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單車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多少的齒輪比該騎多快的速度,跟騎行者的踏頻速度有關,同樣的齒輪比踏頻低的速度慢,踏頻高的速度快。
首先我們要知道:牙盤和飛輪的搭配叫齒輪比,齒輪比是牙盤的齒數除以飛輪的齒數,得出的數值就是齒輪比。牙盤踩踏一圈帶動多少圈飛輪。
比如用大盤帶最小飛,以42t大盤和11t小飛舉例:42t/11t=3.81的齒輪比...就是42t大盤踩踏一圈帶動11t飛輪3.8圈,然後知道後輪輪徑周長,就知道踩踏一圈能前行多少米,26輪徑舉例:2055mmx3.81=7829mm,意思就是踩踏一圈前進約8米,只不過3.8的齒輪比一般人踩著都是很累的,大多數騎友一般牙盤都在2檔吧。
然後我們要知道踏頻是什麼,踏頻是一分鐘踩踏牙盤的圈數(如同汽車每分鐘轉數)。自行車業餘愛好者在平路踏頻約90~100圈,爬坡時踏頻約60~75圈,在高踏頻範圍騎行能更加有效率,腿部肌肉酸脹更慢,正確合理的踏頻還能減少對膝蓋的損傷。一般職業運動員平路踏頻為每分鐘100~120圈,爬坡約70~90圈。
齒輪比與速度如何搭配,應在合理的踏頻範圍
選擇不同的齒比就有不同的速度。如90的踏頻想速度在每小時30公裡就為2:1或3:3(如同汽車一樣不管幾檔一般都維持在2000~2500轉左右。)
輪徑為26寸,踏頻為每分鐘90,不同的齒比速度就不同,也可以發現不同的齒比速度是差不多的,這就是重複了。
目前主流的有9速、10速、11速飛輪,拿10速飛輪舉例齒數為:11、13、15、17、19、22、25、28、32、36,牙盤為三盤的一般齒數為22、32、42,雙盤齒數為28、38。這樣經過計算就發現有很多重複無用的齒輪比,所以後來出現並流行11速、12速飛輪搭配單盤(一般為36、38t)齒輪比範圍很大,也沒有重複齒輪比也更加簡潔,取消了左指撥前撥及多餘的2片齒碟片減輕重量。
11速飛輪與34t牙盤,分輪最大齒為4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