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滿飛機的廠房,一個個忙碌的身影,或蹲在機翼兩側集束電纜旁,或趴在貨艙安裝導管下,或站在飛機下方討論現場技術問題……步入航空工業陝飛總裝廠,迎面便會看見這樣一番繁忙景象。其實,自某型機交付總裝後,這樣的景象對陝飛人而言早已習以為常。眼下,協同攻堅的大幕正在陝飛總裝廠徐徐拉開。
某型機研製是陝飛年度的重點任務,同時也是航空工業的重點科研項目。研製過程中難題不少,其中垂、平尾鉸孔就是其中一項難度非常大的工作。原本這只是飛機總裝階段一道平常的工序,但為了減輕重量,該型機首次在垂、平尾安定面研製中使用了複合材料,且與機身連接的接頭也更換了新材料,這就給飛機裝配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為保證此架機的鉸孔工作萬無一失,由總裝廠、型號管理部、製造工程部和設計研究院18人組成的鉸孔技術攻堅團隊歷經數月,完成地面鉸孔試驗,攻克技術難關,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直到這一天……
目標清楚 問題清楚 全力以赴
「東西到了,明天開幹,全力以赴為後續工作搶時間。」隨著總裝廠技術室副主任周鑫一聲令下,在場的人都不由地激動起來。這一刻,大傢伙迎來了飛機總裝階段有史以來難度最大、風險最高、耗時最長的機上鉸孔工作。
說它難度大,是因為此次鉸孔所用材料和以往大不相同,無論從材質還是到尺寸規格都有大的變化。其所用的工具鉸刀也是經過3次改制之後才定型並投入使用的,其工藝方法經過設計院和相關技術部門充分研究試驗後最終確定,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加之全新的工藝、全新的材料、全新的工具都給鉸孔工作帶來不小的難度,給操作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提高操作人員的注意力、體力和耐力,原本2個人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必須5個人同時協作才能完成。
說它風險高,是因為鉸孔所用材料的變化讓鉸孔工作存在一些未知風險。比如,材料的易發熱性和黏刀性,這些都有可能在操作過程中產生一些積屑瘤、劃傷、啃傷等。
說它耗時長,是因為以往的鉸孔工作一天就能完成,這次由於是首次機上應用,各項工作必須考慮周全,整個鉸孔操作過程必須小心翼翼,萬無一失,因此鉸孔周期至少需要5天。在這場集智慧和體力的比拼中,大家必須全力以赴。
措施清楚 責任清楚 集智聚力
3天時間裡,每日清晨,經過幾個小時的準備工作後,總裝廠技能大師彭毅,技術室副主任周鑫,技術專家高雨楠,技能專家李顥,工藝二組組長杜瑞,設備運行二組李星辰、胡越、肖侃、何陣、徐笠、蘇世鈺,結合組李功晗、張文學、馬文浩、羅瑞、吳濤和來自設計研究院、製造工程部的技術人員組成的攻堅團隊就陸續走上工作梯,開始進行漫長的鉸孔工作。設備組的成員負責平尾接頭測量,確保鉸孔工作在符合條件的狀態下進行;結合組的成員負責所有垂、平尾的鉸孔工作;其他人則負責對鉸孔期間出現的問題做出及時判斷、反饋,並協同其他人解決問題……
一切都在緊張有序中快速推進著。由於前期已經做過大量地面鉸孔試驗,且來自總裝廠和技術部門的技術人員實時進行現場指導,整個鉸孔工作流程較為順暢。儘管此項工作難度大、風險高、耗時長,但所有人都充滿了信心。為圓滿完成此次鉸孔工作,每個人都付出了很多。從鉸孔工作開始的那一刻起,他們都小心翼翼地完成著手中的每一個細微動作,生怕由於自己的一時疏忽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工作強度大,操作工人就輪番「上陣」。狹小而密閉的空間裡幹活不易,通風不好,酷熱難耐,但他們並沒有絲毫懈怠,即使汗水浸溼衣衫也依然專心致志。幾位專家和技術人員也「躍躍欲試」,盡其所能地提供一些場外輔助服務。工作時間緊張,為節省時間,他們儘量不喝水,以減少下飛機去衛生間的時間。原計劃平尾鉸孔完成後休息半天,然而結合組組長李功晗卻主動要求繼續加班,完成剩下的垂尾鉸孔工作,因為他知道,他們多耽擱半天,其他所有專業的工作都得往後推半天。
不辱使命 兌現承諾 收穫喜悅
「最後一個孔鉸完了,任務完成,工作結束了。」隨著李功晗的一聲「怒吼」,大傢伙歡呼雀躍起來,分享著彼此眼中的喜悅之情。經過兩個晝夜的奮戰,在所有人的團結協作和共同努力下,該型機垂、平尾鉸孔工作終於完美收工,並且比原計劃的5天時間提前了整整3天,這也為飛機後續安裝調試工作「搶」出了寶貴的時間。這項工作,全程手工,面對全新的工藝、全新的材料和全新的工具,在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嚴峻形勢下,他們攻堅破難,不辱使命,難怪公司領導誇讚他們是一支關鍵時刻衝得上,關鍵任務扛得起,關鍵問題有辦法的硬核團隊。
在陝飛類似這樣的攻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們不分晝夜地奮戰在各條生產戰線上,用行動詮釋著「特別能吃苦,在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秉承著「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航空報國精神,他們正用智慧和汗水繪就航空報國的最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