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量子化

2021-01-19 劉叔物理

19世紀末,牛頓定律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機械運動方面,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的解釋了壓強、溫度、氣體的內能,在電磁學方面,麥克斯韋建立了一個能推斷一切電磁現象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提出的能量守恆定律適用於整個目前已知的自然界,這些偉大的勝利,讓許多物理學家都沉浸在其中,很多物理學家認為物理學已經發展到頭了。


1900年,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新年慶祝會上,物理學家開爾文勳爵作了展望新世紀的發言:物理科學大廈已經基本完成,後輩物理學家們只需要做一些零零碎碎的修補工作就行了。


開爾文勳爵的意思就是說,物理學已經沒有什麼新的東西了,後輩們只要把做過的實驗在做一做,在實驗數據後面添加小數點就行。


但開爾文畢竟是一位重視現實和有眼力的科學家,在講過上面那句話後,他還提到:「但是,在物理學晴朗天空的遠處,還有兩朵令人不安的烏雲」。


兩朵令人不安的烏雲一個是黑體輻射,另一個是光速問題。


這兩朵烏雲最後發展成為一場科學革命風暴,黑體輻射導致了量子力學的產生,光速問題導致相對論的誕生。


熱輻射

由於物體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發而發射電磁波的現象稱為熱輻射。固體或者氣體在任何溫度下都會發射各種波長的電磁波,熱輻射與溫度有關。

固體在溫度升高時顏色的變化


黑體與黑體輻射

能全部吸收各種波長的輻射能而不發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的物體稱為絕對黑體,簡稱黑體。

黑體模型

黑體輻射的實驗規律

測量黑體輻射的實驗原理圖

如上圖所示,加熱空腔使其溫度升高,空腔就成了不同溫度下的黑體,從小孔向外的輻射就是黑體輻射。

黑體輻射實驗結果圖

實驗結果:隨溫度的升高,各種波長的輻射強度都在增加,絕對黑體的溫度升高時,輻射強度的最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動。

經典物理學所遇到的困難──解釋實驗曲線(紫外災難

紫外災難

1、維恩公式

短波符合,長波不符合。

2、瑞利 ─ 金斯公式

長波符合,短波荒唐。


能量子 超越牛頓的發現

為了得到同實驗相符的黑體輻射公式,物理學家普朗克做了多種嘗試,進行了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在1900年底,普朗克做出了這樣的大膽假設:振動著的帶電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ε的整數倍,當帶電微粒輻射或者吸收能量時,也只能是這個最小能量值為單位一份一份輻射或者吸收。這個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

ε=hν

ε叫能量子,對於頻率為ν的電磁波。h是一個常數,後人稱為普朗克常量。

普朗克常量

普朗克後來又為這種與經典物理格格不入的觀念深感不安,只是在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證明任何復歸於經典物理的企圖都以失敗而告終之後,他才堅定地相信h的引入確實反映了新理論的本質。

1918年他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的墓碑上只刻著他的姓名和普朗克常量。

我們這個世界居然不是連續的!

長按關注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黑體輻射和能量量子化
    打開APP 黑體輻射和能量量子化 本站 發表於 2008-09-22 13:26:00 黑體輻射和能量量子化電子、原子、分子和光子等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運動特徵。
  • 普朗克——能量的量子化
    1900年,普朗克作出了大膽的假設:能量不連續,只能去某一最小能量的整數倍,能量是量子化的。物體發射或者吸收電磁輻射時交換能量的最小單位是能量子。普朗克在德國物流學會會議上提出一個黑體輻射公式普朗克公式與實驗結果符合,打破了一切自然過程能量都是連續的經典宏觀看法,標誌著量子時代的開始。
  • 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標誌著量子時代的開始
    黑體輻射規律圖像與氣體分子速率分布圖像有些相似,儘管這兩者毫無聯繫,但能量量子化是否類比了氣體分子呢?本人物理學研究不深,也沒有資源查閱相關資料,提出此問也是毫無根據的無釐頭靈感呈現。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了「量子化」的概念。像這樣以某種最小單位作跳躍式增減的,就稱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這是量子化概念的首次提出。
  • 高中物理 | 黑體和黑體輻射 能量量子化
    的整數倍。例如,可能是……當帶電微粒輻射或吸收能量時,也是以這個最小能量為單位一份一份地輻射或吸收的,這個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3)能量的量子化。3、普朗克的量子化假設的意義普朗克的量子化假設,使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本質有了全新的認識,對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普朗克常量h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常量之一,它體現了微觀世界的基本牲徵。例1、對應於3.4×10-19J的能量子,其電磁輻射的頻率和波長各是多少?它是什麼顏色的?
  • 中國科學家發現量子化能量破壞能量守恆定律
    這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證明了量子化能量破壞能量守恆定律。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需要一個理論物理學者真正精通量子力學,這首先要求研究者揭示量子力學的本質。而自量子力學誕生以來,包括量子力學的眾多創始人在內,世界沒有第二個人真正精通量子力學從而能夠揭示量子力學的本質。也正因如此,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費曼說過:「誰要說他懂量子力學,那他一定在說謊」。
  • 關於能量量子化的物理學史
    與此同時,理論物理學家也對熱輻射展開了廣泛的研究。1893年,德國物理學家維恩提出了熱輻射能量分布定律:u=bλ-5e-a/λT,其中u為能量隨波長分布的函數,T表示絕對溫度,ab為兩個任意常數。由此可以推導出維恩位移公式:λmT=const.
  • 【量子物理學】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與能量量子化
    單色輻出度M(λ,T):為了描述物體輻射能量的能力,定義物體單位表面在單位時間內發出的波長在λ附近單位波長間隔內的電磁波的能量為單色輻出度。  輻出度M(T):物體從單位面積上發射的所有各種波長的輻射總功率稱為物體的總輻出度。
  • 全方位使用量子化產品,將改變人類的能量意識,實現人生逆襲!
    2、西醫——補充能量的方法 西醫治療,通過藥物補充能量、手術切掉不能吸收能量的部分,最終達到身體能量提升。西醫做法就如同看待一個蘋果腐爛了三分之,當把三分之一腐爛的部分切掉後,剩下的部分就都是好的了。3、中醫——補充能量的方法,中醫治病利用能量三要素,三分治,七分養,三分治就是外力物質的能量,七分養就是內在念力能量的波動。自然界萬物有三種形態,篩選出能吃的食物是固體,能喝的水是液體,能呼吸的氧氣是氣體,攝取的質量越高,意味著能量的生產效率越高,其波動力越強。
  • 時空膨脹的量子化
    時空膨脹率大意味著暗能量更強;時空膨脹率小意味著暗能量更弱。物理學家早已提出時空量子化、或量子化時空的構想,就像他們提出了引力量子化、或量子化引力,我們在時空量子化或量子化時空概念的基礎上提出延展性的概念,即:時空膨脹量子化或量子化時空膨脹,目的是找到宏觀和微觀的時空膨脹符合宇宙哲學「等效原理」的解釋,為宇宙大爆炸理論尋找「量子動力學」的依據。物理學家用「量子泡沫理論」解釋量子宇宙時空膨脹的機理。
  • 量子化是自然湧現(全局詮釋之六)
    隨著玻爾原子模型的成功,以及大量關於微觀世界實驗的進行,人們相信,在微觀世界,量子化是常態,甚至是唯一法則。電荷,角動量,能級,……,等等,都是量子化的。但是,關於普朗克最初的假定,能量的量子化,定義卻不清晰。
  • 空間和時間是量子化的嗎?
    但即使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宇宙中所有的基本實體在某種程度上都是量子,這也不意味著所有事物都是離散的和量子化的。只要我們還不能完全理解量子層面上的引力,那麼時空在基本層面上仍然是連續的。這就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情況。根據量子力學,如果達到足夠小的尺度,那麼所有包含能量的東西,無論它是有質量的(像電子)還是無質量的(像光子),都可以分解成單獨的量子。
  • 光子的概念是希格斯玻色子(是基本粒子)的量子化
    現在已經確定了,是光子的量子化,首先你的思路對,正如量子力學的提出是為了解釋光速不變性,然後才是多粒子現象。現在我來解釋一下。光子的概念是希格斯玻色子(是基本粒子)的量子化。量子力學的基本假設是量子關聯,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光子的波動性來解釋量子關聯。比如光子在一定程度上是連續的,遠方我們可以把能量從一個原子裡面導到另一個原子裡面,也就是達到了光速。
  • 量子化與連續性之辯|參加研選
    時空是量子化的3. 運動是連續的嗎?4. 量子化才是世界的本質有人認為量子化的概念太過難以理解,其實仔細分析起來,連續性才是一個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概念。比如說,你能說出哪個數字和1是連續的嗎?是1.1?還是1.000001?還是1.00000000001?
  • 什麼是量子,什麼是量子糾纏,什麼是量子化,量子產品健康應用
    03什麼是量子化變化的最小份額稱為量子。例如,頻率為υ的諧振子,其能量不是連續變化,而是只能以hυ的整數倍變化,欲使其能量改變hυ的幾分之幾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量子化的傳遞不是連續的,而是以一個一個的能量單位傳遞的。這種最小能量單位傳遞被稱作量子化。
  • 玻爾和尼科耳孫:角動量量子化
    尼科耳孫做出了角動量量子化,計算出氫原子的角動量的正確值L=mvR=n(h/2pai).1.線動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動量表示為要制止運動物體運動的困難程度。3.玻爾量子化假設玻爾提出兩個假設。第一個假設:軌道量子化的條件:L=mvr=n(h/2pai).
  • 大自然沒有連續的存在,一切皆是量子化,無論宏觀還是微觀
    1900年,普朗克提出一個驚人理論:電磁輻射的能量並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向外輻射的,並指出電磁波輻射能量最小單元為E=hν(E為能量,h是普朗克常數:6.626×10^-34焦秒,ν為頻率),定義為「能量量子」。
  • 空間和時間是量子化的?也行並非如此
    圖片:ReunMedia / Storyblocks儘管有很好的證據表明宇宙中所有基本實體在某種程度上都是量子,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切都是離散的和量子化的。只要我們還不能完全理解量子層面上的引力,空間和時間在基本層面上可能仍然是連續的,就無法證明一切都是離散和量子化的,這就是人類迄今為止所知道的。
  • 淺談國際單位制量子化變革的「變」與「不變」
    國際單位制(SI)量子化變革改變了什麼?量子化變革是否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什麼是國際單位制(SI) 國際單位制(SI)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75年17國籤署《米制公約》並正式同意推行統一的國際測量體系,是國際通用的測量語言,是人類描述和定義世間萬物的標尺。
  • 計量量子化時代到來,我們如何應對?
    計量邁入量子化時代,世界測量技術規則將重構。對我們影響幾何?中國又將如何應對?  不靠譜的實物基準  國際單位制共有7個基本的計量單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質量單位「千克」、熱力學溫度「開爾文」、電流單位「安培」、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和物質的量單位「摩爾」。起初,計量單位都是基於實物或物質的特性來定義。
  • NSR專訪李天初院士:基本計量單位的量子化
    在這次NSR訪談中,李天初回顧了秒和米的量子化和常數化演變,並介紹了安培、開爾文、千克和摩爾的重新定義及其對精密測量的意義。 NSR: 基本單位量子化的想法始於何時? 李天初:基本單位量子化的最早的推動人應該是普朗克和麥克斯韋。普朗克曾經說「……藉助基本常數,我們可能實現長度、時間、質量和溫度的單位,這些單位橫貫宇宙, 持續永恆,適於所有的文明….」。 NSR: 這次國際單位制的改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