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過去,參與抗疫的廣大民眾也日漸轉入原有的生產生活當中,經濟建設也再次被提上日程,但我們在感嘆有幸生在「種花家」,繁花雪景應如當下之時也應該看到,我們依然有問題需要改正。
2020是十三五收局之年,亦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社會面對老齡化的壓力日漸增大,按照現有情況預估,十四五期間我國老齡化人口將達到3億,而目前人口超過3億的國家也只有中、印、美三國,中國社會面臨著歷史上封建王朝從未有過的「銀色時代」難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衰老是人必然要面臨的生存階段,是生老病死的重要一環,這些老人也曾為當代中國的繁榮昌盛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與血淚,我們不能拋棄他們。疫情就像放大鏡把中國社會的體制弊端一一展現給我們,也讓我們看到了更加立體的中國社會,疫情期間我們發明了健康碼並且廣泛應用,在極短時間內數字基建與政府調控抑病毒於萌芽,挽大廈之將傾,但是疫情期間也出現老人不會用健康碼被拒之門外,不論如何都不讓進的情況,疫情的爆發讓每個人都神經緊張但是把這份緊張發洩給本身就是易感體的老人那就十分不妥了,老人在這場抗疫中本身因免疫系統衰弱就極易感染,這期間讓他們再去承受莫名的惡意很可能讓他們失去對社會的信心。是不是有什麼我們察覺不易但還需要改的?是。如今在中國社會之內已經有將近三億老人,人口數量接近美國人口,因年齡是漸變的,一歲一年,所以老齡人口的逐漸增長不易察覺,而如今社會當中老齡產業也日漸豐富,針對老年人詐騙也逐漸增多,更有甚者假冒靳東不僅騙老年人錢財更去騙感情,所以我們更應該重視老年人本身的社會安全。
1995年2月19日我國成立了全國老齡協會,老齡人口問題開始進入社會研究階段,老齡人問題也開始為全社會所關注,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頭,也是對於老齡人口社會權益的關注。如今社會的發展要求我們不再是給孤寡老人送米送面送油,應該更加切實考量這一社會群體的政策問題,比如維護其在信息化社會內的財產安全、在特大突發事件中的定位,所以我們更應該考慮在各級政府中給老齡人留下一個管理部門,也許有人會說這事冗員冗官的繼續,但是如今十四億人口中老人佔有近三億已經佔總人口的21%,對於一個佔社會五分之一的人口階層我們不能置之不理。
如今社會的發展不僅要考慮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更應該考慮到新中國開局時期為我們作出貢獻的人,智能化的時代是每個人所嚮往的,但我們不能因為智能了就拋棄老人們,也不能因為智能了就覺得他們已經跟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人,數典忘祖是中國人最大的恥辱。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尾跡」,是上個時代的見證,是我們的驕傲,所以勿讓「智能」割時代之「尾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