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網際網路熱點新聞都得晾涼了幾天才能看,因為反轉往往來得讓人措手不及。
微博上的熱搜新聞就是很好的例子,很多熱搜事件在熱議幾天後都發生了巨大反轉,比如2016年的哈爾濱天價魚事件; 2017 年的羅爾事件;以及剛過去不久的中國遊客在瑞典被警察粗暴對待事件……新聞事件反轉過快,令一開始義憤填膺、擼起袖子幫爆料人據理力爭的吃瓜群眾良心受到拷問,本想救苦救難當幫手,哪知成了助紂為虐的劊子手,生生落得一個「鍵盤俠」的罵名。
反轉新聞為何如此多,原因在於開放的社交媒體在為大眾提供了可以暢所欲言平臺的同時,也為新聞傳播提供更為便利快捷的途徑。但,人多嘴雜,信息太多太繁雜,用戶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往往還沒來得及分清事實真偽,就已經被有煽動性的文章裹挾了情緒,綁架了情感。
本周鬧得沸沸揚揚、讓吃瓜群眾又狂歡了一場的馬蜂窩被捅事件也是如此,劇情很快便發生了反轉。
馬蜂窩被捅:千萬點評數據作假是鬼城?
在說反轉之前,還是先來看一下前情提要。上周末,自媒體「小聲比比」所發的獨家稿件《估值 175 億的旅遊獨角獸馬蜂窩,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指控旅遊UGC平臺馬蜂窩有內容五宗罪。同時,該文稱馬蜂窩平臺上有 1800 萬條點評數據均是通過爬蟲從攜程、藝龍、美團、Agoda等網站抓取的,其中包括 500 多條餐飲點評和 1200 多條酒店點評,問題數據在總點評數中佔比80%,由此論斷馬蜂窩是水軍和殭屍構成的鬼城。
三人成虎,小聲比比的文章發布後被熱轉,一時間馬蜂窩負面輿論纏身,成為繼攜程、滴滴之後被吃瓜群眾圍觀聲討的網際網路企業。知微數據顯示,馬蜂窩被捅事件的影響力指數目前已經達到了70.5,遠遠高於馬蜂窩不久之前的世界盃洗腦廣告營銷(53.5)和用戶 8 萬元打車去希臘事件的營銷指數(61.6),令人詫異。
雖然事件發生後馬蜂窩很快就此事做了正面回應,但輿論還是在繼續發酵,似乎一發不可收拾,最後馬蜂窩選擇了法律途徑解決,將就此事與自媒體小聲比比的作者梓泉和乎睿數據對簿公堂。
事件回顧到此結束,從中可以看到馬蜂窩被捅事件之所以產生了如此大影響力,內在原因是一方面:其一是對於UGC內容平臺來說,用戶是其中的參與者,若內容的真實性被全盤否定,相當於從用戶、定位到平臺本身的價值都被否定;其二則是因為數據造假是一個敏感話題。
但是,馬蜂窩被捅事件之所以能超過此前的營銷和輿論,更多卻在於其他外在因素的推波助瀾。而其他因素是什麼,很快有了答案。
劇情反轉:單憑點評內容指控馬蜂窩作假是以偏概全
經歷了過多的反轉新聞,不少熟悉流程的用戶也學會了理性看待熱搜新聞,等上幾天,直到見到事件全貌再作評論,馬蜂窩被捅事件發酵幾天後也出現了反轉。
從媒體參與情況來看,此次事件傳播中科技財經媒體的參與度最高,但知微數據舉例指出,相關媒體的微博傳播深度僅有 6 層,並且很多用戶的轉發時間存在異常,而此現象往往發生在水軍參與傳播的事件中。
再聯想馬蜂窩正處在下一輪融資的前夜,小聲比比的文章中也反覆強調馬蜂窩正在準備下一輪融資,一旦出現負面輿論事件很容易對馬蜂窩造成重創,令融資受到影響,而內容行業又是一個非常容易被攻擊的一個行業,可推測此次事件中從某個環節開始便是有黑手在有組織地惡意攻擊馬蜂窩。
好在經過大量反轉新聞的教育,網友們變得更理性了,當情緒冷靜之後再看待此事,便發現馬蜂窩的內容並不像傳聞那般是座空城,事件中的爆料人存在著明顯的誇大其詞。從公開數據可以看到,點評內容在馬蜂窩總內容中佔比不到3%,小聲比比所指出的問題內容佔比更是小之又小,單憑點評的數據就論斷馬蜂窩是座數據全部造假的鬼城,是對事實的以偏概全和嚴重誤導,實際上遊記攻略才是馬蜂窩的核心內容資產。
旅遊攻略屬於實踐性非常強的內容,其中的真實性只要用戶實地體驗就能確認個中真假,而風投行業雖然看重數據,但更看重的是一種商業模式的未來發展可能性。從投資人信息可以看到,投資馬蜂窩的風投公司都很有實力,比如鷗翎投資,美國老牌私募機構GA等;若吃瓜群眾全然把投資人當做毫無辨別能力的傻子,未免貽笑大方。
由此可見,倘若馬蜂窩真如該文所說是一座由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實際上很難獲得用戶以及眾多風投機構的認可,也很難發展成為今天的規模。
理性終究佔據上風:馬蜂窩的平臺價值不應被否定
眾所周知,UGC平臺的內容全部來自用戶,良莠不齊是正常情況,畢竟不能要求每個用戶都擁有撰寫專業內容的能力。像馬蜂窩這樣的旅遊內容平臺,大量優質遊記和攻略中沉澱的旅遊經驗才是價值所在,外界不應該以偏概全,揪住一點問題內容全盤否定一個平臺的價值。
此次事件中,眾多遊記創作者和商家都果斷地站在了馬蜂窩的擁立面,在馬蜂窩正面回應之後,有85%的用戶都毫不猶豫地選擇繼續支持馬蜂窩,認為回應無力的僅有6%,更有不少用戶直言寫了多篇遊記,也通過馬蜂窩結交了不少朋友。
用戶的表態足以說明馬蜂窩平臺上確實沉澱了大量的優質遊記攻略,而這些經驗也確實在過去幾年中給用戶出行帶來了切實的幫助。群眾的情緒或許會一時被裹挾,但目光還是雪亮的,若馬蜂窩的內容全是弄虛作假,想必創作者和用戶早已棄之而去,何來此次捅馬蜂窩事件,把活生生的用戶認作殭屍是耍流氓行為。
數據對於行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要,相信各位有目共睹,近幾年數據的價值愈發被看重。馬蜂窩作為內容平臺沉澱了大量高價值的旅遊體驗信息,其中的經驗不僅對於用戶出行有用,未來藉助這些優質的內容大數據化後也能幫助商家和行業優化用戶體驗,也是商家在存量期還能通過優質服務獲客的重要渠道。以上種種不論是對於馬蜂窩本身或是對於行業而言都具有難以被取代的價值。
這份獨特的優勢幫助馬蜂窩從大企業林立的在線旅遊行業中脫穎而出,如今並不會因為此次事件就失去本身的價值。事件發生後,馬蜂窩也立言要成為告別數據造假的第一家企業,並及時對問題內容進行整改,有理由相信事態不會更糟只會變好。
歷史的發展是螺旋上升的,行業的發展也是如此,馬蜂窩被捅事件作為驗真石反而會讓馬蜂窩在旅遊內容平臺的道路上走得更為結實。不過,如何提升內容鑑別能力,更有利的打擊虛假內容,對馬蜂窩等內容平臺來說仍需繼續努力才能跨過,此事任重而道遠。
總結
綜上所述,網際網路傳播更為便利,但也增加了信息辨別的難度,不論真假新聞,只要有噱頭都容易迅速傳播開來,因此很多處在風頭浪尖上的新聞都需要冷靜以觀,理性思考。馬蜂窩被捅事件也是一樣,自媒體以內容良莠不齊作為攻擊點,既是對馬蜂窩作為內容平臺價值的否定,也是對用戶苦心創作內容的否定。
有問題解決問題,但是馬蜂窩作為一個內容平臺的價值卻不該被否定,也不會因為此次事件失去本身的價值。相反,往好的方向看,此次事件之後,馬蜂窩會不斷提高內容甄別技術,加固內容防禦能力,平臺價值還會進一步提升。
歷經風雨,終將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