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的半導體光電智能探測器SOC研究

2020-11-30 電子產品世界

1 序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5150.htm

  本文所討論的智能探測器,是一種集成半導體光電探測器。它與傳統的半導體光敏器件相比,最為明顯的特點是系統集成,即將矽光電二極體與信號的放大、處理電路及輸出電路集成在一個晶片上,使得整個系統的可靠性明顯提高,體積大大減小,功耗和噪聲也大幅度減小,在批量生產的前提下,成本也較為低廉。它的另一個特點是技術含量較高,表現在:第一,需要設計一套CMOS兼容集成工藝流程,使它既能製造出合乎要求的光電二極體又能製造出CMOS模擬和數字電路。第二,工藝要求高。因為光電二極體陣列和外圍讀放電路集成在同一個晶片上,任何一部分出問題就會導致整個晶片報廢。因此,要求較高的成品率和工藝水平。第三,晶片要求設計精度較高,速度較快。在複印機、傳真機和海關檢測等領域,均已使用了功能類似的探測器晶片,但這些探測器晶片都是用於探測線條較粗的物體的。而本文研製的智能探測器要求探測直徑200微米左右的微細線條,這就要求它在設計上要有很高的靈敏度和讀出速度。

2 應用背景

  本文所研究的智能探測器SOC可被應用於光敏器件陣列的信號放大,和掃描輸出,也可用於其它多通道輸入信號的放大和串行輸出。它可以應用於食品安全檢測、工業CT等多種X射線檢測領域。圖1所示的X射線檢測系統是一個典型的應用範例。傳送帶以較高的速度將被探測的物體(比如說,食品、物品、行李箱等)依次從探測系統中穿過,探測系統自動識別有關信息並將其送入計算機進行處理。按圖中的處理步驟依次為:X射線機發出適當強度的X射線,此射線通過被探測物品後即變成載有圖像信號的射線,然後,載有信號的X射線通過某種特殊的晶體,變成可見光,可見光信號被智能探測器掃描接收,變成串行的電信號,此電信號根據需要,有可能還要進行一些放大,濾波等處理,再經過A/D變換後變成可以被計算機處理的數位訊號輸入計算機,在有關圖像處理和分析軟體的支持下即可在計算機上輸出需要的信息。這樣,自動探測系統就可以以較高的速度進行高精度大批量處理。

  

3 電路設計

  智能探測器電路設計採用了相關雙採樣(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CDS)的原理來降低噪聲。電路系統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每個電荷放大器處理通道由前端的積分器和後端的相關雙採樣組成。為了能夠對積分和讀出進行並行處理,在每一通道上,加入並行的兩個分支,每個分支的結構完全相同。每通道有兩個傳輸門TGA和TGB控制系統的採樣與讀出。當TGA導通時,TGB關閉,於是分支A被連接到輸出總線,64路分支A上的信號被移位寄存器掃描輸出。同時,分支B與輸出總線的聯繫將被切斷,64路分支B上的信號即進行積分與採樣。當TGB導通時,TGA關閉,情況正好相反,分支B輸出信號而分支A積分和採樣。於是,我們可以連續地進行積分,採樣和輸出。在有些情況下,這樣的處理,提高了信號處理速度。

  如圖2、圖3所示,當φREAD為低電平時,分支A積分和採樣,分支B讀出。首先,φRESET給出一個高電平復位脈衝,將積分器復位。然後φRESET信號變低,積分過程開始。首先,在積分剛剛開始時,分支A中的TG1導通,將積分器輸出信號採樣到電容C1上,此時的輸出信號包括失調及傳輸噪聲。然後,TG1關閉,積分繼續進行。在積分結束前,TG2導通,將積分器輸出信號採樣到電容C2上,此時的輸出信號包括信號電壓,失調及傳輸噪聲。在分支A進行積分及採樣的過程中,分支B中的傳輸門TG1與TG2一直關斷,因此,積分器輸出的變化不會影響到分支B採樣電容上供掃描輸出的信號。同時,分支A中的傳輸門TGA亦關斷,因此,移位寄存器的輸出信號也不會將分支A上的信號連接至輸出總線。

當φREAD由低電平轉變為高電平時,在分支A的採樣電容上儲存好的一對差分信號,將被連接至輸出數據總線Video1與Video2,並被移位寄存器掃描輸出,同時,分支B將進行對信號的積分和採樣。


相關焦點

  • 集成光電智能探測器SOC研究
    1 序言   本文所討論的智能探測器,是一種集成的半導體光電探測器。它與傳統的半導體光敏器件相比,最為明顯的特點是系統集成,即將矽光電二極體與信號的放大、處理電路及輸出電路集成在一個晶片上,使得整個系統的可靠性明顯提高,體積大大減小,功耗和噪聲也大幅度減小,在批量生產的前提下,成本也較為低廉。
  • 光電集成技術研究綜述
    ,近十年來一直是國際化合物半導體領域競相研究和開發的熱點,其中常規類型的紫外探測器已經趨於成熟。 紫外探測: 西方主要國家一直非常重視對寬禁帶半導體紫外雪崩光電探測器的研究,多年來投入了大量研究資源開展相應研究,並已湧現出許多先進成果。
  • 「半導光電」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介紹了國內外矽基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晶片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本課題組在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集成方向的研究進展,包括矽基雷射器、矽基光調製器、矽基發光器件與控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光電探測器與接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微環濾波器與溫控電路單片集成、單片集成矽光收發晶片等。
  • 淺析光電集成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三)寬禁帶半導體光電子器件及集成技術 寬禁帶半導體紫外探測器作為前沿技術,近十年來一直是國際化合物半導體領域競相研究和開發的熱點,其中常規類型的紫外探測器已經趨於成熟。 紫外探測: 西方主要國家一直非常重視對寬禁帶半導體紫外雪崩光電探測器的研究,多年來投入了大量研究資源開展相應研究,並已湧現出許多先進成果。
  • 最新論文|真空紫外光電探測器
    製備高選擇響應性和高抗輻射性VUV探測器的直接方法是使用超寬禁帶(UWB)半導體。與生產技術相對完備成熟的矽基探測器相比,UWB半導體探測器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量子效率、響應度、響應時間、光譜響應和探測等探測性能指標仍需提高。儘管如此,它們在VUV選擇性響應和對惡劣環境的耐受性方面的絕對優勢吸引了許多研究者的興趣。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些年,為了實現光電探測器的便攜化和可移植化,柔性光電探測器的設計與製備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柔性光探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敏感材料的敏感性與柔韌性要求越來越高。一維無機納米材料具有高的長徑比,各向異性特點明顯。其獨特的電子限域作用有利於電子和空穴能態保持分離,能有效延長載流子壽命,展現出優秀的光電特性。同時,線性的幾何結構,使得其對外力具有很好的彈性,導致在發生形變後,材料表面不會產生裂紋。
  • 應變光電子學:基於二維材料的光電探測器
    ,人們開始追求更高效的光學數據信號轉換技術,從筆記本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設備到光纖網際網路。然而,由於生長的複雜性、晶圓鍵合問題和熱損耗等問題,III-V材料(InGaAs,InP)與矽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並不兼容。另一方面,由於在外延生長過程中矽鍺界面存在缺陷和位錯中心,鍺光電探測器通常表現出較高的噪聲。儘管傳統半導體如Si/Ge和III-V的應變工程可以用來提高電子和光子器件的性能。通過誘導應變,外延生長技術可以改變電子帶結構,從而對遷移率產生積極的影響。
  • Nature Materials:拓撲半金屬光電探測器
    半金屬是指導帶和價帶之間相隔很窄的材料,能帶寬度介於金屬和半導體之間,費米能級附近電子的態密度接近於零,沒有帶隙。在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利用半導體材料製作高性能、低成本、集成程度高的PDs的技術已經成熟,但是可應用於光子能量較低的中遠紅外波段的PDs仍面臨許多挑戰。
  • 應變光電子學:基於二維材料的光電探測器
    圖1 一種應變控制的基於矽光子電路的二維光電探測器的設計圖源:喬治華盛頓大學現代社會對數據的需求一直在不斷增長,人們開始追求更高效的光學數據信號轉換技術,從筆記本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設備到光纖網際網路。光信號到電信號的轉換過程是由光電探測器來完成的,光電探測器是光網絡的關鍵組成部分。
  • 進展 | 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
    其中矽光子學,與成熟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製造工藝兼容,並且伴隨著各類有源、無源的矽基光子器件的實現逐漸成為短程光通信中最具前景的技術。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μm),但通訊窗口1.31和1.55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1.1μm以上的近紅外探測仍然是發展單片光電集成技術所面臨的難題。
  • 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獲進展
    其中矽光子學,與成熟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製造工藝兼容,並且伴隨著各類有源、無源的矽基光子器件的實現逐漸成為短程光通信中最具前景的技術。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 μm),但通訊窗口1.31 μm和1.55 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
  •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介紹了國內外矽基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晶片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本課題組在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集成方向的研究進展,包括矽基雷射器、矽基光調製器、矽基發光器件與控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光電探測器與接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微環濾波器與溫控電路單片集成、單片集成矽光收發晶片等。
  • 紅外光電探測器的新概念
    目前,由於軍事、民用和天文的快速發展,驅使紅外成像技術從初級階段的「黑白照片」 向中級階段的「彩色照片」過渡,其標誌是美國、法國、英國和德國等研製出了雙(多)色、多波段的三代紅外光電探測器。為追求更高階段的成像探測技術,未來還將繼續發展甚長波、雙色與多色和主被動雙模,以及探索在目標輻射入射方向上原位集成像素級分光和像素級偏振選擇等功能結構的紅外焦平面探測器。
  • 進展|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
    其中矽光子學,與成熟的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製造工藝兼容,並且伴隨著各類有源、無源的矽基光子器件的實現逐漸成為短程光通信中最具前景的技術。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μm),但通訊窗口1.31和1.55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1.1μm以上的近紅外探測仍然是發展單片光電集成技術所面臨的難題。
  • 湖南大學在基於鈣鈦礦微納半導體光電器件研究上取得系列進展
    光電探測器作為光電系統中接收端的核心器件,其性能指標直接影響到光電系統的整體性能。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鄒旭明副教授聚焦新型半導體材料光電器件的研究,近期取得了系列進展,在國際高水平刊物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傳統光電探測器存在靈敏度低、噪聲高、光譜帶寬不足、光學結構設計複雜等缺點。
  • 光電探測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光電探測器的分類有好多種,根據器件工作原理的不同或者根據器件對輻射響應方式的不同,光電探測器一般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熱探測器,還有一種是光子探測器。  光電探測器的工作原理  光電探測器的工作原理是基於光電效應,熱探測器基於材料吸收了光輻射能量後溫度升高,從而改變了它的電學性能,它區別於光子探測器的最大特點是對光輻射的波長無選擇性。
  • 聚燦光電: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籤訂新型氮化物智慧光電...
    一、協議的基本情況 (一)協議籤訂的基本情況 為了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應用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應用技術發展,以高性能新型氮化物光電器件與集成為主要對象,瞄準超越照明等創新應用領域,結合國家科技創新發展規劃中新型光電子器件與集成的前沿戰略需求,共同開展面向光通信的氮化物光電器件與集成研究。
  • 可用於高性能光電探測器的新型材料
    為了滿足這種光電元件日益增長的需求,工業界正在尋找新的半導體材料。它們不僅應該覆蓋廣泛的波長範圍,而且應該是便宜的。在德勒斯登開發的一種混合材料滿足了這兩個要求。德勒斯登亥姆霍茲研究中心(HZDR)的物理博士生Himani Arora證明了這種金屬有機框架可以用作寬帶光電探測器。由於它不含任何成本密集型的原材料,因此可以廉價批量生產。
  • 新型有機-無機複合薄膜光電探測器的研究
    10月16日消息,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沈國震教授領導的團隊立足於功能納米材料,結合有機導電聚合物高柔韌性、易成膜和一維無機半導體納米材料高載流子遷移率的優點,設計了基於P3HT和CdSe納米線網狀薄膜的柔性可見光探測器。
  • 美的攜手三安光電成立第三代半導體實驗室
    近日,美的集團宣布與三安光電旗下廈門市三安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下稱「三安集成電路」)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成立第三代半導體聯合實驗室,並於2019年3月26日在廣東佛山舉行了揭牌儀式。據悉,未來聯合實驗室將研發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晶片及其系統應用需要的智能高集成模塊等高新技術產品,並將其導入白色家電,合作方向將聚焦在GaN(氮化鎵)、SiC(碳化矽) 半導體功率器件晶片與IPM(智能功率模塊)的應用電路相關研發,並逐步導入白色家電領域。該聯合實驗室也將成為雙方合作的平臺和新技術科研成果的中試基地和產業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