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只要天氣良好,夜空中就會有一顆明亮的橘紅色星星,十分耀眼,這是「火星衝日」帶來的視覺盛宴,同時現在也是最佳火星觀察時段。
早在1877年的火星衝日時段,義大利天文學家喬範尼·夏帕雷利(Giovanni Schiaparelli)觀察火星時,發現火星上充滿溝壑。
他之後繪製了火星地圖,把這種溝壑形容成「運河」,而美國富有的天文學家珀西瓦爾洛厄爾更是堅定的認為這便是火星文明的見證。
從此之後,「火星人」的題材出現在了各種期刊、小說、漫畫中,而最吸引人的可能就是人類前往火星探險的作品了。
不過好景不長,1964年水手4號第一次飛越火星,傳回來21張火星照片之後,「火星人」的時代被終結。
因為這些照片可以看出火星充滿隕石坑,毫無生機,最致命的一點是沒有磁場,這樣的星球幾乎不可能誕生高等生命。
但是,人類殖民火星的話題從未停止過討論,改造火星已經變成一個新的話題,許多夢想家一直在為這樣的事情努力著,其中就包括埃隆·馬斯克這樣的商業奇才。
那麼,如果我們現在真的登陸火星的話,我們會看到什麼?又會經歷什麼呢?
你可能在一些報導上看過,NASA計劃在2030年載人登陸火星,但其實現在我們甚至不知道選擇在哪裡登陸比較好,或許未來可以把奧林帕斯山改造成「星際碼頭」(純屬個人猜測)
火星的一些基本情況
最初的載人火星探測肯定是科學目的明確,所以不同目的不同地點,很難說會選擇哪裡登陸。
然而,我們現在對火星了解還是挺多的,可以通過這些知識簡單的知道在火星的體驗。
火星和地球一樣會有季節性變化,因為它的自轉軸也是傾斜的,但是它還會有一個次要的季節效應,這是因為它的公轉軌道高度橢圓,靠近和遠離太陽也會帶來不同的溫度。
火星上的一天和地球上差不多是24小時,但是火星上的一年卻是1.88個地球年。
如果你在火星的北半球,你會經歷7個月的春天,6個月的夏天,5個月多一點的秋天,而更加寒冷的冬天只有4個月左右。
雖然火星比地球小很多,但火星是單一板塊天體,整個表面都是它的陸地,整體算下來它和地球的陸地面積差不多。
但是它更加遠離太陽,它表面的平均溫度達到-55攝氏度,兩級的冬季溫度在-126攝氏度以下,而夏季赤道附近的近日點可以達到20攝氏度。
所以只要你不是選擇特別極端的地方,氣候不算特別糟糕。不過在火星,氣溫的變化比地球激烈的多,有時候可能在一周內發生劇烈變化。
這種劇烈變化的後果就是在火星乾燥的表面產生強烈的沙塵暴,有時幾天後就會覆蓋整個星球。或許沙塵暴就是火星最常見的天氣情況了,運氣不好的話,這些沙塵暴會破壞電子設備。
由於火星沒有磁場,所以大氣十分稀薄,所以除了沙塵暴之外,最危險的就是來自太陽的輻射。
在火星能做什麼?
既然到了火星,想必環境問題我們是可以克服的,你最關心的可能是能不能和地球取得聯繫。
通話或視頻估計有點難(延遲太高),但是用信息或郵件是可以的,火星的最近距離是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是4億公裡,按30萬公裡每秒的傳播速度計算,地球接到你的信息差不多需要3-20分鐘的樣子!
雖然火星和地球沙漠很像,但是景色卻十分不同,白天由於塵埃,天空會呈現橙色,但是日出和日落與地球上橘紅色的太陽不同,在火星上會呈現藍色,這是因為火星大氣層主要吸收偏紅色的光譜。
在夜晚,最業餘的天文愛好者也能找到火衛一和火衛二,火星的這兩顆天然衛星比月球小很多,但在夜晚也很明顯。這兩顆天然衛星經常一起出現,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火衛一引起的局部日食。
一些出名的旅遊景點
火星上有很多地方在太陽系內十分出名,如果火星旅遊的話,可以算的是必遊項目!
比如我剛剛提到的「星際碼頭」——奧林帕斯山,它是太陽系最高的行星山脈(注意是行星山,不然又要和我杆),差不多有21公裡高,都快達到喜馬拉雅山的三倍了。
這是一座盾狀火山,雖然現在火星可能已經停止火山活動,但是在以前它還是會噴發的,數十億年的火山噴發形成了這座高而平的山脈。
還有就是水手號峽谷——太陽系最大最長的峽谷,橫跨4000公裡,最寬的地方達到600公裡,簡直是自然奇蹟。
還有可以去看看丹尼爾森隕石坑藍色的沙子,也可以去科羅廖夫冰坑滑冰。
最後
對了,火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38%左右,如果第一次到火星,你可能會忘記怎麼走路,不過應該不需要像在月球上面那樣靠蹦躂著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