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沙特的打算是帶著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和俄羅斯一起達成深度減產協議,來支持面對疫情搖搖欲墜的油價——病毒的蔓延直接損害了全球經濟活躍度,自然也就導致了原油需求大幅度縮水。然而,俄國卻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結果使得2016年以來一直合作支撐原油市場的「歐佩克+」聯盟實質上陷於解體。
在沙烏地阿拉伯打響價格戰第一槍之後,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應聲暴跌30%之多,3月9日的跌幅創下了1990年代海灣戰爭以來的歷史紀錄。
《金融時報》報導稱,利雅得發出了降價和增產的威脅,國際市場基準布倫特原油一度價格跌至每桶31.02美元,美國基準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一度跌至27.71美元。
在全球金融市場已經因為新冠病毒疫情而心慌意亂時,沙特又斜刺裡殺了出來,讓局面雪上加霜。周一,美股市場暴跌,觸發熔斷機制,三大指數跌幅均超過7%,道指損失超2000點,創下2008年以來單日跌幅紀錄,可謂是一片末世景象。那麼,沙特這一次為何要如此咄咄逼人?他們的宣戰對於整個原油行業又意味著什麼?
沙特為何開戰?
原本,沙特的打算是帶著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和俄羅斯一起達成深度減產協議,來支持面對疫情搖搖欲墜的油價——病毒的蔓延直接損害了全球經濟活躍度,自然也就導致了原油需求大幅度縮水。然而,俄國卻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結果使得2016年以來一直合作支撐原油市場的「歐佩克+」聯盟實質上陷於解體。
於是,大家徹底撕破了臉皮。利雅得對莫斯科的回應就是,增加產量,大幅降價。分析師們指出,沙特這是希望嚴厲懲罰俄國背棄聯盟的作為。
分析師們還補充道,沙特此舉也可能還帶有鞏固自己頭號原油出口國地位的預期。他們在以自己的行動表面,只要利雅得願意,他們完全可以隨時讓俄國和其他高成本生產者面對巨大的壓力。
一位熟悉沙特石油政策的知情人士透露:「歐佩克內部已經就減產達成了一致,但是俄國卻表示反對,還說從4月1日開始,大家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生產了。於是乎,沙特便也決定自由行使這種權利了。」
對於沙特的這種選擇,分析師們紛紛質疑是否明智。沙特顯然是確信,開戰後,他們會從對手們那裡奪走更多市場份額,但是油價崩盤之下,他們的經濟肯定也不會好過。
不過,多數觀察家對此倒並不特別吃驚。畢竟,近年以來,薩勒曼王儲主導之下的沙特,在他們覺得自己需要維護自身利益,主張自身需求時,已經不止一次做出風險極高,出人意料的動作了。
俄國為何拒絕減產?
俄羅斯表示,他們想要等等看,先確定疫情對原油需求到底會造成怎樣程度的影響,然後再決定採取怎樣的對策。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莫斯科一直都很希望能夠測試一下美國頁巖油行業的底線何在。他們相信,歐佩克+減產,其實只能是讓自己受損,同時讓美國頁巖油行業漁翁得利,幫助美國進一步強化頭號原油生產國的地位,獲得更多客戶。
美國已經制裁了多家俄國能源公司,比如上個月還剛剛對國有的頭牌俄羅斯石油公司旗下交易部門採取了行動,同時美國還試圖阻止通往德國的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道的進展,這些都讓俄國大為光火。
美國頁巖油行業雖然在過去十年時間裡獲得了爆炸式的成長,但是盈利能力一直很成問題。熟悉莫斯科策略的知情人士稱,他們認為當前已經出現了一個打壓美國頁巖油的機會。
俄羅斯石油的一位發言人周日表示:「世界市場上那些因為歐佩克+一再延長期限減產而減少的石油供應總量都被美國頁巖油行業迅速地徹底填補上了。」
沙特被否決的方案是,要求俄羅斯加入進來,和歐佩克一起再進一步削減150萬桶的日產量,使得減產總規模達到每天360萬桶,大約相當於全球供應總量的4%,要麼全盤接受,要麼一拍兩散,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觀察家們認為,這種態度很可能惹惱了莫斯科,他們可不願意被人當小弟弟看待。
美國頁巖油躺槍
油價崩盤意味著美國頁巖油行業又將面對一段困難時期了。雖然過去十年以來,頁巖油產量猛增,讓美國得以超越俄國和沙特,成為全球第一生產大國,但是這個行業一直遭受著斷斷續續的虧損,不斷燒錢也嚇跑了諸多投資者。
這也就意味著,在油價大跌面前,行業的處境是非常脆弱的。今年開年以來,伴隨油價不斷走低,一份份行業擴張計劃都被迫放棄,而哪怕那些還沒放棄的,現在也都被打上了巨大的問號。
不過,生產所遭受到的具體衝擊力度,倒未必會很大。美國頁巖油行業的玩家大多是小型的獨立生產商,他們都已經在之前做好了對衝。這也就意味著,供應短期內不大可能會立即收縮。
歐亞集團中東和北非業務負責人卡麥勒(Ayham Kamel)表示:「在我們看來,美國頁巖油行業不大可能立即收縮,俄羅斯怕是打錯了如意算盤。」
不過,很多頁巖油公司都可能發現,自己將難以找到可靠的新融資渠道,去完成舊債換新債的操作。這些公司所發行的許多垃圾債券,現在價格都跌到了一塌糊塗。
對於川普總統而言,油價的暴跌也是個不小的挑戰。一方面,低油價一直是他吸引選民的一張重要的牌,他曾經頻繁呼籲歐佩克降低油價。可是另外一方面,如果油價長期低迷,就可能造成那些能源生產大州,比如德克薩斯和北達科他的經濟出現問題。
油價會跌向何方?
目前看來,油價想要在短期內復甦,只剩下了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疫情比預計的更快被控制住。
交易商們紛紛發出警告,稱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將出現十年前金融危機時代以來的首次收縮。他們估計,由於旅行受限的影響,全球原油消費量將較分析師們今年年初時預計的至少低1%到2%。不過,伴隨疫情逐漸演化成全球性健康危機,原油的短期前景也變得更加暗淡了。
目前來說,沙特的增產力度到底有多大將是個巨大的變數。沙特的閒置產能規模要超過任何其他國家,這也就意味著他們能夠迅速提升產量,未來幾個月最多可以將日產量提高100萬桶以上。此外,他們還可以將自己儲存的大量原油投入出口。
相比之下,俄國的增產能力就要差很多了。在價格走低的情況下,普京總統一直以來對民眾許諾的基礎設施和社會支出等領域的投資目標就將更難達成。
沙特或許還在希望油價大跌造成的損害能夠迫使俄國重新回到談判桌前,但是這一幕大概率是不會發生的。Energy Aspects首席石油分析師森(Amrita Sen)認為:「沙特的新策略只能讓俄國變得更加強硬。」
如果低價格長期持續,其他石油生產國最終就將被迫放棄自己的擴張計劃,而由於缺乏投資,產出就會減少。只不過,這個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在此之前,大家都已經普遍預計需求增長在這個十年的後半段將會非常遲緩了。總之,現在就下注於油價的迅速復甦,未免為時過早。
大石油公司何去何從?
自從2014年的油價大崩盤之後,皇家殼牌石油、英國石油和埃克森美孚等行業巨頭都相繼出臺了大刀闊斧的成本降低政策。
他們大幅削減支出,出售資產,整合運營,以確保自己在更低的油價之下也可以盈利,讓自己的公司不至於成為油價暴跌的犧牲品。
結果就是,伴隨效率的提升,過去兩年,在油價大約每桶65美元的情況下,他們所產生出來的現金甚至還超過當年100美元時的水平。然而,這絕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會受到壓力。
這些公司也是拼了老命才保住自己派發的股息水平不至於下滑的,而一切都是建立在原油需求未來十年將會見頂的預期之上。與此同時,他們還需要削減債務,以及因應人類社會告別化石燃料的大趨勢,為自己找到未來新的增長點。
在油價不足40美元的情況下,許多投資者都懷疑這些大石油公司的計劃是否會淪為鏡花水月。接下來的幾個交易日,他們的股價恐怕就將受到立竿見影的打擊。
Bernstein分析師貝弗裡奇(Neil Beveridge)坦言:「油價大跌之下,那些槓桿化程度較高的公司將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