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的重要性和對地球萬物的影響

2021-01-14 順著流螢

任何事物的發生都是有原因或過程的,既然這麼假設了,那就來說一說。氧氣瞬間消失五秒,足矣導致所有人跟動物窒息而亡,再就是地球體積會縮小,包括海洋和陸地,會變得更加緊實,當然地球也會因為這五秒鐘導致物種退化的情況。

所謂氧氣消失五秒鐘,是指突然全部氧氣消失無蹤,五秒鐘之後又突然充滿了大氣;還是說氧氣慢慢消失,然後五秒鐘後又停止這一過程。

先說後者

氧氣如果不是立刻全部失蹤,慢慢消失的氧氣消失五秒鐘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因為海洋、森林不斷補充著低海拔地區的氧氣含量,所以即使氧氣突然迅速減少的五秒鐘,作為一個過程,只會影響到高海拔區的人類、動植物。

高海拔的人群本身處於氧氣稀少地區,這就是為什麼低海拔的人類前往西藏會有不適感了,因為身體已經習慣了一個氧氣濃度,是不可能立刻適應其他差別較大的氧氣濃度的。另外高空中的飛機也會受到影響,因為我們假設存在的這一過程必然是從高空(氧氣最難補充的地方)開始明顯減少,所以飛機的引擎會熄火,但是當掉下來一定高度(掉下來也需要時間),如果機組人員重新啟動引擎又會穩定運行(畢竟五秒鐘氧氣就恢復了)。

當然我們要知道,五秒鐘恢復氧氣後最先感到不適的還是高海拔地區的人類(真是多災多難),因為他們會產生「醉氧」的這種症狀,氧氣濃度突然升高對於人體而言同樣不能接受,這個時候就會導致臉色泛紅、高燒、暈眩等問題,當然這是後話。

另一種想法是不受限制的慢慢消失,玩過缺氧遊戲的玩家應該就會知道,氧氣如果慢慢消失(不再受五秒鐘的局限),人類會開始移動到低海拔地區,然後慢慢因為缺少氧氣而減少活動,最後在睡眠中窒息而亡,其他的請參加下一種情況,因為這是類似的連鎖反應。

再說突然的消失

放在後面來說這一種情況主要原因是這一種情況不會出現,任何東西的產生和消失必定具備過程,但是這畢竟不是一個嚴肅的科學討論會,這只是一個無聊的科學幻想而已,所以我們可以探討這種可能性。

氧氣的突然消失,最無法接受的就是人類,沒有絲毫的猶豫,突然被抽乾了氧氣就會直接導致人體窒息,或者說還沒來得感受窒息就已經滅亡了(畢竟連身體裡的氧氣都突然消失了嘛!根本沒時間使用氧氣瓶什麼的~)。緊接著大量的植物迅速滅絕,黑夜來臨,全部植物都得嗝屁(植物在夜間呼吸也使用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然後我們要知道,臭氧也可以算作氧氣的一種(畢竟在化學反應下會產生氧氣),水也是如此(水也會釋放氧氣),所以在水中的生物暫時還處於安全的氛圍(水的阻隔作用),沒有了氧氣外界大氣成分就充滿了氮氣,少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礦石發散出的氣體,厭氧細菌終於迎來了春天,他們會迅速的發展吞噬死去的生物體。

你以為,根據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漫長的N年之後,一種不依靠氧氣(甚至一碰氧氣就死)的小型生物體開始出現了嗎?

很可惜,不可能了,因為水和大氣層開始消耗分解,由於不準存在氧氣,這就使得所有可能產生氧氣的化學成分收不到補充而徹底消耗。沒有了大氣層的保護就不能進行水的循環利用,水是生命之源(至少目前是這麼認為),沒有水就沒有了生命,而且地球的溫度會下降到極點(因為地心的巖漿也無法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繼續維持地心的核心溫度),然後就是徹底的滅亡~

1.陸地上的動物會急促地呼吸五秒,儘管沒什麼用,水裡的動物影響不大。2.火災立刻全部熄滅,因為火力發電受影響,電壓瞬間下降。3.噴氣式飛機瞬間熄火,低壓造成飛機突然下降,發動機能不能重新啟動,就靠飛行員和製造商了。倒黴的是剛要起飛和降落的飛機,估計會玩兒完。4.熱氣球、跳傘、滑翔機危險了。5.因為土壤裡的氧也沒有了,又很難補充恢復,大型植物要死一批,我們從初中課本上學到空氣中氧氣含量是21%,大氣中氧氣直接消失,無論是質量和體積都會急劇變化,氮氣會迅速填滿空間,導致氣壓降低,大氣層突然萎縮21%的體積,氧氣佔地殼(包括海洋)質量的46%,地殼質量急劇變小,對大氣的引力會變小,我不知道會不會導致大氣層飛散!質量和體積的變化會導致磁場變化,月亮與地球的引力會產生改變,大海的潮汐也會變化,海水能否受引力控制我們誰也不知道。地球還會在這5秒偏離原有軌道!即便以上不會發生,大氣層無故消失21%,那層淡淡的藍色光暈消失殆盡,想想吧,地球有效保護成分消失!5秒鐘的強烈宇宙射線,會直接殺死生存在地表上的生物!其次,土壤和水中的氧氣丟失會導致體積縮減塌陷,但是因為時間短只有五秒然後氧氣又回來了,所以會出現短暫但是劇烈的地陷地裂和潮汐,樓房什麼的得倒一大片歪一大片;最後,受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空氣,因為少了兩成的體積會帶來劇烈的運動和負壓,陸地還好,海裡浪潮因為少了這麼多壓力那是要上天的節奏,全球大洋都是百米海潮,五秒後壓力恢復海潮不能上天了直接往岸上跑,這個巨浪滔天應該比較誇張。

相關焦點

  • 有沒有可能,氧氣不是生命萬物的必需品,而是一種慢性毒藥?
    地球之所以會成為一顆生態星球,和地球上擁有著的厚厚的大氣層,氧氣以及液態的水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條件缺少其中任何一個,人類或生態萬物都很有可能不會誕生於地球上。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在宇宙中嘗試尋找外星生命時,都會優先考慮和地球環境相似的星球,不僅只為了未來人類實現移居做考慮,最主要的是這些星球將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 英國物理學家:地球上的氧氣500年後會被用盡!是真的嗎
    中新網援引外媒報導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日前發布報告,自1960年到2010年間,地球海洋的氧氣含量降幅達2%,世界範圍近700個海域已受此影響。但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進行的相關調查中,僅有45個海域遭受影響。專家警告,整個生態系統都恐將因此遭受危害。
  • 生物存活不依靠氧氣!地球出現大量氧氣之前,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氧氣是地球萬物維持生命的根本所在,但你知道嗎?對於26億年前的生物來講,氧氣的出現反而變成了它們的災難。在那時地球大氣中的主要氣體為甲烷,是由大量的單細胞生物通過新陳代謝所釋放出來的與甲烷生物不同,藻類生物的吸收光能用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能量,釋放出來的氧氣,氧氣在當時就如同有毒的廢氣一般,開始「汙染地球」,這使加完生物無法適應,久而久之,甲烷也被氧化,大氣中的含氧量開始大量增加,最終甲烷生物走向滅絕。
  • 如果地球持續五秒鐘失去氧氣會怎樣?
    想像一下,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氧氣都消失了,不說永遠,就5秒——會怎樣呢?我們只用屏氣5秒,但這對大氣、環境會產生什麼深刻的影響呢?接下來就讓我們看一下地球「缺氧」5秒會帶來怎樣不可估量的風險。來,深吸一口氣。享受到滿足感了嗎?你所吸入的是氧氣——約佔空氣21%的氧氣,其餘78%是氦氣。
  • 26億年前的地球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會沒氧氣?
    大家都知道,氧氣是地球萬物維持生命的根本所在。但你知道嗎?26億年前的地球和生物是沒有氧氣的,氧氣的出現反而變成了當時地球上生物的災難。氧氣在當時就如同有毒氣體一樣,開始汙染地球和地球生物,這使甲烷生物無法適應的,久而久之,甲烷也被氧化了。大氣中的含氧量隨著藻類生物的大量繁殖,氧氣在地球上開始大量增加,與氧氣生物形成了良性循環。最終將甲烷生物導致滅絕,這就是地球史上最重要的大「氧化事件」。
  • 如果地球上的氧氣含量翻倍,人類將會怎麼樣?科學家這樣回答
    據資料顯示,在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就佔據了21%,而一個成年人每天能夠呼吸將近20000次,需要吸入的氧氣大約為0.75千克。如是地球上的氧含量翻倍,那麼一個成年人平均一天呼吸的氧氣就達到1.5千克。也就是說我們可能會吸入幾近翻倍的氧氣。從氧氣對人類的重要性來看,是否就意味著吸入越多的氧氣就對我們更有好處呢?
  • 與地球一樣存在氧氣和水,木衛二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
    不過,太陽系卻也是宇宙中最特殊的一個星系,因為目前除了太陽系之外,並沒有在任何星系中發現生命的痕跡,所以這也讓太陽系猶如「生命培育器」一般,充滿了神秘和無限的期待和驚喜。眾所周知,太陽系目前共擁有8大行星、5顆矮行星、近200顆衛星,並且很多天文學家都認為,在太陽系的邊緣地帶,極有可能還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未知行星。
  • 如果地球氧氣增加一倍,會發生什麼呢?人類會發生什麼影響?
    氧氣,對於地球上的大多數生物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除此之外,大氣中氧氣含量的多少還左右著地球生物的演化過程,比如,早期地球上的生命都是厭氧生物,隨著大氧化事件的出現,地球迎來了巨蟲時代,後來隨著氧氣濃度的減少,巨蟲們也被逐一淘汰,這意味著氧氣濃度的比例,決定著地球上存在的生命種類,目前人類之所以能夠在這個時代生存,就是因為我們適應著目前地球上的氧氣濃度,如果地球上的氧氣突然增加一倍,這說明或許包含人類在內的許多生物都難逃滅絕的威脅
  • 氧氣「多多益善」嗎?高濃度氧氣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
    生命要想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就必須從外部環境攝入能量和物質。除了比較低級的生命形式,比如厭氧菌,氧氣是地球上絕大多數生命所必需攝入的物質之一。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生命大約形成於35億年前,其實地球上最早最原始的生命是不需要氧氣的,那時地球大氣中的氧氣濃度也比較低。
  • |辨析氧氣對發酵的重要性
    先上結論:酵母的呼吸作用(respiration)在通常的釀造條件下不會發生;充氧跟酵母繁殖沒有關係;發酵前麥汁充氧的做法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必要的;絕大部分釀造教科書或者家釀教程上都會強調發酵前麥汁充氧的重要性,認為釀酒酵母在投入麥汁後很短一段時期內需要通過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完成出芽繁殖(buding),以利於之後的正常發酵。
  • 被稱為地球的靈氣,你知道是什麼嗎?來看看它的重要性!
    不易溶於水,1L水中溶解約30mL氧氣。在空氣中氧氣約佔21% 。液氧為天藍色。固氧為藍色晶體。氧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廣,佔地殼質量的48.6%,是豐度最高的元素。在烴類的氧化、廢水的處理、動物呼吸、燃燒和一切氧化過程都消耗氧氣。但空氣中的氧能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斷地得到補充。在金屬的切割和焊接中。冶金過程離不開氧氣。醫療中氧氣的重要就更不用說了。
  • 地球上現在的氧氣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氧氣在空氣氣體組分中主要的氣體成分之一,與其他的氣體不同,它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其他氣體,是我們呼吸生存的氣體,氧氣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氣體。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毒無害的氣體,是空氣組成最主要的部分之一,氧氣不易溶於水,雖然不可燃,但有著很好的助燃性。在常溫大氣壓下,氧氣化學不是很活潑,幾乎不會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當氧氣處於高溫下,化學性質會變得特別活潑,可以與多種元素直接發生化學反應。
  • 地球各個時期的氧氣含量
    可以說是地球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從遠古物種進化到現代生物的催化劑。那麼遠古時期的氧氣含量跟現在一樣嗎?我們馬上揭曉。    在地球形成時期是沒有任何氧氣,空氣中的含量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硫化氫、蒸汽、和氮氣組成,水蒸氣和硫化氫混合形成原始的雨,那時候的雨跟現在的不同,具有很強的腐蝕性,也可以說下的不是雨,而是低濃度的硫酸。
  •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珠穆朗瑪峰:氧氣增多和冰川消融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珠穆朗瑪峰正在面臨著新的危機——高海拔空氣正在吸收更多的氧氣,大型冰川正在快速融化消失……儘管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是地球最高山峰,但它仍然無法擺脫氣候變化的影響。
  • 地球氧氣腐蝕月球
    據Science Daily網站報導,鐵與氧高度反應,形成地球上常見的紅色鏽。然而,月球表面和內部實際上是缺乏氧氣的,所以原始的金屬鐵在月球上普遍存在,而高氧化鐵還沒有在阿波羅任務返回的樣品中得到確認。此外,太陽風中的氫會撞擊月球表面,這與氧化作用相反。
  • 地球上99%的物種都需要氧氣,氧氣雖好,可高濃度氧氣卻有毒
    生命要想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就必須從外部環境攝入能量和物質。除了比較低級的生命形式,比如厭氧菌,氧氣是地球上絕大多數生命所必需攝入的物質之一。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生命大約形成於35億年前,其實地球上最早最原始的生命是不需要氧氣的,那時地球大氣中的氧氣濃度也比較低。
  • 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珠穆朗瑪峰:氧氣增多和冰川消融|珠峰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珠穆朗瑪峰正在面臨著新的危機——高海拔空氣正在吸收更多的氧氣,大型冰川正在快速融化消失……  儘管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是地球最高山峰,但它仍然無法擺脫氣候變化的影響。地球上唯一突破平流層的制高點就是海拔8848米段的珠峰,那裡的大氣層非常稀薄,讓登山者喘不過氣來,而山峰的冰川蜿蜒數公裡。
  • 若地球氧氣消失5秒,人類會有影響嗎?後果比沒陽光還嚴重!
    若地球氧氣消失5秒,人類會有影響嗎?後果比沒陽光還嚴重!在人類已有的認識中,地球是一顆充滿生機的星球,內部有各種各樣的生命體,之所以有這麼多生命的存在,主要是地球的環境足夠溫和,提供充足的能源、泉水、陽光等等,才變得如此熱鬧。
  • 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是如何影響人類壽命的?
    對於地球的生物來說,有三種東西是不可或缺的,陽光、水和氧氣。今天,我們重點談一下氧氣對生物的作用。46億年前,地球剛誕生的時候,是沒有氧氣存在的,一直持續到28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光合作用生物——藍藻出現,他們不斷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源源不斷的注入空氣中,於是,地球迎來了第一次大換血。
  • 為何地球氧氣越來越少,二氧化碳氣體越多越多?原來都是它在作祟
    文/行走天涯為何地球氧氣越來越少,二氧化碳氣體越多越多?原來都是它在作祟氧氣是地球生態萬物所不可缺少的一種氣體。也是為什麼地球能夠成為一顆生命星球的原因之一,倘若氧氣從地球上消失了,大自然界內的每一種生物最終都會因此滅絕。從來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永恆的,哪怕地球已經在宇宙中生存了46億年的時間,地球最終也會走到生命的終點。顯然氧氣也是如此。大約在20億年之前,地球上的氧氣成分佔比在40%左右,如今只有21%,可見地球的氧氣經歷了20億的時間減少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