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洞穴探險家讓·波塔西接受記者採訪。 瞿宏倫 攝
法國洞穴探險家讓·波塔西接受記者採訪。 瞿宏倫 攝
中新網貴州遵義7月30日電 題:來自未知的吸引:法國洞穴探險家在中國探洞34年
作者 楊茜 袁超 瞿宏倫 唐一
在中國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的「家」裡,穿上解放鞋、調試好GPS定位系統、整理好裝備、背上背包的法國洞穴探險家讓·波塔西,親吻8個月的女兒後與妻子告別,開始了他新一天的探洞旅程。
讓·波塔西在洞穴中探秘。 瞿宏倫 攝
雙河洞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溫泉鎮,是中外洞穴專家聯合科考30餘年發現的「中國第一長洞」,2019年最新探測長度為257.4公裡,成亞洲第一、世界第五長洞,也是世界最長的白雲巖洞穴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被譽為「喀斯特天然洞穴博物館」。
1986年,受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邀請,讓·波塔西來到中國貴州,開啟了他在中國34年的探洞之旅。近幾年,讓·波塔西除了聖誕節回法國外,其他時間都在中國探洞。
讓·波塔西在洞穴中探秘。 瞿宏倫 攝
「別有洞天」,這是洞穴探秘的魅力所在。「不走進洞穴,永遠不知道洞穴裡會帶來什麼?」讓·波塔西說,「貴州的洞穴規模非常大,還有很多大型地下河流,貴州的大山裡有太多的驚喜。」
中國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積最大的國家,貴州則是中國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典型區域之一。獨特的自然生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貴州星羅棋布的溶洞,這對於讓·波塔西來說,「貴州的大山是我完成『通關遊戲』的最佳選擇地。」
讓·波塔西前往洞穴的途中 瞿宏倫 攝
「我想要繪好雙河溶洞的地圖,每一次探洞,我畫圖的同時會標出『疑問標記』,比如原本我認為『應該聯通的兩個洞穴並沒有連接在一起』,我必須找到這些疑問的答案,我要通過更多的探秘尋找到答案。」讓·波塔西告訴記者。在貴州綏陽雙河村村口,一幅巨型的由讓·波塔西編制的雙河溶洞洞系圖,為前來探秘的洞穴愛好者提供幫助。
讓·波塔西在整理裝備 瞿宏倫 攝
雙河溶洞是中國最大的溶洞群,其結構複雜,水洞、旱洞並存,有多條地下河,洞挨洞、洞連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套洞,是一座「地下洞穴迷宮」。
目前,雙河溶洞部分洞中奇景已被開發,成為旅遊景區。讓·波塔西認為,如今越來越多的洞穴被開發利用,人類應做好妥善的保護。
位於貴州遵義綏陽雙河村村口,由讓·波塔西編制的雙河溶洞洞系圖, 瞿宏倫 攝
「探洞的最有價值的意義就是去發現和探索。」讓·波塔西說。在探秘雙河溶洞的過程中,曾發現古脊椎動物化石,包括大熊貓化石、熊的化石等。讓·波塔西說,「這些古老動物化石的發現證明雙河洞區域對研究古生物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讓·波塔西還會繼續在中國,配合科學家們向未知的洞穴發起更多地挑戰。(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