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背靠背 | 揭示衰老秘密(一) :小鼠衰老組織的單細胞圖譜

2020-10-24 鹿明蛋白組代謝組

前言

2020年7月15日,兩篇有關研究小鼠衰老圖譜的背靠背文章,發表於Nature。今天為大家揭曉其中一篇的面紗。


2018年10月,The Tabula Muris Consortium牽頭建立了一個小鼠20個器官單細胞轉錄圖譜 Tabula Muris ,文章發表於Nature期刊[1],是本文中介紹的小鼠衰老組織單細胞圖譜 Tabula Muris Senis 的前身。


那麼本篇小鼠衰老組織單細胞圖譜又是如何來為我們解開衰老的秘密呢?一起來看看吧!



基本信息

英文標題:A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tlas characterizes ageing tissues in the mouse[1]

中文標題:小鼠衰老組織的單細胞圖譜

材料:6個不同年齡段,共23個組織和器官的小鼠

影響因子:42.78

發表期刊:Nature

主要運用的技術:FACS、10x Genomics


衰老的特徵是逐漸喪失生理完整性,導致功能受損,增加死亡的可能性。為了更好地了解衰老過程,作者生成了一個橫跨小鼠生命周期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包括23個組織和器官的數據。


研究結果表明多種細胞類型和器官都發生了細胞特異性變化,不同器官的細胞組成也發生了與年齡相關的變化。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數據,研究者評估了不同年齡特徵的細胞類型特異性表現,如衰老、基因組不穩定性和免疫系統的變化。


本研究的轉錄組圖譜,稱之為 Tabula Muris Senis 或「小鼠衰老細胞圖譜」,揭示了如何在廣泛的組織和細胞類型的分子信息中反映衰老最重要的特徵。



樣本設計

對來自6個年齡組的雄性和雌性C57BL/6JN小鼠的35萬多個細胞進行了單細胞RNA測序,從1個月大(相當於人類早期兒童)到30個月大(相當於人類百歲老人),涉及小鼠膀胱、骨髓和大腦的單細胞懸液(小腦、皮質、海馬和紋狀體)、脂肪(棕色、性腺、腸繫膜和皮下)、心臟和主動脈、腎臟、大腸、四肢肌肉和膈肌、肝臟、肺、乳腺、胰腺、皮膚、脾臟、胸腺、舌頭和氣管(圖1a)。

圖1



研究內容及結論

1、被標註為B細胞或內皮細胞的細胞往往佔據相同的cluster,而與它們的組織來源或處理方法無關


對同一隻老鼠的多個器官的分析,能夠獲得受年齡、環境和表觀遺傳影響控制的數據。


2018年已經發表並構建的 Tabula Muris 圖譜[2],包含來自3個月時間點的數據,代表了大約整個數據集中20%的細胞,是本次數據(增加的時間點)semi-automated細胞類型注釋的基礎。使用這種方法(圖1b),能夠自動注釋多至70%的細胞。


使用bbknn batch-alignment algorithm進行批次矯正,之後用graph-based的聚類方法,並評估同一cluster中相同注釋細胞的共現情況。


被標註為B細胞或內皮細胞的細胞往往佔據相同的cluster,而與它們的來源組織或處理方法無關(圖2)。

圖2


2、基因表達變化與細胞群體中細胞數量變化,以及每個細胞中基因表達水平變化相關


通過對組織的 Tabula Muris Senis 和bulk RNA sequencing數據中基因表達變化的分析,研究人員觀察到,在許多情況下,基因表達的變化是和群體中細胞數量的變化以及每個細胞中基因表達水平的變化相關(圖3)。

圖3


文章研究了表達 Cdkn2a 的細胞片段隨年齡的變化。Cdkn2a 及其蛋白產物p16的表達是最常用的衰老標記之一,也是衰老的一個重要標誌。根據FACS及droplet結果,年老小鼠中表達 Cdkn2a 的細胞比例比年輕小鼠高出一倍以上(圖4 a,b)。隨之而來的是 p16在其表達細胞中的表達水平兩倍的增長(圖4 c,d)。

圖4

值得注意的是,在30個月大的小鼠中,表達p16的細胞比例比24個月大的小鼠要小,這可能是因為長壽的動物衰老速度較慢。Cdkn2a 在衰老和其表達的細胞比例之間具有最高的相關性。其他正相關基因也包括 E2f2、Lmnb1、Tnf、Itgax。對於一些基因,包括Sirt家族成員(Sirt3, Sirt4 和Sirt5 ),其表達的細胞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這與之前文獻中發現的sirtuin(Sirt家族基因的蛋白質產物)對延緩細胞衰老至關重要的發現相一致。


3、每種組織類型的細胞組成往往隨年齡而變化


對於至少有三個時間點數據的組織,文章研究了這些組織中細胞組成的變化:

圖5

(1)隨著年齡的增長,膀胱細胞(bladder)類型的組成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圖5e):在小鼠生命周期中,膀胱間葉組織(the mesenchymal compartment)細胞類型減少了三倍(圖5e,左),而尿路上皮細胞類型增加了相似的數量(圖5e,右)。


利用差異基因表達分析來評估組織隨年齡的整體變化,發現基質相關基因(Col1a1、Col1a2、Col3a1 和 Dcn)下調,而上皮相關基因(Krt15、Krt18 和 Sfn)上調。


內皮細胞數量的下降表明,小鼠膀胱老化可能與較低的器官血管硬化有關,這與最近的發現[3][4]及觀察到的血管相關基因 Htra 及 Fos 的下調是一致的。


白細胞數量的增加可能表明炎症組織微環境,與文獻報導的膀胱過度活躍內容一致,是衰老的共同特徵[5],Lgals3、Igfbp2 和 Ly6d 在組織中顯著過表達支持了這一點,同時與免疫反應相關的基因,如 Tnfrsf12a 和 cdkn1a,在膀胱(間質)細胞和膀胱尿路上皮細胞中過表達。


此外,在比較不同年齡時,觀察到老齡白細胞中促炎標誌物(如 Cd14、Lgals3 和 tnfrsf12a)表達增加,抗炎標誌物(如 Cd9 和 Cd81)表達減少。




(2)年齡相關的腎臟(kidney)變化包括繫膜細胞、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上升支上皮細胞和厚上升支上皮細胞的相對豐度減少。繫膜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都是腎小球的核心細胞,它們的相對豐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圖5g,上),同時組織範圍內 Egf 和 Atp1a1 表達減少(圖5h),提示腎小球濾過率受損。




(3)在脾臟(spleen)中,T細胞的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而漿細胞的相對數量則增加(圖5i)。B細胞和漿細胞marker基因的上調支持了這一點(Cd79a 和 Jchain(也稱為 Igj )。圖5j)。同樣,在乳腺中,我們觀察到T細胞數量下降。




(4)肝臟(liver)的組織結構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研究者觀察到與年齡相關的肝細胞相對數量減少,白蛋白表達的減少支持了這一觀點。


4、在所有的器官中,與年齡相關的突變數量增加


基因組不穩定性是研究最為廣泛的衰老特徵之一。full-length轉錄本數據可以研究隨著年齡積累的體細胞突變。研究人員通過觀察特定組織中,在每個年齡組至少覆蓋75%的細胞的表達基因,發現這些組織中與年齡相關的突變數量增加(舌頭和膀胱是最受影響的)。

圖6


5、通過分析整個機體B細胞和T細胞之間的克隆關係,證實衰老也會影響免疫系統


衰老也會影響免疫系統,所以研究者也分析了整個機體B細胞和T細胞之間的克隆關係。分別使用singlecell-ige和TraCeR對FACS數據中出現的B細胞和T細胞受體的序列進行了計算重建。分析了singlecell-ige輸出,根據組裝好的B/T細胞受體的序列來定義B/T細胞克隆型。


儘管大多數細胞在3個月時不是同一個克隆(9%屬於同一克隆family),但屬於同一個克隆型的B細胞數量在18個月時相比較於3個月增加了一倍(20%),同時從18個月到24個月也增加了一倍(增加至約38%)。在3個月、18個月和24個月的小鼠中,組裝T細胞受體的細胞數量大致相等(分別為2076、2056和1868個細胞)。3個月大的小鼠的T細胞中只有大約3%(1895個細胞中的55個)是克隆的一部分。在18個月和24個月時,這個值分別增加到約23%(2056個細胞中的479個細胞)和20%(1780個細胞中的348個細胞),再次表明T細胞免疫組庫的克隆性隨年齡的增加。


B細胞和T細胞克隆性的改變值得注意,因為它們表明24個月大的小鼠的免疫系統不太可能對新的病原體做出反應。也證實了文獻中的報導: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對新感染的脆弱性更高,接種疫苗的益處更低[6][7]。


最後,計算整體多樣性評分,以確定哪些細胞類型更容易隨年齡變化(圖7)。計算多樣性得分作為聚類分配的香農熵,然後對年齡進行回歸,得到一個P值, 觀察到來自大腦和腎臟的免疫系統細胞多樣性的顯著變化(圖8a,8b)。這些結果並沒有被每個細胞表達的基因數量所幹擾。


圖7


圖8


軌跡分析表明,「年輕的」小膠質細胞在獲得「年老的」小膠質細胞的特徵之前,會經歷一個中間狀態,即主要由18個月大的小膠質細胞組成的cluster所代表的狀態(圖9)。


在腦內的髓系小膠質細胞中,多數「年輕的」(3個月大)小膠質細胞佔據cluster1和cluster6,而「年老的」(18個月和24個月)的小膠質細胞構成cluster10,cluster12和cluster14中的絕大多數細胞(圖10)。


圖9


圖10



總結

小鼠衰老組織的單細胞圖譜 Tabula Muris Senis,為細胞生物學community提供了一個有關分子和細胞類型特異性的衰老「畫像」,提供了表型和生理學的深層特徵,並為理解哺乳動物在其生命周期中發生的細胞生物學變化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Almanzar N , Antony J , Baghel AS, et al. A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tlas characterizes ageing tissues in the mouse[J]. Nature, 2020, 583(7817):1-6.

[2] The Tabula Muris Consortium.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of 20 mouse organs creates a Tabula Muris. Nature, 2018, 562:367–372.

[3] Burmeister DM, AbouShwareb T, Bergman CR, et al. Age-related alterations in regeneration of the urinary bladder after subtotal cystectomy. Am. J. Pathol., 2013, 183:1585–1595.

[4] Andersson KE, Boedtkjer DB, Forman A. The link between vascular dysfunction, bladder ischemia, and aging bladder dysfunction. Ther. Adv. Urol., 2017, 9:11–27.

[5] Suskind AM. The aging overactive bladder: a review of aging-related changes from the brain to the bladder. Curr. Bladder Dysfunct. Rep., 2017, 12:42–47.

[6] Goronzy JJ, Weyand CM. Understanding immunosenescence to improve responses to vaccines. Nat. Immunol., 2013, 14:428–436.

[7] Goronzy JJ, Weyand CM. Successful and maladaptive T cell aging. Immunity, 2017, 46: 364–378.


END


相關焦點

  • Nature背靠背 | 揭示衰老的秘密(二)多組學數據揭秘時間去哪了
    前言大家還記得上篇「揭示衰老的秘密(一)——小鼠衰老組織的單細胞圖譜的文章嗎?[1]2020年7月15日,兩篇有關研究小鼠衰老圖譜的背靠背文章,發表於Nature。本次給大家介紹另外一篇文章。期刊)以及同最初的 Tabula Muris 圖譜(2018年10月3日發表於Nature期刊)整合,揭示了衰老過程中基因表達的線性和非線性變化。
  • 研究人員繪製「單細胞衰老圖譜」揭示靈長類卵巢衰老特徵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大學等多家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學術期刊《細胞》上在線發表封面文章稱,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繪製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衰老伴隨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這為預警卵巢衰老及女性生殖力下降提供了新的生物學標誌物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通過蛋白組與單細胞轉錄組的整合分析預測了調節性蛋白的細胞來源,構建了一個無偏倚的肺衰老圖譜。研究結果 1、肺衰老圖譜揭示轉錄調控的下調 作者取了15隻小鼠一共捕獲到14813個細胞(圖1a,年輕小鼠8隻,共7672個細胞;老年小鼠7隻,共7141個細胞)。
  • 單細胞轉錄組+蛋白組+bulk RNAseq!多組學繪製全面肺衰老圖譜
    本文通過蛋白組與單細胞轉錄組的整合分析預測了調節性蛋白的細胞來源,構建了一個無偏倚的肺衰老圖譜。研究結果1、肺衰老圖譜揭示轉錄調控的下調 作者取了15隻小鼠一共捕獲到14813個細胞(圖1a,年輕小鼠8隻,共7672個細胞;老年小鼠7隻,共7141個細胞)。
  • 研究繪製靈長類卵巢衰老的單細胞轉錄圖譜
    研究繪製靈長類卵巢衰老的單細胞轉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7:45:56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劉光慧、曲靜、北京大學湯富酬教授以及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
  • 非人靈長類胰島衰老單細胞圖譜首次被解析
    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記者 張佳星)糖尿病是常見的老年病,我國約1億人患病、約5億人糖耐量受損。隨著人體衰老,胰島「工作」異常,血糖調控能力減弱,衰老和胰島調控究竟有哪些關聯?6月10日,《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線發表我國學者論文,這是國際上首次報導非人靈長類胰島衰老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並揭示了蛋白穩態失衡是胰島β細胞衰老的關鍵特徵和分子驅動力。通俗地說,科學家發現胰島β細胞中一種「維穩」蛋白「老而生變」,使得葡萄糖增多時,胰島素的正常分泌能力減弱。要研究胰島細胞,取材困難。
  • ...劉光慧/張維綺/宋默識合作繪製靈長類心肺衰老的單細胞景觀圖
    該研究以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為研究對象,基於高通量單細胞核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了年輕和年老非人靈長類心肺組織的單細胞核轉錄組圖譜,同時結合來源於對應個體的主動脈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衰老的細胞分子變化規律進行了詳細解析。
  • 動物所等揭示人類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系統繪製了人皮膚衰老的高通量單細胞轉錄圖譜,發現增齡伴隨的生長控制轉錄因子的表達下調是人類皮膚衰老的驅動因素。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別獲取了年輕、中年和年老人眼瞼皮膚樣品。通過組織染色分析,發現了包括表皮厚度、真皮膠原密度的降低等一系列增齡性變化。
  • 同日兩篇《自然》:衰老時細胞會發生什麼變化?首個小鼠「衰老細胞...
    除了白髮與皺紋,我們有沒有什麼更精準的方法,來發現衰老的蛛絲馬跡?今天,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連發兩篇論文,為我們帶來了洞見。這兩篇論文以小鼠為模型,以高達「單細胞」的解析度,建立了其衰老的轉錄組圖譜,並找到了在不同的器官中,衰老在分子層面上帶來的特殊變化。在第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在小鼠的23種不同的器官與組織裡頭,進行了單細胞的轉錄組分析,時間覆蓋小鼠的整個生命周期。
  • 研究揭示人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與合作單位在線發表於《發育細胞》的一項研究,繪製出人皮膚老化的單細胞轉錄圖譜,揭示出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並發現了2個促進皮膚細胞增殖、減輕炎症、抑制衰老的關鍵因子。這種高度的異質性,使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在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本文通訊作者之一、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曲靜告訴《中國科學報》。面部皮膚容易衰老,而眼周皮膚又是其中最薄、最脆弱的部位之一。
  • 薛天等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人體視網膜是一種複雜的神經組織,可以檢測光線並將視覺信息發送到大腦。但是,尚不清楚靈長類動物視網膜衰老過程中的分子和細胞過程。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人類以及非人靈長類視網膜衰老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不僅系統解析了人視網膜中多種細胞類型在衰老進程中分子特徵,而且揭示視網膜衰老呈區域性和細胞亞型特異性演變。該研究為延緩視網膜衰老提供潛在幹預靶標,為有效預防和治療年齡相關性視網膜疾病提供全新思路。
  • 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食蟹猴卵巢單細胞衰老圖譜
    Ovarian Aging」的文章(封面文章)。該研究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增齡伴隨的抗氧化能力的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 卵巢結構複雜,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其中包含處於多個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還有其它為卵泡發育提供必要營養和支撐的多種細胞類型。。
  • 研究揭示人類皮膚衰老的分子機制
    皮膚是機體衰老過程中最先出現衰老表徵的組織之一。皮膚的衰老伴隨其屏障和防禦功能的降低以及皮膚衰老相關疾病發病率的升高。由於皮膚的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
  • /吳倩/王曉群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解析了人類與恆河猴視網膜在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異同,並建立了人類及恆河猴視網膜衰老的分子圖譜,發現了人視網膜在衰老過程中細胞組成改變及關鍵分子特徵。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人類以及非人靈長類視網膜衰老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不僅系統解析了人視網膜中多種細胞類型在衰老進程中分子特徵,而且揭示視網膜衰老呈區域性和細胞亞型特異性演變。該研究為延緩視網膜衰老提供潛在幹預靶標,為有效預防和治療年齡相關性視網膜疾病提供全新思路。
  • 中國學者首次繪製出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圖譜
    衰老的血管難以給全身提供足夠的養分,將直接導致人體臟器功能的衰退。中國學者首次繪製出了靈長類動脈血管衰老的單細胞圖譜,該成果5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大尺度電鏡三維重構等技術揭示,年老血管呈現血管壁增厚、鈣化、纖維化以及血管內皮細胞減損等一系列衰老特徵。「目前沒有明確的人類老年血管的細胞組成和分子特徵,不同來源的血管壁細胞存在高度異質性,就是說心臟和手指的血管細胞組成是不同的。」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曲靜介紹。
  • 35678個眼瞼細胞,「吐露」肌膚衰老的秘密
    無論輕熟女還是白骨精,弄潮女性一茬接一茬,她們最關心的問題卻總是那個——如何變年輕、究竟是什麼決定了年輕?11月25日,我國科學家在《發育細胞》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工作用目前精度最高的生物技術對這個關鍵的問題進行了解答。「我們對35678個眼瞼皮膚細胞進行了單細胞測序,獲得了大量的測序數據,大約有530個GB。」
  • 中國科大首次解析人類與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衰老分子圖譜
    該工作通過對不同年齡段人類及非人靈長類恆河猴視網膜進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解析了人類與恆河猴視網膜在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異同,並建立了人類及恆河猴視網膜衰老的分子圖譜,發現了人視網膜在衰老過程中細胞組成改變及關鍵分子特徵。該研究為治療和幹預年齡性相關視網膜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礎。文章於2020年8月25日在線發表於《National Science Review》。
  • 35678個眼瞼細胞,「吐露」肌膚衰老的秘密
    張維綺說,這使得關於衰老的研究能夠在人體細胞上直接進行,而此前的大部分研究是基於實驗動物的研究,難以準確揭示人體內衰老的規律。獲得年輕、中年和年老的、三個有代表時期的人眼瞼皮膚樣品花費了團隊很長時間,「通過傳統的染色方法,我們證明這些皮膚細胞是存在明顯年齡區別的。」
  • 上萬個女性眼瞼細胞「吐露」衰老的秘密
    眼瞼皮膚蘊含你的年齡秘密  「在全身的皮膚中,臉部皮膚的衰老非常明顯。」張維綺解釋,而在衰老的過程中,眼瞼又最為明顯。眼瞼皮膚的衰老是全身衰老的「先鋒隊」和「縮影」。張維綺說,這使得關於衰老的研究能夠在人體細胞上直接進行,而此前的大部分研究是基於實驗動物,難以準確揭示人體內衰老的規律。  獲得年輕、中年和年老3個代表時期的人眼瞼皮膚樣品花費了團隊很長時間。「通過傳統的染色方法,我們證明這些皮膚細胞是存在明顯年齡區別的。」張維綺說,3個年齡段的細胞在表皮厚度、真皮膠原密度等方面都有一系列增齡變化。
  • 【學術前沿】 劉光慧/曲靜/張維綺研究組合作揭示人類皮膚衰老新機制
    皮膚的衰老伴隨其屏障和防禦功能的降低以及皮膚衰老相關疾病發病率的升高。由於皮膚的細胞組成具有高度異質性,傳統技術難以精確揭示皮膚衰老過程中不同細胞類型的變化規律和分子機制。該研究系統地繪製了人皮膚衰老的高通量單細胞轉錄圖譜,發現了增齡伴隨的生長控制轉錄因子的表達下調是人類皮膚衰老的驅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