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3》: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

2021-01-15 雲南網
    原標題:《國家寶藏3》: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

  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3》在一片叫好聲中拿下三季以來最高評分。 製圖:李潔

  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綜藝節目,想要超越前作,並非易事。不過,眼下正在熱播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3》就在一片叫好聲中拿下三季以來最高評分,在豆瓣上獲得9。5分。原因何在?已經播出的六期給出的答案是:格局和視野。

  如果說《國家寶藏》前兩季以年輕的表達讓人們見識到文物之美以及國寶重器所承載的文化自信,那第三季則更深層次地將中華文明置於人類文明的長卷,以中華大地上的九座歷史文化遺產和類別豐富的27件國寶文物回答了兩個重要的命題: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今天的我們,究竟該為後世子孫留下些什麼?

  中華文明賡續綿延,與世界文明交相輝映、互相交融

  在文物保護、活化利用中,時常要問兩個問題:初心是什麼?時代需要什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認為,考古學是一門通過文物來研究歷史的科學,目的就是以史為鑑,獲取人類發展進步的有益經驗。

  和前兩季相比,《國家寶藏3》最大的變化之一是主角,不再停留於某一個博物館室內空間,而是選取了中華大地上的九座歷史文化遺產——600年的紫禁城、933年的西安碑林、1000年的蘇州古典園林、1300年的布達拉宮、1654年的莫高窟、2200年的秦始皇陵、2500年的孔廟孔林孔府、3200年的三星堆、3300年的殷墟,以及類別豐富的27件國寶文物,傳遞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念。

  比如,第一期在介紹故宮時,專門講到了金嵌珍珠天球儀。作為我國流傳至今唯一一座黃金製成的天球儀模型,該天球儀布列星辰、三垣、二十八星宿、三百六十八星座、一千三百三十顆星,球面還有黃道、赤道、銀河和二十四節氣,是融貫科學和藝術的珍品。這件寶物反映出我國清代不俗的天文科技水平,也是中西文明交流的見證——天球儀最大特點之一是上面的星象引進了西方的星等,體現了當時對西方文明的借鑑。

  事實上,中華文明賡續綿延,一直以來與世界文明交相輝映、互相交融。12世紀傳入歐洲的造紙術和15世紀傳入西方的活字印刷術,加速了啟蒙運動、文藝復興的進程;13世紀,指南針傳入阿拉伯和歐洲各國,為歐洲航路開闢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13世紀中期火藥傳入阿拉伯,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成為助推近代社會變革的關鍵技術發明……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惠互鑑,因互鑑而共榮發展。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沒有什麼能阻擋人類文明互鑑的步伐,唯有攜手共進、守望相助,才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鑰匙。學者認為,這對於全球化受到挑戰的當下,極具借鑑意義。

  一件件國寶背後,是一代代歷史文化遺產守護者的辛勤付出

  泱泱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留下無數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一件件國寶背後,是一代代歷史文化遺產守護者、傳承者盡施己力的辛勤付出。

  以「九色鹿」為例,作為美麗、善良和正義的化身,這一經典動畫形象定格在了無數70後、80後的記憶裡。它的原型出自被譽為中國繪畫基因庫的敦煌莫高窟。據統計,莫高窟的壁畫總面積達45000多平方米,保留了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的繪畫佳作,堪稱藝術寶庫。它們能留存至今,離不開許多人的默默付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卻選擇歸根大漠,隱身於世,生死相守,其中便有「敦煌守護神」常書鴻。

  近1700年,是敦煌莫高窟走過的風雨歷程;50年,是常書鴻痴守敦煌的歲月。他青年時期留學法國十年,藝術創作才華已經嶄露頭角,本該有美滿安逸的一生,他卻放棄了個人的藝術創作,每日清沙築牆、整理資料、修復石窟塑像、臨摹歷代壁畫。莫高窟有一座倚崖高樓叫「九層樓」,簷角掛著「鐵馬」鈴鐺,常書鴻聽了幾十年。後來回到北京,他在窗前也掛一串鈴鐺,夢裡依稀回到敦煌。

  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場文化的接力。令人欣喜的是,如今,「敦煌藝術之花」正越來越多地綻放在我們的生活裡: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電影《英雄》《妖貓傳》等許多影視劇的場景取材自敦煌莫高窟;奧運會開幕式上的飛天、舞蹈《絲路花語》《千手觀音》中的美妙身姿來自敦煌莫高窟;「九色鹿」的形象亦歷久彌新,如今被印在絲巾上、畫在茶杯上……

  一如觀眾看完後的留言:通過《國家寶藏3》,我們感受到文物背後文化的重量、底蘊,知曉了「何謂華夏,何以中國」,它書寫過去,指引將來。同時,也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曾經的輝煌,不要忘記現在的難題,更不要忘記未來我們背負著什麼,該如何走下去。(記者 李婷)

相關焦點

  • 國家寶藏:100件文物講述中華文明史
    國家 寶藏 承古人之創造 開時代之生面 「或許回望祖先們走過的歷程,留下的創造,揮灑的情感,堅守的風骨,更能讓我們體認,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伴隨001號講解員張國立老師滿懷深情的「告白」,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於上個月正式開播。
  • 靳東,楊紫,馮小剛化身"國寶守護人" 《國家寶藏(第三季)》音頻版...
    上海熱線12月15日消息: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音頻版在喜馬拉雅上線。據了解,該節目於2020年12月6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播出,其音頻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授權喜馬拉雅獨家播出。而音頻版則將跟隨節目播放進度,每周一更新,用戶登錄喜馬拉雅App搜索"國家寶藏"即可免費收聽。
  • 被贊「神仙樂曲」《國家寶藏》第三季原創音樂插曲《懷歸》上線
    「或許回望祖先們走過的歷程,留下的創造,揮灑的情感,堅守的風骨,更能讓我們感悟,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12月6日,伴隨001號講解員張國立滿懷深情的「告白」,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
  • 三星堆緣何登陸央視《國家寶藏3》?
    在國內博物館或文化遺產中,新近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良渚遺址,以及出土海量文物的海昏侯博物館等都堪稱網紅,三星堆何以能夠從一眾頂流中突出重圍? 記者了解到,在確定《國家寶藏3》入選博物館時,節目組曾耗時一年多赴全國踩點。最終,節目組專家團認為,雄踞西南的三星堆是中華文明中重要的區域文明,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重要體現。
  • 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啟動創作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記者白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9日在京宣布啟動創作。  據介紹,第三季為10集,每集100分鐘,旨在講述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
  • 殷墟博物館 3件文物將重磅亮相
    亞長牛尊YH127甲骨窖穴陶三通均為本報記者聶冬晗攝「或許回望祖先們走過的歷程,留下的創造,揮灑的情感,堅守的風骨,更能讓我們體認,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12月6日,伴隨001號講解員張國立滿懷深情的「告白」,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
  • 《國家寶藏》第三季赤子歸來,解讀中華文明基因密碼!
    《國家寶藏》自2017年開播以來,第一季走過了華夏文明的腹心,第二季展現了五千年孕育的生機。而今,又帶著一顆赤子之心虔誠歸來,去探尋更多中華歷史文化的貢獻與奧秘。1、讓國寶"活"起來《國家寶藏》第三季首播當晚,滿分文案,驚豔舞美、文化底蘊、大局立意,令觀眾拍手稱讚,彈幕飛舞,喝彩不斷。
  • 《國家寶藏3》熱播 伊利金領冠再次攜手超級文化IP守護未來寶藏
    同樣以守護「國寶」為己任的伊利金領冠,與《國家寶藏》IP強強聯手,以中國專利配方為硬實力,守護國家未來「寶藏Baby」,傳承母愛力量。歲月積澱了文物,也驗證了專利配方《國家寶藏3》圍繞27件頂級寶藏,展示了一場恢弘的歷史特展,每件國寶背後都是傳承千年的文明,是時間沉澱的天工之作。時間是最神奇的造物師,器物在它的手裡沉澱成寶藏,實踐經由它的驗證演變成真理。
  • 國家寶藏文成公主:我從未想過離開,江河可鑑,雪山為證
    12月6日起,每周日晚20:30,國家寶藏第三季攜手享譽世界的9座歷史文化遺產,帶對歷史文物感興趣的你看文物的前世今生,超強陣容講述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故事!開啟文物之旅,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央視國家寶藏首發陣容楊紫飾的文成公主一顰一笑都撩動了觀眾的心。
  • 《中國的寶藏》放異彩 中國故事書寫文化自信
    從文物看文化,從文化思考文明,它讓海內外觀眾對中國有了一次全新的視覺體驗。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部紀錄片備受海內外網友的青睞呢?  獨特的國際視角 展示文明交流互鑑  《中國的寶藏》由英國知名歷史節目主持人阿拉斯泰爾·蘇克(Alastair Sooke)講述。他的國際化視角,讓中國博物館的文物在交流中「活」了起來。
  • 《國家寶藏》第三季赤子歸來,你最期待哪個館?
    《國家寶藏》第三季赤子歸來,你最期待哪個館?那麼在本季《國家寶藏》中,莫高窟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呢?不只是在孔廟、孔林、孔府,孔子的學說已經跨山越洋,為全世界的文明作貢獻。▲宋 《皇朝仕學規範四十卷》孔子博物館裡藏有孔府的私家文書檔案,還有善本古書、衣冠服飾、祭祀用器等。
  • 《國家寶藏3》即將開播,首期「守護人」公開,主持由藝人客串
    《國家寶藏》就是這樣一檔節目,讓觀眾在觀看的同時也能夠對文化有所了解,而不僅僅是一笑而過。說《國家寶藏》是一檔優質節目並非空穴來風,觀眾口碑也好、市場反饋也好都能夠看出該節目的質量,除此之外,一檔節目能夠在完成兩季節目製作之後依然進行,同樣能夠證明該節目的優質性。
  • 楊振寧是什麼級別的科學家?為國家做過什麼貢獻?你可能不知道
    楊振寧是什麼級別的科學家?為國家做過什麼貢獻?之前國際上權威的科學雜誌《自然》曾評價楊振寧是影響物理界千年的物理學家,從這等評價就可以看出高低。而且,楊振寧在獲得美國科學最高獎項——鮑爾獎時,頒獎詞評價楊振寧足可以與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相比較。我們要尊重科學,崇敬科學,楊振寧教授是當代世界健在的偉大科學家,他是我國華人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 國學認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是什麼意思?
    「技術」帶動生產資料高效運作;「制度」保障技術的高效轉化;「文化」是人類進步的文明沉澱;「漢字」鎖定了文化的積累與傳承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了能鎖住文明的漢字——象形字,對於漢字的偉大神力,古有倉頡造字,驚天地泣鬼神之說。
  •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是什麼?
    眾所周知,在世界幾種主要的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而且延續至今的。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華文明具有不斷革新的精神,也可以說中華文明的剛性和韌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周人所建立的分封制維繫了西周二百餘年的歷史,但隨著各地諸侯勢力的擴張,中央王朝逐漸衰落,傳統的分封制已經不能維持國家的穩定。秦國因商鞅變法增強了國力,統一了天下,並用新的郡縣製取代了原來的分封制,由此推動了我國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形成。
  • 《中國的寶藏》大放異彩 中國故事書寫文化自信
    這部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出了中國文化瑰寶的風採,塑造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正面健康、蓬勃向上的國家形象。從文物看文化,從文化思考文明,它讓海內外觀眾對中國有了一次全新的視覺體驗。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部紀錄片備受海內外網友的青睞呢?它成功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奧秘?獨特的國際視角 展示文明交流互鑑
  • 《國家寶藏》首推卡通吉祥物 「寶公子」萌翻網友
    《國家寶藏》吉祥物「寶公子」為滿足網友好奇心,我們就來為 「寶公子」做個詳細的基因鑑定吧!其實,《國家寶藏》這位卡通國寶代言人的1.0版本已經與觀眾見過面了。在疫情期間一則《湖北不怕,家在華夏!國寶馳援,為武漢加油!》
  •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體現中華民族認同
    鄧立光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承載中華民族悠遠龐大的知識體系方塊字在距今6000年以前就已經產生,到了4000年前的商代,甲骨文和金文已基本定型,而且發展為成熟的文字系統。及至秦代,完成了字形的統一。漢字是單字單音,由此形成單字單音的語文體系。
  • 豆瓣9.6高分綜藝,《國家寶藏》第三季魅力到底在哪裡?
    《國家寶藏》自2017年開播以來,第一季走過了華夏文明的腹心,第二季展現了五千年孕育的生機。而今,又帶著一顆赤子之心虔誠歸來,去探尋更多中華歷史文化的貢獻與奧秘。
  • 全球「智商」最高的兩個國家,為什麼說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不過根據最近英國某媒體公布的「全球最聰明的國家和地區榜」顯示,日本是全球最聰明的國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人均智商及小學生成績都能排到全球前6,以色列反而沒有排進前五,中國則以第3的名次力壓美國。前面我就說過了中國之所以排名高,除了在其他兩個指標不拉後腿之外,主要是「智商高」,根據英國這個媒體的統計,中國的人均智商高達105.8,這在全球能排在什麼位置?高居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