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瘤患者偏癱側肢體腫脹是什麼原因?如何改善?

2020-11-29 騰訊網

膠質瘤患者出現飲水嗆咳是什麼原因?

答:膠質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會引起顱內壓升高,腫瘤壓追後組腦神經會導致後組腦神經功能障礙,導致飲水不協調,發生嗆咳。

為什麼膠質瘤晚期患者常出現鼾式呼吸?

答:膠質瘤晚期患者常會出現明顯的意識障礙,意識障礙會造成喉部肌肉的鬆弛,引起舌後墜,發生呼吸道堵塞。因此當意識障礙嚴重時患者就可能會出現打鼾。

為什麼有些膠質瘤患者會出現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甚至失明?

答:膠質瘤生長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導致顱內壓升高,如果顱內壓長期較高可能會導致視神經萎縮,視力下降。如果膠質瘤位於視神經傳導通路上,或者對視神經傳導通路造成壓迫也會導致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嚴重時可能出現失明。

膠質瘤晚期患者出現嗜睡是什麼原因?

答:腫瘤晚期時多數腫瘤體積已經比較大,並且侵犯重要功能區,維持人清醒的腦幹上行網狀激活系統受損,意識狀態變差,嗜睡,甚至昏迷。另外,患者在晚期可能出現舌後墜、呼吸道感染、肺炎,血氧飽和度下降,導致患者缺氧後更難喚醒。

膠質瘤患者偏癱側肢體腫脹是什麼原因?如何改善?

答:偏癱側肢體腫脹主要是因為患側肢體活動減少,肌肉泵功能下降,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引起肢體腫脹。加強肢體主動或被動活動,休息時抬高患側肢體,能夠有效降低患側肢體腫脹。

相關焦點

  • 偏癱、失語的丘腦膠質瘤患者何去何從?德國手術全切後均得到改善
    在當地醫院發現顱內佔位後,患者與INC世界神經外科顧問團的德國Helmut Bertalanffy(巴特朗菲)教授取得聯繫進行會診,最後確認了手術治療方案,隨後前往德國漢諾瓦INI國際神經學研究所。 診斷:丘腦內的IV級左側中線神經膠質瘤,輕度右側偏癱,暫時性運動性失語發作 入院情況:神志清楚,焦慮。主觀視力模糊,無復視,正常視野。頭部右側輕度感覺減退。沒有面部癱瘓,聽力正常。正常步態和協調。輕微的前旋和沉重感,手部肌肉輕度無力(運動等級4+/5)。
  • 手指腫脹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淺析手指腫脹的7個原因
    手指腫脹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淺析手指腫脹的7個原因 時間:2020-10-19 10:03 鄭州痛風風溼病醫院 手部活動量大,稍不注意就會出現不適的症狀,如手指腫脹、疼痛、麻木等。
  • 膠質瘤是惡性的顱內腫瘤,為什麼還要手術切除?
    那麼先來看看什麼是膠質瘤? 首先,因為不同級別的膠質瘤,治療方式和預後會有很大不同。低級別的膠質瘤預後較好,高級別的膠質瘤預後較差。如果沒有手術,就沒有病理診斷和基因檢測結果,就不能給予針對性的有效治療。 其次,膠質瘤生長在顱內,勢必要壓迫周圍腦組織,慢慢出現出現頭痛、嘔吐甚至偏癱、失語等症狀,最終會導致病人昏迷、死亡。
  • 讓「大腦」再次「牽」起放下的手 腦重構治療偏癱貢獻「中國方案」
    基於這一思路,顧玉東在國際上首創「健側頸七移位術」,將健側頸七神經束作為供體連接癱瘓側肢體的靶神經,通過健側上肢神經束的「動力」帶動患肢運動,進而改善其功能。 手術非常成功,經過功能鍛鍊,那名年輕患者偏癱的肢體恢復了運動功能。
  • 膠質瘤20年後復發,醫生妙手一刀切除三個病灶
    膠質瘤是一種常見的腦部惡性腫瘤,即便是低級別膠質瘤,半數患者的生存期只有8到10年。不過南京鼓樓醫院近期迎來一名特殊的患者,她以前做的膠質瘤手術,不僅在20多年後才復發,而且最近通過醫生的妙手,一次手術解決了三個病灶。   劉金雲今年50多歲,在1996年的時候,她因為腦部長了膠質瘤,在鼓樓醫院進行了手術。
  • 18歲重慶女孩膠質瘤惡化堅持高考,這腦中的惡魔究竟是什麼?
    二是肢體出現偏癱、人格改變或視力減退、單側耳鳴、認知障礙等症狀,及時到醫院就醫。2、神經功能障礙腫瘤壓迫臨近腦組織,導致局部神經功能障礙,如壓迫大腦運動功能區域,可引起肢體疲勞,甚至偏癱;壓迫語言功能區,會導致說話流利,甚至失語;壓迫情緒功能區,可導致情緒冷漠和記憶衰退。
  • 老年偏癱患者多練腿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北京醫院副主任護師 張小東卒中後的偏癱老人有平衡失調、步態不穩等後遺症,極易發生跌倒。運動訓練能提高身體平衡功能,降低對跌倒的恐懼感,預防跌倒。加強站立平衡訓練。建議偏癱患者居家鍛鍊時一定要有人陪護。居家鍛鍊包括熱身運動、肌力鍛鍊、平衡鍛鍊。熱身運動:從頭部開始,之後是頸部、背部,最後是踝部運動。肌力鍛鍊:患者仰臥位,患膝伸直,踝關節全力背伸並堅持5~10秒,然後踝關節全力蹠屈並堅持5~10秒,每組20次,每日3~5組。平衡鍛鍊:包括屈膝運動、倒退行走、行走轉身、腳尖對腳跟站立等。每次鍛鍊30分鐘。
  • 膠質瘤復發有什麼症狀?
    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會帶來一定的表現特徵,膠質瘤這種常見的顱內腫瘤也不例外,早期膠質瘤可以通過手術、放化療等方式進行控制,但是它非常容易轉移和復發,所以常常令患者朋友們感到後怕,那麼,膠質瘤復發有什麼症狀呢?
  • ...小兒膠質瘤|神經膠質瘤|星形細胞瘤|DIPG|策略|手術|兒童|腦幹|...
    與成人相比,兒童高級神經膠質瘤(高級別膠質瘤)的治療仍構成重大挑戰。在非腦幹高級別膠質瘤中,手術的目標往往是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腫瘤,但這通常在瀰漫性橋腦神經膠質瘤(DIPG)中不起作用。因此,在大多數高級別膠質瘤病例中,治療方案還需更為個體化。對視神經膠質瘤患者的手術幹預包括活檢,STR或腫瘤全切。
  • 中風偏癱後還能恢復正常行走嗎?
    腦中風後,患者多半會出現言語、吞咽、認知、情緒、運動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礙,要想儘快恢復,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儘早介入康復治療,避免因患者臥床時間過長而出現各種嚴重的功能衰退和併發症。近幾年康復治療技術突飛猛進,錢阿姨的康復治療就是運用了「中樞整合康復技術」。 什麼是中樞整合康復技術?
  • 偏癱手術突破技術瓶頸,神經移位術融合創新,實現患者基本自理
    近期,北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外科和平病區關靖宇教授團隊融合創新了「頸後路神經移位手術」治療偏癱,使得患者的偏癱上肢活動能力在原有基礎上提高近40%,這無疑是偏癱患者黯淡生活中的一束希望之光,對提高部隊醫院康復類醫療保障能力有著長遠的意義。
  • 成人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中國患者有了新的治療選擇
    這種腫瘤生長非常迅速,預後極差,近三十年來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臨床結果幾乎沒有改善:目前標準治療為在外科手術後使用化學療法和放射線療法。由於膠質母細胞瘤呈浸潤式生長,沒有包膜。因此,手術難以達到根治目的。當然,在術後還可以採取放化療等進一步的治療手段,但是,不論放化療,可能產生的療效都有限。
  • 頭痛或因膠質瘤?專家提醒:重視腦健康體檢
    頭痛或因膠質瘤?只是王先生的腦瘤長得很大了,而且左邊和右邊的大腦都有被腫瘤侵犯,腦水腫嚴重,手術難度很大,很容易出現偏癱、智力下降、失語等併發症。不手術等於放棄,最後王先生做出了正確選擇——開顱手術。由於患者腦瘤涉及雙側大腦,如果分別從兩邊開顱切除腫瘤,對醫生來說可能會簡單一些,方便一些,但是對患者腦組織的損傷會很大,併發症很多,很可能術後患者就變傻了。
  • 腦中風後偏癱患者,日常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怎麼吃飯才最好
    所以對於我們偏癱患者,我們的消化功能有時候一般也是比較差的,所以,我們在飲食方,一定要去飲食那一些易消化的一些食物。這樣不至於我們的偏癱患者出現拉肚子,腹脹,便秘等等這些問題。第二個就是對於我們每天的飲水量,其實對於我們偏癱患者,我們每天的飲水量要保證在2000毫升左右,有些患者可能不知道2000毫升有多少,就是我們平時喝的那種礦泉水,一般是500毫升,我們一天要保證四瓶的一個量,有些偏癱患者有時候晚上怕起來上廁所就儘量減少這個飲水量,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飲水對於我們組織的一個代謝,內臟的一個消化,還有能夠預防我們的一個便秘,都是有非常好的,並且我們的飲食要以白開水為主
  • 如何評判膠質瘤放、化療的效果?
    答:膠質瘤復發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放療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在膠質瘤術後經常被採用,但是對於復髮膠質瘤,因為多數膠質瘤在第一次手術後已經採用過放療,如果復發距離放療時間較短,再次放療往往可能造成嚴重放射性損傷,引起明顯的神經功能缺失。因此對於照射野內復發的膠質瘤患者,如果前期採用過放療,距離復發時間又不是太長,可首先考慮化療,暫不行放療。
  • 膠質瘤復發診斷:是惡性進展還是放射性壞死?|復發性腫瘤|膠質瘤|...
    膠質瘤為何難治,其中一個治理難點就是膠質瘤的復發問題。這不僅是膠質瘤患者害怕的,也是困擾醫生的主要難題。無論是擴大手術切除範圍,還是術後輔助放療和化療,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腫瘤細胞的殘留,以延長腫瘤復發的時間。在以前治療過的神經膠質腫瘤的部位重新生長的腫塊提出了適應證和治療選擇的問題。重要的考慮事項包括:  1.
  • 島葉膠質瘤切除手術究竟難在哪?手術技巧及前沿進展解讀
    5.語言定位圖:左側島葉膠質瘤往往與語言中樞鄰近,許多患者術前即出現語言功能障礙,語言定位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腫瘤與語言中樞的關係,以指導術中對於語言中樞的保護。島葉腫瘤的內側面可包裹外側豆紋動脈,電凝這些血管可引起內囊和基底 節區梗死而導致術後偏癱,避免損傷這些血管的方法是儘早顯露最外側的豆紋動脈並加以保護,用這些血管的行程以及環島溝的基底部來標定腫瘤切除的深面。M2分支的後部發出長穿支是供應放射冠和皮質脊髓束纖維的關鍵血管,其損傷是引起運動纖維損傷的另一原因,因此所有粗的穿動脈尤其是起源於M2段分 支在島葉後部的血管以及不是逐漸變細的血管都應當保護好。
  • 低級別膠質瘤能惡化成高級別膠質瘤嗎?
    低級別膠質瘤是由WHO分級系統劃分為I級和II級的原發性腦瘤,主要發生於兒童和年輕人。較常見的低級別膠質瘤是WHOI級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和WHOII級瀰漫性星形細胞瘤(包括纖維細胞、星形細胞和原生質變異)、少突膠質細胞瘤和混合型少突星形細胞瘤。此種膠質瘤患者有良好的預後,患者的生存中值是5至10年,而惡性膠質瘤患者只有14個月(GBM)。
  • 異甘草素抗膠質瘤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儘管目前臨床放療手段先進以及研發各種新型的抗癌藥物,但膠質瘤患者預後仍不佳,患者多明確診斷後1年內死亡。因此研究新的、有效的新型抗癌增敏劑及藥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的分類包括少突細胞瘤NOS和間變性少突細胞瘤NOS;在成人患者中,以下是瀰漫性膠質瘤的三個主要亞組:IDH-野生型、IDH突變體和1p/19q非編碼型、IDH突變體和1p/19q編碼型。膠質母細胞瘤(高侵襲性Ⅳ級星形細胞瘤)現分為膠質母細胞瘤IDH-野生型和膠質母細胞瘤IDH-突變型。
  • 侵害視神經的膠質瘤手術全切可能嗎?視力還能恢復嗎?
    「當膠質瘤累及視神經,視力岌岌可危,還有手術全切的可能嗎?還能恢復視力嗎?」  ——這是INC接診的視神經膠質瘤患者普遍最為關切的問題。  視神經膠質瘤是起源於視神經、視交叉、視束或下丘腦的低級別星形膠質瘤,會嚴重影像患者的視力及內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