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我們何去何從?

2020-10-18 麒麟財子


世界正在經歷一場大蛻變,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智人崛起,總是要以新的故事與意義去定義新的價值,更替舊的規則與次序;自古以來,人類有理由把自己看做是「萬物之靈」,是最接近於造物主形象的生物之極品,因為人類的確表現出卓越的自我求存能力和他物控制能力。

道家所述:周而復始,道法自然;
兵家箴言: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之意義在於打破、推翻舊的規則與次序,所謂不破不立;而合之意義在於,建立新次序、新規則。

正如機器取代人工,作為工業時期的生產資料,引發了工業革命。網際網路的的誕生,信息作為生產資料,催生了網際網路生態。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技術的成熟,數字正在全面刻畫物理世界,數據成為核心的生產資料,將人們帶入智能時代。
 
網際網路的發展,將全球44多億人(2019年數據)帶入網絡數字世界,每個在線的個體都成為數字世界的一個節點。44.22億全球網民中,亞洲排在第一,數量達到了22億,佔比為49.8%,緊隨其後的是歐洲,數量是7.19億,佔比16.3%,非洲數量是5.25億,佔比11.9%,而拉美網民4.47億(10.1%),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美網民3.66億(7.4%),中東佔比3.9%,大洋洲佔比0.6%。中國網際網路20年的高速發展,截至2019年已突破8.5億。
 
那我們為什麼要了解這些數據?這些數據對於我們又有什麼意義?探尋本質,一直是哲學的標籤,哲學是每個人想要認知世界、提升自我的選擇與武器,而探尋本質是為了了解過去,從而能夠更加明白當下的處境以及清晰未來的路徑,為自我尋得一個更好的生存方式。
 
我們需要明白一些基本規律:

冰河期
往往是下一個文明的開端
大約在6億年前,地球經歷了史上最嚴峻的冰河時期,當時整個地球都被冰層所覆蓋,一片冷清。後來,地球的氣溫逐漸升高,冰層慢慢開始融化……大約在5.3億年前,地球忽然迎來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事件。這是地球最神聖的時刻:在很短時間內,地球上的物種突然呈爆炸式的增加,生物不再緩慢漸變,而是以跳躍的方式進行。地球開始出現了昆蟲、兩棲類動物,到了地球侏羅紀時代,恐龍成為了地球的統治者。
 
大概在1.8萬年之前,地球又經歷了一次冰河期,當時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陸地覆蓋在240公尺厚的冰層之下。然而這次冰河時期結束之後,又誕生了新的文明:人類文明,一群原始人拿著石頭和自然開始搏鬥,人類從此逐漸成為了地球的統治者。
現在,增量市場變存量市場,經濟放緩、流量封頂,也可理解為新開端的安裝期、教育期。例如21世紀初興起的網際網路浪潮,經過十年,才真正的迎來爆發式增長。以為數據來看,任何新技術與新觀念的應用與發展,需要經過20-30年的冰河期。但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冰河期的時間正在極大的縮短。
舊物種退化之後
必然是新物種生長

40年前的個體戶,30年前的開發商,20年前的工廠主,10年前的電商.......這些職業都曾盛極一時。而如今無不惆悵迷茫,感嘆生意難做,其中一個景象便是「老一代革命人士」李首富、馬道長、王首富、柳教主等叱吒一時的人物相繼淡出人們視野,其中固然有個人年齡與精力的重要原因,但我更願意理解為自然更替的結果。

每個時代造就時代產物,也造就屬於時代的物種。中國近代企業家是從改革開放開始真正成長的,網際網路頭部的企業家(領導人)早已將傳統商業的企業家,在社會作用與社會價值層面取而代之。至少,從淺層面的福布斯排行榜上可以看出,福布斯排行榜雖然不代表什麼,但是卻在呈現財富背後的社會價值與貢獻程度,財富源自於價值的創造與轉換。

社會的另一方面,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領域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資本也在激烈角逐追捧,相關的數據工程師、優秀程式設計師、數位化人才等技術更是高薪難聘,一將難求。傳統物種與新型物種形成鮮明的對比。

生存下來不是最強的
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
自然界始終遵循遞弱代償的方式在演化,萬物不離其中;我們也時常能夠看到許多代表一個時代的企業或代表一個時期的場景轟然倒塌,從廣義認知裡,那些時代企業亦或場景是被「假定」的對象所打敗,其實真正意義上是世界規則的自然更替。我們處在並自身作為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與個體。

兵家所言:並無常勢,水無常形。凱文凱利(未來預言家)告訴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變化是本質,人們最大的阻礙不是職業,不是學歷,更不是財富;最大的阻礙是自我設限,人常常社會規則的傀儡,自身經驗的囚徒,只是大多數人並無意識。許多人們總是生活在自我建造的「認知牢籠」中,當無力抗爭時,便用平凡可貴來掩蓋碌碌無為。對時代的變化置若罔聞、妄自非議,以表達自我無濟於世的態度。

郭德綱在相聲中說過一個段子:以德服人是打不過,淡泊名利是爭不到,見色不迷是摸不著,千杯不倒是喝的少。雖為笑談,卻不無道理。呈現是確為現實世界的部分真實寫照。

中國古語裡,「自知者明」、「自勝者強」(《道德經》第三十三章),所謂「明哲」之含義全在於「保身」。對於那些表面上「能力低下」而骨子裡賦有「強存質素」的低等生物來說,它們盡可以棄「自知自勝於不顧。但對於我們而言,還是持以「明哲保身」的惜命宗旨為妙。擁抱變化,不斷的迭代認知,才能將人生過的更有意義。

這些邏輯同樣適用於當下的個人/企業/國家。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雖為微粒,但都是其中的一分子,是一種文明形式,新文明形式必然會取代舊文明形式。
智能時代的文化習慣:正如網際網路所倡導的「開放、共享、透明、責任」等價值元素,已經越來越與美譽度無關,而成為了網絡時代的「必需品質」,並融入到了大眾日常的價值判斷體系之中。隨著智能商業最佳實踐的大量湧現,全社會各類組織和個體,也都已經被動捲入或主動學習它們所內含的「最佳行事方式」,由此,少數人的新知,很快就將變成全社會多數人都熟知並自覺遵從的常識。
 
一切都非井然有序,所有進程的發生也絕非涇渭分明,而是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了一起,但今天的我們,多少已經能夠把以上一個一個的進程區 分開來、並在一個大時代轉變的視角下,把它們組合為一個整體的認知框架。

排版:曉鋒     製圖:茉莉
校審:楊紫





相關焦點

  • 書評|盛會之後:閱讀讓我們真切感受智能時代的脈搏
    借2020年9月15日至17日 「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舉辦之際,順應智博會點燃的激發市民了解、認識智能化生產生活方式的熱情,由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由重慶本土主創團隊黃桷樹財經與信風智庫創作了《解碼智能時代:從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瞭望全球智能產業》和《解碼智能時代:刷新未來認知》兩部書籍。
  • 溫室效應日漸嚴重,或引起冰河時代的到來,人類將何去何從?
    全球變暖正逐步威脅我們的生存環境,甚至威脅了很多人的生命,最近這幾年來天氣越來越炎熱,而北方的一些冬天甚至直接成為了暖冬比以往的冬天要熱,很多運行規律也徹底被打亂,一年四季或許只有了夏天和冬天,一系列的影響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很多的麻煩。
  • 數位化時代,銀行網點該何去何從?
    數位化時代,銀行網點該何去何從? 2020-11-26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 | 高鈞《數字時代銀行網點轉型
  • 後摩爾時期,計算形態與設計自動化將何去何從?
    原標題:後摩爾時期,計算形態與設計自動化將何去何從?    在後摩爾時代下,我國的計算相關行業對於人工智慧、大數據應用中的關鍵性數學問題和晶片技術的發展,有著更迫切、更緊迫的需求。   新興的集成電路技術面臨著哪些機遇和調整?後摩爾時代下的計算機系統結構如何?下一代人工智慧的發展將如何發展?人工智慧應用的落地與開放情況如何?
  • 人工智慧時代文化創意產業將何去何從?
    從現有研究成果看,雲計算、大數據應用、算法創新、生成式對抗網絡(GAN)、物聯網的崛起與智能製造的革新推動了AI時代的加速到來。而智能化生產、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智能語音與視頻融合、視頻圖像識別與視頻理解、跨媒體融合等技術創新則推動智能化成為發展的新方向,也給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研究帶來挑戰與變革。
  • 深度調查|追趕智能時代的老年人:帶我們網上衝浪,拜託請安排!
    但同時,在與老人們的深度交流中,記者感知到他們對智能時代的渴求和期望。「我們搞不懂行動支付、健康碼教了好多次還是不會我們不怕學習就怕麻煩兒女但沒有人甘願被時代拋棄」你一定不知道,他們還有這個學習智能科技的秘密基地!
  • 未來地理空間的智能時代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科技變革時代。大數據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料,是工業社會的資源。在這個全球競爭的時代,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智慧城市將會導演未來社會的變革,一切都需要大數據的支撐。  當今,人類社會正在從電氣時代走向智能時代,從信息社會走向智能社會。一切都需要用新的科學和技術來認知。
  • 面對社會現實,我們的人生要何去何從?
    在封建社會裡,在那樣的農耕時代,我們這樣的一群人會依附於土地,種啥吃啥,現代社會的我們,還是那一群人,奔走在社會的一些普通崗位,靠著不多的工資養活自己。前段時間,弟弟在閱讀《駱駝祥子》的時候,特別同情祥子,本來我也該表達一些同情的,但是轉念一想,我又站在什麼立場同情祥子,我們與祥子也沒什麼不同,只不過隨著時代的不同,生活在底層的那一群人也在變化著模式,而如今,我們就是那一群人。可能是看多了電視劇的緣故,我個人是十分忽略這類人的,而我又偏偏是這其中之一,突然有些憤憤不平了。
  • 霍金生前曾留3大預言:2020年災難不停,人類該何去何從?
    文/行走天涯霍金生前曾留3大預言:2020年災難不停,人類該何去何從?霍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只可惜在2018年的時候也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霍金的離開可能意味著人類的科學將會繼續停滯不前。如今世界上早就已經沒有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物理學家和科學家了,人類科學還想要大幅度前進的話,則必須出現一些能夠改變時代的偉人。留給人類的時間可能已經不多了,因為霍金生前曾經留下過3個預言。
  • Blink Sunshine:智能家居時代裡「不智能」燈泡
    在這個智能家居漸漸普及的時代裡,有一個人卻決定做一款「不智能」的燈泡,他就是Blink Sunshine的彭博。彭博從香港大學物理系畢業以後開始從事金融工作,後來他辭去工作開始創業。他曾經做過藍牙音箱、防丟器等,但他現在做了一款5000K色溫的燈泡,Blink Sunshine。
  • 越來越多的工作被人工智慧替代,失業人員該何去何從?
    人工智慧的時代,工廠裡的工人成了一個個嬌小的智能機器,餐廳送餐也不再是服務員端著盤子在上菜,成了機器人送餐,外賣小哥也在慢慢的被無人送餐車替代,還有無人駕駛公交等等,太多的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失業的員工們該何去何從?
  • 寫給養龜自己的一段話,未來何去何從?
    在養龜這條道路上,有的人只是過客而已,不經意間的踏入,很快又走了,再也沒有回過頭來;有的人走了,又轉身回來了;有的人只是漫不經心的走,並未欣賞到沿路的風景;還有的人,從始至終都沒有回頭,深深的迷戀著這條「道路」,並很喜歡沿路的風景,一般我們都稱之為:「中毒太深!」。
  • 陳根:智能時代為什麼需要重提人類學?
    簡而言之,智能技術讓我們面對新問題,而人類學卻以一種從來都特殊的方式提供了詮釋和解讀,幫我們「知其所以然」。人類學的珍貴,正是因為它把一個現象放到它所由來的整個世界中,而不是盯著一個現象看。在人類學當中,問題才能夠不再孤例或僅成為抽離出背景的問題。更有溫度的創新和解決當然,人類學對於智能時代而言,不僅僅是提供問題背後的意義這麼簡單。
  • 智能時代來臨,重慶躍動網絡8圈智慧機器人正式發布
    以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高大上」的智能技術,運用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智能化時代已經開啟……2019年9月27日,重慶躍動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在重慶萬豪酒店隆重舉行——「躍新越異·智慧場所」8圈機器人發布會。
  • 智能時代離我們不遠了,2021年即將走進我們生活的十大黑科技
    趨勢二 後「量子霸權」時代,量子糾錯和實用優勢成為了核心命題2019年,谷歌的量子計算機叫懸鈴木在量子線路採樣問題上,實現了量子霸權。2020年,我國的量子原型機「九章」也問世了,在玻色子採樣問題上呢,也實現了量子霸權,這些都是量子計算機領域的重要突破。量子計算機要想真正的走入我們的生活,恐怕還需要很漫長的一段路。
  • 勿讓「智能」割時代之「尾跡」
    2020是十三五收局之年,亦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社會面對老齡化的壓力日漸增大,按照現有情況預估,十四五期間我國老齡化人口將達到3億,而目前人口超過3億的國家也只有中、印、美三國,中國社會面臨著歷史上封建王朝從未有過的「銀色時代」難題。
  • 【解碼智能時代】正在進行時的未來世界
    與2020線上智博會同步亮相的,還有一套致敬智能產業時代的優秀科普圖書——《解碼智能時代:從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瞭望全球智能產業》和《解碼智能時代:刷新未來認知》。這兩本書既沉澱了以往兩屆智博會的智慧精華,又不局限於智博會本身,從一個更宏觀的視野動態瞭望全球智能產業最新發展,全景掃描全球智能產業創新趨勢。
  • 價格低廉,MEMS何去何從?
    現在,我們正朝著更全面的感知時代邁進,其中許多參數由許多不同的傳感器(例如傳感器集線器)進行監控。此外,MEMS正朝著更多處理/計算的時代邁進,因為它為數據帶來了更高的質量。 如圖1所示,2019年,全球MEMS市場規模達115億美元。
  • 暴利時代後 石斑魚產業何去何從?
    暴利時代後 石斑魚產業何去何從?,石斑魚產業何去何從?我們今後的路又該怎麼走?    文/&nbsp海南陵水藍海洋科技養殖公司董事長&nbsp陳有銘    2013年是石斑魚產業的寒冬期,所有品種都出現有史以來的市場最低價格。
  • 新能源只是序幕,智能汽車時代來臨
    與此同時,華為、寧德時代、長城汽車合作推動新能源汽車;比亞迪和滴滴也合作推出智慧出行新物種。蔚來、小鵬、理想三家中概股新能源汽車不但一度躋身美股最高成交序列,蔚來還被美國養老金買入配置。對於造車新勢力,新能源時代正式來臨。但新能源只是其中一步。在出行領域帶來更大變化的,是隨著5G和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無人駕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