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將建

2020-12-06 金臺資訊

想通過真實鮮活的文物,來觸摸中華文明發展史?來北京大學吧!11月26日,北大與國家文物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建設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通過真實文物展現中華文明歷史進程。基因庫選址北大昌平新校區,建成後將對公眾開放。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張海介紹,基因庫整體布局可概括為「兩庫四中心」:「兩庫」即文物資料庫和文物資料庫,「四中心」即考古大數據中心、文物保護中心、科技分析中心和古文字研究中心,「我們想把這些實物和信息都綜合起來,形成一部活的文物教科書,通過文物來講述中國歷史,講好中國故事。」

「中華文明本身龐大,但有其物質基礎,這些物質基礎我們完全可以用文物的形式來講述。」張海解釋,每個文物都非常小,但它背後都有很多故事,而且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從中能發掘出來的信息會不斷增加,這些文物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基因庫的一大特點是系統性,將選取整個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關鍵節點、重要事件、重要歷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物和科研標本。北大考古學科歷史將近100年,已形成了完整的教學科研標本體系,收藏了非常多的文物和科研標本,且成系列。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之下,北大也將與各地考古所、博物館等聯繫,從各地收集相關標本,對資料庫進行完善。

數量龐大的文物如何分類?張海透露,計劃按照傳統的斷代史來分,從中國遠古人類時期一直延續到明清階段,同時每個時段的重要文物還要按照材質來分類,「一方面是按照能夠講述中華文明史的角度去對它們進行歸類,另一方面也要符合學科研究和教學的需求。」

除了實體的文物,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還將提取文物範圍、模型、成分等相關信息,做成文物資料庫。未來,希望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發揮三方面作用:一是支持教學,讓學考古的學生一開始就可以摸到實物;二是吸納更多國內外頂尖學者開展研究;三是向公眾開放,服務社會。張海透露,在符合相關條件的前提下,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實體工程及其相關網上資料庫,都將對公眾開放,「舉個例子,未來,北京某個中學要講授歷史課,孩子們要學習文物知識,提前預約後,我們會把涉及的文物提前準備好,孩子們就可以邊現場參觀邊上課了。」

除了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北大還將與國家文物局攜手共建中國文物博物館學院和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記者 李祺瑤 任敏)

相關焦點

  • 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將建 位於北大昌平新校區 建成後將對公眾...
    原標題: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將建 位於北大昌平新校區 建成後將對公眾開放  想通過真實鮮活的文物來觸摸中華文明發展史?來北京大學吧!近日,北大與國家文物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建設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通過真實文物展現中華文明歷史進程。
  • 國家文物局與北大共建「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
    國家文物局與北京大學26日在京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雙方將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智庫服務等方面深化戰略合作,創新體制機制,共同建設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中國文物博物館學院、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據了解,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旨在集中搜集保存各地考古發現的典型標本等信息依據,促進綜合性研究發展,並向全國相關考古研究機構開放。
  • 收藏中華文明!北大昌平新校區,將建個特別的「基因庫」
    想通過真實鮮活的文物,來觸摸中華文明發展史?來北京大學吧!北大與國家文物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建設中華文明國家文物基因庫,通過真實文物展現中華文明歷史進程。基因庫選址北大昌平新校區,建成後將對公眾開放。
  •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夔龍紋銅尊」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夔龍紋銅尊」 2020-12-04 1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寶藏:100件文物講述中華文明史
    開時代之生面 「或許回望祖先們走過的歷程,留下的創造,揮灑的情感,堅守的風骨,更能讓我們體認,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伴隨001號講解員張國立老師滿懷深情的「告白」,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於上個月正式開播。
  • 揭秘國家基因庫
    /社會  2016年9月22日,總部位於深圳大鵬的國家基因庫正式投入運行。這是我國首個且唯一的國家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它的發展不僅讓我們了解世界萬物的過去,還將影響我們的未來。目前,基因「諾亞方舟」已正式啟航  文|《小康》記者 劉建華深圳報導  2016年9月22日,位於深圳的國家基因庫正式啟用。
  • 《國家寶藏》第三季赤子歸來,解讀中華文明基因密碼!
    每當國立老師帶著對中華歷史文化的尊崇與敬愛,伴著古雅悠揚的古樂聲步入光彩絢麗的舞臺中央,與臺下的觀眾以"凡爾賽"風格的語言發起這一問一答時,無數華夏子孫的血液頓時沸騰不已,眼睛不由溫潤,一種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國家寶藏》自2017年開播以來,第一季走過了華夏文明的腹心,第二季展現了五千年孕育的生機。
  • 探秘國家基因庫、海洋產業園,注入創文新動力
    「鵬湃青年•悅動青春」之「創文明城市,建美麗大鵬」主題活動,約50名新區青少年前往國家基因庫、海洋產業園開啟生態探秘之旅。探索科學奧秘的科普遊學之旅據悉,國家基因庫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大鵬半島,是中國首個、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進入國家級基因庫大廳一頭猛獁象屹立在顯眼的位置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大象身上用燈光打出永存-永生字樣。
  • 中國建世界級基因庫 基因測序惹關注
    日前我國唯一一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綜合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也正式啟動運行。國家基因庫的建立可以高效地構建大樣本量的基因組資料庫,結合個體臨床數據進行解讀可以實現基因與疾病和用藥的關聯,幫助臨床為不同個體提供精確醫療。
  •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時間:2016-09-22 19:02   來源:中金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 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 幹啥用) 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現在的中國也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就是可以去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聚焦古DNA研究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
    中國文物報記者 何薇(《聚焦古DNA研究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訪河南首個生物考古實驗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王巍》)近日,河南大學與河南省文物局共建
  • 國家基因庫運營 揭秘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 華為的「鴻蒙」到底是什麼:來自傳統文化的「基因庫」——神話
    開幕式上,資深教授、神話學研究院首席專家葉舒憲介紹了此次發布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神話學文庫二輯21部書的內容和意義。葉舒憲表示,本次發布的21部學術專著和譯著,絕大多數為首次面世。這些專著和譯著將國內外神話學界一批前沿成果和經典研究呈現給國人,為這一全世界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神話學基礎學術工程,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 鄉村是傳統文化的基因庫 傳統村落保護困局如何破?
    中國傳統村落是指那些在民國以前建村,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  中國城市科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方明說,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工作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這是繼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之後一項新的保護工作,進一步拓展和豐富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和內容,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個重大貢獻。
  • [分享]深圳國家基因庫資料下載
    深圳國家基因庫專題為您提供深圳國家基因庫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深圳國家基因庫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強化香港的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 ——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廣州。
  • 港媒:中國建首個國家基因庫 規模世界最大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9月23日報導稱,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於22日正式啟用,以儲存大量基因樣本並對其開展研究。據稱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庫。該中心被內地媒體稱為「諾亞方舟」。當兩個階段的建設完成後,基因庫打算在深圳的基地收集3億份基因樣本。
  • 摸清生物資源家底 中國將建紅樹林基因庫
    原標題:摸清生物資源家底 我國將建紅樹林基因庫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承擔的「紅樹林生物資源調查與重要種類DNA條形碼庫構建」項目近日在廣州啟動。
  • 世界三大基因庫落戶我國
    它們在權威性、壟斷性和實用性方面體現了強大的優勢:權威性:人類基因克隆庫共有12萬個基因克隆,涵蓋了人的整個基因組,是目前世界上數據最全的基因庫,其中定位了7000個基因克隆,建立了人類基因探針庫。小鼠基因庫也全部進行了定位。目前已用於人類基因組計劃,並廣泛提供給美國、歐洲、日本等多個國家的實驗室,用於科研和相關的臨床診斷。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央廣網深圳9月22日消息(記者鄭柱子 通訊員劉旭林)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9月22日開始正式運營。這個依託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的國家級基因庫,目前已存儲多種生物資源樣本超過1000萬份。  中國的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裡面建有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
  • 《國家寶藏3》: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
    如果說《國家寶藏》前兩季以年輕的表達讓人們見識到文物之美以及國寶重器所承載的文化自信,那第三季則更深層次地將中華文明置於人類文明的長卷,以中華大地上的九座歷史文化遺產和類別豐富的27件國寶文物回答了兩個重要的命題: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今天的我們,究竟該為後世子孫留下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