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的發生都是有原因或過程的,既然這麼假設了,那就來說一說。氧氣瞬間消失五秒,足矣導致所有人跟動物窒息而亡,再就是地球體積會縮小,包括海洋和陸地,會變得更加緊實,當然地球也會因為這五秒鐘導致物種退化的情況。
所謂氧氣消失五秒鐘,是指突然全部氧氣消失無蹤,五秒鐘之後又突然充滿了大氣;還是說氧氣慢慢消失,然後五秒鐘後又停止這一過程。
先說後者
氧氣如果不是立刻全部失蹤,慢慢消失的氧氣消失五秒鐘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因為海洋、森林不斷補充著低海拔地區的氧氣含量,所以即使氧氣突然迅速減少的五秒鐘,作為一個過程,只會影響到高海拔區的人類、動植物。
高海拔的人群本身處於氧氣稀少地區,這就是為什麼低海拔的人類前往西藏會有不適感了,因為身體已經習慣了一個氧氣濃度,是不可能立刻適應其他差別較大的氧氣濃度的。另外高空中的飛機也會受到影響,因為我們假設存在的這一過程必然是從高空(氧氣最難補充的地方)開始明顯減少,所以飛機的引擎會熄火,但是當掉下來一定高度(掉下來也需要時間),如果機組人員重新啟動引擎又會穩定運行(畢竟五秒鐘氧氣就恢復了)。
當然我們要知道,五秒鐘恢復氧氣後最先感到不適的還是高海拔地區的人類(真是多災多難),因為他們會產生「醉氧」的這種症狀,氧氣濃度突然升高對於人體而言同樣不能接受,這個時候就會導致臉色泛紅、高燒、暈眩等問題,當然這是後話。
另一種想法是不受限制的慢慢消失,玩過缺氧遊戲的玩家應該就會知道,氧氣如果慢慢消失(不再受五秒鐘的局限),人類會開始移動到低海拔地區,然後慢慢因為缺少氧氣而減少活動,最後在睡眠中窒息而亡,其他的請參加下一種情況,因為這是類似的連鎖反應。
再說突然的消失
放在後面來說這一種情況主要原因是這一種情況不會出現,任何東西的產生和消失必定具備過程,但是這畢竟不是一個嚴肅的科學討論會,這只是一個無聊的科學幻想而已,所以我們可以探討這種可能性。
氧氣的突然消失,最無法接受的就是人類,沒有絲毫的猶豫,突然被抽乾了氧氣就會直接導致人體窒息,或者說還沒來得感受窒息就已經滅亡了(畢竟連身體裡的氧氣都突然消失了嘛!根本沒時間使用氧氣瓶什麼的~)。緊接著大量的植物迅速滅絕,黑夜來臨,全部植物都得嗝屁(植物在夜間呼吸也使用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然後我們要知道,臭氧也可以算作氧氣的一種(畢竟在化學反應下會產生氧氣),水也是如此(水也會釋放氧氣),所以在水中的生物暫時還處於安全的氛圍(水的阻隔作用),沒有了氧氣外界大氣成分就充滿了氮氣,少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礦石發散出的氣體,厭氧細菌終於迎來了春天,他們會迅速的發展吞噬死去的生物體。
你以為,根據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漫長的N年之後,一種不依靠氧氣(甚至一碰氧氣就死)的小型生物體開始出現了嗎?
很可惜,不可能了,因為水和大氣層開始消耗分解,由於不準存在氧氣,這就使得所有可能產生氧氣的化學成分收不到補充而徹底消耗。沒有了大氣層的保護就不能進行水的循環利用,水是生命之源(至少目前是這麼認為),沒有水就沒有了生命,而且地球的溫度會下降到極點(因為地心的巖漿也無法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繼續維持地心的核心溫度),然後就是徹底的滅亡~
1.陸地上的動物會急促地呼吸五秒,儘管沒什麼用,水裡的動物影響不大。2.火災立刻全部熄滅,因為火力發電受影響,電壓瞬間下降。3.噴氣式飛機瞬間熄火,低壓造成飛機突然下降,發動機能不能重新啟動,就靠飛行員和製造商了。倒黴的是剛要起飛和降落的飛機,估計會玩兒完。4.熱氣球、跳傘、滑翔機危險了。5.因為土壤裡的氧也沒有了,又很難補充恢復,大型植物要死一批,我們從初中課本上學到空氣中氧氣含量是21%,大氣中氧氣直接消失,無論是質量和體積都會急劇變化,氮氣會迅速填滿空間,導致氣壓降低,大氣層突然萎縮21%的體積,氧氣佔地殼(包括海洋)質量的46%,地殼質量急劇變小,對大氣的引力會變小,我不知道會不會導致大氣層飛散!質量和體積的變化會導致磁場變化,月亮與地球的引力會產生改變,大海的潮汐也會變化,海水能否受引力控制我們誰也不知道。地球還會在這5秒偏離原有軌道!即便以上不會發生,大氣層無故消失21%,那層淡淡的藍色光暈消失殆盡,想想吧,地球有效保護成分消失!5秒鐘的強烈宇宙射線,會直接殺死生存在地表上的生物!其次,土壤和水中的氧氣丟失會導致體積縮減塌陷,但是因為時間短只有五秒然後氧氣又回來了,所以會出現短暫但是劇烈的地陷地裂和潮汐,樓房什麼的得倒一大片歪一大片;最後,受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空氣,因為少了兩成的體積會帶來劇烈的運動和負壓,陸地還好,海裡浪潮因為少了這麼多壓力那是要上天的節奏,全球大洋都是百米海潮,五秒後壓力恢復海潮不能上天了直接往岸上跑,這個巨浪滔天應該比較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