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遙遠星系的暗物質缺乏可能表明存在新的暗力

2020-09-14 木子木子南


暗物質不反射、發射或吸收光;它是看不見的。科學家們不知道它是由什麼組成的,但人們認為它在宇宙的進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被認為佔了所有物質的85%。

離地球6500萬光年,有兩個超漫射星系--NGC 1052-DF2和NGC 1052-DF4。兩者都屬於衛星星系範疇和軌道-NGC 1052。最近對這兩個星系的觀察表明,它們包含的暗物質非常少,如果有的話。這個難題已經挑戰了科學家們對星系是如何形成的理解。現在,來自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和他們在北京清華大學的同事聲稱已經解開了這個謎團。

研究人員研究了預測星系內部暗物質分布的兩種理論,以及解釋宇宙整體結構如何出現的理論。第一種是CDM(冷暗物質),它預測暗物質粒子與普通物質的相互作用很弱,除了重力之外,它們是無碰撞的。第二種理論-SIDM(自相互作用的暗物質)與CDM相矛盾,並假設暗物質粒子通過新的暗力相互作用,並在星系的內部光暈中相互碰撞。

根據9月9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認為,這兩個星系可能由於與宿主星系NGC 1052的潮汐相互作用而失去了質量。然後,科學家們進行了模擬,通過潮汐剝離來再現兩個星系的特性--NGC 1052剝離掉的物質。這是因為衛星星系無法保留被自身引力剝離掉的質量,因此質量被添加到NGC 1052中。在進行模擬時,研究人員同時考慮了CDM和SIDM方案。

根據他們的結果,SIDM理論形成了缺少暗物質的星系,就像上面提到的兩種,比CDM的設想要好得多。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物理和天文學系研究員Hai-Bo Yu博士說:「在CDM和SIDM光暈中,潮汐質量損失都可能發生,在CDM中,內部暈結構『僵硬』且對潮汐剝離具有彈性,這使得典型的CDM光暈很難在潮汐場中失去足夠的內部質量來容納DF2和DF4的觀測。相比之下,在SIDM中,暗物質自相互作用可以將暗物質粒子從內部推到外部區域,從而使內暈『變軟』,並相應地增加潮汐質量損失。此外,恆星的分布變得更加分散。」

相關焦點

  • 暗物質本質新理論解釋了星系中的神秘缺陷
    加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的物理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有關暗物質性質的新理論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距地球約6500萬光年的一對星系中幾乎不含神秘物質。與普通物質不同,它不吸收、反射或發光,因此很難檢測。流行的暗物質理論(稱為冷暗物質或CDM)假定除引力外,暗物質粒子無碰撞。第二種新理論稱為自相互作用暗物質或SIDM,提出了通過新的暗力自相互作用的暗物質粒子。兩種理論都解釋宇宙整體結構如何出現,但它們預測了星系內部區域的暗物質分布不同。SIDM建議暗物質粒子在星系的內部暈圈中(靠近中心)強烈碰撞。
  • 在暗星系中,發現暗物質的新線索,更加確定:暗物質是存在的!
    暗星系是被稱為低表面亮度星系,正是由於它們,才獲得了關於宇宙中最大謎團之一暗物質的重要確認和新信息。國際高級研究學院(SISSA)天體物理學家Chiara di Paolo、Paolo Salucci和Erkurt Adnan一起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發現盤狀星系可以用宇宙關係來表示。
  • 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最新星系觀測發現新線索
    宇宙包含大量不可見物質的設想,最早可追溯到 1930 年代。當時的天文學家發現,遙遠星系的運動速度,較其可見質量要快得多。這意味著背後有比他們所能看到的大得多的幕後質量,也就是所謂的「暗物質」。若真如此,反對者又難以解釋為何這套理論幾乎適用於所有星系。現在,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的一項新研究,就深入調查了這些星系中的暗物質可能消失於何處。據悉,DF2 和 DF4 都屬於衛星星系,其繞著更大的 NGC 1052 而運轉。
  • 暗物質&暗能量:未知的~95%
    這未知的~95%被物理學家稱之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簡單來說,暗物質就是看不見的物質,但是科學家可以通過暗物質對恆星和星系施加的引力作用推斷它們的存在。另一方面,暗能量則是使宇宙加速膨脹的幕後黑手。我們並不確定暗物質和暗能量之間是否存在著關聯,事實上它們兩者很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現象。
  • 遙遠的外星球可以變成暗物質探測器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繞著遙遠的太陽旋轉的外星世界中可以發現暗物質。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形式是現代天文學中最令人沮喪和神秘的方面之一。它被認為佔了宇宙所有物質的80%,它是完全不可見的,只能通過對周圍環境的輕微引力才能檢測到。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雖然研究來自遙遠星系的神秘信號的科學家並沒有像他們希望的那樣發現暗物質。但是,他們用來探測這種奇怪信號的新發明技術,即利用我們自己的星系來尋找暗物質可能會提高對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的尋找。暗物質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暗物質,這是一種不與光相互作用,但卻滲透在我們整個宇宙的隱形物質。
  • 遙遠的星系證實了暗能量的存在和宇宙的平坦性
    「當然,我們不了解這張照片 - 我們不知道暗能量是什麼,我們不知道暗物質是什麼。」 暗物質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神秘實體,是一種看不見但卻是共同的物質,只能通過它的引力才能顯現出來。但是,根據自首次發現影響以來多年來的一些測量結果,暗能量 - 無論它是什麼 - 都存在。
  • 又一個宇宙之謎,暗物質未覆蓋全宇宙,19個星系缺少暗物質
    然而,最近研究人員發現某些小型星系(包括現在發現的這19個矮星系)的行為就好像它們被重子(構成普通物質的粒子)支配一樣,於是暗物質存在的證據就不再適用了,也就是不存在暗物質。缺少暗物質的矮星系發現於2018年3月,由耶魯大學某天體物理學家領導的一組天體物理研究表明,星系NGC 1052–DF2中球狀星團的平均速度,與上述重子支配的小型星系一樣,這是一個僅重子星系模型,不過仍然有許多人質疑該結果的有效性。
  • 星系對中神秘的暗物質為何缺失
    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的物理學家經研究創建了一套關於暗物質本質的新理論,它有助於解釋一對距地球6500萬光年的星系中為什麼幾乎沒有這種神秘物質。當地時間9月9日,該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有一種流行的暗物質理論被稱為「冷暗物質」(CDM),它假設:除了受引力作用,暗物質粒子之間是不會發生碰撞的。
  • 基於探測星系異常X射線輻射的暗物質新理論
    在世界各地物理學家幾十年來一直試圖確定這些物質粒子的性質,這些粒子不發光,因此肉眼是看不見的。它們的存在是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用來解釋某些天文現象。可見物質,如構成恆星和地球的物質,只佔宇宙的5%,有人提出暗物質必須佔宇宙的23%。但迄今為止,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事實證明實際上不可能確定所涉及的粒子。
  • 哈勃觀測表明暗物質理論缺少成分
    更令人困惑的是,暗物質佔了宇宙整體質量的絕大部分。由恆星,行星和人類構成的物質僅佔宇宙物質的百分之幾。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追尋這種幽靈般的物質,但仍然沒有很多答案。他們已經設計出巧妙的方法,通過追蹤引力效應的跡象來推斷暗物質的存在。一種技術涉及測量巨大星系團中暗物質的重力如何放大和扭曲來自遙遠背景星系的光。
  • 哈勃新數據解釋了星系中缺失的暗物質
    NGC 1052-DF2星系的這一發現對天文學家來說是一個驚喜,因為據了解,暗物質是當前星系形成和演化模型中的一個關鍵成分。事實上,如果沒有暗物質的存在,原始氣體就會缺乏足夠的引力來開始坍縮並形成新的星系。一年後,天文學家又發現了另一個缺失暗物質的星系NGC 1052-DF4,這進一步引發了天文學家對這些天體性質的激烈爭論。
  • 持續的研究表明暗物質理論模型與觀測結果存在差異
    最近,天文學家利用哈勃觀測發現了暗物質在星系團中應該如何分布的理論模型與暗物質對星系團的控制的觀測結果之間的差異。研究暗物質具有挑戰性,因為它不會發射、吸收或反射光。科學家們知道它存在的唯一方法是通過它對空間中可見物質的引力。天文學家可以通過測量其引力如何扭曲空間來探測暗物質,這種效應稱為引力透鏡。
  • 哈勃的最新數據表明,目前的暗物質理論缺少一種成分
    最近的觀察發現,暗物質的行為理論可能有些缺失,這種缺失的成分可以解釋為什麼研究人員發現了在大規模星系團樣本中對暗物質濃度的觀察與理論上的暗物質應如何在團中分布的模擬之間的出乎意料的差異。嵌入星團中的是遠處背景星系的扭曲圖像,被看作是弧形和拖影特徵,這些畸變是由星團中的暗物質引起的,它們的引力會彎曲並放大來自遙遠星系的光線,這種現象稱為引力透鏡,這種現象使天文學家可以研究遙遠的星系,否則這些星系將很難被發現,天文學家測量了由該星團引起的引力透鏡作用的量,以產生其中暗物質分布的詳細圖,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粘合劑,它將恆星束縛在一起,並構成了整個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質。
  • 暗物質的秘密:存在還是不存在?
    暗物質是什麼?暗物質是一種神秘的物質,它不與任何形式的電磁輻射(即光)相互作用。它不會輻射光,光也不會反射回來。儘管我們從未直接探測到暗物質,但大量證據證明了它的存在。暗物質存在的證據弗裡茲·扎維奇於20世紀30年代首次提出這個想法,當時他正在觀察附近眾多的彗發星系團。通過觀察這些星系發出的光,扎維奇估計了星團的總質量。
  • 圖說科學:通過宇宙中最小的星系來說明暗物質為什麼一定存在
    只有恆星發出可見光,但是所有形式的物質都會發揮引力。(可以從可用的引力透鏡數據重建星系團的質量。大多數質量的發現不是在各個星系內部(此處顯示為峰值)而是在星團內部的星際介質中存在,暗物質似乎在那裡存在。
  • 超級螺旋星系,其不可思議的旋轉速度說明暗物質的存在
    超級螺旋星系,其不可思議的旋轉速度說明暗物質的存在「坐地日行八千裡,巡天遙看一千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存檔的圖像發現,這些星系的旋轉速度比銀河系快得多,最大的旋轉速度高達570 km / s,幾乎是太陽繞銀河系旋轉速度的三倍。這與科學家數十年來的觀察結果一致,這表明暗物質是明顯存在的,因為我們知道,旋轉速度越快,離心率越大,而引力不足以支撐這麼快的速度,所以必然有暗物質的存在。從許多方面來說,超級螺旋打破了轉速記錄。
  • 2個星系出現暗物質異常?哈勃望遠鏡新數據提供新理論
    一項最新的觀測結果為宇宙中一部分暗物質的缺失提供了解釋。雖然至今為止,尚未有實例證明暗物質的存在,但不少科學家仍然相信,它比「普通」物質要豐富得多。在科學家看來,由原子構成、組成了物質世界的「重子物質」,只佔宇宙的不到5%,暗物質佔25%,剩下的則是暗能量——一種可以排斥重力神秘的力量。部分理論證明,暗能量是宇宙加速膨脹的原因。
  • 天文學家發現首個沒有暗物質的星系即將被撕裂
    所有不同的力和效應應產生兩個小星系群:一種與正常物質相比具有大量暗物質,應長期存在;二是相對暗物質很少,應在較短的宇宙時間尺度上被摧毀。然而,一個星系,NGC 1052-DF4(稱為DF4,稱為DF4)已經使事情變得極其複雜,因為它似乎沒有暗物質,但大約70億年沒有形成新的恆星。在米雷婭·蒙特斯領導的一項出色的新研究中,這個謎團終於被解開了,因為一個原本常見的星系正處於被撕裂的最後階段。
  • 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我們發表在《宇宙學與天體粒子物理雜誌》上的新研究表明,只要根據星系巨大的尺度稍稍調整萬有引力定律,或許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暗物質。瑞士天文學家Fritz Zwicky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發現,星系團的速度太大了,以至於無法解釋我們所能觀察到的物質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