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珠單抗治療NSCLC:不同情況該如何正確進行給藥

2020-11-29 騰訊網

2020年5月18日,阿特珠單抗獲批,用於一線治療PD-L1高表達且無EGFR或ALK基因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年患者。

阿特珠單抗

研究細節

在該試驗中,研究人員將549例IV期NSCLC患者(包括有EGFR或ALK基因突變的患者)進行隨機分配,分別接受每3周1次1,200 mg阿特珠單抗治療(n = 286)或最多4至6個周期的鉑類化療(n = 263)。

在中期分析時,阿特珠單抗組的中位總生存期為20.2個月,而化療組為13.1個月(風險比[ [HR] = 0.59)。

研究人員評估得出,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8.1個月 vs 5個月( HR = 0.63),確切的總緩解率為38% vs 29%。

如何使用

對於當前的適應症,必須根據FDA批准的評估,確定為PD-L1高表達(TC≥50%或IC≥10%)且無EGFR或ALK基因突變的患者,才能接受阿特珠單抗治療,。

阿特珠單抗治療NSCLC 的推薦劑量為每2周840 mg,每3周1200 mg或每4周1680 mg,在60分鐘內靜脈注射給藥。如果患者可以接受第一次輸注,那麼所有後續輸注可以在30分鐘內進行。

不推薦減少阿特珠單抗的劑量。對於1級或2級輸液反應,應減慢或中斷輸注,對於3級或4級輸液反應,應永久中止輸注。

關於需要中斷或終止阿特珠單抗的不良反應,產品標籤提供了說明:包括肺炎、肝炎、結腸炎或腹瀉以及內分泌病(包括但不限於垂體炎,腎上腺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和1型糖尿病),還有其他涉及主要器官的免疫介導的不良反應、感染、與輸液相關的反應、持續的2或3級不良反應(不包括內分泌病變)、無法接受錐狀糖皮質激素治療以及復發的3或4級不良反應。

有以下情況,應永久停用阿特珠單抗:3級或4級肺炎、天冬氨酸轉氨酶(AST)或丙氨酸轉氨酶(ALT)>8倍正常上限(ULN)或總膽紅素>3倍 ULN的肝炎、4級腹瀉或結腸炎,其他涉及主要器官的4級免疫介導時間、不包括內分泌病變的持續2級或3級不良反應(即在最後一次給藥後12周內未恢復至0級或1級、不能將皮質類固醇治療降低至≤10 mg / d或同等劑量的潑尼松,並再次發生3或4級不良反應)。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醫伴旅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醫伴旅」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聯繫小編。

MORE ▏更多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阿特珠單抗聯合化療衝擊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
    以下為2018 ASCO 最新發布研究成果之一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聯合化療作為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方案過去二十年,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並沒有太大的進展
  • 2019 ESMO | 阿特珠單抗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新突破!
    2019 ESMO | 阿特珠單抗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新突破!
  • 阿特珠單抗一線治療PD-L1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
    阿特珠單抗一線治療PD-L1非小細胞肺癌療效顯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4 23:25:59 美國耶魯醫學院Roy S. Herbst團隊研究了阿特珠單抗一線治療PD-L1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
  • 小細胞肺癌迎來新一線療法 阿特珠單抗再下一城
    近年來,肺癌靶向治療如火如荼。吉非替尼、克唑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奧希替尼(AZD9291)等靶向藥物的應用,讓肺癌預後顯著提高。免疫療法在肺癌治療領域也有重大突破,PD-1抑制劑已替代化療成為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新選擇。不過,相對「小眾」(約佔15%)的小細胞肺癌(SCLC)患者,卻沒有那麼幸運。
  • 重磅丨首個乳腺癌免疫治療藥物獲批!阿特珠單抗,讓最兇險的三陰性...
    近日,FDA加速批准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商品名:Tecentriq)聯合nab-紫杉醇(Abraxane),用於一線治療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PD- L1陽性三陰性乳腺癌。阿特珠單抗阿特珠單抗是FDA批准的第一個PD-L1抑制劑,也成為首個針對乳腺癌的免疫治療方案。紐約西奈山乳腺癌專家艾米·鐵斯登博士稱,這是個「非常令人振奮的消息」。倫敦瑪麗皇后大學的研究作者彼得·施密德博士此前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是免疫療法首次在如此難治的乳腺癌中起作用,對乳腺癌患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 【震驚】T藥治療3周後去世!究其原因,就不該用免疫治療!
    遂接受了阿特珠單抗(T藥)治療。 免疫治療兩個周期後,患者出現胃腸症狀(噁心、口服不良、便秘)、全身無力、頭暈以及呼吸困難加重。 胸部平片顯示雙肺多發轉移灶,兩個月前未見,胸部CT顯示雙肺廣泛轉移,延伸至縱隔、胸壁及腹膜後間隙。
  • 肺癌治療先用靶向藥還是先用免疫藥,選對了才能讓治療環環相扣
    小分子靶向藥物最大的壞處就是容易耐藥,不少病人使用靶向藥半年後即開始出現耐藥,再次基因檢測無法找到其他突變基因,無法進行其他的靶向治療,這時候該怎麼辦?後續治療似乎陷入了僵局。其實這時候大部分腺癌病人可以選擇化療聯合貝伐單抗或者免疫治療聯合化療。
  • 阿特珠單抗Tecentriq近日獲批單藥一線治療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羅氏(Roche)近日宣布,其PD-L1抑制劑特善奇阿特珠單抗Tecentriq(atezolizumab)獲得美國FDA批准一項新適應症,作為一線(初始)單藥療法,用於治療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具體為:由FDA批准的一款檢測方法確定腫瘤具有PD-L1高表達(PD-L1染色≥50%的腫瘤細胞[TC≥50%]
  • 乳腺癌免疫治療及免疫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KATE2研究比較了曲妥珠單抗-美坦新偶聯物(T-DM1)聯合PD-L1抗體——阿特珠單抗,與T-DM1聯合安慰劑治療HER2+晚期乳腺癌的療效,在PD-L1+亞組中兩藥聯合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PANACEA研究納入了曲妥珠單抗耐藥的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進行派姆單抗聯合曲妥珠單抗治療,結果顯示,PD-L1+亞組中有15%的患者獲得了客觀反應。
  • PD-1/PD-L1 抗體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
    2015 年 3 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該藥成為首個針對一線化療期間或之後疾病進展晚期肺鱗癌的 PD-1 抗體。2.2.2   德瓦魯單抗(Durvalumab)Ⅲ期試驗 PACIFIC[32]評估該藥對 2 程及以上放化療後未進展的Ⅲ期不可切除 NSCLC 患者的鞏固治療效果,患者接受抗體(473 例)或安慰劑(236 例)治療 12 個月。抗體組 mPFS 達 16.8 個月,安慰劑組 5.6 個月,不論 PD-L1 表達高低,抗體治療均有獲益。
  • 免疫治療或可代替放療延長NSCLC腦轉移患者的生存期
    對於有症狀的多發腦轉移,通常採用全腦放射治療;而對於無症狀的多發腦轉移,則進行全身系統治療。不過腦轉移的全身治療主要限制在靶向治療領域。比如EGFR或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不僅在治療腦轉移方面,更是在預防腦轉移發生方面顯示出活性。
  •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專家共識
    ),FDA批准;(2)單藥 PD-L1≥1%:帕博利珠單抗單藥(KN-042研究);(3)免疫聯合化療:不論PD-L1 表達:非鱗癌: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培美/鉑類(KN-021G,KN-189研究),FDA與NMPA批准;鱗癌: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卡鉑與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KN-407研究);(4)免疫聯合化療和抗血管:阿特珠單抗+貝伐珠單抗+紫杉醇+卡鉑(IMpower 150研究)。
  • 一呼百應|打破30年沉寂,替雷利珠單抗改寫尿路上皮癌治療指南
    2020年4月20日,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替雷利珠單抗(百澤安)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於既往接受過治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治療,填補了我國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療空白。本期我們將分享一例晚期上尿路上皮癌(脊椎轉移)病例,患者術後接受了替雷利珠單抗聯合化療(白蛋白紫杉醇)治療半年病情穩定,現進入替雷利珠單抗維持治療情況,給臨床帶來啟示。
  • ...上皮癌(MIUC)免疫治療!羅氏Tecentriq(特善奇)輔助單藥治療III...
    2020年01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羅氏(Roche)近日公布了抗PD-L1療法Tecentriq(特善奇,通用名:atezolizumab,阿特珠單抗)作為輔助(術後)單藥療法治療肌肉浸潤性尿路上皮癌(MIUC)III期IMvigor010研究的結果。
  • O藥+Y藥聯合拿下「癌王」,肝癌免疫療法仍炙手可熱!
    共入組726例患者,接受治療直至出現疾病進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試驗的主要終點為OS,次要終點包括ORR、 PFS、安全性以及不同PD-L1表達狀態與療效的關係。據《柳葉刀·腫瘤學》,這項臨床研究在全國13家醫院進行,共入組220例患者,基線情況較差,其中82%的患者具有肝外轉移,83%的患者為HBV感染者,23%的患者接受過二個或更多線既往系統性治療。
  • 晚期HCC免疫和靶向治療: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和其他新療法的...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近年來,晚期肝細胞癌(HCC)的治療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一線和二線都轉向了靶向和免疫治療。 由於大多數HCC的治療方案是在過去3年才被批准的,臨床腫瘤醫生需要明確如何準確地對這些治療方案進行排序以獲得長期療效。
  • EGFR-TKI聯合貝伐單抗治療晚期NSCLC又現傲人戰績
    分子靶向藥物治療是進展期NSCLC最大的治療突破,讓肺癌患者首次看到了"腫瘤慢性化"治療管理的希望。為了達到1+1>2的效果,近年來在靶向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期關於三代王牌EGFR-TKI--奧希替尼聯合貝伐單抗治療腦轉NSCLC患者的研究爆出驚豔數據,有效率高達100%。下面我們一起來盤點下EGFR-TKI聯合貝伐單抗獲得的赫赫戰績。
  • 正確認識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健康界
    把身體比作花園,腫瘤比作花園裡的雜草,免疫治療就好比往土壤裡添加除草肥料,這種肥料能夠使土壤肥沃,控制雜草。但是土壤中肥料過多可能會對花園造成損害。免疫治療作為時下熱門的癌症療法,自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後更受到了多數患者的追捧。那麼,免疫治療適應哪些患者?治療後是否會有不良反應?如果有,怎麼應對?
  • 年度盤點 | 2019年肺癌免疫治療重要研究進展回顧
    核心提示:回首2019,中國新上市了四種肺癌靶向/免疫治療藥物,分別是帕博利珠單抗、達可替尼、奧希替尼和度伐利尤單抗。在上篇文章中,醫脈通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肺癌靶向治療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本文將2019年肺癌免疫治療重要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
  • 抗癌有「神藥」了!中國已有4種!PD-1是啥神藥?
    基於該機理,第一款癌症免疫藥物伊匹單抗(ipilimumab,用於治療黑色素瘤)問世。他的發現為那些最致命的癌症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向。本庶佑則於1992年發現T細胞抑制受體PD-1,2013年依此開創了癌症免疫療法,功績名列《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