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飛機尾跡增暖效應顯著

2020-12-06 科學網

 

飛機尾跡產生全球變暖效應。圖片來源:Roman Becker/EyeEm/Getty

本報訊 飛機留下的凝結尾跡只能持續幾個小時。但如今它們的分布是如此之廣,以至於其變暖效應超過了自萊特兄弟首次飛行以來,飛機釋放並在大氣中累積的所有二氧化碳所引起的全球變暖。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大氣化學與物理學》雜誌。

更嚴重的是,德國大氣物理研究所的Ulrike Burkhardt和Lisa Bock發現,到2050年,這種非二氧化碳變暖效應將增加兩倍。

「很多人一直在談論停止增加航空交通量的必要性,但人們並沒有把這當回事。」Burkhardt說。

她認為,正在進行的討論幾乎完全集中在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上。「如果非二氧化碳的影響大於二氧化碳,這就是個問題。」

「非二氧化碳變暖是一個明明存在卻被人迴避的問題。」比利時交通與環境組織的Bill Hemmings說。

所有燃燒燃料的飛機都會留下廢氣和煙塵的痕跡。在高海拔地區,水蒸氣經常凝結在煙塵顆粒上,並凍結形成捲雲。後者根據溫度和溼度的不同,可持續幾秒鐘到幾小時。

雲既能起到降溫作用,也能起到增溫作用。它們將一些太陽光反射回太空,但也阻擋了地球表面輻射的一些熱量。平均而言,薄的自然捲雲和尾跡都有淨變暖效應。

Burkhardt和同事利用一種大氣計算機模型,估算了飛機尾跡在2006年引起多大程度的變暖以及到2050年可能引發的變暖程度。其中,2006年是可獲得詳細空中交通數據的最近一年,而到2050年,空中交通流量估計將比現在高4倍。

該團隊的結論是,到2050年,飛機尾跡的升溫效應將從2006年的每平方米50毫瓦上升到每平方米160毫瓦。(徐徐)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5194/acp-19-8163-2019

《中國科學報》 (2019-07-02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德國研究發現:飛機尾跡引起地球變暖效應明顯
    IT之家7月2日消息 日前,德國大氣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大氣化學與物理學》雜誌就飛機尾跡產生全球變暖效應發表文章稱,飛機留下的凝結尾跡雖然只能持續幾個小時,但如今它們的分布是如此之廣,以至於其變暖效應超過了自萊特兄弟首次飛行以來飛機釋放並在大氣中累積的所有CO2所引起的全球變暖。
  • 飛機尾跡也在加劇全球變暖!
    當飛機在雲層高速划過,形成長長的軌跡時,其實它們正在變相地「破壞」地球氣候!或許對於不懂科學的人來說,這似乎是一個無關緊要的想法,或許人們從沒想到在如此高的海拔上,那些尾隨在噴氣式飛機後面的細小、纖細的雲層軌道可能會導致氣候變化。
  • 飛機尾跡加熱地球
    (圖片提供:Voigt等/《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 每當有飛機從晴朗的天空飛過,便會留下一道美麗的尾跡。這種飛機留在天空中的白色雲狀凝結尾中充滿了小冰晶,然而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它們正在加熱地球。 儘管一些所謂的凝結尾僅僅是由航空器廢氣中的水分凝結而成的小冰晶所形成的雲團,它們往往會迅速揮發,但許多凝結尾卻會徘徊數小時的時間,並席捲整個天空。
  • 【研究】飛機航行的凝結尾跡如何影響氣候?
    飛機在空中飛行,特別是在高空或較冷的季節和地區飛行時,有時會在飛機後面形成條紋形白色的雲,稱為凝結尾跡(contrail)。
  • 航空小知識:飛機的「跟屁蟲」——尾跡雲
    ,飛機飛過晴朗的天空後,留下一條長長的「尾巴」,仿佛「跟屁蟲」一樣與飛機形影不離,煞是美麗,那麼飛機這條「跟屁蟲」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這種現象俗稱「飛機拉煙」,又被稱為「尾跡雲」。只有噴氣式飛機,在-20攝氏度以下,溼度飽和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飛機尾跡雲存在時間不會太長,通常很快消失,但在條件有利時,可以存在1小時以上,並能擴展成比較廣的雲層。
  • 飛機尾跡線是怎麼形成的
    朋友們好,今天給朋友們分享關於飛機雲是怎麼形成的?是否很多朋友都跟aren一樣,有著同樣一個問號?為什麼我們時常會在晴天的時候看見飛機拉雲,而有時候明明是大晴天卻只看見飛機卻看不見飛機拉雲。這又是為什麼呢?別著急先聽我講個小故事。
  • 清潔生物燃料可減少飛機凝結尾跡
    自從第一架噴氣式動力飛機開始,巡航狀態下的飛行器產生的凝結尾跡對地球大氣的影響被認為比所有與航空相關的二氧化碳排影響更大噴氣式發動機排放的煙塵顆粒,如果空氣很潮溼或者足夠冷,這些煙塵就會成為凝結水或者冰晶的核,從而形成凝結尾跡。冰晶可以形成大量連續不斷的高空雲霧,即凝結尾跡捲雲。通過將太陽光反射回太空並吸收地面輻射的熱量,這些捲雲可以影響氣候。NASA的裡奇·摩爾將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他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飛機使用1:1混合生物燃料飛行時量化噴氣發動機排放的煙霧顆粒數量。」
  • 專家出招減少尾跡雲
    圖:科學研究表明,尾跡雲也會造成溫室效應 專家稱,從倫敦飛到紐約,只要增加22公裡的航路,就能避免大規模的軌跡雲。  尾跡雲是飛機飛過極冷、非常潮溼的空氣時形成的、發動機的尾氣凝結成可視的煙霧。這些情況通常出現在高壓系統周圍。不幸的是,研究人員已經發現,這些尾跡雲是全球變暖的一大原因。對於尾跡雲的影響,科學家曾經爭論過許多年,因為這些雲造成的影響既有冷卻又有變暖。像自然形成的雲一樣,尾跡雲把太陽光反射回太空、冷卻地球,但是它們也把紅外能量阻隔在大氣中,加劇了氣候變暖。
  • 都9012年了,美國人還在相信飛機尾跡是生化武器
    總有人懷疑,飛機在高空留下的白色尾跡含有危險的化學物質。真的是這樣嗎?   伴隨著旭日初升,陽光燦爛的一天即將開始。這些塗鴉是「凝結尾跡」(contrails),即飛機在8000到12000米的高空飛行時留下的航跡。隨著航空運輸業的迅猛發展,飛行尾跡不斷增加,而這對地球來說不可能毫無影響。   其實科學家已經懷疑了好幾年,而德國航空太空中心大氣物理研究所教授貝恩德·克歇爾(Bernd K?
  • 到2050年 飛機凝結尾跡對氣候影響可能會增加兩倍
    在適當的條件下,飛機凝結尾跡可以在天空中徘徊,成為軌跡捲雲。一項發表在歐洲地球科學聯盟(EGU)期刊《大氣化學與物理》上的新研究發現,由於空中交通活動,飛機凝結尾跡造成的捲雲對氣候的影響將更為顯著,到2050年將增加兩倍。
  • 太空宇宙線飛機凝結尾跡影響氣候變化
    在美國「9·11」恐怖事件之後,威斯康星大學和賓州的科學家在各航空公司停止飛行業務的時段內不失時機地考察了飛機停飛對氣候的影響。今年出版的Nature(Vol.418.p601)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員考察了巡航噴氣機凝結尾跡和排放的廢氣水汽。高空存留的凝結尾跡可以形成人造卷狀雲,但是要清楚地了解這種捲雲對氣候的影響並做出科學的評估一直是一個難題。
  • 上海交大周岱研究組在《Physics of Fluids》撰文揭示尾跡湍流幹擾...
    Physics, AIP)主辦的流體力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流體物理》(Physics of Fluids)上,以「Modification of turbulent wake characteristics by two small control cylinders at a subcritical Reynolds number」(DOI: 10.1063/1.5046447)為題,在線發表了柱體尾跡湍流幹擾效應研究的新進展
  • 復旦通識·全球變暖|吳其岡:人類活動和全球增暖
    以下是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吳其岡教授的文章《人類活動和全球增暖》。 全球增暖是當今地球科學的熱門研究領域,也是國際社會爭論較多的熱門話題。自工業化時代以來,人類活動大幅增加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目前溫室氣體的濃度遠遠超出了過去80萬年自然變化的範圍,全球平均溫度增溫大約1.1°C,1950年後北半球的平均溫度很可能是過去1300年內最溫暖的時候。
  • ...臨界點,丁一匯,溫室效應,冰蓋,消融,升溫,上海,增暖,疊加,碳...
    「所謂人為因素,就是人類活動導致碳排放增加產生的溫室效應,這一直是一個增量,全球氣溫因此而呈現不斷增暖的趨勢。而自然因素指的是海洋、陸地、太陽活動、火山爆發等相互之間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是海洋的冷暖變化周期或循環,這是一個自然的變量。」丁一匯說。
  • 飛機「拉線」,那條線到底是啥?
    一般來說,在7000米至10000米的高度,飛機容易形成尾跡雲,超過這個範圍,飛機就不會產生尾跡雲現象。尾跡雲的厚度很厚,平均在1~2千米,在較厚的尾跡雲中,不同高度上形成的尾跡長度和濃度也不一樣。這種形成過程和霜、露水的形成過程不一樣,飛機排出的廢氣與空氣結合,此時混合而成的氣體的飽和程度取決於熱量與水蒸氣增量兩者的淨效應,只有當增溼效應佔優勢並超過某個臨界值,才會形成凝結尾跡。
  • 細微調整或影響客機產生凝結尾跡的能力 從而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
    噴氣客機影響地球的一種方式是產生那些稀疏的白線,稱為「凝結尾跡」(或飛機雲),我們經常看到它們在天空上出現。現在,一項致力於減少此類飛機對環境的影響的新研究工作表明,一些很小的變化可能會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從而減少客機造成的損害。您可能不會想像凝結尾跡可能對地球產生很大影響,但是科學卻相反。
  • 簡單的飛行尾跡調整或能幫助緩解氣候變化問題
    據外媒報導,雖然高空飛行的飛機留下的尾跡只是冰晶,但它們並非完全無害。不過 現在,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通過讓飛機的飛行高度調整2000英尺(約為610米)就可以大大減少它們對環境的影響。凝結尾跡,又叫做飛機雲,它由於冷空氣中的水分凝結在熱飛機廢氣中的黑碳顆粒上而形成的冰顆粒。人們可以在從地面上看到白色、蓬鬆的飛機雲,而這個過程通常只持續幾分鐘。然而,有時它們會擴散並跟鄰近的尾跡或自然形成的捲雲混合,形成所謂的「尾跡雲」。而這個則可能能夠停留18個小時。
  • 大型風電場局地增溫效應遠低於人類排放增暖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報導  美國學者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大型風電場可能會對當地氣候產生增溫效應。此項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29日的《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中。研究者稱:「我們認為,這一升溫現象主要歸因於風電場。
  • 為什麼噴氣式飛機飛過天空會留下一道白煙
    你聽說過「飛機拉煙」嗎?當我們抬頭仰望藍天,看著噴氣式飛機轟隆隆飛過頭頂時,常常能看到飛機的尾部留下一道長長的白色煙跡,這種情況就是人們常說的「飛機拉煙」。這個白色煙跡到底是什麼?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氣象學家稱它為飛機尾跡,也叫「尾跡雲」。
  • 大氣所揭示全球陸地季風區水循環對全球增暖響應的整體圖像
    在全球增暖背景下,大氣持水能力增加,水分和能量平衡過程發生改變,全球以及區域尺度的水循環將隨之改變,並進一步影響到全球水資源分布和旱澇災害的發生,對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全球季風區,充沛的季風降水和顯著的乾濕季節轉換使得該地區具有活躍的水循環。得益於充沛的季風降水,全球陸地季風區生活著全球約三分之二人口,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尤其是南亞和東亞季風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