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洞者:
重慶姑娘劉佳是重慶洞穴探險隊副隊長,洞穴探索的佼佼者
○14年來:
她已探索過近千個洞穴,就連地質隊也會時常跟他們合作
○她希望:
未來國內的探洞水平越來越高,能在人們需要時發揮力量
這幾天,泰國清萊的這一場生死營救,讓全世界目光都集中到了一個洞穴內。那個讓少年足球隊被困大半個月、曾讓各國頂尖救援專家都束手無策的洞穴,在重慶姑娘劉佳看來,黑暗、神秘、不可捉摸,卻有一股致命的吸引力。
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一群人像劉佳一樣,他們最大的愛好,就是探索形形色色的洞穴。他們被稱為「探洞者」。而作為重慶洞穴探險隊副隊長,劉佳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探洞近千
享受探索「地球秘境」的快感
劉佳清秀,素麵朝天,身穿一件印有蝙蝠圖案的T恤,那是洞穴裡最常見的生物。一說起洞穴,這個看似普通的女孩眼睛立即放出光亮。「就是發自內心喜歡,久了不去會想念。」事實上,從2004年開始,她就沒有間斷過對洞穴的探索。14年來,她已探過近千個洞,在國內探洞者中的資歷能排到前幾位。
去年,她探了53個洞。今年上半年,已探了25個。
「當你的視野只能局限在前方頭燈照亮的一小塊區域時,你就被迫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的任務上。其他任何東西都微不足道,只有下一步、下一個動作才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是探洞的魅力。」她特別享受置身於極致的黑暗中,穿梭於冰冷的巖石間,神經高度緊張,專注做事,最後見到光亮,瞬間釋放的感覺。
在劉佳看來,洞穴和海溝,是地球上僅存的秘境,人類暫時未知的角落。「其他地貌都能通過衛星探尋它們的蹤跡和細節,而洞穴,只有當你走進去,才知道裡面有什麼。」
機緣巧合
她將探洞玩出科學玩出成果
我國現代洞穴探險近2000年左右才起步,真正的探洞者不超過100人。出乎意料的,最早探洞的竟是中國人徐霞客,400多年前他便開始尋找鮮為人知的洞中奇景。劉佳說,外國探洞者都知道「徐霞客」這個名字,也是全世界公認的探洞者鼻祖。他先後考察了300多個洞穴,並在《徐霞客遊記》中有詳細描述。
重慶的探洞技術大多是學習於英國、法國探洞專家。2001年,英法探險隊到武隆探洞,作為感謝和國際交流,教授當時的戶外愛好者探洞技術,這時重慶才算涉足洞穴探險。原本從事會計工作的劉佳偶然接觸後便上了癮。最初探洞如同春遊,一群人一窩蜂鑽進去走一通,出來後聚餐聊天。她曾以為探洞就是好玩兒,誰知越到後面越危險,越來越嚴肅,但同時也充滿挑戰和樂趣。
「真正的探洞,是應該有成果的。」現在,劉佳每探完一個洞,都會寫探洞筆記,保存好所有測量圖、照片、3D圖形、探測報告,作為探洞成果。這些資料主要是自己收藏,當地政府需要時也會找到他們。
劉佳發現,探洞涉及的學科廣泛,越深入,需要學習的東西越多。就好像一個深邃的洞,永遠走不到盡頭。除技術之外,還必須掌握地質、水文、生物知識、洞穴測量,學習使用各類測量軟體、AI編輯繪圖軟體等。「比如我們看見有些長在洞口的鐘乳石是彎曲的,就會立即想到,哦,那是因為鐘乳石屬於滴水沉積,因為長期有風在吹,沉積跟隨風向彎曲,於是能判斷出當初洞穴生成時風的走向。」地質隊會時常跟洞穴探險隊進行合作,帶他們進洞進行科考。劉佳也曾培訓過重慶地質隊的十多位隊員,教他們下到數百米的崖壁探洞。另外,洞穴探險隊隊員還多次義務下到豎洞,將不慎掉進洞的傷者救起來。
創造歷史
她創造國內探洞垂直深度紀錄
現在只要觀察洞穴所在大環境和洞口位置,劉佳就會對洞的容積和長度有基本判斷。在洞裡,也能根據四周狀況大致判斷出前方地形和走向。
身為洞穴探險者,她很慶幸家在重慶。因為家鄉的洞太多了!劉佳介紹說,重慶山多,喀斯特沉積豐富,石灰巖層很厚,國內最深的豎洞前三名都分布在重慶。
貴州一位知名地質研究專家曾對她說,原以為國內最深的豎洞在貴州,因為屬於高原,雨量又多。後來才發現,洞穴深度是由切割地貌起決定因素,重慶是切割最深的區域,因此出現了最大、最深的豎洞。
目前國內最深的豎洞是武隆縣桐梓鎮天星鄉的氣坑洞,有1020米。天星鄉還有一個龐大的豎洞群,目前已發現的豎洞就有108個,都是英國人探出來的。第二深的豎洞是涪陵萬丈坑,她和隊友們創造了國內探洞垂直深度841米的最高紀錄。也是中國豎洞深度前5位中唯一一個完全由中國人自己探出來的,打破了我國豎洞前幾名多年來被外國人主導探測的歷史。
值得一提的還有奉節甕坑天坑地縫,這個洞包括了200米深的天坑和底部一條巨大的暗河,需要先下降200米到天坑底部,再從地下暗河的源頭出發,向下遊探索。英國隊曾用了近6年時間,4次來重慶探測這條暗河,但由於難度太大,始終沒有探完。最後一次探測,英國隊長遺憾地說,「看來這個謎底,只能留給中國人解開了。」去年11月到今年2月,劉佳和隊友們在奉節天坑的兩次探測中,將這個探測長度又推進了800米。由於暗河季節性強,水量大,她準備今年11月以後再去繼續探索。對探洞者來說,原則上不探別人探過的洞。因此,劉佳也希望國內的洞,更多由咱們中國人自己探出來。
危險隨身
她在探洞中多次與死神擦肩
全球最危險的五大極限運動,洞穴探險就排在其中。甚至保險公司都會把探洞列入免責條款。
一次在四川江油探洞時,劉佳遭遇了地震。前方傳來震耳欲聾的巨響,感覺山崩地裂,一股非常明顯的震感由遠及近。在頭燈光束的照射下,只見空曠黑暗的洞廳揚起巨大的黃色塵土,將隊員們包裹住,洞頂不斷有石塊滾下來。前方洞道「轟」的一聲垮塌,劉佳驚出一身冷汗,若是再早出發一點,或許就被埋在下面了。
劉佳在探涪陵萬丈坑時,從豎洞順繩下降,上面的隊友不慎將巖石踩落,幸好及時喊了一聲「當心!」劉佳正吊在600米深的半空中,聽到叫喊馬上抓住巖壁,迅速往裡靠,剛稍稍偏過頭,只聽見石塊從耳邊呼嘯而過,徑直砸在肩膀上,裂開一條大口,鮮血直流。那個位置,只差幾釐米就砸到太陽穴。
劉佳說,專業的系統培訓,能積累經驗和技術,避免探洞時的主觀失誤,比如迷路、失溫、跌落和暗河溺水,然而客觀的不確定因素依然不可避免,比如自然落石、洞穴裡缺氧、有毒生物等。每次探洞前,劉佳必定先給家裡人打個電話,告知去向,出洞後報一個平安。
跨越國界
她會去日本德國等國家探洞
劉佳探洞的範圍不僅僅在國內。由於經緯度不同,洞的形態也各不相同,所以她還會去日本、德國等探洞。
每個國家的洞特點不一樣。比如島國日本,洞穴主要呈裂隙狀發育,洞道狹窄,很多時候探洞者需要匍匐前進。不像是國內特別是重慶、貴州地區,很多洞內空間大得能開車進去。
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國外洞穴的乾淨。如果洞太深,探洞者在洞內過夜是常事,需要尋找有水源、平整、無落石的地方搭建營地。離開時,不僅打包帶走垃圾,英國人會將大便密封后帶出,日本人連小便也要求帶出,於是隊員們就使用能讓液體固化的化學劑,凝固後帶出,有時候則是用礦泉水瓶。
在國內探洞時,通常是尋找固定地方大小便,但劉佳也在慢慢形成習慣,向英國和日本探洞者學習這樣的做法。「雖然是要麻煩一些,但這是中國探洞者需要戰勝自己的。」
採訪接近尾聲時,劉佳接到了一個村民打來的電話,「南川有個很深的洞,麻煩你們來一趟哦。」老鄉在電話那頭充滿期盼地說。她經常接到這樣的電話。這些洞只有老一輩人進去過,有各類傳說,村民們很想知道洞裡到底有什麼,於是找到了探洞者。
新聞多一點>>
被困洞穴18天
泰少年足球隊全部獲救
國際足聯邀其看世界盃決賽
「奇蹟!」
據俄羅斯衛星網7月10日報導,泰國被困巖洞內的最後一名少年和教練已被救出。
至此,泰國清萊府巖洞被困12名「野豬」少年足球隊員及教練均已被救出。距離他們6月23日被困已過了17天,在泰國政府及世界各國救援隊的共同努力下,他們在第18天全部獲救。
在遙遠的俄羅斯,參加世界盃的各國球隊及球員們,也在關注著救援的進展。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表示,將邀請泰國12名被困的足球少年前往莫斯科觀看世界盃決賽。
因凡蒂諾通過社交網站說,希望我們的支持能給他們帶來些許平靜並幫助他們在這困難時期更加勇敢。如果像我們所期望的那樣,他們在近期能與家人團聚並且他們的健康情況允許他們旅行,則國際足聯將很高興邀請他們作為客人,觀看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盃決賽。「希望他們能加入我們」。
▲釋疑營救
這是一場
用生命進行的拯救
重慶洞穴探險隊副隊長劉佳看到報導,孩子們所在位置離洞口有2公裡多。「普通人對這個長度可能沒有概念,但在洞中已是屬於漫長的距離。」況且這次孩子們所在位置是在洞的最深處,有水淹沒。「這個洞穴充滿水後,環境地形變得加倍複雜和危險,這次真正是用生命在進行拯救。」
劉佳說,以前國外也發生過多起類似事件。有的是從山頂鑽洞的方式把人救出去。但此次的洞穴更複雜,專家對山頂探測過,有800多米深,鑽孔方案難度大,還可能導致山體坍塌。最難通過的就是數段被水完全淹沒的洞道,這就涉及到洞潛。
在劉佳看來,洞潛是探洞界,同時也是潛水界的最高難度,危險性也最高。一旦洞潛時發生事故,那麼多半會造成死亡。就像在營救中,前海豹突擊隊隊員就是在通過這一段洞穴區域後,因氧氣不足而死亡。
對於參與營救的人員,劉佳充滿了敬意,她也希望,未來國內的探洞水平越來越高,能在人們需要時發揮力量。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紀文伶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