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再一次證明:愛因斯坦是正確的!銀河系中心確實是一個黑洞!

2020-12-06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恆星圍繞銀河系巨型黑洞的運動再次證明了愛因斯坦是正確的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完美通過了極端黑洞的測試。一份新的研究報告表明,一顆恆星環繞人馬座A*(Sagittarius A*,銀河系中心的特大質量黑洞)的公轉軌跡精確符合廣義相對論的預測。

德國加興馬克思-普朗克天體物理學研究所負責人、該研究的合著者萊茵哈德甘澤爾(Reinhard Genzel)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一個物體圍繞另一個物體運動的約束軌道並不是像牛頓引力理論中那樣是閉合的,而是在運動平面內向前行進。這一著名效應在水星軌道中首次被發現,是第一個支持廣義相對論的有力證據。」

「一百年後,也就是現在,我們在一顆恆星圍繞緻密射電源人馬座A*的公轉軌道上觀測到了相同的效應。」甘澤爾補充道,「這一觀測上的突破為人馬座A*是一個400萬倍太陽質量的特大質量黑洞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SO )甚大望遠鏡(VLT)的觀測結果首次揭示:正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測的那樣,一顆恆星圍繞銀河系中心特大質量黑洞運動的軌跡形如玫瑰花結,而不是牛頓引力理論所預測的橢圓。在此前從未觀測過恆星繞特大質量黑洞運動的這一效應(史瓦西進動)。這是一幅描繪恆星軌道進動的藝術概念圖,為了視覺效果進行了適當的誇張。(圖片來源:歐南臺(ESO )/L 卡爾薩達(L. Calada))

甘澤爾提到的運動叫做史瓦西進動,它描述了天體橢圓軌道的一種旋轉模式。天體軌道最近點的位置每一圈都會發生變化,所以整體來看,軌道形狀就像一個玫瑰花結,而不是一個簡單的、靜態的橢圓。

在此之前,天文學家從未測量過一顆恆星繞特大質量黑洞運動的史瓦西進動。

該研究小組使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 (VLT),追蹤了一顆名為S2的恆星,該恆星圍繞人馬座A*公轉,距離地球約26,000光年。在27年裡,天文學家使用多種甚大望遠鏡儀器對S2的位置和速度進行了330多次的測量,其中一種儀器叫引力(GRAVITY),於是該研究小組就取名為引力團組(the GRAVITY collaboration)。

這樣的長時間觀測是獲取S2進動信息的必要條件,因為該恆星繞人馬座A*運行一周需要16個地球年

「觀測到的進動與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完全吻合」,研究人員說:「這說明未來很可能會有進一步發現。」

「S2的進動測量很好地遵循了廣義相對論,使我們能夠嚴格限制人馬座A*周圍不可見物質(比如瀰漫的暗物質和可能存在的較小黑洞)的數量。」

分別來自巴黎天文臺法國格勒諾布爾行星和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小組成員蓋·佩林(Guy Perrin)和卡琳·佩勞特(Karine Perraut)共同發表了聲明。她們還補充到:「這對於理解特大質量黑洞形成演化具有重大意義。」

這個模擬顯示了軌道非常接近銀河系中心黑洞的一些恆星。其中一顆名為S2的恆星每16年繞軌道運行一周,並在2018年5月靠近黑洞。(圖片來源:歐南臺/L. Calada / 太空引擎(spaceengine.org)

研究人員說:「這項線上發表在《天文與天體物理學報》(Astronomy & Astrophysics)上的新研究,可能預示著更令人激動的黑洞觀測。即將完成的巨型望遠鏡,比如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特大望遠鏡(EELT),可以讓天文學家追蹤到比S2更接近人馬座A*的恆星。」

研究小組成員德國科隆(Cologne)大學的安德烈亞斯·埃卡特(Andreas Eckart)說:「幸運的話,我們可能會捕捉到近的可以受到黑洞自旋顯著影響的恆星。這將是檢驗相對論的一個完全不同的層次。」

作者:Mike Wall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事實再一次證明: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是對的!
    近日,偉大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經受住了迄今為止最嚴峻的考驗。狹義相對論已經成功預言了牛頓經典物理學所沒有的一些新效應,已經成為現代物理理論的基礎之一!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核心方程式是洛倫茲變換,而該理論的出發點是兩條基本假設: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
  • 愛因斯坦又對了!2.6萬光年外的黑洞,用實力證明一切!
    每個人都知道愛因斯坦,而我們把愛因斯坦稱為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不是沒有道理的,就拿他最出名的相對論來說,雖然相對論寫在很多年前,當時的科技完全沒法證明相對論的正確性,但是在歷史的進程中,科學家一次又一次的觀測到事實,證明著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真理。
  • 答案只有一個:銀河系中心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則發現,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有一個看不見的、質量極大的天體控制著周邊恆星的軌道,目前對這個天體的唯一解釋就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顛覆了傳統的空間和時間概念。他的方程式預言了黑洞的存在:大質量的天體會使空間彎曲、時間減慢,一個超大質量的天體甚至能吞噬光線,從而形成一片「絕對黑暗」的空間,這就是黑洞。
  • 時間扭曲,愛因斯坦的理論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751期 據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最新觀測,科學家拍攝到了一個令人驚嘆的星系團,這個星系團依靠自身強大的引力場將周圍時空扭曲。當然這不是第一次了,每次科學家看到一個星系團將周圍時空扭曲時,總是想起愛因斯坦的引力方程,一次又一次驗證了這個理論。為什麼我們要繼續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呢?
  • 愛因斯坦的「黑洞方程」的證明
    也是因此,愛因斯坦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依靠近似而不是精確的解決方案——通過他人為創造的視角來觀察宇宙。 然而,在過去的一年中,數學家們把廣義相對論的數學部分推向了更大的輿論焦點。有兩組研究人員提出了有關廣義相對論中一個重要問題的證明,這個問題被稱為黑洞穩定性猜想。
  • 科學家證明銀河系中心存在超級大質量黑洞
    並且我們還計算出這個黑洞星體的「視界線」達到了超級的2688億公裡的遙遠事件視界距離,我們的證據完全能夠證明銀河系中心的星體,是一個超級大質量黑洞體。1、有關銀河系和黑洞的介紹銀河系側看像一個中心略鼓的大圓盤,整個圓盤的直徑約10萬光年,太陽系位於距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處。
  • 引力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在銀河系中心巨大黑洞附近的預測
    再一次證明愛因斯坦的偉大!昨天7月25日科學家宣布在火星發現液態水湖,引起廣大網友們紛紛熱議,可謂各種美好的想像都有浮現,今天「博科園」要跟大家分享的最新證明是百年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你有耳聞吧?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型望遠鏡(VLT)首次觀測到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廣義相對論效應,即當一顆恆星經過人馬座a *(銀河系中心一個巨大黑洞)的強引力場時的運動。
  • 銀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質量黑洞,那麼太陽繞著黑洞轉?
    1965年,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證明宇宙中確實可以存在黑洞 經過多年的觀測,科學家們找到了黑洞存在的證據,並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這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銀河系大約有上千億顆恆星,它們都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就是因為這是它們的共同質心。
  • 額滴個神啊:黑洞發出的引力波再次證明愛因斯坦正確!
    據外媒報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理論認為,在兩個黑洞碰撞並合併之後,新創造的黑洞應該像敲鐘時一樣發出「響聲」,在時空中發出引力波漣漪
  • 愛因斯坦不信的廣義相對論黑暗面,就在銀河系中心
    其中,彭羅斯因「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堅實預言」擁有一半貢獻,根澤爾和格茲則因「發現我們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而分享另一半。諾獎官網新聞稿用「黑洞和銀河系中最黑暗的秘密」來形容今年的獲獎成果。
  • 首次聽見黑洞的響聲!並再一次證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對的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當兩個黑洞相撞時,合併成一個更大的黑洞,並像敲響的鐘聲一樣響起,在時空中發出稱為引力波的漣漪,嵌入在這些引力波中的是特定的頻率或音調,它們類似於音樂和弦中的單個音符。現在,研究人員首次在一個新形成黑洞的「環流」中檢測到兩個這樣的音調。以前,人們假設只能測量一個音調,並且附加的音調,稱為泛音,將太微弱而無法用今天的技術檢測到。
  • 首次聽見黑洞的響聲!並再一次證明: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對的!
    當兩個黑洞相撞時,合併成一個更大的黑洞,並像敲響的鐘聲一樣響起,在時空中發出稱為引力波的漣漪,嵌入在這些引力波中的是特定的頻率或音調,它們類似於音樂和弦中的單個音符。現在,研究人員首次在一個新形成黑洞的「環流」中檢測到兩個這樣的音調。以前,人們假設只能測量一個音調,並且附加的音調,稱為泛音,將太微弱而無法用今天的技術檢測到。
  • 科學家花費26年,終抓住銀河系最恐怖一幕,完美證明愛因斯坦理論
    自愛因斯坦於1915年發表廣義相對論以來,我們一直在證明它的對錯,而最近一項為期26年的觀測活動提供了明確的證據,證明廣義相對論對恆星運動的影響。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親眼目睹了一顆恆星路過超大質量的黑洞,而這顆恆星其運動表現完全符合廣義相對論,也就是與愛因斯坦預測的一模一樣。在經過廣義相對論誕生的100多年後,再也不會有對與錯的爭論了。
  • 在銀河系中心超大黑洞周圍「跳舞」的恆星驗證了愛因斯坦的理論
    人馬座A*,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距離太陽2.6萬光年,很有可能是離我們最近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所在。它巨大的引力俘獲恆星,讓它們在其周圍的軌道上旋轉。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觀察這個區域內的一顆特定恆星,而新的研究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對引力的理論。
  • 科學家認為銀河系中心還有一個黑洞,質量是太陽10萬倍!
    一名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潛伏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有朋友,也就是說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可能有兩個?幾乎每個星系,包括我們的銀河系,在其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數百萬到數十億倍。天文學家仍在研究為什麼星系的中心經常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 恆星圍繞銀河系裡的黑洞運動,再次證明了愛因斯坦是正確的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剛剛通過了一場黑洞測試。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在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 *軌道上,一顆恆星的運動與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完全吻合。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一個物體圍繞另一個物體的束縛軌道不是封閉的,不像牛頓引力那樣,而是在運動平面上向前進。這一著名的效應——首次在水星圍繞太陽的軌道上被發現——是支持廣義相對論的第一個證據,一百年後,我們現在已經在圍繞緻密射電源人馬座a *的運動中發現了同樣的效應,」Genzel補充道。
  • 諾獎解析|愛因斯坦不信的廣義相對論黑暗面,就在銀河系中心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受到引力的控制:引力把我們固定在地球上;引力控制著行星圍繞太陽、太陽又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引力促成恆星生於星際雲,又死於引力坍塌。重質量使空間彎曲,令時間流逝變慢。而一個非常重的質量甚至可以切出一塊空間形成黑洞——就在愛因斯坦將複雜的數學方程組發表數周之後,德國天體物理學家卡爾·施瓦茨柴爾德就在一戰的東線炮火中算出一個極其怪異的解。
  • 黑洞與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Roger Penrose用巧妙的數學方法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愛因斯坦本人並不相信黑洞真的存在,這些超重量級的怪物能捕捉進入黑洞的一切。什麼都逃不掉,光也逃不掉。1965年1月,愛因斯坦去世十年後,Roger Penrose證明了黑洞確實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黑洞隱藏著一個奇點,所有已知的自然規律都在這個奇點中停止。他的開創性文章仍然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以來對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貢獻。
  • 銀河系中心黑洞是如何被發現的?
    天文學家卡爾詹斯基過去30年來他一直在尋找一個黑洞,一個巨大的黑洞,就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他的發現將會推翻我們對宇宙是如何運作的所有概念。
  • 一文讀懂 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超越愛因斯坦的突破,黑洞和銀河系...
    超越愛因斯坦的突破廣義相對論之父愛因斯坦本人曾經也不認為黑洞會真的存在。但是,在愛因斯坦去世後十年,英國理論學家 Roger Penrose 證明,黑洞可以形成,並描述了它們的特徵。黑洞的中心隱藏著一個奇點,所有已知自然法則在這裡都不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