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兒科診室來了個令人影響深刻的的病人,一位媽媽帶著1歲多的寶寶過來檢查,說是寶寶最近輔食總是會吐,還有發燒的跡象。醫院馬上安排給孩子檢查,經過化驗,發現孩子的腸胃已經壞死,基本的運化能力都喪失了,寶媽抱著孩子哭個不停。醫生也覺得不可思議,孩子小小年紀怎麼就會腸胃壞死,經過仔細詢問寶媽關於飲食和生活方面的事情,得知孩子腸胃壞死都是家裡面人"作"出來的。
原來平時寶寶都是由爺爺奶奶帶,因為爸爸媽媽的工作比較忙碌,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帶小孩,就讓爺爺奶奶幫忙帶帶,減輕一下壓力。奶奶心疼孩子5個月就斷了母乳,每次給寶寶衝奶粉的時候就多放一點,想著多給寶寶補充營養,且孩子開始吃輔食後,經常變著花樣給小孩做各種營養湯類,比如排骨湯、雞湯等。沒有想到好心辦壞事了,就是因為過度給孩子補充營養,導致孩子出現脾胃虛弱的問題,腸胃負擔過重,出現腸壞死的跡象
一、兒科主任:孩子沒到3歲前,3種輔食不要碰,拖垮孩子的脾胃
1、榨果汁
父母都知道水果裡面含有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在寶寶吃輔食之後給寶寶吃適量的水果對身體十分有益處,。然而有些家長喜歡把水果榨成汁後給寶寶喝,想著自己方便,寶寶也不需要咀嚼,又能給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殊不知,水果經過榨汁之後,營養價值會大大降低,還會使糖分增加。寶寶喝太多果汁很容易腐蝕牙釉質,增加孩子的脾胃承受能力。
2、骨頭湯、雞湯等葷湯
寶寶的脾胃是比較的嬌嫩的,消化功能較差,而骨頭湯、雞湯等這類葷湯營養價值都很高,且湯料中溶解了大量的油,添加了大量的輔料,大大的超出了寶寶內臟的範圍,容易導致寶寶消化功能變弱,脾胃慢慢被拖垮。
3、蛋清
雞蛋的營養價值高,寶媽們都很喜歡讓小孩吃,但是蛋清含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質,寶寶腸胃消無法消化這豐富的營養成分,容易積食且引起過敏反應,所有不建議3歲以前寶寶吃。
二、記住3件事,寶寶脾胃強健,消化好
1、健脾消食
孩子的脾胃尚未發育好,消化功能較差,很容易消化不良導致積食,家長可以經常給孩子喝點內金紅果飲,用溫開水衝開或者拌到輔食粥裡,能幫助孩子清理腸道食物殘渣,消食導滯,減輕腸胃壓力,還能強健脾胃吸收功能,為孩子長身體打下堅實基礎。
2、奶粉要會衝
嬰兒奶粉一定要先放水再放奶粉,順序千萬別顛倒,尤其是要控制孩子的奶粉量,嚴格按照寶寶的年齡和奶粉包裝上的建議量給寶寶衝泡奶粉,不可過多或或少。奶粉太多容易導致孩子營養過剩,給脾胃加重負擔,奶粉太少會導致寶寶的營養不夠,容易營養不良。
3、輔食要循序漸進
①4-6個月:吃稀食、泥狀類食物,例如可以米糊、果蔬汁、菜泥、蛋黃泥等。
②7-9個月:由稀食、泥狀食物向丁狀和薄片狀轉變,例如可以吃肉末、水果片、爛麵條、粥等。
③10-12個月:慢慢向成人飲食過度,例如可以吃碎肉、碎菜、包子、饅頭片、肝泥等。
重點:1歲以前的寶寶輔食要單獨做,不能放任何的調味品,儘量不要熬骨湯、肉湯,榨果汁、蔬菜汁這些湯水。
三、此外,日常父母還需要做好2件事
1、鼓勵小寶寶多爬、多動,寶寶多動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幫助消化。6個月內還不會爬的嬰兒,可以讓他們躺下,你舉起他們的腳做蹬自行車的運動;6個月以上的幼兒,可以適當玩一些遊戲,跟著媽媽飯後散步。
2、寶媽經常寶寶揉肚子,能加快寶寶腸胃的蠕動,促進消化,寶寶食物堆積造成便秘。同時各位寶媽要注意:給寶寶揉肚子時,最好隔著衣服並保持同一方向揉,一般揉2到4分鐘即可,掌握好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