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可能不是呼吸氧氣存活

2020-09-11 Snail先生

儘管地球上的生物,都是靠呼吸氧氣來存活,但很多時候,我們不禁會想,宇宙系外行星上的生物或外星人,他們會不會不是靠氧氣來存活,而是僅靠氫氣或氦氣或其它空氣成分就可以存活呢?

一項對地球生命的新研究表明這是可能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意味著在宇宙中尋找生命可能需要把目光投向那些表面上不適合居住的星球,而不僅僅是那些沐浴著氧氣的行星。毫無疑問,氧氣環境有利於生命的存在,畢竟,它是我們在地球上呼吸所必需的。但是氧在宇宙中並不常見。它約佔宇宙質量的0.1%。更常見的是氫(92%)和氦(7%)。主宰太陽系的行星是木星,它的大氣中90%是氫,10%是氦。像地球這樣的巖石行星,大氣中缺少氫和氦,在太陽系中,目前所知,是唯一的存在。

由於氫和氦在宇宙中佔主導地位,了解由這些元素組成的大氣是否能維持生命將是非常重要且有價值的。

麻省理工學院的行星科學家薩拉·西格團隊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選擇了兩種可以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生存的地球生命形式:大腸桿菌,它是人類和許多動物內臟中發現的細菌;一種普通酵母,它是一種用來烤麵包和製造啤酒的真菌。科學家們採集了兩種生物的活培養物,並將它們放在幾個單獨的燒瓶中,用其他氣體代替裡面的大氣。一套燒瓶裝滿了純氫,而另一套則換成了純氦。第三組燒瓶作為對照,填充正常空氣。

在《自然》雜誌上,研究人員報告說,這兩種生物在以上實驗環境中都能存活。考慮到這兩種生物都是在地球上進化的,它們在空氣中的表現最好也就不足為奇了。大腸桿菌在純氫和純氦環境中的生長速度比正常空氣條件下慢了兩倍,酵母在純氫和純氦環境中的生長速度也慢了2.5個數量級。

然而,這兩種生物都能在純氫和純氦環境中生存,這一事實對天體生物學家來說影響重大。因為這一發現「開啟了宇宙中可能存在更多生命棲息地的可能性」,西格和她的同事在《自然天文學》上寫道,普通酵母和大腸桿菌還生產了一系列已經被列為可能的地外生命生物特徵的廢物,包括氨、甲硫醇和一氧化二氮。

既然生命形式,可能在非氧氣環境中存在,那尋找系外生命徵程中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系外行星了。

1995年,日內瓦大學的天文學家宣布發現了一顆圍繞太陽系外普通恆星運行的行星。這是第一顆被觀測到的系外行星,它圍繞著一顆名叫51 Pegasi的恆星運行,該恆星距離地球大約50光年。

在發現了地外行星的基礎上,科學家當然還得判斷行星上的大氣環境。

第一次觀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的大氣層是在2001年完成的。研究人員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一顆名為HD209458b的行星。當這顆行星穿過圍繞恆星的前面時,哈勃儀器觀測到鈉發出的光,這被解釋為懸浮在行星大氣中的鈉。2008年的另一項研究還顯示,這顆行星被氫所包圍。

在行星發現的早期,天文學家只發現了像我們自己的木星這樣的氣態巨行星,它們都位於離它們的主恆星非常近的地方。有一段時間,這些「熱木星」似乎是最常見的系外行星類型,但這是誤導。這些行星巨星被發現是因為行星的引力使它們的母星在軌道上擺動,天文學家可以觀察到這種擺動。軌道較近的大行星會產生更大的擺動,更容易被發現。

當然,這就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如此有趣,且意義重大的原因。既然一些生命可以存在於純氫和純氦中,那麼在研究系外行星可能生命形式存在的項目中,科學家就不能忽視大量存在的「熱木星」,而只關注於系外類地行星了。

對外星生命感興趣的人來說,未來是非常有希望發現系外生命形式的。

凌日系外行星測量衛星(TESS)正忙於尋找附近的系外行星。2021年,美國航天局計劃發射期待已久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旨在取代極為成功的哈勃望遠鏡。天文學家計劃用JWST掃描已知的系外行星,尋找生命的跡象。

現在,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天體生物學家肯定會將被氫包圍的行星列入名單。

相關焦點

  • 如果我們發現了外星人,他們可能呼吸氫氣——而不是氧氣
    ,在大約24億年前開始的所謂大氧化事件中,如果氧氣沒有通過微生物光合作用從二氧化碳中釋放出來,氧氣根本就不會存在。《看向氧氣大氣層之外》——這項新研究的作者們認為,我們應該開始研究比地球大、大氣層以氫為主的世界。這些世界可能沒有自由氧,因為氫和氧是高度易燃的混合物。
  • 如果我們發現了外星人,他們可能呼吸氫氣——而不是氧氣
    《看向氧氣大氣層之外》——這項新研究的作者們認為,我們應該開始研究比地球大、大氣層以氫為主的世界。這些世界可能沒有自由氧,因為氫和氧是高度易燃的混合物。1937年,充滿氫氣的興登堡號飛艇被大火焚毀。這種火災不可能發生在一個擁有無氧的氫氣大氣層的世界上。
  • 外星人呼吸的也許是氫氣!為什麼科學家們會有此言論呢?
    無論是地球內部的大氣循環,還是水資源,亦或者是太陽對於地球提供的光能,和熱能,都是地球上人類存在的重要因素,而脫離了這些,人類是不可能獨自存活的。人類之所以可以生存在地球上,除了這些必要的能源之外,還有一種氣體是非常重要的「氧氣」,人類不可能不吸氧,不吸氧就是自找死路,沒有任何的商量可說。
  • 生命一定要依靠氧氣嗎?外星人靠氫氣氦氣呼吸不行嗎?
    氧氣不是必須2020年,科學界一個重大的發現就是找到了一種不需要呼吸氧氣就能獲得能量的生物,這是一種寄生在魚身上的「小捲葉蛾」。如果氧氣是生命的必須,那麼這些生命又是如何存活下來的呢?在這些微生物大量存活的環境中,科學家發現了周圍的水富含硫化氫和砷,因此認為這些微生物很可能是以硫化氫或者砷為食,在無氧的環境下分解有機物,從而獲取能量。地球的原始生命同樣告訴我們,對於生命來說,氧氣並不是必須的。
  • 有沒有可能某外星人不需要氧氣也可以存活?
    早在25億年前,地球上幾乎沒有氧氣,也沒有動植物,唯一的生命就是微生物,比如細菌,這些細菌不需要氧氣就能新陳代謝。之後地球上經歷了一次大爆發,導致地球上一切生命都變了。先是大規模出現藍藻細菌,他們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於是地球上的氧氣含量開始慢慢上升,那些不需要氧氣的微生物很快死亡。
  • 並不是,氧氣才是真正的「兇手」
    人類及地球上的其他物種的生存都離不開氧氣,要是氧氣消失的話,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物種都會因此而喪命。也就是表示,離開了氧氣,很多生命都存活不下去了。不過,大家要知道,生命並不是那個時候出現,生命出現的時間更早一些。
  • 科學家發現神秘物種,長相酷似外星人,關鍵是不需要呼吸!
    科學家發現神秘物種,長相酷似外星人,關鍵是不需要呼吸!一直以來人類都幻想著外星人是一副怎樣的模樣,有人猜測外星人擁有一雙奇異的大眼睛,與人類頗為不同。然而在這偌大的宇宙中,由於人類的能力有限,尚無法找到外星人是否真實存在,可以很明確的說,幾乎沒有人真正見過外星飛船,每次看到天上有不明飛行物,很多人都會誤認為是外星飛船,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 生命真的必須依靠氧氣嗎?科學家:不要用固態思維去看問題!
    這可能是無數科學家們想要去找到答案的問題了。很顯然,以現在人類的科學技術,是不能夠將此問題的答案所找到的,人類的科技是很淺顯的,就連人類去尋找外星人的標準,也是從氧氣來入手的。生命真的必須是靠氧氣,才能夠實現自身文明的繁衍,和生命的成長嗎?很顯然,這都是人類固態的刻板印象,生命不一定是需要靠氧氣,才可以存活的。
  • 2020 年外星人十大發現:生命可以在黑洞周圍存活 ...
    研究人員對這項發現非常興奮但保持謹慎態度,解釋稱當前需要深入分析,揭曉該信號的神秘來源,它可能來自彗星、氫氣雲或者人類科技,這些來源均可產生類似外星人的信號。在科學家揭曉是否是外星人對地球人類 「打電話」之前,可能還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驗證。2、外星細菌可能存活在金星大氣層。
  • 科學家發現首個不用呼吸的動物:形似長著外星人「眼睛」的蝌蚪
    但現在,這句話可能要被《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最新研究改寫了,因為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沒有線粒體、不需要呼吸的動物。它們不僅在演化過程中丟掉了神經和肌肉細胞,如今連線粒體已經成為了它們的負擔。 撰文丨楊心舟 呼吸與線粒體 從宏觀上來說,呼吸代表著氧氣進入生物個體體內的過程。但在微觀的細胞世界中,呼吸通常代表著能量產生過程,呼吸作用包括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前者通常會發生在酵母和一些厭氧性細菌中,在肌肉細胞缺氧情況下,人體也可以發生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 我們所呼吸的「氧氣」或許是一種慢性毒氣,能讓我們在百年內死亡
    最開始的時候氧氣就是一種毒氣,因為最早的菌類都是進行無氧呼吸,稱為厭氧菌,這類菌在氧氣條件下是無法存活的。後來藻類大量繁殖之後,後來的生物才開始進化成有氧呼吸的。任何物種都要進化才能更好的適應環境,如果種群個體都是無限增值的,沒有個體的選擇淘汰,有限的生存資源會阻礙種群的發展和延續,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選擇淘汰,我們可能還是一坨細菌在進行無限增殖,那麼又有什麼意義呢?氧氣雖然促成了真核生物的產生,為後續多細胞生物乃至植物動物的產生打下了基礎,可以說氧氣使地球生命演化進入了新階段。但是氧氣的氧化作用,也是生物衰老死亡的重要原因。
  • 有氧氣之前,地球上的生物呼吸什麼?
    在還沒有氧氣的幾十億年前,劇毒的砷可能是將新生命帶到地球上的化合物。在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一處名為Laguna La Brava的地方,科學家一直在研究一種生活在永久無氧高鹽湖水中紫色的光合微生物。康州大學的地質科學家Pieter Visscher說:「我研究這種水下微生物墊已經有大約35年了。」
  • 生物體需要呼吸和氧氣嗎?找到一個違反直覺的生物會顛覆認知
    很難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外星生命確實存在,他可能沒有人類文明那麼先進,有智慧,然而在其他行星上可能有許多小生命,因此簡單的微生物或細菌是極端有可能,因為每種生物的生存模式不同,有些可能是非常奇特的生物,不需要氧氣。
  • 無需氧氣就能維持生命,這是一種什麼動物?
    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小細節都在提醒我們氧氣是多麼重要,不管是人類還是動植物,沒有氧氣都是無法生存的。雖然也有一些特例,比如說緩步動物水熊蟲,但水熊蟲在沒有氧氣的真空環境下也只能生存一段時間,並且不是所有的水熊蟲都能在這種極端的條件下生存。
  • 氧氣來源之謎被解開,人類因氧而生,也因氧而老,或是外星人陰謀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命離不開氧氣,沒有氧氣,人就沒有呼吸,也就沒有生命的延續。那麼,地球上的氧氣是怎麼來的?這些生物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能夠活靈活現地生存下去。直到一個生物的出現,徹底地打破了地球大氣的比例。這是一個小小藍藻改變了整個地球生物的命運。
  • 離開水也能存活的魚,它們是這樣呼吸的
    比如,被「曬乾」,體表乾枯到魚鰭可以被輕鬆折斷的清道夫,在遇到水後神奇「復活」;攀鱸在離水後,還能急速爬行;一些鯉魚被放入冰箱冷藏半小時,之後回到水中還能遊動;肺魚甚至能在土裡存活很長時間。大部分魚類主要依靠鰓來呼吸,也有少數幾種魚類比較特殊,如成年的肺魚,鰓部退化不足以提供生理所需的氧氣,所以需要經常探出水面用肺來獲取氧氣。在水中,魚的呼吸是由口、口咽腔和鰓蓋的協同運動來完成。呼吸過程中,魚嘴張開,水流進入口咽腔,此時鰓蓋閉合,水流經魚鰓,完成氣體交換。
  • 地球上的生命為什麼需要呼吸,有沒有不呼吸的動物?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呼吸就是為了獲取空氣中的氧氣嘛,而細胞需要氧氣做什麼,可能很多人就答不上來了 這是因為人體所進行的一切生命活動都必須有能量供給,而能量的主要來源於食物,再具體一點就是說:能量就在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中,但是這些營養物質必須要通過氧化分解才能被釋放出來,既然要要氧化就必須得有氧氣,而氧氣在我們身體內儲存的又非常少,所以想要得到更多的氧氣就必須通過肺的呼吸從空氣中不斷的攝取,這也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的一部分。
  • 地球上的生命在沒有氧氣之前呼吸的是什麼?
    數十億年前,遠在氧氣可用之前,有毒的砷可能就是給我們這個星球注入新生命的化合物。「這是地球上唯一一個我能找到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完全有效的微生物墊子的系統。」微生物墊可以化為疊層石,在地球上至少存在了35億年,但在它們存在的頭10億年裡,沒有氧氣進行光合作用。這些生命形式是如何在如此極端的條件下存活下來的仍是未知的,但通過研究今天生活的疊層石和極端生物,研究人員已經找出了幾種可能性。
  • 一個密閉的空間裡,多少株植物產生的氧氣能供一個人呼吸?
    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能夠生存的前提是氧氣。而我們賴以生存在氧氣來自數量龐大的植物供給系統。那麼需要多少植物,才能滿足一個人的呼吸需要?打比方說,在這一個密閉空間裡,如果有200盆植物,一個人可以活多久呢?
  • 氧氣來源之謎被解開,人類因氧而生,也因氧而老,或是外星人陰謀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命離不開氧氣,沒有氧氣,人就沒有呼吸,也就沒有生命的延續。那麼,地球上的氧氣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