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曝光:CIA自二戰後長期利用瑞士加密公司竊聽120國最高機密

2021-01-20 共青團中央

「這是本世紀最好的情報行動。」西方媒體曝光,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自二戰後長期控制一家瑞士全球加密機公司,藉此竊聽全球多國的最高機密。

英國《衛報》2月11日報導,瑞士政府下令對一家位於楚格市的全球加密機公司進行調查。此前,這家名為Crypto的公司被曝出遭美國和西德情報部門控制長達數十年。《華盛頓郵報》表示,該公司自二戰以來就長期與美國國防部合作,是全球加密設備技術的主導者。

《華盛頓郵報》和德國電視二臺(ZDF)通過情報機構的內部行動記錄得知,Crypto公司銷售的產品中被植入了加密漏洞,這使得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西德的德國聯邦情報局(BND)能夠竊聽他們的對手和盟友,同時從中獲利數百萬美元。

Crypto位於楚格市的舊總部 圖片來源:《華盛頓郵報》

「這是本世紀最好的情報行動。」CIA的報告中總結到:「外國政府向美國和西德支付了大量的資金,獲取的是至少兩個(可能多達5-6個)國家能看到他們最高機密的『特權』。」《衛報》稱,這份報告中提到的「5-6個國家」可能指的是美、英、加、澳、新組成的「五眼聯盟」。

該行動代號為「知識寶庫」(Thesaurus),在上世紀80年代更名為「盧比孔河」(Rubicon),瑞士國防部發言人卡羅萊娜·博倫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次事件可以追溯到1945年,在現在的環境下,很難進行解釋和重現。」

報導稱,該公司創始人鮑裡斯·哈格林在上世紀20年代俄國革命期間逃到瑞典,1940年納粹德軍佔領挪威時,他逃往美國,將可攜式加密機賣給了美軍,並與「美國密碼學之父」弗裡德曼成為了好友。1951年,當哈格林與弗裡德曼參加晚宴時,他與美國情報機構達成協議,將公司遷往瑞士,並僅銷售先進的加密機給那些美國批准的國家。

哈格林賣給美軍的M-209可攜式加密機 圖片來源:《華盛頓郵報》

在60年代,加密技術由機械發展到電子加密後,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操縱了Crypto公司的算法。1967年推出的H-460型加密機,內部算法完全由NSA設計。該公司當時製造兩個版本的機器——供給「對美友好政府」使用的「安全版」和給其他國家使用的「可操縱版」。《華盛頓郵報》在報導中將這一段歷史取名為「美麗新世界」。

1970年,CIA和BND收購了Crypto公司。報導稱,根據德方的紀錄,CIA和BND每年瓜分了Crypto賺取的利潤,CIA特工對BND方面「忙於賺錢」感到不滿,經常提醒德國人:「這是個情報行動,而不是個賺大錢的企業。」BND方面則對美國的「希望監控其最親密的盟友」感到震驚,因為美方甚至將義大利、希臘、土耳其、西班牙等北約盟國列為了目標。

僅僅到了1975年,Crypto公司的銷售額就從五年前的1500萬瑞士法郎增長到了5100萬瑞士法郎(約合1900萬美元)。因為害怕遭到曝光和失去了德國政府高層的支持,BND在90年代初東西德統一時,將公司的股份以17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方。

H-460型加密機,NSA設計了其內部算法 圖片來源:《華盛頓郵報》

由於懷疑該公司的背景,中國和蘇聯都沒有購買Crypto的加密機,但這些設備被賣給了其他120多個國家。《華盛頓郵報》在報導中寫到,這家公司的客戶包括伊朗、拉美的軍政府、互為對手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甚至梵蒂岡。

報導稱,NSA的竊聽列表中有三個重要代號,A代表蘇聯,B代表亞洲,G代表世界其他地區。而在80年代,「G」地區中一半以上的情報都是通過Crypto加密機傳播的。報導評論稱:「整個80年代,Crypto的主要客戶名單簡直是全球動蕩地區的目錄。」1981年,沙烏地阿拉伯是Crypto的最大客戶,其次是伊朗、義大利、印度尼西亞、伊拉克、利比亞、約旦和韓國。

卡特與薩達特舉行會談 圖片來源:《華盛頓郵報》

在該行動的巔峰時期,「知識寶庫」為美國提供了強大的情報優勢。在1978年美國前總統卡特與埃及前總統薩達特舉行埃及-以色列和平協議會談時,美國能夠監聽薩達特與開羅的所有通信。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期間,CIA和NSA也藉此監聽伊朗革命政府。在兩伊戰爭的十年時間裡,美國甚至截獲了19000條加密機發送的伊朗情報。

在1986年的柏林舞廳爆炸案中,美國前總統隆納·雷根表示,美國截獲到了「利比亞官員向上級匯報襲擊成功」的情報,這引起了利比亞和伊朗政府對Crypto的疑心。根據CIA的記錄,在馬島戰爭期間,美國還利用阿根廷對於Crypto加密設備的依賴,將截獲的阿根廷軍事計劃洩露給了英國。

報導稱,Crypto的大部分員工都不知道該公司的秘密,但在1977年,還是有一位工程師對算法產生懷疑,他前往大馬士革,修復了敘利亞政府使用的產品中的漏洞後,遭到Crypto解僱。

該公司目前提供的部分加密設備 圖片來源:Crypto International Group官網

《華盛頓郵報》表示,CIA直到2018年還在利用這家公司,之後將該公司資產賣給了兩家私人企業。其中一家名為CyOne Security的公司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對前身Crypto不予置評。

CyOne Security表示,該公司由瑞士人完全控股,完全獨立於前公司,與外國情報機構毫無關聯。然而,《衛報》報導稱,該公司由Crypto的前員工運營。另一家「Crypto國際集團」也表示,自2018年以來就由瑞士人控股,「與CIA和BND之前和現在都毫無關係。」

瑞士國防部發言人博倫表示,在媒體曝光後,瑞士政府已任命前聯邦最高法院法官官尼克勞斯奧伯霍爾澤「調查並澄清事實」,並在今年6月向國防部匯報,同時瑞士暫停了Crypto公司的產品出口。

報導稱,這項行動證明了「在廣泛銷售的通訊設備中植入漏洞,具有巨大的情報價值」。《衛報》評論稱,CIA多年來的成功,可能強化了美國目前對中國華為公司設備的懷疑。

團團有話說 第81期

隔離期間在家線上學習的你,和平時有什麼不同?是多了書桌邊永遠吃不完的水果?還是發現了老師們的「直播」新技能?家裡的凳子有沒有舒服一點?家長會不會悄悄坐在你身後一起聽老師講課?快來和團團分享吧~無論是學習學到的心得體會,還是宅家學習的小快樂或小煩惱,團團都會認真閱讀的!也會挑選有趣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呦~

定製專屬戰「疫」頭像

共青團中央微信平臺「疫情謠言粉碎機」上線了!

相關焦點

  • 竊聽技術進化史:從收音機到雷射和網絡
    初級竊聽裝置早在一戰時就已經出現,並在二戰期間才開始逐漸成為間諜們獲取情報的選擇之一,但它真正成為間諜情報領域的常備工具,還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著電晶體和微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才開始。目前,除有線、無線竊聽技術外,一些最新技術,如微波、紅外、雷射、網絡等也都在竊聽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中情局密碼間諜行動的曝光,讓我們以新的視角看待美國制裁華為
    作者:王德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德國情報機構秘密控制瑞士加密公司的消息,突顯出美國對華為和其他公司的發展,所持的「安全擔憂」的虛偽。《華盛頓郵報》、《ZDF》和《SRF》都刊登了一則爆炸性的消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西德特勤局(BND)秘密擁有並控制著瑞士密碼公司Crypto。
  • 有公司被竊聽損失千萬元
    一提起竊聽,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都是諜戰劇的劇情。然而,這些我們在電影電視裡看到的情節很有可能就發生在身邊。最近,北京一家安防公司就因為商業機密被竊聽,企業競標失敗,蒙受了重大損失,而竊聽器竟然是常見的GPS定位器。
  • Facebook團隊正在瑞士研發加密貨幣丨惠普企業13億美元收購Cray...
    【報導稱Facebook團隊正在瑞士研發加密貨幣】據外媒報導,Facebook已經在瑞士成立了一家公司,將專注於研發支付和區塊鏈系統,這種技術為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提供支持。
  • 其本質是絕對加密電磁波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糾纏通信嗎?量子通信這個名字的確有點誤導性,它的全稱是量子加密通信,重點在加密,而量子理論知識幫助信息加密的。你可能依舊好奇,量子糾纏可以超光速,那量子通信可以超光速嗎?量子通信只是利用量子理論對信息進行絕對加密,聽好了是絕對安全的加密。傳統信息再怎麼加密都有可能被破解。而量子力學中有種種反常識現象,導致對疊加態的測量會產生坍縮效應。如果用量子力學的理論對傳統信息進行加密。那麼竊取者要偷窺電磁波信息,首先就得觀測信息,這就導致量子疊加態坍塌!
  • 當年的蘇聯竊聽黑科技「金唇」,可能是你手裡公交卡的鼻祖
    ——《環球時報》最近,」澳大利亞對華間諜活動曝光「引發熱評,萬幸其行徑被中方及時識破,否則後果嚴重。這讓我想起歷史上幾次有名的高科技竊聽事件。二戰後期,蘇聯和美國相互之間搞諜戰,各出奇招,最有名的那次非「金唇」莫屬。
  • CIA解密「713份UFO檔案」全曝光俄羅斯進行超能力研究
    ▲美國51區位於內華達試驗和訓練場(NTTR),屬於敏感軍事設施,在該處發生的所有事情均被列為最高機密。(圖/私家飛行員列夫曼)綜合外媒報導,「黑色保險庫」是由小格林沃爾德創設的私人資料庫,用來存放已經解密的文件。他指出,雖然CIA表示這些文件,是該局擁有的全部UFO資料,「但目前還無法證實此說法」,將會持續調查CIA是否還有未公開的文件,「CIA使用非常老舊的檔案格式保存這些資料,使人們很難閱讀並使用這些文件」。
  • 美國長期竊聽海底光纜 中國專家支招如何防禦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最近,多家外媒爆出美國對海底光纜進行竊聽的醜聞,日本媒體還稱美國曾請求日本政府協助監聽中國光纜。有人或許會感到驚訝——海底光纜也能被竊聽嗎?實際上,美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進行過竊聽試驗,目前的光纖竊聽技術已經十分純熟,如何有效防止光纖被竊聽也成為擺在各國面前的一個難題。
  • 美中情局在華情報網被連根拔除,最完整內幕曝光,令人震驚!
    情報界和執法部門知道出事後,急忙作出補救,防止發生更多同類事件,但調查人員對於秘密線人的身份為何曝光,意見分歧。美國當局清查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所有僱員後,懷疑一名前CIA特工最可疑,該員曾負責管理監視中國的部門,該特工離開CIA後,決定與家人留居在亞洲另一國家,並且轉行經商,目前CIA缺乏足夠證據證明該員是內奸。
  • 俄羅斯暗中獵殺美軍,自家航天高管淪為間諜,洩露國家級軍事機密
    美國情報機構近期爆料稱,俄羅斯軍方在阿富汗對美軍進行懸賞擊殺,並獎勵塔利班武裝組織的士兵,美俄之間的明爭暗鬥從二戰一直到現在,一直都沒有間斷過,如果出現懸賞擊殺的新聞,也讓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互相各有勝負,但也經常出現互相爆料對方機密的事件發生。
  • 「量子通信第一股」科大國盾:科技騙局?千億公司?
    量子通信究竟是什麼目前傳統意義上的通信方式——光纖通訊,只需讓光纜洩露很少一部分能量,就能夠竊聽光纜傳遞的信號,從而導致信息洩露。《竊聽風雲》中的「竊聽行動」,就是這樣操作的。但量子通信則不會出現「被竊聽」的問題。
  • 二戰時宣布中立的荷蘭比利時挪威等國被德國佔領,為什麼唯獨瑞士...
    瑞士作為歐洲中西部的一個小國,它東與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南與義大利,西與法國,北與德國接壤,領土面積41293平方公裡,在二戰期間全國人口五百多萬。並且坐落在阿爾卑斯山麓的瑞士也是德國通往義大利的最便捷的通道,在西北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 德國潛水員打撈上一臺Enigma加密機
    德國潛水員最近從波羅的海海底打撈上一臺Enigma加密機,對,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納粹用來給通信加密的那種機械。
  • 世界第一的中國量子糾纏加密,為何不可能被竊聽?
    該項成果,意味著量子糾纏加密通信,這一「絕對無法被竊聽」的技術,又被我國「修煉」的更加精進了。那麼量子糾纏,是怎樣確保己方信息絕對安全的?又是怎樣讓己方信息,在被竊聽的瞬間,自動作出反應的?為什麼說,量子糾纏加密過後的信息,從本質上就無法破解?
  • 以色列發明全新竊聽技術:燈泡在百米外就能偷聽你的對話!
    這是拆除竊聽器後的地面,像馬蜂窩一樣  這件事之後,中國以後所有的大使館,從施工到材料,全部直接讓國內相關公司負責,再也不讓外國人插手了。  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竊聽方式已經出現了。
  • 「竊聽風雲」成歷史,量子科技產業化「棋局」如何走?
    量子科技之所以一直都備受關注,成為多國戰略布局的重點領域,在於其顛覆性。當前量子科技主要包括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三大領域,其中計算與通信是業界關注的重點。量子計算具有經典計算無法比擬的巨大信息攜帶和超強並行處理能力;量子通信無法被竊聽,較傳統加密算法具有優勢。
  • 中情局前僱員揭秘:美國中央情報局專門開發工具竊取外國政府機密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成員羅恩·懷登向其提供了一份內部調查報告,該報告指出,美國中央情報局致力於開發竊取外國政府機密的黑客工具,卻疏於自身系統安全防護,致使大量機密數據洩露。此事還要從2016年說起,美國中情局前僱員舒爾特涉嫌盜走該機構大量黑客工具,並將這些機密情報提供給爆料網站「維基解密」。
  • 美對華情報竊聽下血本 陸海空天電全方位監控
    它是上世紀80年代末全球飛得最快、最高的飛行,機上有先進的間諜儀器,服役至今從未被擊落。「黑鳥」飛行一小時,即能把26萬平方公裡內的景物攝下。1967年,中國首次「東風」2號核飛彈試爆後8分鐘,美國總統詹森的桌上已有了「黑鳥」竊取的機密情報。RC—135是美軍專門執行空中電子偵察任務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