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小行星101429:或是月球 「失聯已久的孿生兄弟」

2021-02-15 科學室兒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特洛伊小行星跟某些行星有著相同的軌道,它們要麼在行星前面要麼在行星後面。木星以其許多特洛伊小行星而聞名,但實際上火星也有一些。其中一個火星同伴--小行星(101429)1998 VF31--可能是我們月球的替身。北愛爾蘭阿馬天文臺和天文館(AOP)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小組在一項新研究中近距離觀察了小行星101429的組成並將其跟我們的月球鄰居聯繫起來。行星科學家們使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超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上的X-shooter攝譜儀觀察了陽光如何從小行星表面反射。他們對這些數據進行了分析並將其跟其他已知的天體進行了比較。早前對這顆小行星的觀察使得研究小組認為它可能跟一種常見的隕石有相似的成分。這顆小行星以相同的軌道尾隨在火星後面。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Apostolos Christou在周二的一份聲明中說道:「讓他們吃驚的是,他們發現跟我們最接近的天體的光譜最匹配的不是其他小天體,而是我們的近鄰--月球。」那麼這顆小行星的起源故事是什麼呢?研究人員提出了幾種可能。它可能跟普通的隕石很相似,但它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磨損了。它也可能是月球的一大塊。Christou稱其是在月球被大型小行星撞擊時進入了仍可能還在形成的火星的軌道並被困在了它的特洛伊雲中。第三種觀點則認為,這顆小行星是通過類似的撞擊場景從火星上被撞下來的。Christou將這個概念描述為「也許更有可能」。

相關焦點

  • 一顆尾隨在火星之後的小行星實際上可能是我們月球被盜的孿生兄弟
    這顆被稱為(101429)1998 VF31的小行星是共享火星軌道的特洛伊小行星群的一部分我們所知道的大多數特洛伊小行星與木星的軌道相同,但其他行星也有它們,包括火星和地球。使(101429)1998年VF31(以下簡稱「101429」)有趣的是,在這顆紅色行星的尾隨木馬(火星繞太陽運行時緊隨其後的木馬)中,101429似乎是獨一無二的。
  • 科學家發現,火星扮演著月球失散已久的孿生兄弟的守護者角色
    由AOP天文學家領導的國際行星科學家團隊發現,一顆小行星的蹤跡與火星非常相似,位於火星後面。小行星可能是一塊古老的碎片,可以追溯到形成月球和太陽系中火星和地球等其他巖石行星的巨大撞擊事件。這項發表在《伊卡洛斯》(Icarus)雜誌上的研究對於尋找與我們自己的星球相關的原始物體也具有意義。
  • 火星小行星101429 可能是我們月球的替身
    據外媒報導,特洛伊小行星跟某些行星有著相同的軌道,它們要麼在行星前面要麼在行星後面。木星以其許多特洛伊小行星而聞名,但實際上火星也... 據外媒報導,特洛伊小行星跟某些行星有著相同的軌道,它們要麼在行星前面要麼在行星後面。木星以其許多特洛伊小行星而聞名,但實際上火星也有一些。
  • 火星同伴——小行星(101429)1998 VF31可能是月球的替身
    火星同伴--小行星(101429)1998 VF31可能是月球的替身(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特洛伊小行星跟某些行星有著相同的軌道,它們要麼在行星前面要麼在行星後面木星以其許多特洛伊小行星而聞名,但實際上火星也有一些。其中一個火星同伴--小行星(101429)1998 VF31--可能是我們月球的替身。北愛爾蘭阿馬天文臺和天文館(AOP)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小組在一項新研究中近距離觀察了小行星101429的組成並將其跟我們的月球鄰居聯繫起來。
  • 追著火星屁股跑的那小行星,為何長得如此像月球?真是雙胞兄弟?
    那顆並命名為:(101429)1998 VF31的小行星,是一顆追隨在火星身後,與其同軌的特洛伊小行星。可作為L5火星特洛伊小行星群的其中一員,它卻獨立鶴群,看起來似乎有點不一樣!在北愛爾蘭AOP天文臺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中,出現了一個讓天文學家們很意外的情況。
  • 最新發現:那顆追著火星屁股跑的小行星,為何長得像極了月球?
    那顆並命名為:(101429)1998 VF31的小行星,是一顆追隨在火星身後,與其同軌的特洛伊小行星。可作為L5火星特洛伊小行星群的其中一員,它卻獨立鶴群,看起來似乎有點不一樣!從101429反射的太陽光光譜顯示:101429長得像極了地球的衛星——月球,兩個完全不搭邊的太空天體,在數據顯示下,卻看起來一模一樣,包括暴露於太陽光下的巖石、隕石坑和內部的山脈。它活脫脫就像小時候就被火星偷抱走的月球胞胎兄弟。
  • 火星可能奪走了地球的衛星?太陽系的早期,一場撞擊改變了局面
    不過,最近的研究表明:月球可能曾經擁有一個「孿生兄弟」,但是,它如今已經成為了火星的追隨者,在幾千萬到幾億公裡外漂泊。這顆小天體,被命名為(101429)1998 VF31(以下簡稱'101429'),目前正在火星的第五拉格朗日點隨著火星公轉。最新的研究表明,它很可能曾經是跟隨地球的「馬仔」。101429是一顆特洛伊小行星。
  • 這顆繞著火星運轉的小行星,或許是月球的其中之一
    據一份新聞稿稱,在火星的偏心軌道上有一顆小行星,名為(101429)1998 VF31,它的成分與一般小行星不同,反而和月球驚人地匹配。特洛伊群小行星(Trojans asteroid)是指一群共享行星軌道、與行星一起圍繞著太陽運行的特殊小行星,科學家對這種小行星相當感興趣,因為它們通常帶有太陽系演化早期的物質。
  • 一顆跟著火星轉的小行星,可能是月球早年失散的「雙胞胎」
    在火星軌道內,科學家注意到有一顆小行星緊緊跟隨,但成分卻與一般小行星不同,反而和月球驚人匹配科學家指出,這顆分類屬於特洛伊群小行星的天體,有可能來自早期月球的分裂。特洛伊群小行星(Trojans asteroid)是指一群共享行星軌道、與行星一起圍繞著太陽運行的特殊小行星,就像一群綿羊跟隨著牧羊人。科學家對這種小行星相當感興趣,因為它們通常帶有太陽系演化早期的物質。
  •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
    火星雖然距離地球最遠達4億公裡,但它已經是太陽系中離地球較近的行星。天文學家數年來的觀測研究和火星探測器發現的大量證據表明,地球在太陽系的這個鄰居,擁有著與地球極為相似的自然特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火星就像是地球的一個孿生兄弟。   就像大航海時代人們對於新大陸的努力探索,當人類的科技觸角伸向太空,對於這個地球「孿生兄弟」的好奇與興趣與日俱增。
  • 我們的太陽是否有一個失散已久的孿生兄弟?
    根據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上的最新研究結果,我們假想的太陽孿生兄弟失散已久,但我們依舊可以從奧爾特雲外層存在的大量物質中找到這顆孿生兄弟的蹤跡。所以,太陽的假想的孿生兄弟也早已被推得很遠很遠。  一個流行的理論認為,奧爾特雲的誕生跟太陽系形成過程中留下的殘骸有關,行星會把物體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但是,這個模型難以重現奧爾特雲中已經觀測到的離散盤天體比例。而我們的模型可以解釋這個比例。
  • 地球孿生兄弟,火星曾遭遇過戰爭或小行星撞擊?古老文明被摧毀!
    火星位於八大星系之一,被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一年為687天,白天最高可達零上22℃,夜晚溫度最低為零下87℃火星的形成:來自於太陽系超心星爆發而形成大約經歷了46-47億年,表面的火星出現了大量坑窪,這些坑窪有三種可能。
  • 中國獨有,火星的孿生兄弟,揭秘柴達木盆地
    ,收集到關於火星的地形地貌等各種科學信息,用來更好的研究火星。,聽起來就風馬牛不相及,為何說二者是孿生兄弟了?1964年,美國發射了火星探測器「水手4號」,成功抵達了火星並實現「飛掠」,傳回了第一張火星照片。
  • 太陽有個失散多年的孿生兄弟,真的假的?
    儘管如此,它與孿生兄弟太陽,在我們的太陽系留下了至今存在的印跡,即奧爾特雲,它存在於太陽系的邊界處,呈球狀籠罩著太陽,內部彗星和星際巖石大量存在。奧爾特雲非常奇特,不像太陽系內層的行星和小行星,它們圍繞著太陽,形成了一個扁平的碟狀結構。奧爾特雲在太陽系的各個方向,它們由殘骸物質形成了一個大的中空球體,包裹著太陽。
  • 14年孤獨的火星之旅,她在失聯之前,曾經傳回一張「自拍照」
    十八年前美國邀請全美中小學生,給兩輛火星車取名字,最後一位9歲女孩從中脫穎而出,這才有了「機遇號和勇氣號」這對孿生姐妹。,還有一連串的沙塵暴,曾經多次與人類失聯,但最終都成功再次被喚醒,並積極將火星照片傳回地球。
  • 登陸小行星、月球和火星哪個難度最高?中美日這三項探測告訴你
    在這兩年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對地外天體的探測事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日本隼鳥二號登陸小行星,我國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以及美國洞察號登陸火星了。通過這三者的探測行動比較,我們也能大致明白探測小行星,月球和火星到底哪個更困難一些?所需要的技術能力也更高一些?
  • 太陽曾擁有一位孿生兄弟?神秘的「第九大行星」可能仍然存在
    根據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上的最新研究結果,我們假想的太陽孿生兄弟失散已久,但我們依舊可以從奧爾特雲外層存在的大量物質中找到這顆孿生兄弟的蹤跡。所以,太陽的假想的孿生兄弟也早已被推得很遠很遠。一個流行的理論認為,奧爾特雲的誕生跟太陽系形成過程中留下的殘骸有關,行星會把物體之間的距離越拉越大,但是,這個模型難以重現奧爾特雲中已經觀測到的離散盤天體比例。而我們的模型可以解釋這個比例。
  • 新冠疫情擋不住人類向科技進軍 聚焦火星月球小行星和疫苗開發
    中國「天問一號」主要任務是地質勘測,用雷達「透視」幾千米深的地層,採集巖石土壤等樣本,繪製火星地質結構圖,探測火星磁場,由此解開火星磁場的演變歷史;阿聯「希望號」由日本火箭發射升空,主要任務是繞火星做近赤道軌道運行,對火星氣候及天氣進行探測研究;美國「毅力號」準備用兩年時間探測火星生命跡象,並測試火星低空飛行的條件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