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印象中,科學的研究方向應該是比較宏觀。比如說整個宇宙的真相,人類的起源,還有各種新能源的開發。但實事求是地說,科學並不僅僅只是這種高大上的東西,科學的研究方向可以是目力所及的一切。
不管是關於地球的,還是關於宇宙的,當然也包括關於人類自己的。人體是一個非常奇妙的存在,一開始科學對於人體的研究,僅僅只限於生命的研究。
但後來科學家們漸漸發現,我們的大腦所隱藏的秘密,遠比地球上的秘密還要多。比如說關於做夢,人究竟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才做夢?老話講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夢是因為一個人在白天不斷地思考某件事情,到了晚上休息的時候,身體雖然已經放鬆,但大腦依然保持活躍狀態,繼而產生了夢境。
也有人說做夢只不過是為了大腦緩解壓力,在身體休息之後,通過這種方式休息。也許做夢的原因人們還可以解釋,但關於夢遊的情況,一直都沒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答案。
一般情況下,夢遊發生在淺度睡眠和深度睡眠之間。所謂淺度睡眠指的就是有些人睡覺比較輕,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被驚醒。深度睡眠的人比較死,一般只有徹底休息完畢才會清醒。而夢遊就像是被困在這兩者之間,網絡當中也經常會有這樣的言論,正處於夢遊狀態的人千萬不要叫醒,一旦叫醒很有可能會導致對方瞬間斃命。
其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因為人在夢遊的時候被驚醒,很有可能引發心臟病,導致當事人猝死。不過這種情況很少很少,一般情況下即使被叫醒,也不會存在太大的傷害。
夢遊人群分布非常獨特,主要集中在兒童,還有部分成年人身上。目前科學家的研究,當一個人處於夢遊狀態時,最好不要去叫醒。原因很簡單,並不是擔心當事人猝死,而是因為被叫醒會影響睡眠質量,導致對方第2天起來無精打採。
如果在特殊情況下必須去叫醒,最好在當事人夢遊20分鐘以後,嘗試呼喚他的名字,或者呼喚一下他比較熟悉的事物。這樣能夠讓當事人慢慢回到淺度睡眠或深度睡眠中,然後自然而然地醒過來。然而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研究出人類夢遊的主要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