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
當兩個黑洞相撞時,合併成一個更大的黑洞,並像敲響的鐘聲一樣響起,在時空中發出稱為引力波的漣漪,嵌入在這些引力波中的是特定的頻率或音調,它們類似於音樂和弦中的單個音符。現在,研究人員首次在一個新形成黑洞的「環流」中檢測到兩個這樣的音調。以前,人們假設只能測量一個音調,並且附加的音調,稱為泛音,將太微弱而無法用今天的技術檢測到。加州理工大學研究生馬修·吉斯勒(Matthew Giesler)說:以前,就好像你只用一根弦就能匹配吉他的和弦聲音。
Giesler是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這項新研究的第二作者,Giesler是提交給《物理評論X》一篇相關論文的主要作者,該研究論文介紹了用於尋找黑洞產生泛音的技術。這些結果是基於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捕獲的數據進行重新分析得出,這一結果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進行了一種新的檢驗。
因為合併黑洞經歷了破碎的引力,對這些事件的研究,能讓研究人員在極端條件下檢驗廣義相對論。在這個特殊案例中,科學家們測試了廣義相對論的一個具體預測:黑洞可以通過質量和自旋速率來完全描述,愛因斯坦的理論又一次通過了測試。加州理工學院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羅賓遜教授、吉斯勒的顧問索爾·蒂科爾斯基(Saul Teukolsky,博士,73年)說:
這種測試早在第一次探測到之前就已經提出了,但很多科學家都認為探測器需要等很多年才能達到足夠的靈敏度。這一結果表明,我們可以開始使用今天的探測器開始進行測試,包括泛音,這是一個意想不到的令人興奮的結果。LIGO在2015年創造了歷史性的發現和證明,在愛因斯坦首次預測引力波100年後,它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從那時起,LIGO和它的歐洲夥伴天文臺,室女座,已經探測到了近30個引力波事件,這些事件正在進一步分析中。這些引力波中的許多都是在兩個黑洞相撞時產生,在太空中發出抖動。
一個新的黑洞形成於劇烈的天體物理過程,因此處於動蕩狀態,然而,它很快以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出這些多餘的能量。作為吉斯勒研究生工作的一部分,他開始研究除了主信號或音調之外,是否還能在當前的引力波數據中檢測到泛音。儘管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些泛音太微弱了,專門研究了LIGO第一次探測到引力波的模擬,該模擬來自一次名為GW150914的黑洞合併事件。在合併的最後階段,也就是所謂的「振鈴」階段,新合併黑洞仍然在顫動。
研究發現,響亮但持續時間較短的泛音出現在比之前意識到的更早振鈴階段。康奈爾大學物理學教授的Teukolsky說: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驚訝的結果,傳統的看法是,當殘留的黑洞安頓下來,任何音調都可以被探測到時,這些音調幾乎已經完全衰減了。相反,事實證明,在主音變得可見之前,泛音是可以檢測到的。新發現的泛音幫助研究人員測試黑洞「無毛」定理,除了質量或自旋之外,沒有其他特徵或「毛」。新結果證實了黑洞無毛,但科學家懷疑,未來對該理論的測試可能會顯示出不同情況。
在該理論中,更詳細的觀測結果被用來探測黑洞合併。如果存在量子效應,愛因斯坦的理論可能會崩潰。牛頓引力理論通過了許多引力弱的測試,但在描述引力最極端時,比如試圖描述合併黑洞時,完全失敗了。同樣,當我們最終以越來越高的精度探測來自黑洞的信號時,有可能有一天,即使是廣義相對論也有可能在測試中失效。在接下來的幾年裡,LIGO和室女座的升級計劃將使天文臺對引力波更加敏感,揭示出更多隱藏的色調。
加州理工大學物理學教授、LIGO實驗室成員艾倫·溫斯坦(Alan Weinstein)說:一個事件越大,聲音越大,LIGO就越有可能發現這些暗示。隨著LIGO首次探測到引力波,我們證實了廣義相對論的預測。現在,通過搜索被稱為高階模式的泛音,甚至更微弱的信號,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對該理論的更深層次測試,甚至是該理論崩潰的潛在證據。漸漸地,黑洞將揭開它們的奧秘,徹底改變我們對引力、空間和時間的理解。
博科園|研究/來自:加州理工學院
參考期刊《arXiv》《物理評論快報》
Cite: arXiv:1903.08284
Cite: arXiv:1905.00869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