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跟著火星轉的小行星,可能是月球早年失散的「雙胞胎」

2020-11-08 十輪網

在火星軌道內,科學家注意到有一顆小行星緊緊跟隨,但成分卻與一般小行星不同,反而和月球驚人匹配。科學家指出,這顆分類屬於特洛伊群小行星的天體,有可能來自早期月球的分裂。

特洛伊群小行星(Trojans asteroid)是指一群共享行星軌道、與行星一起圍繞著太陽運行的特殊小行星,就像一群綿羊跟隨著牧羊人。科學家對這種小行星相當感興趣,因為它們通常帶有太陽系演化早期的物質。

眾所皆知,在木星穩定的L4與L5拉格朗日點內便攜帶了數千顆特洛伊群小行星(這些小行星與木星的引力在拉格朗日點達到平衡),不過除了木星,海王星、火星、地球等天體也都有特洛伊小行星,比如海王星的特洛伊小行星2001 QR322,或者最近發現的火星特洛伊小行星(101429) 1998 VF31。

一個阿爾馬格天文館團隊這些年來一直在關注火星的特洛伊小行星,為了解這些小行星的組成,研究人員利用安裝在甚大望遠鏡(VLT)的X-SHOOTER光譜儀,分析小行星反射太陽光的光譜,將其與其他已知組成的太陽系天體進行光譜比較後,可以判斷小行星是由類似地球等巖石行星的物質構成、還是由碳組成、或像來自外太陽系的天體富含水物質。

然而分類途中卻卡關了。研究人員發現位於火星L5拉格朗日點的小行星101429,其光譜與任何類型的隕石或小行星光譜都不匹配,研究人員只好將配對範圍擴大,沒想到,這顆小行星從火山口到山脈組成都與我們的月球匹配。

對此,團隊認為有3種可能,第一種說法是(101429) 1998 VF31小行星只是個普通隕石,但因暴露在太陽輻射下數億年、歷經太空風化作用而長成類似月球的外觀。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小行星其實來自月球,太陽系剛誕生時星系內還充滿碎片,彼此碰撞司空見慣,而當月球形成時,可能有其他碎片撞擊月球,混合月球成分後形成小行星、然後被困在火星的軌道內。第三種說法則表示小行星來自火星。

尋找這些近地小天體將是建設中的薇拉·魯賓天文臺任務之一,該天文臺準備展開迄今為止最野心心勃勃的太陽系調查,預計未來發現的小行星數量是現今10倍。新論文發布在《Icarus》期刊。

(首圖來源:AOP)

相關焦點

  • 一顆尾隨在火星之後的小行星實際上可能是我們月球被盜的孿生兄弟
    科學家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詳細地觀察到一顆尾隨在火星引力後面的遙遠小行星,而這張近距離特寫顯示了驚人的相似之處——這引發了一些關於該物體的遠古起源的有趣問題。不過,看起來101429和尤裡卡族並不是親戚,分析結果顯示,101429的光譜與一顆離地球更近的衛星相吻合。天體化學家加林·鮑裡索夫解釋說:「這顆小行星的光譜似乎與月球上那些有暴露的基巖,如隕石坑內部和山脈的地方完全吻合。」
  • 火星小行星101429 可能是我們月球的替身
    據外媒報導,特洛伊小行星跟某些行星有著相同的軌道,它們要麼在行星前面要麼在行星後面。木星以其許多特洛伊小行星而聞名,但實際上火星也... 據外媒報導,特洛伊小行星跟某些行星有著相同的軌道,它們要麼在行星前面要麼在行星後面。木星以其許多特洛伊小行星而聞名,但實際上火星也有一些。
  • 科學家發現,火星扮演著月球失散已久的孿生兄弟的守護者角色
    由AOP天文學家領導的國際行星科學家團隊發現,一顆小行星的蹤跡與火星非常相似,位於火星後面。小行星可能是一塊古老的碎片,可以追溯到形成月球和太陽系中火星和地球等其他巖石行星的巨大撞擊事件。這項發表在《伊卡洛斯》(Icarus)雜誌上的研究對於尋找與我們自己的星球相關的原始物體也具有意義。
  • 火星同伴——小行星(101429)1998 VF31可能是月球的替身
    火星同伴--小行星(101429)1998 VF31可能是月球的替身(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特洛伊小行星跟某些行星有著相同的軌道,它們要麼在行星前面要麼在行星後面木星以其許多特洛伊小行星而聞名,但實際上火星也有一些。其中一個火星同伴--小行星(101429)1998 VF31--可能是我們月球的替身。北愛爾蘭阿馬天文臺和天文館(AOP)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小組在一項新研究中近距離觀察了小行星101429的組成並將其跟我們的月球鄰居聯繫起來。
  • 這顆繞著火星運轉的小行星,或許是月球的其中之一
    據一份新聞稿稱,在火星的偏心軌道上有一顆小行星,名為(101429)1998 VF31,它的成分與一般小行星不同,反而和月球驚人地匹配。特洛伊群小行星(Trojans asteroid)是指一群共享行星軌道、與行星一起圍繞著太陽運行的特殊小行星,科學家對這種小行星相當感興趣,因為它們通常帶有太陽系演化早期的物質。
  • 最新發現:那顆追著火星屁股跑的小行星,為何長得像極了月球?
    那顆並命名為:(101429)1998 VF31的小行星,是一顆追隨在火星身後,與其同軌的特洛伊小行星。可作為L5火星特洛伊小行星群的其中一員,它卻獨立鶴群,看起來似乎有點不一樣!而其中一顆大型的小行星(星體),先後撞擊了月球和其他行星,而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一部分碎片,恰好落入火星的L5拉格朗日點位置,然後被其捕獲,讓它101429成為了火星特洛伊小行星群的一部分。
  • 追著火星屁股跑的那小行星,為何長得如此像月球?真是雙胞兄弟?
    那顆並命名為:(101429)1998 VF31的小行星,是一顆追隨在火星身後,與其同軌的特洛伊小行星。可作為L5火星特洛伊小行星群的其中一員,它卻獨立鶴群,看起來似乎有點不一樣!在北愛爾蘭AOP天文臺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中,出現了一個讓天文學家們很意外的情況。
  • 一顆小行星 轉著轉著就把自己轉沒了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一幅圖像揭示了一顆小行星的逐漸自我毀滅的過程,它噴射出的塵埃物質形成了兩條細長的彗星狀尾巴。NASA公布了一張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圖片,顯示了一顆小行星正在撕裂自己的過程。之所以走上這條自我毀滅的道路,是因為這顆小行星自旋的速度太快了。
  • 火星兩顆衛星極可能是火星俘獲的小行星,火衛一是太陽系最暗衛星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有的行星並沒有衛星,比如水星和金星就沒有衛星;有的行星擁有的衛星數量很少,比如我們地球,只有月球這一顆天然衛星,比如地球的鄰居火星擁有兩顆衛星。火衛一和火星我們地球雖然只擁有一顆衛星,但是個頭卻不小,月球的直徑達到了3476千米,在太陽系所有衛星家族中月球的個頭排名第五位,僅次於木衛三、土衛六、木衛四和木衛一這四顆衛星。
  • 月球竟然可能是人造物?關於月球,無法解釋的離奇現象
    今天跟大家聊聊月球的話題。月球是從哪來的?現在有幾個比較主流的說法。第一個猜測:孿生假說這種說法認為,地球在形成的時候,月球跟著地球是同時形成的。第二個猜測:小行星撞擊說這種說法認為,有一顆跟火星差不多大的小行星撞到了地球
  • 火星與木星之間為什麼會有小行星帶?科學家:那可能是一顆行星
    那就是本來在火星和木星為什麼會存在小行星帶?有些學者提出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可能是一顆和地球大小的行星碎裂的結果。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是一個行星碎裂而來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存在著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其他行星之間的距離都處在一個平均值內,但是唯獨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著一個比較大的空隙。
  • 如果月球是地球的「地衛一」,那地球有沒有可能擁有「地衛二」?
    地球和月球一顆行星如果擁有的衛星數量很多,通常就會對衛星進行編號,比如火星的兩顆衛星分別被稱為「火衛一」和「火衛二」,而像土星那樣擁有那麼多的衛星,那麼編號就可以編到「土衛八十二」了,這種編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將來又發現了衛星
  • 火星小行星101429:或是月球 「失聯已久的孿生兄弟」
    特洛伊小行星跟某些行星有著相同的軌道,它們要麼在行星前面要麼在行星後面。木星以其許多特洛伊小行星而聞名,但實際上火星也有一些。其中一個火星同伴--小行星(101429)1998 VF31--可能是我們月球的替身。北愛爾蘭阿馬天文臺和天文館(AOP)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小組在一項新研究中近距離觀察了小行星101429的組成並將其跟我們的月球鄰居聯繫起來。
  • 火星也有衛星,其中一顆最終會被火星「碾碎」,另一顆將遨遊太空
    洛希極限是科學家洛希提出的概念,即衛星環繞一顆行星時,如果在洛希極限之內,就會產生一個「重力潮」。如「重力潮「超強,質量較大的行星甚至會將質量小的衛星「碾碎」,墜落至質量較大的星球上。正常來講,衛星環繞火星已可能運行了45億年,應處於洛希極限外的標準,要不就早已撞向火星,不必等到人類看到它以後,才表演向火星隕落戲碼。
  • 其實,月球並沒有繞著地球轉
    這一理論的證據如下:     地球與月球的直徑和質量比相差不大。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直徑的四分之一,月球質量是地球質量的八十分之一。         但是,將月球看作地球的衛星不符合「類地行星」的規律特點。「類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其特點之一是衛星較少。
  • 月球異常!月球最大隕石坑下的「巨大」沉積物是古代小行星金屬
    美國宇航局的數據顯示,月球上最大的隕石坑隱藏著40億年前小行星撞擊時留下的遠古金屬。美國宇航局在月球表面一個1200英裡寬的隕石坑下發現了一團神秘的物質。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隕石坑,深達數英裡。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繞著地球轉的迷你月球,直徑3.5米
    綜合外媒報導,2020年2月有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小行星,觀察後發現它的軌道以地球為中心,隨後一個由23名天文學家所組成的國際團隊對其展開深入調查,確認其是自然物體而非太空垃圾,正式命名為「2020 CD3」,成為繼「2006RH12」後,第二顆被發現的地球臨時衛星。
  • 火衛一是外星人的火星飛船?
    實際上俄方這次飛行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直接軟著陸和探測火星本身,而是直接對準火星的最大衛星火衛一,進行軟著陸並且取樣返回。如果能夠順利實現,那麼將是月球取樣之外的第二個被取樣的外星球。當時俄方的取樣飛船上有對火衛一的土壤進行研磨篩分進行深度分析的儀器。而且還攜帶了國際行星協會的一套深空生命測試裝置。而螢火一號當時預計可以被釋放進入火星環繞軌道長期探測。
  • 兩名印度少年有了驚人發現,在火星附近發現了一顆繞行小行星
    來自印度西部的一對十幾歲的女學生最近有了驚人的發現,在一個聯合項目中,她們令人震驚地發現了一顆繞火星運行的未被確認的小行星。當時,這兩個年輕人正在參與由印度太空和美國宇航局下屬的科學家組織國際天文搜索合作組織(IASC)進行的小行星搜索活動。
  • 小行星帶前身可能是一顆擁有比人類更高級文明的行星?
    小行星帶形成是高級文明戰爭的結果,而其前身可能是一顆擁有比人類更高級文明的行星?小行星帶是木星與火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這是太陽系中小行星最為密集的區域,據估計有高達50萬顆小行星。當然小行星帶上也有些是很大的天體,比如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穀神星,但大部分很小,只有塵埃大小。小行星帶的成因被認為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這個區域內的塵埃、氣體吸積形成較大的星子,但是由於木星的存在以及木星形成初期的軌道遷徙,這些星子沒有像其他行星一樣繼續積累形成更大的天體,因此小行星帶被認為是原始太陽系的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