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為老人祝壽的時候,經常會說幾句吉祥話來表達我們內心的祝願,而其中最常用的莫過於「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了,後來這句話有有了新的演繹,被擴充成為「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表達了我們祝願老人生活美滿,身體健康的美好祝願。
東海在哪裡我們自然是很熟悉的,但是南山究竟指的是哪座山則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說南山指的是終南山,也有人說南山指的是南嶽衡山,還有人認為南山是海南島上一座名為南山的小山峰。我覺得想要搞清楚南山究竟是哪座山,還是要從「壽比南山」這句話的來源入手。
壽比南山其實是從我國經典詩集《詩經》中的一首詩中化用而來的。原詩寫的是「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意思是希望人的壽命能夠像南山一樣,永不崩塌,更像松柏的枝葉一樣,常青不衰。由此可見,古人很早之前就把南山和長壽聯繫到了一起。
《詩經》成書於我國的周代,那是我們先祖的活動範圍還不是很大,海南島上的南山就可以被排除了。而且當時位於湖南省東南部的衡山距離中原地區也略遠,因此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而終南山的位置剛好在西周都城鎬京的南邊,將其稱呼為「南山」是符合古人的命名規則的,因此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壽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應該就是現在陝西省境內的終南山。
那麼終南山上究竟有沒有松樹呢?這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終南山位於亞熱帶溼潤區和溫暖帶半溼潤區的交界線上,因此其上的植物種類多以常綠闊葉林為主。而松樹則是常綠針葉林,一般生長在更靠北的地區。因此南山上不但沒有不老松,甚至連松樹也很少見。
那麼壽比南山不老松這句話是怎麼被創作出來的呢,其實看到《詩經》中的出處我們就明白了,在原詩中,南山和松柏本來就是兩個並列的意象,後來的人們只是為了方便和順口,才將這兩句詩整合在一起,創作出了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吉祥話。
雖然終南山上沒有常青的松樹,但是其歷來都是中國道教文化的勝地,據傳包括老子在內的多位道教祖師都曾在終南山上修道,這足以看出其確實有延年益壽的奇效,因此我們用終南山來祝福老人也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