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有3個:母嬰、血液和性。之前vili給大家介紹過,經母嬰傳播方式感染HBV的寶寶會大概率發展為慢性,而成年感染髮展為慢性感染的機率就會低很多。
因此,母嬰阻斷在遏制HBV的傳播中顯得尤為重要。之前幾篇文章也為大家介紹了母嬰阻斷的一些知識,希望各位即將有小朋友的寶爸寶媽們一定好好看看。
中國歷來是B型肝炎病毒(HBV)的高發區。母嬰傳播(MTCT)是一種常見的HBV傳播途徑。分娩期垂直傳播是HBV母嬰傳播的主要傳播途徑,其主要原因是新生兒通過產道時接觸含HBV的母體體液。
母親通過水平傳播將HBV傳播給兒童的例子並不常見,它是通過出生後與B肝病毒攜帶者母親的血液或其他體液接觸而發生的。作為預防HBV傳播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措施,我國已實施了二十多年的B肝疫苗和B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使兒童HBsAg的攜帶率大大降低。
寶寶出生後,B肝疫苗和B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種使B肝的垂直母嬰傳播率大大降低。但是很多小朋友接種了B肝疫苗後不產生抗體,這種情況會增加日後小朋友感染HBV的機率嗎?
不產生保護性抗體的寶寶容易被感染嗎?
2019年11月,一項發表在《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上的研究表明,沒有保護性抗體的兒童日後有可能被HBV攜帶者的家人通過水平傳播感染。
研究納入了59 912名1-15歲的中國兒童,對其中HBsAg陽性(HBV感染)的兒童進行可能傳染源的分析。在入組的兒童中,HBsAg的陽性率為0.31%,1-2歲的兒童中HBsAg的陽性率最低,不到0.1%。但在2-6歲的兒童中,HBsAg陽性率逐漸升高,這期間HBsAb(保護性抗體)下降。
有趣的是,感染HBV的兒童的家庭平均收入無差異,但是兒童所處地域的溫度有差異。
另外一個發現為大多數的HBV感染的兒童都出生生長在有HBV攜帶者的家庭中。
新研究帶來的新啟示
從上述結果我們可以發現,兒童出生時注射B肝疫苗和B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防止B肝的垂直傳播。
但如果這之後,兒童注射疫苗後沒有產生保護性抗體,那麼在幼年期HBV可能通過水平傳播乘虛而入。
也就是說,兒童成長過程中,如果家人有攜帶HBV,並且兒童沒有產生保護性抗體的,兒童感染HBV的風險就會升高。
因此,家中有B肝患者的寶爸寶媽要注意寶寶的保護性抗體是否產生,如果沒有產生,建議換疫苗品牌、效價,或者打加強疫苗。總之要讓寶寶產生保護性抗體,最大程度降低寶寶感染HBV的機率。沒有抗體時需要注意在平時生活中避免體液與寶寶的接觸,給予他們最大的保護。
參考文獻:Young Chinese children without seroprotec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could be at risk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through horizontal trans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