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古詩,它描述的是傍晚時分那美好的夕照景色,可是卻常常被用來比喻人生,意思是說,老年人的時光雖然是無限美好的,只可惜已經到了黃昏,再美好時間也不多了。因此,從意境上來看,具有悲觀的情緒。那麼,我們如果把這一詩句換掉一個字,意境即可大不相同,你信嗎?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樂遊原》,全詩是這樣的:「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整首詩的意思是,傍晚時分,由於心情不好,就駕著馬車出去轉轉,並登上樂遊原觀看風景。雖然西下的夕陽顯得無限美好,但是只可惜已經接近黃昏,美景再好,時間也不多了。字裡行間,充滿了對美好夕陽的留戀之情,但卻明顯地透露出,作者心中的一種心情低落的悲觀情緒,也讓讀者感到了些許傷感之意。
如果我們把「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換掉一個字後,再來看看意境如何吧。我們可以試著用「有」字,來換掉原詩句中的「是」字,再來比較一下。原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大意是,夕陽雖然無限美好,但已到了黃昏的時候,持續不了多長時間了。意境是:夕照晚景雖好,可惜不能久留。而換字後:「夕陽無限好,只有近黃昏」的意思是,無限美好的夕陽晚景,只有在接近黃昏的時候才能夠出現。意境是:美好的夕陽晚景,只有黃昏時才有。相比之後,很容易就可以體會出大不相同的情緒。換字後的夕照晚景黃昏夕陽,是讓人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之情的。因此,與原詩句相對而言,一悲一喜,一憂一樂,意境就截然相反了。
當然,古代的著名詩人的詩句是不可以隨便換字或改動的,因為一變動就不是原來的「味道」了。作者之所以那麼寫,是自有他的道理的,也正是他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因此絕對是不能改變的。比如同是唐代詩人,同是描寫黃昏晚霞,同是抒發胸中情懷,文學家劉禹錫,在他的詩作《酬樂天詠老見示》中,意境就與李商隱完全不同了,「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不要說太陽已經到達桑榆之間,時間不多已近傍晚了,但是它的美好霞光餘暉,依然可以映紅整個天空的。由此可見,意境是詩句的靈魂,而字詞則是精準表達詩意的得力工具。大家以為如何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