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在大眾文化中有一個刻板的概念,很多人認為中世紀時期是每個人都生活在絕對貧困中的時代,穿著看起來像是由6歲的孩子縫在一起的衣服,並且一生中幾乎不洗澡,身上散發著臭味。所以為了渲染於中世紀時期的困苦,深色濾過的電影象徵性地反映出每個人的生活多麼暗淡。
在歷史上,歐洲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代」。
破爛的灰色衣服和深色的過濾處理
實際上,中世紀人們的打扮:
貴族們穿著繡花的衣服。農民穿的是簡化的衣服。
另外,中世紀建築也經常被裝飾或豐富多彩,尤其是教堂。
好萊塢電影的教堂:陰冷,死灰,無生氣
但在10世紀,前往希臘的俄羅斯人描述了他們所看到的教堂,如下所示:
「然後我們去了希臘,希臘人帶領我們來到了敬拜上帝的大廈,我們不知道我們是在天堂還是在地上。因為在俗世上沒有如此輝煌、美麗的建築,我們不知如何描述它。
之後建造的俄羅斯教堂將希臘元素納入其外部,尤其是室內設計。從外部看,這就是俄羅斯東正教教堂的樣子。
外部
這就是大多數東正教教堂的內部外觀。這是一種藝術風格,在一千年來沒有太大變化,甚至在整個東歐大部分地區都保持不變。
內部
讓我們再來看一些中世紀的中世紀教堂。
這是聖約翰教堂,建於4世紀初。從時間上講,它建於中世紀之前,但是在整個中世紀期間,教堂的風格相同。
聖約翰教堂
這是聖索菲亞大教堂,完成於537年,黑暗時代中期。不幸的是,穆斯林摧毀了基督教東正教壁畫(請參見上面的俄羅斯東正教教堂),伊斯蘭教不允許繪畫眾生,因此基督教藝術品被認為是褻瀆神靈的。該牆壁和天花板於15世紀得到修飾。
聖索菲亞大教堂
這是亞琛大教堂
電影中的中世紀顯得毫無生機,死氣沉沉,人民的生活單調乏味。但在實際的歷史上,中世紀並非如此。甚至中世紀取得的一些發展,是文藝複習的萌芽所在。(通過阿拉伯學者的大翻譯運動,希臘、羅馬時期的文化作品重新被歐洲人所拾起,這才有了後面的文藝複習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