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恐龍蛋化石」,張雲好侃侃而談。
張雲好家中很清貧,放在炕上的盆裡有幾個煮土豆和蘋果。
萊陽市國土資源局古生物化石保護管理科科長金東曙鑑定「恐龍蛋」化石。
▼萊陽將軍頂村的中生代白堊世地層保護得很好,圖為張雲好冒險尋找化石。
本報5月6日訊 「就算是假的,這種精神也值得鼓勵,5年堅持做一件事不容易。」6日,萊陽村民張雲好手裡的千餘塊「恐龍蛋化石」,經專家鑑定是假的。但專家認為,萊陽恐龍文化保護需要這樣執著的人。
2008年至今,萊陽村民張雲好在馮格莊街道將軍頂村撿了1000多塊石頭,他堅信這是「恐龍蛋化石」,並且誰也沒告訴,在家裡專門騰出兩間屋子來收藏。
6日,萊陽市國土資源局古生物化石保護管理科科長金東曙對這些「化石」鑑定了兩遍。「基本上都是假的,還有一些沒讓看。」金東曙說,這些所謂的「恐龍蛋化石」主要是玉髓、鵝卵石、石英等。
對於專家的鑑定結果,張雲好說:「我不信是假的,我堅持我撿來的東西是真的恐龍蛋化石。」
張雲好家裡有五間屋,其中一間廂房和最大的客廳用來藏石頭。對於如何辨別真假,張雲好稱主要是靠自己這5年撿「化石」的經驗。
中午,張雲好帶著記者和專家趕到馮格莊街道將軍頂村附近的一條峽谷,他剛下車就低頭找石頭。「運氣真好,你看這個黃色的是恐龍蛋的蛋黃,藍色的是蛋清。」他說完就跑到對面的巖石層上繼續翻揀,由於巖石很脆,他好幾次差點摔倒。上車時,張雲好手裡多了兩塊石頭。
金東曙說,東西雖然是假的,但是張雲好能堅持5年,說明他很有毅力,而且他想獻給國家的想法很好,對萊陽恐龍文化保護來說是好事。
張雲這些年專注撿「化石」,生活主要靠前些年撿破爛賺的錢維持。在張雲好家裡,除了輕騎摩託車和電燈外,記者再沒看到其他家用電器。
□現場花絮
白天反鎖大門
害怕別人來偷
6日上午,張雲好在家裡反鎖著門,記者和專家敲了好一會兒,他打開門左右瞅了瞅,問清大家身份後才讓進屋。他覺得最有價值的「化石」被放在炕上,記者拿起一塊來還是熱乎的。
張雲好說,曾有不少人慕名而來買「化石」,有人出價幾千元,但他都不賣。「我決定好的事不變,我要獻給國家博物館,還要讓萊陽市政府重視起來,保護恐龍文化。」
最近他白天乾脆不出家門了,就在家看著這些石頭。「就怕有人惦記上,之前就有人來偷過幾個。」
□相關新聞 萊陽盛產恐龍蛋化石
金東曙說,萊陽在恐龍文化保護方面做得比較好,不存在盜挖、倒賣、收購、販運古生物化石違法違規行為。
據了解,萊陽是我國最重要的恐龍與恐龍蛋化石產地之一,是我國地質古生物學家最早發現恐龍、恐龍蛋和翼龍化石的地區,是我國最早發現昆蟲化石的地區,在我國乃至世界恐龍等古生物研究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0年以來,萊陽市共投入專項資金900餘萬元,主要用於兩處遺址館的建設及中科院古脊椎所古生物化石科考保護研究經費等,保證了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記者 李大鵬 報導 趙金陽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