,大質量恆星產生的電離光子電離了厚厚的中性氫,使得宇宙變得透明。當它死亡時產生的強烈爆炸,它是如此之亮以至於在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
-
黑洞形成的兩種方式,一種由恆星形成,另一種質量巨大與宇宙同齡
黑洞按其形成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宇宙形成時候產生的原初黑洞(原生黑洞),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通常都是這樣形成的, 這類黑洞誕生於宇宙之初物質和能量的高密度區域,在宇宙形成的幾秒鐘時間內就出現了,所以說與宇宙同齡;另一種就是恆星級黑洞了,所謂「星球形成的黑洞」就是指的這種方式形成的黑洞。
-
利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天體物理學家計算多少恆星會向黑洞碰撞
然而,科學家們仍在爭論多少這些黑洞是天生的明星,以及他們如何能夠得到足夠接近宇宙的生命周期內發生碰撞。現在,一個有前途的新研究開發的一個範德比爾特的天體物理學家可能給我們一個方法尋找可用的數量星星在宇宙的歷史,作為二進位黑洞碰撞。
-
宇宙中最大恆星有多大45億個太陽大,然而生命只剩下一千萬年
太陽雖然在地球面前非常的大,但是在茫茫的宇宙當中只是一顆普通的再也普通的恆星,而且是一顆黃矮星,恆星中的小個子。在宇宙當中還有一些恆星非常的巨大,它們叫做紅巨星、藍巨星,都是體積遠遠超過了太陽的恆星。而今天咱們提到的這個主角,既不是紅巨星,也不是藍巨星,而是一種大的令人髮指的紅超巨星。這就是宇宙中大名鼎鼎的盾牌座UY。是目前人類觀測到的最大的恆星天體。它有多大呢?下面的數字可是真正的天文數字,大的超出我們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