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火星旅遊的話會看到什麼?除了沙塵暴和輻射,景色還真不錯

2020-12-05 怪羅科學

這幾天,只要天氣良好,夜空中就會有一顆明亮的橘紅色星星,十分耀眼,這是「火星衝日」帶來的視覺盛宴,同時現在也是最佳火星觀察時段。

早在1877年的火星衝日時段,義大利天文學家喬範尼·夏帕雷利(Giovanni Schiaparelli)觀察火星時,發現火星上充滿溝壑。

他之後繪製了火星地圖,把這種溝壑形容成「運河」,而美國富有的天文學家珀西瓦爾洛厄爾更是堅定的認為這便是火星文明的見證。

從此之後,「火星人」的題材出現在了各種期刊、小說、漫畫中,而最吸引人的可能就是人類前往火星探險的作品了。

圖為:最早的「火星儀」

不過好景不長,1964年水手4號第一次飛越火星,傳回來21張火星照片之後,「火星人」的時代被終結。

因為這些照片可以看出火星充滿隕石坑,毫無生機,最致命的一點是沒有磁場,這樣的星球幾乎不可能誕生高等生命。

但是,人類殖民火星的話題從未停止過討論,改造火星已經變成一個新的話題,許多夢想家一直在為這樣的事情努力著,其中就包括埃隆·馬斯克這樣的商業奇才。

那麼,如果我們現在真的登陸火星的話,我們會看到什麼?又會經歷什麼呢?

你可能在一些報導上看過,NASA計劃在2030年載人登陸火星,但其實現在我們甚至不知道選擇在哪裡登陸比較好,或許未來可以把奧林帕斯山改造成「星際碼頭」(純屬個人猜測)

圖為:火星上的奧林帕斯山

火星的一些基本情況

最初的載人火星探測肯定是科學目的明確,所以不同目的不同地點,很難說會選擇哪裡登陸。

然而,我們現在對火星了解還是挺多的,可以通過這些知識簡單的知道在火星的體驗。

火星和地球一樣會有季節性變化,因為它的自轉軸也是傾斜的,但是它還會有一個次要的季節效應,這是因為它的公轉軌道高度橢圓,靠近和遠離太陽也會帶來不同的溫度。

火星上的一天和地球上差不多是24小時,但是火星上的一年卻是1.88個地球年。

如果你在火星的北半球,你會經歷7個月的春天,6個月的夏天,5個月多一點的秋天,而更加寒冷的冬天只有4個月左右。

雖然火星比地球小很多,但火星是單一板塊天體,整個表面都是它的陸地,整體算下來它和地球的陸地面積差不多。

但是它更加遠離太陽,它表面的平均溫度達到-55攝氏度,兩級的冬季溫度在-126攝氏度以下,而夏季赤道附近的近日點可以達到20攝氏度。

所以只要你不是選擇特別極端的地方,氣候不算特別糟糕。不過在火星,氣溫的變化比地球激烈的多,有時候可能在一周內發生劇烈變化。

這種劇烈變化的後果就是在火星乾燥的表面產生強烈的沙塵暴,有時幾天後就會覆蓋整個星球。或許沙塵暴就是火星最常見的天氣情況了,運氣不好的話,這些沙塵暴會破壞電子設備。

由於火星沒有磁場,所以大氣十分稀薄,所以除了沙塵暴之外,最危險的就是來自太陽的輻射。

圖為:地球和火星日出對比

在火星能做什麼?

既然到了火星,想必環境問題我們是可以克服的,你最關心的可能是能不能和地球取得聯繫。

通話或視頻估計有點難(延遲太高),但是用信息或郵件是可以的,火星的最近距離是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是4億公裡,按30萬公裡每秒的傳播速度計算,地球接到你的信息差不多需要3-20分鐘的樣子!

雖然火星和地球沙漠很像,但是景色卻十分不同,白天由於塵埃,天空會呈現橙色,但是日出和日落與地球上橘紅色的太陽不同,在火星上會呈現藍色,這是因為火星大氣層主要吸收偏紅色的光譜。

在夜晚,最業餘的天文愛好者也能找到火衛一和火衛二,火星的這兩顆天然衛星比月球小很多,但在夜晚也很明顯。這兩顆天然衛星經常一起出現,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火衛一引起的局部日食。

一些出名的旅遊景點

火星上有很多地方在太陽系內十分出名,如果火星旅遊的話,可以算的是必遊項目!

比如我剛剛提到的「星際碼頭」——奧林帕斯山,它是太陽系最高的行星山脈(注意是行星山,不然又要和我杆),差不多有21公裡高,都快達到喜馬拉雅山的三倍了。

這是一座盾狀火山,雖然現在火星可能已經停止火山活動,但是在以前它還是會噴發的,數十億年的火山噴發形成了這座高而平的山脈。

還有就是水手號峽谷——太陽系最大最長的峽谷,橫跨4000公裡,最寬的地方達到600公裡,簡直是自然奇蹟。

還有可以去看看丹尼爾森隕石坑藍色的沙子,也可以去科羅廖夫冰坑滑冰。

最後

對了,火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38%左右,如果第一次到火星,你可能會忘記怎麼走路,不過應該不需要像在月球上面那樣靠蹦躂著前進。

相關焦點

  • 火星沙塵暴肆虐!天問一號火星車會重蹈美國「機遇號」覆轍?
    儘管大氣稀薄,但火星的重力加速度也很低,這使得細小粉塵可以在靜電力和範德華力的作用下長期懸浮在空中。而大風吹起的20μm左右的顆粒物也能在火星大氣中懸浮幾個月時間,並被氣流帶到很遠的地方。在北半球的夏天,太陽照射火星北半球的地表會使溫度急劇上升,從而更容易引發沙塵暴。一般情況下火星地表平均發生沙塵暴的概率大約是0.9%,而在「天問一號」預選著陸區附近的發生概率則可能高達7%。也就是說,咱們的火星車實際就是奔著沙塵暴去的!
  • 沙塵暴後,火星上噴出1500公裡長的白煙,網友:火星人在生火
    他們還處在原始社會?眾所周知,火星名字的由來,並不是因它的溫度,而是顏色。火星的地表被橘紅色的赤鐵礦覆蓋,在西方被稱為「戰神瑪爾斯星」,在中國則被稱為「熒惑星」。另外,火星的溫度在-5℃到-87℃之間,除了兩極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以外,陸地上幾乎沒有冰雪存在。
  • 火星沙塵暴消退 失聯近四個月的機遇號或將復活
    在經歷了登陸火星以來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後,失聯近四個月的火星漫遊車機遇號或將迎來「復活」。自今年6月10日以來,一場覆蓋火星1/4面積的沙塵暴遮天蔽日,這也使得採用太陽能動力的機遇號火星車完全失聯。當時,機遇號行駛在火星22公裡直徑的「奮進隕坑(Endeavour Crater)」邊緣區域,隨後,不斷加劇的強烈沙塵暴使火星車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機遇號的任務是搜尋火星曾經有水的證據。這輛依靠太陽能動力的漫遊車原計劃的考察時間只有90天,但機遇號火星上超額工作了5000多個日日夜夜。但一場形成與6月1日的巨大沙塵暴,導致機遇號無法再依靠陽光獲取動力。
  • 火星爆發超強沙塵暴!覆蓋面積相當於半個美國,高度達80公裡
    提示:科學家認為正是由於這些塵埃塔的存在使火星失去了水。因為塵埃在被太陽加熱時會汲取附近雲團的水分子,並一起進入大氣層。在地球上,這個過程會導致雷雨雲和積雨雲的發生,但由於火星的情況不同,所以這些水分子最終只會被分解。
  • 火星爆發超強沙塵暴!覆蓋面積相當於半個美國,高度達80公裡
    據美國宇航局消息,火星在發生超強沙塵暴時會產生高度為80公裡的塵埃塔。而這些超強的沙塵暴都是由小沙塵暴引起的,就像是在2018年時發生的超強沙塵暴。這場超強沙塵暴導致機會號探測器的探索旅程進入了尾聲。而科學家也從軌道飛行器傳回的數據中發現了沙塵暴的規律。首先,塵埃塔會在火星表面形成一個羅德島大小的塵埃區域,最終,這場風暴形成了與內布拉斯加州大小相同的80公裡高的塵埃塔。
  • 其實,去火星殖民,也不是不可能!
    《火星救援》講述的是2030 年人類的載人登陸火星的任務,面對席捲而來的沙塵暴,太空人們不得不撤離火星,留下一個孤獨的隊員在火星上獨自生活。  那麼電影中的情節,到底會不會出現,火星又是否適合人類生存呢?  在太陽系中,火星被認為是自然條件與地球最為接近的。
  • 想移民去火星?留心宇宙輻射
    然而,如果人類真要在火星生存,這些新移民的手機天氣APP中需要提供兩類天氣信息:一類與地球日常天氣一樣,是火星大氣變化造成的風暴、沙塵等現象;另一類則是與宇宙線輻射相關的空間天氣信息。無論是乘坐飛船往返火星與地球之間,還是在火星表面生活,輻射問題都不可忽視。但與人們日常對輻射諸多不合理的擔憂與恐懼不同,輻射是登陸火星的確切威脅,必須直視。
  • 如果移民火星 人類需要做什麼準備 現在的火星適合人類生存嗎
    而大家平時看到的橘紅色,其實是火星地表的赤鐵礦,火星表面基本都是沙土,而且沒有穩定的水源,雖然它同地球一樣擁有大氣層,但是卻比較薄弱,空氣成分也主要以二氧化碳為主,由於引力較小,大部分沙塵懸浮於空氣中,導致經常有沙塵暴發生,但與地球相比,火星的地質層較為穩定,地面大部分為隕石坑、峽谷、荒原等。而且他有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高的山脈,奧林帕斯山。
  • 去冰島旅遊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各個季節都有哪些美麗景色
    但是去冰島的最佳時間實際上取決於你的旅行需求。但是可以說冰島全年都是熱門的度假勝地。我將根據何時看北極光、何時觀鯨,何時拍攝最佳和何時遊客少以及什麼季節來可以去什麼景點,都一一介紹給大家。1、觀看北極光的最佳時間從九月到四月可以看到冰島的北極光。但是9月-10月和2月-3月,尤其是在春分點前後-是觀看這種壯觀自然光秀的最佳月份。
  • 移民火星,你想去嗎?當心宇宙輻射
    (NANS)移民火星,這一出現於科幻作品中的橋段,如今距離照進現實似乎越來越近。然而,如果人類真要在火星生存,這些新移民的手機天氣APP中需要提供兩類天氣信息:一類與地球日常天氣一樣,是火星大氣變化造成的風暴、沙塵等現象;另一類則是與宇宙線輻射相關的空間天氣信息。
  • 天問一號要出發了,鄭永春和你聊聊火星那些事兒
    通過地基望遠鏡,人們雖然也能大致觀察到火星表面,但畫風太朦朧,看起來太模糊,實在分辨不出看到的究竟是什麼。直到 1965 年,當「水手 4 號」飛船第一次拍攝火星表面時,人類對火星的地質研究才真正開始。火星的個頭不大,直徑只有地球的一半,約為6790 千米。
  • 火星上的全球風暴
    由於火星大氣密度不到地球大氣的百分之一,導致大多人認為火星上不會有大規模的風暴。事實上火星上的沙塵暴風速可達每秒180米,我們通常所說的12級颱風,風速達到每秒32.6米,遠不如火星沙塵暴強度。圖解:右圖為2018年火星全球風暴時照片,左圖為沒有沙塵時的火星。
  • 好奇號在火星上拍了一張照片,傳回地球後,看到的人都很驚奇
    當我們抬起頭仰望夜空時,我們會發現除了月球外,天空中還有許多星球。儘管近年來,隨著人類技術的發展,城市中的燈光已經阻擋了星星的燈光。但是,如果我們在野外環境中,並且天氣條件允許,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滿是星空的天空。那麼,有沒有人考慮過一個問題,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看地球,地球會是什麼樣的呢?火星上看到的地球什麼樣?
  • 我們去挪威看極光的話,都要注意什麼,才能夠看到美麗的景象呢?
    文/落葉【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好多人在有生之年都想看一下極光這壯觀的景色,看到它讓人覺得和女神邂逅了,但是如果想看極光去挪威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因為極光一般都是在北方才能看到的,而挪威的三分之一的國土都在北極圈中,所以在這裡是非常容易看到極光的。
  • 火星表面有東西在不斷「旋轉」,衛星可以清晰看到
    對於火星來說,人類如今是在想辦法「移居火星」,這雖然對大部分人而言,這可能是一個毫無意義的事情,因為從如今的火星情況來看,完全是沒有移居的必要。要氧氣沒有氧氣,要水沒有水,幾乎是什麼都沒有。那為何人類還要熱衷進行火星移居呢?
  • 如果可以的話,你會去火星居住嗎?「讓我們一起來改造火星吧」
    遠日行星主要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原來還包括冥王星,只是現在冥王星已經歸屬於矮行星了,它們距離太陽更遠,質量和體積適中,平均密度適中,但是啊溫度極低,再加上它們與地球的距離也比較遠,所以未來人登陸和生存的難度也比較大。因此我們只能將眼光著眼於距離我們比較近,並且與我們非常類似的三顆類地行星,他們是水星、金星和火星。最靠近太陽的行星是水星。
  • 想移民去火星?你可能要留心來自宇宙深處的輻射
    無論是乘坐飛船往返於火星和地球之間,還是在火星的表面生活,輻射問題都不可忽視。和日常生活中對輻射的諸多不合理的擔憂與恐懼不同的是,輻射是登陸火星的確切威脅,也是必須加以解決的問題。來自太陽的死亡威脅1972年,阿波羅登月計劃已經接近尾聲,太空人登月又成功返回的消息已經算不上什麼引人關注的新聞。
  • 想移民去火星?你可能要留心來自宇宙深處的輻射
    從太陽出發,日冕物質拋射最快十多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地球、二十多小時就能到達火星。在日冕物質拋射前驅的激波也會產生高能粒子流,有時還比耀斑產生的更劇烈。但好消息是,一旦我們監測到太陽附近的日冕物質拋射,太空人的避險時間比耀斑爆發要長一些。
  • 《火星救援》為什麼像真的?作者、導演和NASA專家告訴你
    我常在一些故事裡找出一些明顯的錯誤,我可不想讓這事發生在我讀者身上……如果你真注意到(電影裡)所有的科學元素和所有的細節,那你再看下主情節,就會覺得這真的很酷。斯科特:大多數情況下,它跟我們真實能得到的東西一樣精確……這真讓人耳目一新,我愛死它了。
  • 硬科幻《火星救援》看了嗎?別被開頭給騙了
    地球與火星沙塵暴最大的區別在於火星大氣壓很小,大氣層稀薄。所以即使以同樣的風速吹相同的物體,強度是不同的。火星的沙塵粒子非常細小且帶有微靜電,它們會附在任何物體的表面,甚至鑽入機器內部會動的物體上,比如齒輪。影片《火星救援》裡,馬克不得不每天穿著艙外太空衣,用刷子清掃居住艙外太陽能電池陣列上的灰塵。當然,這是有人打掃的情況下,目前火星表面的火星探測器都是無人的。如何設計在火星上使用的機器設備,讓火星沙塵儘量不落在機器表面或進入內部,對工程師來說是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