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月球、火星、木星……近年來有哪些新發現?

2020-12-05 中國科普博覽

隨著深空探測和新時代天文學的飛速發展,我們對太陽系內外天體的認識也在發生著飛速的變化。近幾年,科學家們有哪些新發現呢?

月球:「水冰月」實錘

通過對月船1號搭載的月球礦物繪圖儀(簡稱M3)數據的分析,夏威夷大學的李帥團隊在月球南北緯70°以上的永久陰影區中確認發現了多處含有水冰的區域,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在月球發現水冰存在的直接證據。這一成果發表於2018年8月20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1]。

這一發現既證明了長久以來對月球極區永久陰影區中可能有水冰的猜測,也證實了月球並不像我們曾經認為的那樣是完全乾燥的。至此,月球終於加入了太陽系水冰大禮包,成為內太陽系中除了金星之外的最後一個確認發現水冰的大天體。

火星

1.地下冰層

2018年1月12日,《科學》雜誌發表了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Colin M. Dundas團隊的發現。他們通過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的影像和光譜數據,首次在火星中緯地區發現了大量純淨的地下水冰[3]。這些地下水冰層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追溯火星歷史上的氣候變化,也有望作為將來登陸火星的太空人和火星移民的補給來源。

2.複雜有機物

2018年6月8日,《科學》雜誌發表了來自NASA哥達德空間飛行中心Jennifer L. Eigenbrode團隊和NASA噴氣動力實驗室Christopher R. Webster團隊的兩篇論文。前者通過好奇號的鑽孔採樣數據分析,首次在火星的古老泥巖中發現多種噻吩(C4H4S)類和其他芳香族、脂肪族等複雜有機物[4];後者通過好奇號火星車對跨度達3個火星年(約6個地球年)期間的火星甲烷含量的觀測,證實火星上的甲烷含量有季節性變化[5]。這兩大發現雖然還不足以證明火星上曾經或者現在有生物存在,但也都不能排除生物成因的可能性。

3.冰下湖的發現

2018年7月25日,《科學》雜誌發表了義大利天體物理研究所的羅伯特·奧羅塞團隊的最新結果。他們通過火星快車號探測器的MARSIS雷達數據,發現火星南極的冰蓋之下1.5公裡深處很可能有液態鹽水湖,延伸範圍約有20公裡[6]。

越來越多的觀測結果告訴我們,火星、穀神星、木衛二、木衛三、土衛二、土衛六,甚至冥王星…它們的冰層之下很可能都有鹽水湖泊或海洋,太陽系並不是乾涸的沙漠,而是蘊藏著數不清的生命之源。

木星:朱諾號的捷報

2018年3月8日,《自然》雜誌一次發表了四篇論文,介紹了朱諾號前6個周期的探測結果。通過這些探測數據,我們對木星的重力場、內部結構、中低緯的條帶、南北極的氣旋都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7-10]。

轉眼,朱諾號順利工作了3年半,還在繼續為我們揭開更多關於遙遠、神秘而氣象磅礴的木星的秘密。

來自遙遠星系的使者:「冰立方」探測到中微子

2017年9月22日,「冰立方」團隊探測到了一次極高能中微子事件,在這顆中微子的來源方向上,剛好有一個正處在活躍狀態的「耀變體」(blazar),科學家們認為這就是本次觀測到的極高能中微子的源頭——這是人們首次確認中微子的銀河系外來源體。在此之前,人類只確認過兩個中微子源天體:太陽和超新星1987A。由於中微子是宇宙射線作用的產物之一,因此這也意味著這很可能是人們首次找到宇宙中高能射線的來源體。這一結果發表於2018年7月13日的《科學》雜誌[11]。

中微子這種極輕極小的粒子極難被探測到,探測到本次中微子事件的裝置叫做「冰立方」(IceCube):在南極厚厚的冰層之下1450-2450米之間的不同深度處,安置了60個用於探測中微子產物信號的光學傳感器,構成了一個大約覆蓋一立方公裡範圍的傳感器陣列。

事實上,在冰立方團隊9月22日探測到中微子之後,是包括專門監測高能伽馬射線的費米衛星、美國的 「央斯基甚大陣」 射電望遠鏡、日本的 「昴星團」光學望遠鏡等多種觀測手段和儀器加入了進來,一同尋找和確認來源,才最終鎖定了這個耀變體。因此,這次中微子事件也標誌著多信使天文學新的裡程碑。這一成果入選了《科學》雜誌的「2018年十大突破」榜單[12]。

當然,這些其實只是近年來科學發現的冰山一角,而且,科學家們還在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的未知之謎。

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1] Li, S., Lucey, P. G., Milliken, R. E., Hayne, P. O., et al. (2018). Direct evidence of surface exposed water ice in the lunar polar reg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5(36), 8907-8912.[2] https://www.nasa.gov/feature/ames/ice-confirmed-at-the-moon-s-poles[3] Dundas, C. M., Bramson, A. M., Ojha, L., et al. (2018). Exposed subsurface ice sheets in the Martian mid-latitudes. Science, 359(6372), 199-201.[4] Eigenbrode, J. L., Summons, R. E., Steele, A., et al. (2018). Organic matter preserved in 3-billion-year-old mudstones at Gale crater, Mars. Science, 360(6393), 1096-1101.[5] Webster, C. R., Mahaffy, P. R., Atreya, S. K., et al. (2018). Background levels of methane in Mars』 atmosphere show strong seasonal variations. Science, 360(6393), 1093-1096.[6] Orosei, R., Lauro, S. E., Pettinelli, E., et al. (2018). Radar evidence of subglacial liquid water on Mars. Science, 361(6401), 490-493.[7] Adriani, A. et al. (2018). Clusters of cyclones encircling Jupiter’s poles. Nature 555, 216–219.[8] Kaspi, Y. et al. (2018). Jupiter’s atmospheric jet streams extend thousands of kilometres deep. Nature 555, 223–226.[9] Iess, L. et al. (2018). Measurement of Jupiter’s asymmetric gravity field. Nature 555, 220–222.[10] Guillot, T. et al. (2018). A suppression of differential rotation in Jupiter’s deep interior. Nature 555, 227–230.[11] IceCube Collaboration. (2018). Multimessenger observations of a flaring blazar coincident with high-energy neutrino IceCube-170922A. Science, 361(6398), eaat1378.[12]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2/6421/1346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haibaraemily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相關焦點

  • 不僅是月球、火星、木星,中國要探測太陽系的星辰大海
    今年按照計劃,我們要到月球上採樣返回,我們選擇了一個點,離阿波羅採樣一千多公裡以外,在那裡有很多新發現,我們一定要採到那個地方的樣品,準備著陸在那。著陸以後,用電鏟採取土壤樣品,還要打鑽取樣,把所有樣品裝回錐形返回艙裡面,由月面起飛離開,因為沒有那麼多動力,返回艙自己回不來。幸好我們有一個飛船繞著月球飛,返回艙可以跟飛船交匯對接,整個過程完全自動的,人工沒辦法幹預,對接後飛船會帶著返回艙返回地球。
  • 火星和木星之中為什麼有小行星帶?
    在紅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軌道之間存在小行星的數目有近50萬顆,為什麼在火星和木屋軌道之間會有如此龐大的小行星群而不是一顆大行星呢?
  • 科學菌:2020年雖然艱難,但不平凡,人類在太空有哪些新發現?
    在多災多難的一年裡,天文學家依舊在很多新技術上取得突破。在2020年,人類將探測器送往火星,在宇宙各地採樣帶回地球,發現了其他星球的未知現象。 讓我們一同回顧,精彩的——太空2020!
  • 科學家發現,火星扮演著月球失散已久的孿生兄弟的守護者角色
    由AOP天文學家領導的國際行星科學家團隊發現,一顆小行星的蹤跡與火星非常相似,位於火星後面。小行星可能是一塊古老的碎片,可以追溯到形成月球和太陽系中火星和地球等其他巖石行星的巨大撞擊事件。這項發表在《伊卡洛斯》(Icarus)雜誌上的研究對於尋找與我們自己的星球相關的原始物體也具有意義。
  • 住月球旅館,逛火星水手大峽谷,看木星的極光,和土星大光環自拍
    如果月球上有酒店房間可以選擇,那麼窗戶朝向地球的房間一定是很昂貴的「地景房」。在月亮酒店欣賞地球將是旅途中最難忘的感受之一。你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是你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的三倍大,而且更明亮,就像一個藍色的大玻璃珠。
  • ...月過三星」、世界級盾構機、月球表面、「超級大陸」、木星
    月亮,古稱太陰,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木星、土星和火星是太陽系的三顆行星。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從2020年1月起,火星、木星、土星就出現在東南方天空,每天日出前都能看到三星「連線」的現象。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這三顆明亮的行星依然在天空呈近乎一條直線排列,只是相互間的排列位置發生了變化。
  • 木星和土星有多少顆衛星 天王星有多少顆衛星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10月7日宣布,天文學家發現20顆新的土星衛星,這讓土衛數量增加至82顆,超過木星的79顆衛星,成為太陽系中衛星最多的行星,那麼這些太陽系有哪些行星?又各有多少顆衛星呢?
  • 木星和土星的新驚喜與月球的乾旱
    卡西尼號在土星最後一次潛入地球內部之前已經繞土星運行了13年,而朱諾已經在木星軌道運行了兩年半。一位研究人員說,所收集的數據「非常寶貴,但也很混亂」。朱諾和卡西尼宇宙飛船從巨大的氣體行星木星和土星發回的最新數據已經挑戰了許多關於我們太陽系中的行星如何形成和行為的現有理論。加州理工學院的大衛史蒂文森說,詳細的磁力和重力數據「非常寶貴,但也令人困惑」,他將在本周的2019年美國物理學會3月波士頓會議上介紹這兩項任務的最新情況。
  • 火星又有新發現?NASA:火星疑似發現「圓月彎刀」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天文壇」,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國上月球的背面發射了嫦娥4號,於今年1月3號的時候,也成功的登陸到了月球的背面
  • 火星小行星101429 可能是我們月球的替身
    木星以其許多特洛伊小行星而聞名,但實際上火星也... 據外媒報導,特洛伊小行星跟某些行星有著相同的軌道,它們要麼在行星前面要麼在行星後面。木星以其許多特洛伊小行星而聞名,但實際上火星也有一些。其中一個火星同伴--小行星(101429)1998 VF31--可能是我們月球的替身。
  • 如今火星看上去很明亮,那麼在火星上看地球也一樣嗎?看月球呢
    而火星是除了金星之外距離我們最近的行星,也是表面環境和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其距離最近地球的時候只有5500萬公裡,因此世界各航天大國都把火星作為重要的探索對象。從地球上目視火星是很明亮的,而今年正是火星衝日的時節,正是距離地球很近的時候,所以如今的時節火星看上去更明亮一些,它就是我們在晚上抬頭看見南邊星空中很明亮的那顆泛著紅光的大星。
  • 月球竟然可能是人造物?關於月球,無法解釋的離奇現象
    ,他隨便撿起一顆巖石,帶回地球後發現有36億歲,很多標本普遍都在四十幾億歲。那麼有哪些不一樣呢?氦3在地球上非常非常稀有,有大概只有半噸。但在月球上,現在已經探知的就有大概一百萬噸之多。除了氦3以外,科學家還在月球上發現了純鐵,把這些純鐵顆粒放到地球的環境裡7年之久竟然沒有生鏽。而且這種純鐵是不可能自然形成的,現在這些都無法解釋。如果月球真的是一個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產生的地球碎片,並且分離出來後地球轉的話,那他兩個的成分應該是差不多的,但事實卻剛好相反。
  • 一顆跟著火星轉的小行星,可能是月球早年失散的「雙胞胎」
    在火星軌道內,科學家注意到有一顆小行星緊緊跟隨,但成分卻與一般小行星不同,反而和月球驚人匹配眾所皆知,在木星穩定的L4與L5拉格朗日點內便攜帶了數千顆特洛伊群小行星(這些小行星與木星的引力在拉格朗日點達到平衡),不過除了木星,海王星、火星、地球等天體也都有特洛伊小行星,比如海王星的特洛伊小行星2001 QR322,或者最近發現的火星特洛伊小行星(101429) 1998 VF31。
  • 這顆繞著火星運轉的小行星,或許是月球的其中之一
    據一份新聞稿稱,在火星的偏心軌道上有一顆小行星,名為(101429)1998 VF31,它的成分與一般小行星不同,反而和月球驚人地匹配。特洛伊群小行星(Trojans asteroid)是指一群共享行星軌道、與行星一起圍繞著太陽運行的特殊小行星,科學家對這種小行星相當感興趣,因為它們通常帶有太陽系演化早期的物質。
  • 火山在木星的「月球」Io上燃燒氣體
    是什麼在木星的月球Io上產生了沸騰的氣態氣氛?科學家認為他們終於有了答案:火山。艾奧是太陽系中火山活動最活躍的世界,是四個伽利略衛星之一(伽利略在17世紀發現的木星的四個最大衛星),也是地球上已知的79顆人造衛星之一。
  • 神秘「幽靈行星」,隱藏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或是不明飛行物來源地
    在人們印象裡,地球離火星很近,離木星卻感覺很遙遠。12(a=1.8),木星對應的數卻是48(a=5.2)、這樣算來,火星跟木星中間還有一個數24(a=2.8)、而這個存在於火星與木星中間的行星,被推測出來,但是長久以來卻不見蹤影!
  • 小行星帶為什麼只存在火星與木星之間
    在美麗的銀河系中,太陽系作為已知的一個單恆星星系系統已經存在了非常長的時間了,在這單恆星系統中八大行星衛星和無數的小行星等都在圍繞著太陽進行著公轉,它們都處於既定的軌道之間,然而看似毫無特殊之處的行星軌道之間卻有一點顯得非常有趣,且令人感到非常詫異,那就是處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 為什麼只有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
    在美麗的銀河系中,太陽系作為已知的一個單恆星星系系統已經存在了非常長的時間了,在這單恆星系統中八大行星衛星和無數的小行星等都在圍繞著太陽進行著公轉,它們都處於既定的軌道之間,然而看似毫無特殊之處的行星軌道之間卻有一點顯得非常有趣,且令人感到非常詫異,那就是處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這片小行星帶區域就像當初王母娘娘分開「牛郎與織女」的那條銀河隔絕在火星木星之間。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金星和木星有哪些秘密?對地球有何影響?
    而在1988年,蘇聯宇宙物理學家阿列克塞·普斯卡夫則宣布:金星上也存在「人面石」,這一點與火星一樣。聯繫到金星上發現的作為警告標誌的垂淚的巨型人面建築——「人面石」,科學家推測,金星與火星是一對難兄難弟,都經歷過文明毀滅的悲慘命運。科學家還說,800萬年的金星經歷過地球現今的演化階段,應該有智能生物的存在。
  • 木星和月球都在保護地球,難道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
    太陽系內質量較大的行星在某種意義上都有保護作用,例如本問題中所說的木星,排在火星軌道外側,因此好多太空碎片在向近日行星運動的時候,經過木星龐大的身軀,在引力作用下,天體碎片大部分都會直接一頭撞向木星。但是木星作為氣態巨行星,主要都是由氣體組成,在表面上難以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