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歸納大量的光譜事實得出的結論:從氫原子開始,隨著原子核電荷數的遞增,原子核每增加一個質子,原子核外便增加一個電子,這個電子按構造原理示意圖(如下)的能級順序填充,填滿一個能級再填一個新能級,這種規律稱為構造原理。

1、構造原理:核外電子排布必須遵循一定的能級順序。
能量由低到高順序 :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 …(4s和3d出現能級交錯)。
電子填充的順序:第一能級組:1s; 第二能級組:2s 2p; 第三能級組:3s 3p ; 第四能級組: 4s 3d 4p
第五能級組:5s 4d 5p; 第六能級組: 6s 4f 5d 6p; 第七能級組: 7s 5f 6d 7p 。
2、核外電子排布式
例:17Cl:1s2 2s22p6 3s23p5 ; 19K:1s2 2s22p6 3s23p6 4s1(或K:[Ar] 4s1)
26Fe:1s2 2s22p6 3s23p6 3d64s2(或[Ar] 3d64s2)

3、簡化電子排布式
為什麼K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可以簡化為K:[Ar] 4s1?方括號的符號意義是什麼?
解析:符號[Ar] 表示K的內層電子排布與稀有氣體元素Ar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
4、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於最低狀態,簡稱能量最低原理。按照構造原理來排布原子核外電子使原子的能量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