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小小精談娛樂,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伊斯坦堡。伊斯坦堡建於公元前658年,希臘的邁加拉族人(Megrian )在這裡建造了城市,並用他們族長的名字命名為拜佔庭。由於地理位置特殊,連接歐亞兩洲,又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咽喉。從這裡出發向北從海上直達黑海沿岸各國,向南接著地中海,從海上可通歐、亞、非三個大陸,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自古以來就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聖索菲亞大教堂重建於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 Justinian)統治時期,花費了上萬工人5年的時間才建成。在工程建造期間,查士丁尼一世幾乎每天都下工地。教堂的建築材料來自帝國各處的神廟。聖索菲亞教堂恢弘無比,充分體現出了卓越的建築藝術,從而也成為後來伊斯蘭清真寺的設計模板。事實上,自拜佔庭帝國衰落後,聖索菲亞大教堂已轉變成了供奉安拉的土耳其清真寺。如今,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屬於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個宗教博物館。 教堂建成之後真可謂多災多難,先後經歷了557年、869年、899年、1344年大地震和1204年的十字軍的破壞。

1453年6月,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終於走進了他朝思暮想的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他下令將教堂內所有拜佔庭時期的壁畫全部用灰漿遮蓋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並將大教堂改為清真寺,還在周圍修建了4個高大的尖塔,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面貌。
1932年後,土耳其共和國的首任總統凱末爾將聖菲亞大教堂改為博物館,稱為阿亞索菲亞博物館(Ayasofya Muzes),於1985年被列入《世界後遺產名錄》。

藍色清真寺藍色清真寺位於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西南面,建於1609年,完工於1616年,是伊斯蘭教世界最優秀的建築師錫南的得意弟子穆罕默得.阿迦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堡最重要的建築之一。清真寺內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瓷磚裝飾,巨大的圓頂周圍有6根尖塔。清真寺被評為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從空中往下看,清真寺被包圍在一片蔥蘢的樹木中,6個高高聳立的尖塔分3排對稱地立於長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腰,主殿上是層次分明、大小不一的大圓頂,後院則是大小和形狀都一樣的小圓頂。 白色的建築與綠色的樹林構成了一幅十分美麗的圖案。藍色清真寺周圍共有260面窗戶,是全寺的採光來源。透過彩色玻璃射入的光線,反射在藍色的瓷磚之上,幻化出奇幻迷離的色彩,於是人們叫它「 藍色清真寺」。清真寺是伊斯坦堡清真教徒每日的朝拜處。夏季的夜晚來臨時,這裡便射出耀眼的光輝,傳出悅耳的頌音。
本文章是由小小精談娛樂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