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年前,最早的單細胞生物出現在地球上。
然後是多細胞生物、兩棲動物、哺乳動物……
一直很好奇,是什麼力量使得生命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直到我遇見了這本超硬核的進化科普神作——《生命進化的躍升》!
中講述了地球40億年生命史上的10個決定性突變,看的熊貓君目瞪口呆!
原來我們的生命,只差一點點就會天差地別!
看完書後,小編敢拍著胸脯保證:
你所有關於生命進化的疑問,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40億年前,海底熱泉偶然成為生命的起源之地;之後,DNA的複製密碼讓生命得以繁衍。
直到光合作用製造出氧氣,才解決了生命必需的能源問題;
接著,複雜細胞讓生命的構成變得複雜;
有性生殖打亂了遺傳組合,讓生命更為優秀;
運動擴大獵食範圍,讓生存變得容易;
眼睛成為生命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
熱血提升新陳代謝速率,以維持大腦消耗;
意識更是讓人類得以學習、思考以及成長;
而最後的最後,直到生命盡頭,你會發現死亡才是一切生生不息的奧秘所在……
生命起源,DNA,光合作用,複雜細胞,性,運動,視覺,熱血,意識和死亡。
書裡不僅從科學的層面,用超硬核專業的方式講解了這10件大事,
還清晰梳理了科學界的研究過程和理論發現,外加一些科學家們的小八卦……簡直是包羅萬象!
先來一個小例子,給大家嘗嘗鮮:我們從哪兒來。
要回答這個問題,恐怕得回到38億年前。
我們在高中課本中曾經學過,最早的生命誕生於「原始湯」(也就是地球上最原始的海洋)。
但有機分子都溶解在汪洋大海中,分子偶遇發生化學反應的概率實在太低了。
這時候,要提高相遇概率怎麼辦呢?用什麼東西把有機分子包起來或許不錯。
但用什麼包住會比較好呢?
答案竟然是石頭!(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該不會就是這個原理吧)
當然,這決不能是普通的石頭,而是位於深海海底、裡面帶有多孔結構的石頭。
這些石頭像滿是迷宮的房間,每個房間的大小就跟細胞的尺寸差不多!
在這種石頭裡,生命的化學反應情不自禁地發生了。甚至直到今天,還在我們體內發生著。
總而言之,地球上的生命已經進化了40億年。
但生命進化的過程並不是一成不變,順理成章地向前滾動;
而是在某個時間點忽然躍升,一路狂奔。
《生命進化的躍升》就從生命誕生伊始,
串聯不同的方面,勾勒出了生命進化的框架,並梳理了這一漫漫過程中的十大關鍵躍升。
除了目前科學界最認可的理論,書中也詳細介紹了每種科學理論發展的過程。
無數假說的催生、論證、推翻、再催生……
無數科學家相互批判質疑、爭論不休……
每一步都讓我們更加接近生命的真相。
這就使得我們的閱讀的過程中,不僅探索了生命進化的奧秘,也了解了這些宏大的科學課題,收穫感絕對爆棚!
另外,作者專業性和畫面感並重的寫法,對非專業又感興趣的讀者實在太友好了!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駕駛時光機回到30億年前的地球,降落在某個水邊的淺灘上。你會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應該是天空不是藍色的,而是陰暗朦朧的紅色,色調和火星很類似。寧靜的海洋反映著紅色的陰影,在這霧蒙蒙的環境中,因為太過朦朧以至於連太陽都看不清楚,但是氣候是溫暖的,讓人覺得十分舒服。
難怪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作者)在推薦這本書的時候說:
「它就像一座包裝精美的機械鐘,平時只看鐘面也夠用了。
但如果你拆開內殼,看到無數齒輪和擒縱機構譁譁轉動時,
哪怕你不懂原理,同樣也是感受到那種運轉的美感。」
小編一向對自己的閱讀速度很有自信,但這本書卻讓熊貓君肅然坐直,不敢快速讀完:
通暢好讀,但更值得細細品讀!
作者尼克·萊恩被《獨立報》稱為「我們時代最令人激動的科普作家之一」,
連比爾·蓋茨都被他的作品深深吸引,讀完了他的好幾本書!
這本《生命進化的躍升》曾獲得被稱為科普界諾貝爾獎的「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
還被《泰晤士報》《獨立報》等著名媒體評為年度最佳圖書!
這本書帶給熊貓君的除了震撼,還有深深的感動。
原來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著40億年間生命進化的烙印。
回到古老的起源時期,在偶然和必然之間,每個生命都是千萬億分之一的奇蹟。
生命的力量與奧秘,將我們這個洪荒的行星,轉變成宇宙中一座充滿生機的燈塔;
「命運之絲如此脆弱,我們何其有倖存在於此。」
如果你也對生命進化充滿興趣,想知道自己是如何成為橫亙40億年的奇蹟,
翻開這本《生命進化的躍升》,你會得到一個最詳盡、最震撼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