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原子結構:能層與能級

2020-12-05 小書生趣味課堂

一、能層

(1)分類依據

根據多電子原子的核外電子的能量差異,將核外電子分成不同的能層。

(2)能層的表示方法及各能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如下圖:

原子核外電子分層排布規律

(1)各能層最多能容納2n2個電子;

(2)最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8個(K層為最外層時 不超過2個);次外層電子數最多不超過18 個;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

(3)核外電子總是儘先排滿能量最低、離核最近的能層,後由裡往 外依次排能量較高能層。而失電子總是先失最外層電子。

注意: 以上幾點是相互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理解,須同時滿足。

二、能級

(1)分類依據

根據多電子原子中同一能層電子能量的不同,將它們分成不同的能級。

(2)能級的表示方法及各能級最多容納的電子數如下:

K層:只有s能級,s 能級最多容納2個電子;

L層:兩個能級 s、p,p 能級最多容納6個電子;

M層:三個s、 p、 d, d 能級最多容納10個電子;

N層:四個 s p d f,f 能級最多容納14個電子;

能級所能容納最多電子數

規律:各能級可容納的最多電子數依次為1、3、5、7.......的二倍。

相關焦點

  • 高中物理——原子結構模型和能級圖!
    則電子繞核運動的動量在原子中,由於原子核與核外電子庫侖引力的作用而具有電勢能,電勢能屬於相互作用的系統——原子,由庫侖力所做的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係可知:電子繞核運動的軌道半徑r增大時,庫侖引力F做負功,原子的電勢能Ep增大。
  • 高二化學結構 2:原子光譜
    層與層之間有交叉,區域與區域之間有重疊。這就是現在認為的原子結構模型。      基態的電子跳躍到較高的能層、能級,到激發態。      電子在不同能層、不同能級之間的跳躍,叫躍遷。    (3)原子發射光譜      電子從較高的能層、較高的能級回到較低的能層,所放出的能量帶記錄下來,叫原子發射光譜。      發射光譜,是一條一條的亮線。      原子發射出能量的過程,叫電磁輻射。
  • 高中化學:原子結構:什麼是電子云和原子軌道?
    原子軌道:量子力學把電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個空間運動狀態稱為一個原子軌道。(1)、s能級的原子軌道是球形對稱的,能層序數n越大,原子軌道半徑越大。s能級的原子軌道圖(2)、P能級的原子軌道是啞鈴形的,每個P能級有3個原子軌道,它們相互垂直
  • 化學故事會 第一話 原子結構
    1732年尤拉提出:有多少種原子就有多少種元素。1785年拉瓦錫提出質量守恆定律。1805年道爾頓提出化學原子論。所以電子層真正的含義是電子出現概率較大的地方。圖中表示的只是電子可能出現的地方而且只是s能級(看下面)電子層是球形的嗎?也不是。
  • 【疑難解析】高中化學《物質結構與性質》疑難問題分析研究
    【答】焰色反應的實質是在外界能量的作用下,元素原子的電子運動能級的躍遷導致的。當電子從激發態反回到基態時,會以可見光能釋放時便出現了焰色反應的現象。若在不可見光範圍出現時則肉眼是看不見的。如紅外光或紫外光等。因此,由於不同元素原子電子躍遷的能級不同,從而導致產生不同波長能量的釋放,並非不產生發射「光譜」,只是肉眼不可見而已。
  • 化學知識大匯總——原子結構與性質(選3 物質結構與性質部分)
    原子結構與性質  No.1  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理  1.能層與能級  ①能層(n):在多電子原子中,核外電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電子的能量差異將其分成不同能層
  • 化學乾貨II高中化學電子排布、第一電離能和電負性知識匯總
    高中知識搜索小程序一、原子結構1.原子的組成:原子核、核外電子2.原子的特點:
  • 選修三--原子結構
    一、原子的誕生、能層和能級1.原子的誕生(1)原子的誕生
  • 高中化學選修三重點知識回顧,考前再過,輕鬆期末!
    原標題:高中化學選修三重點知識回顧,考前再過,輕鬆期末! 期末考試來啦,同學們開始複習了嗎? 第一章原子結構與性質 一.原子結構 1.能級與能層 (2)能量最低原理 現代物質結構理論證實,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於最低狀態,簡稱能量最低原理。 構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從整體角度考慮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於某個能級。
  • 1-2《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教學視頻及知識點總結 高中化學選修三
    第二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上)第一章 原子結構與性質 第二節 《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下)一.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特徵原子核外的電子是既不能靜止不動也不能像行星繞太陽一樣,在確定的軌道上做圓周運動
  • 高中化學:原子結構:多電子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遵循什麼規律?
    科學家歸納大量的光譜事實得出的結論:從氫原子開始,隨著原子核電荷數的遞增,原子核每增加一個質子,原子核外便增加一個電子,這個電子按構造原理示意圖(如下)的能級順序填充,填滿一個能級再填一個新能級,這種規律稱為構造原理。
  • 原子結構知識點詳細歸納
    (一)原子結構的理論要點1.原子理論發展的幾種理論模型:(1)近代原 爾頓 實心球模型(2) 湯姆生 「葡萄乾麵包」模型(3)盧瑟福 「行星式」模型 (4) 玻爾 量子化軌道模型(5)薛定 諤電子云模型 2、能層、能級與原子軌道
  • 高二結構化學7:原子半徑
    1.1 原子結構      每個原子,都包含有一定數量的    質子(+)    中子    電子(-)      那為什麼原子半徑格外重要呢?      1.2 對角線規則      科學家早就發現,有一些元素的性質格外相似。    (1)對角線規則      人們發現,三對元素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都格外相似。
  • 高中化學《選修3》知識點總結
    1、能層和能級(1)能層和能級的劃分①在同一個原子中,離核越近能層能量越低。②同一個能層的電子,能量也可能不同,還可以把它們分成能級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為s、p、d、f。③任一能層,能級數等於能層序數。④s、p、d、f……可容納的電子數依次是1、3、5、7……的兩倍。
  • 高考化學難點突破之物質結構——原子結構(模型演變)
    物質結構部分內容是高考化學的難點部分,涉及原子結構,成鍵,分子結構,晶體結構等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但是,這部分內容是整個化學的基礎,如果能從結構入手,不但可以分析各種物質的化學性質,理解其應用,更能從本質上理解物質的組成及相互轉換。
  • 深入挖掘化學選修三《物質結構與性質》
    化學選修三是高考之中比較好得分的一塊知識點,我們大多數都是死記硬背一些課本上的知識,比如泡利原理,洪特規則,一些VSEPR模型等等。記得當時有的化學老師說我們現在學的關於結構的知識有一部分是錯誤的,到了大學如果學化學專業就要改正過來。
  • 高中化學物質結構疑難問題15例
    【問題2】為什麼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時IA、IIA族三周期以後元素最次外層電子為8,而IIIA—VIIIA,0族元素次外層均為18電子結構?【答】從問題1可知,由於能級交錯現象,當排到3d能級之前,已經出現4s能級,同理,最外層電子不會超8電子,次外層電子不超18電子,以此類推。【問題3】為什麼有些金屬有焰色反應,而多數金屬沒有?
  • 原子和原子雜化之後的軌道
    表面上看著是個太陽系的結構(實際上就是),其實我們把他當成原子結構模型來記住原子是很方便的,以前有人提出過這個理論,咱們並不是第一個用。我一直以為,最好的記憶方法就是在原有記憶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原子 = 太陽系太陽 = 原子核(放熱可視為「+」電 )請再自行找一下原子核的結構行星 = 電子 (吸熱可視為 「-」電 )以上是我們在初中學的原子的結構,很簡單也很簡陋,能強調的地方實在太少。這時候你會覺得原子核比較複雜,但是如果你學習學到物質的結構(《選修3》),你就會發現真正複雜的是外圍,因為它大啊!
  • 高中化學有機物的結構性質總結
    形成叄鍵的碳原子以及與之直接相連的原子共線。鍵參數——表徵化學鍵性質的物理量,如鍵能、鍵角、鍵長、鍵的極性等鍵長:成鍵兩原子的原子核間的距離。鍵角:分子中一個原子與另外兩個原子形成的兩個共價鍵之間的夾角。鍵能:以共價鍵結合的氣態下的分子,斷開單位物質的量的某鍵時所吸收的能量。
  • 初中化學-原子的結構
    有些物質是由大量分子聚集而的:有些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而這些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時候,是分子分解為原子,原子重新構成新分子,這也是化學變化的本質,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是原子。通過上面球棍模型我們也能看到,化學變化到原子這,就不再分了。那麼這些原子是否有內部結構,原子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