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開啟城市間海洋垃圾治理新篇章

2020-11-30 新華網客戶端

中國海洋報訊(記者王自堃)7月9日,王宏在貴陽會見了舊金山市市長代表、辦公廳高級環境顧問提洛尼·朱一行,雙方就海洋保護、防治海洋垃圾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王宏(左二)與舊金山市市長代表一行座談

王宏對提洛尼·朱一行前來參加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主題論壇表示歡迎。他說,在去年第七輪中美戰略經濟與經濟對話中,雙方成功舉辦第一次中美「保護海洋」特別會議,在防治海洋垃圾、建設海洋保護區等很多方面達成共識,其中海洋垃圾防治「夥伴城市」合作設想正式列入海洋合作成果清單。這項建議得到廈門市和舊金山市積極響應。廈門近年來高度關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為治理海上漂浮垃圾成立了專門機構,通過海陸統籌的方式,全面實施海洋和河流綜合整治,減少垃圾入海,成效頗為顯著。舊金山市在保護海洋方面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值得中方借鑑。希望雙方通過即將籤署的「夥伴城市」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開啟城市間海洋垃圾治理新篇章。

提洛尼·朱對國家海洋局的邀請表示感謝。他說,舊金山市與中國在經貿、海洋保護等很多方面存在很好的合作。舊金山在減少海洋垃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通過推行回收塑膠袋,促進廢物收集、管理和再利用等政策措施,從而減少和防止垃圾廢物排入海洋。在此次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主題論壇中,舊金山市將與廈門市就推進中美海洋垃圾防治「夥伴城市」合作進程進行深入磋商,並將隨後實地參觀廈門海洋垃圾治理示範點,期待「夥伴城市」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國家海洋局辦公室、國際合作司、海洋環境保護司和海洋諮詢中心主要負責人,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廈門外事辦公室主要負責人,以及舊金山市政府相關人員參加會見。

相關焦點

  • 構建有效的海洋垃圾治理體系
    受到海洋垃圾所處位置、具體類別、治理辦法等因素影響,在治理時,會涉及環保、海洋漁業、海事等部門。由於不同部門之間各自管理目標等方面的差異性,容易產生部分職能重疊,出現部分治理盲區,導致整體治理效率低下。第二、區域治理分割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絕大多數城市尚未實現江海垃圾聯動治理,沿岸地區對河道垃圾清潔不到位,不少垃圾隨著大江流入海洋,產生新的海洋垃圾。
  • 強制垃圾分類,海洋垃圾治理迎利好
    自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上海居民迎來了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和幹垃圾,個人或者單位要分門別類地投放,不能弄錯,否則就要被罰款。說實話,讓上海居民因此而「忐忑不安」的,還不是垃圾分類,而是罰款。早在2000年,上海就作為試點城市實行了垃圾分類回收,但卻未達到預期效果。究其原因,就在於實行垃圾分類並非強制性,只是政府「倡導」。
  • 治理海漂垃圾共建藍色海洋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石朕)「大連是一個濱海旅遊城市,擁有2000多公裡美麗的藍色海岸線。然而,每當潮起潮落或風雨過後,海灘和海面上的漂浮物都會破壞那片湛藍。」在昨日的分組討論中,市政協委員、長海縣政協主席史良的開場白引起了很多委員的共鳴。
  • 建立海上環衛制度,有效治理岸灘和近海海洋垃圾
    這些年隨著海南島開發力度的加大,港口、港灣工業的建設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加強海洋環境汙染防治,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因此,海南急需建立起「海上環衛」制度,有效治理岸灘和近海海洋垃圾,為切實加強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有力的制度保障。
  • 參與全球海洋垃圾治理(新時代新步伐)
    海洋垃圾治理是時下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參與全球海洋垃圾治理,不僅是新時代的呼喚,也是實現中國「向海而興」的重要舉措。針對海洋汙染日益嚴重的現狀,中國創新海洋治理理念,有效助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海洋強國建設。
  • 我長期致力於海洋垃圾的調研與治理,海洋垃圾從哪來,問我吧!
    我長期致力於海洋垃圾的調研與治理
  • 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全世界共同參與
    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全世界共同參與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時間:2020-10-28 13:45:31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問題日益引起各國重視。
  • 共同開啟「智美」成都新篇章,國星宇航與華為展開合作
    10月28日,主題為「智美蓉城·進而有為」的華為成都城市峰會2020成功舉行。國星宇航創始人、董事長陸川受邀出席並發表了《衛星網際網路——城市的太空時代》為主題的演講,分享了國星宇航在AI衛星網際網路這一新興領域的探索經驗與行業洞察。
  • 智繪自然·海洋垃圾監測平臺正式發布
    該產品直擊當前民間海洋垃圾監測領域人工記錄造成的效率低、成本高、數據不易保存等諸多痛點,切實改善當前民間海洋垃圾監測的現狀,促進海洋垃圾監測數據採集與分析的高效化、便攜化。與此同時,海洋垃圾監測平臺的發布也將為公眾參與海洋垃圾治理提供簡單、便捷的通道。趙博韜向大家介紹海洋垃圾數據監測平臺在海洋垃圾泛濫的今天,海洋垃圾數據對海洋垃圾的研究與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持續的動力來自哪裡 從垃圾分類看城市治理(下)
    從2000年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開始,杭州已與垃圾「鬥爭」近20年,期間積累了經驗,也走過一些彎路。如今,垃圾革命「烽煙再起」,強制分類的時限越來越近,杭州如何打贏這場硬仗?連日來,記者走訪餘杭、蕭山、江乾等地,在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大背景下,解析垃圾分類的現狀與未來。
  • 吳士存:警惕海洋治理的「逆全球化」
    這些國家將海洋公域視為免費垃圾處理廠,嚴重背離讓海洋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資源寶庫和動力源泉的目標。20世紀下半葉以來,人類對生物、石油和交通資源的無度索求已令海洋生態環境不堪重負。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統計顯示,世界海域魚類中的三成已被過度捕撈,全球魚類資源可持續水平已從1974年的90%下降到目前的60%左右。
  • 我國將持續加大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的防治力度
    近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有外媒稱中國目前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輸出國的報導,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回應,中國是最大的塑料生產國,但並不代表中國是塑料汙染大國,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海洋垃圾和塑料汙染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其治理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多個環節,需要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
  • 海洋垃圾的治理方案及技術方法 維護海洋潔淨
    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將是解決世界人口、資源和環境等沉重壓力的主要出路之一。同時也隨之給人類提出防止海洋汙染的重要課題,而營運在海洋中的各種船舶製造的各種垃圾,正是造成海洋汙染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源頭之一。
  • 生態環境部:切實推進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防治 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
    會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霍傳林表示,海洋廢棄物和海洋垃圾是不一樣的。通常講的海洋廢棄物是疏浚物等八類允許傾倒的物質,主要以清潔疏浚物為主。如果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確確實實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 海洋垃圾和微塑料來源是非常複雜的事情,世界各國都在研究,諸多的問題仍待我們解決。
  • 守護「地球之心」—海洋:塑料垃圾汙染防治迫在眉睫
    這也印證了中國雖然是塑料生產大國,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大國。   我國從源頭防控、替代使用、加強回收、開展治理等方面都對海洋微塑料治理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依法嚴控垃圾進入海洋環境。執行海洋環境保護法、海洋傾廢管理條例、防治陸源汙染物汙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嚴格塑料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管理,控制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陸源輸入、減少海上來源。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共同守護海洋生態
    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問題日益引起各國重視。專家認為,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各國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持續加大防治力度,同時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加快發展循環經濟。這些裝置是由志願者在裡約海灘上收集的垃圾製作而成,志願者們短短3個月就收集了約半噸海洋塑料垃圾。  裡約水族館的裝置作品,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問題的嚴重性。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每年估計有至少800萬噸的塑料製品被排放或拋棄到海洋中,相當於平均每秒鐘就有一卡車的塑料垃圾被倒入海中。
  • ...來自於海洋、傾倒於海洋」 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 不可混為一談
    個別媒體在報導時,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錯誤地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這是概念混淆。允許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將它們混為一談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混淆:一是物質類型的混淆。
  • 日本治理垃圾島的啟示
    原標題:日本治理垃圾島的啟示 封閉垃圾車在運送垃圾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11月22日,在日本香川縣豐島,封閉汽車向處理廠運送垃圾。在日本瀨戶內海的諸多島嶼中,有一座以臨海梯田、藝術博物館出名的島嶼——豐島,但同時它曾經被譽為日本的「垃圾島」。1975年至1990年的15年時間裡,日本關西都市地區的92萬多噸工業垃圾被丟棄於此,掩埋深度達20米,並露天焚燒。
  • 聚焦「海洋+」|整治海洋汙染在行動,深圳劍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朗誠科技總裁朱偉勝在回復《華夏時報》記者採訪函時表示,針對「以海定陸、海陸統籌」的環境治理思想,將全面提升深圳市海洋生態管理水平和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形成具有深圳生態文明特徵的海洋科技與大灣區經濟相融合的創新發展模式。
  • 渤海汙染取得顯著成效 海洋汙染防治這盤「棋」剛開啟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指出,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海洋領域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首戰,從渤海當前開展的河海共治「消劣行動」、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圍填海嚴格管控等行動均是我國探索海洋汙染治理的新路子。渤海汙染治理範圍定為渤海全海區和環渤海的三省一市,重點是環渤海「1+12」城市,包括天津市、遼寧省、河北省和山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