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的「三大絕技」,閱讀排第一,有格局的父母教孩子愛讀書

2020-12-07 海綿媽媽說育兒

海綿媽媽最近這幾年在「暗中觀察」美國的教育,發現了美國教育的「三大絕技」——閱讀、運動和終身學習。

教育的任何階段,美國都非常重視這三個方面。那麼,他們從小訓練孩子這「三大絕技」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國內的爸媽能不能從中借鑑一些理念和具體操作方法呢?

在接下來,海綿媽媽就和大家聊一聊美國教育的優勢,特別是從小重視孩子的閱讀習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美國孩子的閱讀,真是從兜著尿布的時候就開始了。我家最小的孩子在美國出生,6個月大的時候,我帶他去做例行體檢,兒科醫生囑咐我說:

「從現在開始,你要多對他唱歌,多給他讀書講故事。」

我有點犯暈,多對嬰兒唱歌說話我還能理解,多給他讀書是什麼意思?半歲的孩子,你讀書他聽得懂嗎?

醫生耐心地向我解釋:「語言能力和閱讀能力應該從小培養,開始得越早,孩子越能夠終身受益。」

扎克伯格給出生的女兒看繪本

美國人對於閱讀的重視,從他們星羅棋布的圖書館上也能體現。基本情況就是車程20分鐘的範圍內,就有大大小小五家圖書館。

和美國的學校相似,美國許多圖書館的建築和設施遠遠談不上豪華,只稱得上「夠用」。

但最讓人佩服的是,無論多貧窮和偏遠的社區,都一定會有圖書館,並且這些圖書館的硬體,也並不會比高檔社區差到哪裡。

對美國家長,特別是經濟條件不夠富裕的家長來說,圖書館是最好的免費教育資源。

確實,讀書都多的孩子,氣質就是不一樣的。

而且,重視閱讀的事情不止是美國家長這樣做,還有很多中國優秀的家長也是這樣做的。

高考總分680分的楊清源,父母堅持20年不裝電視,從小帶孩子讀《史記》,七八歲就給孩子培養好了一套完整的學習模式

15歲就被清華錄取的學霸鹿澤宇,父母很早開始教孩子識字,幼兒園時已經認識了3000漢字,這使得他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都明顯優於其他孩子。

有遠見的父母,都選擇讓孩子贏在「 閱讀 」這一件事上。

這些真實的案例不僅引起我的深思,也讓很多家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因為現實生活很多家長確實忽視了孩子閱讀的事情,以至於讓孩子不小心產生了差距。

因為如今的社會,不再只看分數,畢竟以後都會工作,孩子的格局與眼界 ,還有孩子的修養與內涵,而從小讀書的人確實是氣質不同的。

那麼,家長已經意識到孩子應該從小培養閱讀習慣時,卻發現不知道如何給孩子選擇書,培養孩子喜歡上閱讀,那麼海綿媽媽給你推薦下《地圖上的全景世界史》。

說實話,一翻開我就被震撼了!數百張恢弘大氣的全景圖畫,每翻開一頁,就像看到了一整個時代的縮影。

6張全景圖,77張手繪圖,一眼就能看懂中國與世界的歷史。

比起乾巴巴的文字,圖片更有助於理解和記憶,這本書採用了大量的手繪圖還原當時的場景,一眼就能看懂。

這套書延續了魏新老師輕鬆講歷史的風格,同時又跟課本知識結合得非常緊密。

兩冊書共100餘幅跨頁全景圖,「全景畫卷+圖解」的講述方式,將世界歷史風貌進行了直觀的展示。視覺上的震撼會留給孩子強烈的記憶,對他們理解相關歷史知識大有裨益。

語言淺顯,歷史知識深入淺出,小學生也能讀懂。

比如:尼羅河流域的人民有人在洗衣,有人在收割莎草,有人在販賣貨物……一派秩序井然、繁忙的景象。這樣孩子閱讀時就很容易理解,也容易記憶,想忘記都難。

這套書就相當於把五千年的來龍去脈搬到了孩子面前,讓孩子在數百幅精彩絕倫的歷史手繪中,感受歷史興衰,世界百態。

打開這本書,會被深深地吸引,由此進入世界史的學習,讓他們覺得極有趣,小腦瓜裡那數不盡的「為什麼」終於有了答案,同時又激發他們產生新的「為什麼」,進而繼續著對世界的思考與探索。

除了全景圖外,全書還有500餘幅故事細節圖、人物圖及建築圖,以幫助孩子們理解文字內容,這樣孩子理解起來就會毫不費力,也容易記憶。

同時這套書也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孟慶龍、張煒兩位專家的權威審定;確保內容準確,真實客觀。

同時還附贈60節音頻歷史故事,不僅能夠讀,還能當睡前當故事聽。

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歡聽故事,你又抽不出空,就可以播放給他聽。

想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歷史興趣、眼光和格局,就從這套超震撼的「歷史大片」繪本開始吧。這套書僅需168!幫助孩子愛上閱讀!

大家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不愛讀書不是孩子的錯,家長做好這三點,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讀書一直是教育孩子的關鍵,很多家長很想自己的孩子多讀點書,讓他的學習成績更理想。而且多讀點書也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眼界更寬廣一些。可是卻一直苦惱於孩子不愛讀書。每次叫孩子看點書的時候孩子總是會找出一大堆藉口來反駁,家長也因此煩心不已。
  • 2020美國兒童閱讀報告出爐:孩子越大越不愛讀書,是真的
    這份由美國閱讀機構Scholastic與YouGov發布的《2020年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還發現了更多令家長出乎意料的結果:報告 收入越高的家庭,孩子越愛讀書,年收入在10萬美元及以上的家庭擁有的書籍數量,幾乎是年收入在3.5萬美元以下家庭的兩倍。 孩子越長大,越不愛讀書,尤其在3年級出現「閱讀滑坡」。
  • 親子閱讀是最簡單,也是最高效的教育!父母會讀書,勝過一切物質
    教育其實並不複雜,有效的教育尤為如此。家庭教育可以很簡單,只要把親子閱讀做好。複雜、專業化的教育,極可能使父母在忙碌中喪失射箭的靶心!01、孩子那麼小,給他讀書有用麼?美國的研究者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兩組5歲的孩子,他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都非常相似,唯一的區別是:一組孩子的父母在過去兩年內每周5次與孩子一起閱讀,而另一組則沒有。實驗者讓孩子講一個與自己有關的生活故事,並假裝給洋娃娃講故事。結果發現:有親子閱讀的那一組,不但文法程度比較深,用的句子比較長,而且他們會更多地用到書面語。
  • 愛因斯坦、韓寒……那些愛閱讀的孩子,人生到底有多賺?
    說起猶太名人來,個個如雷貫耳:馬克思、畢卡索、普利茲、比爾·蓋茨、洛克菲勒、J.P摩根、馬克·扎克伯格……猶太人懂經商,會賺錢,同樣也重教育,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愛閱讀的習慣。猶太孩子從書中找尋智慧猶太父母重視教育及智慧的傳承,從小就給孩子灌輸這樣一種觀念:「智慧比財富和地位更重要,學者遠比富翁和國王偉大」,也願意花很多時間與孩子一起閱讀和思考。
  • 很少閱讀VS經常閱讀的孩子,他們的大腦有什麼不同?
    孩子進入小學後,學習課本知識較為單一,很有必要讓孩子閱讀一些課外書籍來擴充知識面,培養格局。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大腦的作業系統也會不斷升級,越讀越聰明。雖然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可讓小小的孩子愛上閱讀並不那麼容易。
  • 中國幾千年的讀書傳統,是誰破壞了現在孩子的閱讀習慣?
    原標題:中國幾千年的讀書傳統,是誰破壞了現在孩子的閱讀習慣? 看點對比其他國家,同齡中國孩子的閱讀量相差甚遠。但我們的孩子就不愛讀書嗎?實際相反,下文作者在生活中觀察到,孩子會有一些「不符合大人邏輯」的閱讀習慣,比如「在不恰當的時間看書」、「讀的書不合符要求」等等。這時,家長不是往正面方向引導,而是禁止孩子閱讀,打消閱讀興趣。但其實,家長是孩子閱讀的第一引導人,不是孩子不喜歡看,而是父母沒有幫助他養成看書習慣。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用這20種方法,讓孩子從此徹底愛上閱讀!
    經常有家長和同學問老師,閱讀理解能力差怎麼提高,老師的回答無非是多讀課外書,但是仔細想來,還是有些泛大而全看似敷衍,今天就用這篇文章來告訴各位家長們,如何通過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孩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做閱讀題的能力及分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民族的讀書水平。
  • 從小給孩子讀繪本,到底有用嗎?讀童書的3大好處,父母應該了解
    知乎上有人問:「從小陪孩子讀各種繪本,對孩子的教育有用嗎?」我的回答是:實在太有用了!日本國寶級保育員中川李枝子曾在《當孩子遇見書》中寫道:「繪本是孩子閱讀的入口,也是人生的入口。」我給家裡兩個孩子都是從小開始讀繪本,一直堅持到現在,雖不敢保證每天都讀吧,但一周之內,至少有五天會讀繪本是一點都不誇張的。
  • 適合父母陪孩子一起欣賞的5部教育題材電影,父母必看
    教育的本質是父母在自己的人生當中,尋找教育孩子的真實目的,這個過程艱辛而多變。隨著閱歷、知識的不斷增加,價值觀的不斷重塑,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斷改變,意義也更多維屬於正常現象。在別人的故事裡總結自己的經驗也是一種捷徑。
  • 母雞永遠教不會孩子如何遊泳
    為什麼大家都說好的書這孩子就是不愛看?     一開始,我還真傻乎乎地在頭腦裡仔細搜索,認真回答。可接連被問了幾次,我突然發現,這事情有點兒不太對勁——明明是一個13歲的大小夥子,又不是3歲的娃娃,自己不知道喜歡什麼嗎?哪裡還犯得上他這個當老爸的費心?     所以,後來我就乾脆地回答:「你著什麼急啊?他愛看哪本就是哪本。
  • 極客父母這樣給孩子讀書 《給寶寶的量子力學》引關注
    像馬克·扎克伯格這樣的極客父母的育兒方式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極客在美國俚語中指智力超群、善於鑽研,但不喜愛社交的學者或知識分子。在網際網路時代,多指以創新、技術和時尚為生命意義的人。 案例1給小寶寶他讀讀的是量子力學繪本「我超愛給Max讀書。」
  • 為什麼有的孩子越來越「笨」?哈佛大學: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犯了4種錯誤
    除了飲食習慣不良,睡眠不足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商。 有一個「薩德夫睡眠實驗",實驗將77名四年級和六年級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比平時多睡半小時,第二組比平時少睡半小時。
  • 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揭秘,如何讓閱讀成為孩子的加分利器?
    根據我自己的觀察,我在賓大教研究生,不光能接觸到中國的清華北大和來自上海的優秀學生,還可以接觸到全球各地非常頂尖的一幫人,真的是非常幸福能去教這幫學霸(今天還有一些我在賓大的學生專門在美國起早進直播間參加這次活動)。
  • 愛因斯坦智商146,猶太人佔諾貝爾獎27%,教育的秘密是啥
    這和他們的教育方式有密切關係。智商有一部分的是天生,但是後天的培養和開發也很重要,我們也可以學習猶太人的教育方式來培養我們自己的孩子。3)重視財富教育中國人對寶寶的愛是比較內斂的,在面對家庭支出之類的錢財問題上,父母也總會避開孩子。孩子長大了,父母也會經常說:「錢的事你不用擔心,好好讀書就行。」這樣雖然是愛的表達,到是會讓孩子認為什麼東西都唾手可得。
  • 別人家的孩子:吳京兒子吳所謂,五歲閱讀量超百萬,寫英文影評!
    吳所謂在四歲的時候閱讀量已經超過500本,文字百萬,並且已經被美國著名的雙語學校錄取,據謝楠透露,四歲的吳所謂已經能用英文寫影評了,寫影評還是英文,這不得不讓人覺得真是人外有人,小小的年紀這麼厲害不容易!吳所謂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 沒時間陪孩子學習?派牛聽聽讀書牛3.0來解放父母吧!
    我用的牛聽聽,是牛牛去年推出的新產品——牛聽聽兒童智能燻教機讀書版,簡稱讀書牛,它的功能有多強大呢?你可以認為它是一臺繪本閱讀機器人+點讀筆+早教機,還有網絡上60萬+的免費早教資源,聽起來是不是很棒?為了早點讓牛聽聽開始為孩子的教育打基礎(解放自己),快遞到了以後我就立馬鑽研起來。
  • 閱讀的力量-喬希家的書引領分級閱讀新概念
    所以在朝著這樣一個理想的閱讀大環境前進的過程中,家長對閱讀產生了主要兩種訴求:一是更貼合孩子需求的書籍選擇服務:大部分家長所受的教育與所在的工作領域,並不具備替自家孩子專業提供閱讀建議的知識儲備,很容易買到與孩子興趣或學識程度並不符合的書籍,這樣會導致孩子不愛看書,不感興趣甚至反感的心理;二是有專業的閱讀指導:這也是家庭環境與家長自身對於孩子英文閱讀方面的學識短板
  • 孩子看書想睡覺?父母提前規劃「前閱讀」,幫助孩子趕走瞌睡蟲
    前不久,在和同事聊天的過程中得知,她家的豆豆今年已經上二年級了,可是特別不愛看書,一看書就犯困,同事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閱讀能力,給孩子買了好多繪本故事書,可惜就連裡面的精美圖案都無法吸引豆豆這顆被瞌睡蟲勾走的心,經常讀書看著看著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後面居然索性到床上看書,原因既然是方便睡覺,這可是把同事氣壞了。
  • 孩子的閱讀習慣怎麼培養?家長們注意了,三個小習慣從小養起
    閱讀是孩子獲取知識的重要途經,讓孩子獲取多方面的知識滋養,閱讀更是必不可少。閱讀還可以讓孩子靜下心來認識神奇的世界,閱讀可以拓展孩子智力發展的無限延展。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是真正增加閱讀能力的方法。因此,現代化教育模式種,很多學校對於學生都有硬性閱讀任務,每天要保持半小時的閱讀要求。廣泛的閱讀會增加孩子的背景知識,開拓孩子的眼界,讓孩子受益終生。
  • 孩子一翻書就犯困?時常被忽略的「前閱讀」,是趕走瞌睡蟲的關鍵
    然後其他同事就問這位媽媽:"孩子小的時候,有沒有接觸過閱讀?"然後同事說:"完全沒有,因為孩子還小,不想給他太大的壓力,想讓他有個快樂的童年,所以就沒讓他看過一本書"。雖然說這位媽媽的初心是好的,想讓孩子在童年盡情玩耍,釋放孩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