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9月1日,美國所有的新聞電臺都報導了這樣一則消息:瑪莎於當日下午1時,在辛辛那提動物園去世。瑪莎是地球上最後一隻旅鴿。誰又能相信,旅鴿,曾經是地球上數目最多的鳥兒呢。僅僅100年,漫長,卻又如此短暫。
北美旅鴿(學名:Ectopistes migratorius),俗稱旅鴿,為鴿形目旅鴿屬下的一種陸禽。是一種特別喜歡旅行的鴿子,為近代絕滅鳥類中最為著名的代表。美國拓荒者在荒野裡趕著馬車行走時遇到的旅鴿群遮住了太陽達幾個小時,"旅鴿"的名字由此而來,其英文名中的"passenger"意為"從身邊經過的人"。
歐洲人來到北美大陸之前,北美有多達50億隻旅鴿,它們結群飛行時最大的鳥群覆蓋面積寬達1.6公裡,長達500公裡,需要花上數天的時間才能穿過一個地區。由於被不斷獵殺,旅鴿數量逐步減少,直至1914年9月1日徹底滅絕。
(1)歐洲人來到北美大陸之前,北美有多達50億隻旅鴿。
(2)17世紀,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沒多久,旅鴿因為肉味鮮美,成為這些開拓者的食物,旅鴿的噩夢開始。
(3)1800年到1870年間,旅鴿的數量以比較緩慢的速度下降,但當旅鴿的肉被大眾廣泛接受之後,大規模的商業捕殺開始。
(4)1805年的紐約,一對旅鴿賣兩美分,旅鴿肉由火車從美國西部運來。18世紀和19世紀美國的窮人往往除了旅鴿見不到其他的肉食。
(5)19世紀40年代,美國的鳥類觀察組織發現旅鴿的數量下降的速度太快,他們決定想辦法保護旅鴿。
(6)1850年之後,人們已經開始注意到旅鴿的數量在減少,但是美國內戰之後鐵路和電報的發展讓勞動人口大量增加,更推動了旅鴿的需求。
(7)1857年,一些學者向俄亥俄州立法會議提出了一項議案,要求保護旅鴿。但是立法會的專項委員會以"旅鴿數量龐大,棲息地四處都是,覓食地寬敞開闊"為由,拒絕立法保護旅鴿。
(8)1870年到1890年之間,旅鴿的數量直線下降。
(9)19世紀70年代,美國國內戰爭結束後,鳥類學者已經很難發現大片的旅鴿群,各地發現野生旅鴿的記錄也越來越少。
(10)1878年,在密西根州的派託斯基,每天有5萬隻旅鴿被殺死,這種情況持續了5個月。
(11)19世紀80年代,芝加哥大學的查爾斯•惠特曼教授從野外搶救回來幾隻旅鴿,嘗試人工飼養和繁殖,但是經過幾代後,鴿子的數量越來越少。
(12)1896年,大約25萬隻的一群旅鴿被獵殺,這是人們所知的最後一個大旅鴿群。
(13)1897年,密西根州終於立法,在10年的時間裡禁獵旅鴿。
(14)19世紀90年代中期,旅鴿已經非常少見了。之後,旅鴿的野外記錄幾乎沒有。
(15)1898年,芝加哥大學的惠特曼教授將僅有的幾隻旅鴿贈給辛辛那提動物園,希望能通過動物園專業人員的飼養,保留下這個珍貴的物種。
(16)19世紀末,動物保護主義者開始呼籲保護旅鴿,在密西根州通過立法,在旅鴿築巢地兩英裡範圍內不許使用捕鳥網,但這項法律沒有被嚴格執行。
(17)1900年3月22日,在俄亥俄州派克縣的郊外林地裡,一位14歲的少年獵人用自己的氣槍打下了一隻野生旅鴿,這是至今為止最後一例野生旅鴿的記錄。
(18)最後剩下的一對旅鴿在留下一個幼雛和幾個未孵化出來的蛋後,離開了這個世界。人們給它們的幼雛起了一個名字叫"瑪莎",名字來自美國開國元勳華盛頓的妻子瑪莎•華盛頓。
(19)1910年,所有人工飼養的旅鴿陸續死去,只剩下"瑪莎"獨自活在世上。
(20)1914年9月1日中午,管理員來到瑪莎的鴿舍進行檢查,看到瑪莎蹲在屋頂,一動不動地看著外面的天空。管理員清理完鴿舍後離開,過了大約1個小時,管理員再次來到瑪莎的鴿舍時,發現瑪莎已經倒在了籠子裡,永遠地停止了呼吸。瑪莎的屍體被送給擁有140家博物館的史密森學會,被製作成一具剝製標本保留,但不做公開展示。
(21)1947年5月11日,美國在威斯康星州立懷厄盧辛公園為旅鴿立起紀念碑,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