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夢遊怎麼辦?有些事情你該了解,這樣對孩子更有利

2021-01-14 豆寶娘親育兒

一大早閨蜜急匆匆的給我打了個電話,告訴我兒子身上發生了怪異的事情,不知道如何是好。閨蜜說昨晚看見兒子從臥室走出來,在客廳裡走了一圈之後又回到了自己房間,並且又躺回了床上。閨蜜輕聲叫喊兒子,兒子並沒有任何的反應。閨蜜似乎真的受到了驚嚇,還問兒子是不是著魔了。其實了解這種現象的家長們都知道,其實這並不是什麼著魔,只是孩子出現了夢遊。關於孩子夢遊到底有哪些事情是需要了解的呢?

1.孩子偶爾夢遊屬正常

很多家長之所以表現出驚嚇,也是因為缺乏對這方面知識的了解。如果看過相關書籍的家長,一定就知道這種夢遊症在兒童身上發生是很正常的,而且從5到12歲之間的孩子都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出現這種夢遊症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可能有的來源於先天遺傳,有的又是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所影響。比如緊張的壓力,或者說是不和睦的家庭環境等等,都可能導致孩子夢遊。

2.夢遊太過頻繁,需就醫診斷

上面提到如果孩子偶爾一兩次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必太過擔憂。但是如果一周之內就出現了好多次,而且孩子伴隨出虛汗或者是發抖等現象,那就很有必要去諮詢醫生了。因為一周數次的頻率過高,而且同時身體狀況不佳的話,那就表明這個症狀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健康。所以對於自己家的孩子出現過類似的症狀以後也要給予密切的觀測。

3.孩子夢遊時不可猛然叫醒

有些家長可能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所以在害怕之餘,會立即叫醒自己的孩子。但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並且危險的,很容易讓夢遊中的孩子受到過度驚嚇。因為在夢遊的過程當中,孩子處於一種沉睡狀態,對於外界事物並沒有很強的感知。如果突然在半夜受到父母的叫喊,他們可能會被嚇了一跳。同時自己半夜從夢遊的狀態中驚醒,也容易給自己留下一些心理陰影。

4.溫柔輕聲地帶孩子回房

孩子處在夢遊時,家長唯一能做的就是幫他們減少路障,小聲的牽引著他們回到自己的房間。在夢遊之中,孩子可能因為路上的一些東西被磕碰到,甚至是絆倒摔倒,所以減少他們夢遊路途中的一些路障,能夠保護他們的安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意外發生。等孩子們回到房間之後,讓他們回到自己床上休息,還可以給他們敷上一些熱毛巾等等,以便消除他們的精神緊張。

了解了上面這些知識,大家就知道夢遊其實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自家孩子也存在這樣子的情況,不要害怕,做好該做的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晚上睡覺出現了夢遊的症狀該怎麼辦?
    夜裡約11點多,爸爸媽媽還在自己房間商量事情,卻聽見客廳裡有些響動。爸爸出來一看,發現小曼正直直往門口走去,似乎要開門外出。爸爸叫住他:「小曼,你在幹嗎?還不趕緊回房睡覺去!」小曼聽了,轉頭看看爸爸,眼神渙散,但卻聽話地轉身回了房間。第二天,爸爸詢問小曼昨晚的事情,小曼卻一臉茫然:「我不是一直在床上睡覺嗎?」
  • 夢遊是怎麼發生的,為啥有人會經常夢遊?該如何喚醒夢遊的人?
    夢遊這個事情還是很奇怪的,也有點嚇人,如果身邊有人夢遊,應該會感到害怕,同時,也會在心中發出疑問,到底夢遊是怎麼發生的?在電視劇上,會經常看到夢遊的人做些奇怪的事情,也給身邊人帶來了困擾,關鍵是次日問起,他們完全不記得前天晚上發生了什麼。
  • 孩子夜驚、做噩夢、夢遊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些,讓寶寶一覺到天亮
    父母們都很清楚晚上睡個好覺對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孩子可能不明白如何處理,睡覺時發生可怕的事情(夜驚、噩夢或夢遊)。睡眠時做噩夢在幼兒中很常見。大多數孩子會在事後找父母,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有做噩夢或夢遊的情況,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如何應對夜驚?晚上的恐懼很多時候在早上孩子是不會記得的,所以父母的主要工作是在這個過程中保證孩子的安全,不要吵醒他。
  • 孩子夢遊怎麼回事?
    圖片來源:網絡搜索你知道嗎?兒童更容易出現夢遊夢遊,是指人在入睡後出現說話、走路等行為。孩子愛夢遊,家長這樣做:當孩子出現夢遊的症狀,家長要怎麼做呢?不要著急,淡定一點,一些該做的事情要做好,保證孩子的安全。
  • 夢遊是怎麼回事?人在夢遊的時候,到底能不能被叫醒?
    很多人都是聽說過夢遊,卻沒見到過,對夢遊也不怎麼理解,導致人們對於夢遊很敬畏。遇到夢遊的人會不知所措,尤其是很多人都說不能隨便叫醒夢遊的人,會讓他變傻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清楚,為什麼會夢遊,遇到夢遊的人該怎麼做。人為什麼會夢遊?
  • 孩子哭泣該怎麼做?壓抑情緒對孩子有害,家長不如換個方式
    文丨超人奶爸plus(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媽、寶爸們轉發分享)哭泣是表達情緒的最好的辦法,成年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都可能會壓抑不住情緒的出現哭泣,那孩子們就更加理所應當了。有些父母面對孩子哭泣總是會採用鎮壓的方式去解決孩子的哭泣問題,這樣就需要壓抑住孩子當時的情緒,特別是對待男孩子,父母常常會用男孩子要堅強,是個男子漢等等原因剝奪孩子哭泣的權力。
  • 你家孩子在上三年級嗎?這道坎,這樣跨過對孩子的學習幫助最大
    培養好閱讀習慣,孩子能獲得理解各科知識的基本功;養成聽說習慣,孩子能善於聽講和輸出自己的理解,更促進知識的吸收。培養閱讀習慣一是讓孩子看他想看的書。有些家長在為孩子選書時,要麼選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圖書,結果導致愉快的親子閱讀變成了說教;要麼選一些老掉牙的經典故事書,導致孩子一點不感興趣,最後束之高閣。閱讀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在一開始,最好給孩子提供他想看的書。但是閱讀不可能只看自己想接觸的內容,我們可以慢慢加入一些孩子沒有接觸過、或者興趣不大的書。
  • 父母都知「延遲滿足」對孩子有利,但怎麼練習呢?可遵循這3步
    而通過數據統計,還是有很多家長了解"延遲滿足"對孩子有利,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上卻存在一些缺漏。一:成大事者的目光長遠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幾乎每次接受採訪時,說:"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問題,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沒有延遲滿足感。"
  • 對孩子大腦極有利的六種益智方法,值得了解!
    想通過益智方法讓孩子變聰明嗎?那就試試下面6種益智方法吧,值得了解哦!讓孩子閉眼吃飯閉上眼睛,靠其他感官去尋找食物,再送到嘴裡這樣可以刺激觸覺、味覺和嗅覺,從而增強大腦中相關區域的功能。用手指分辨硬幣你可能還不知道!
  • 有人夢遊作畫賣出5000英鎊,有人夢遊猛吃狂增重 | 要不要叫醒夢遊者
    還有有人夢遊遊泳,差點睡在了河裡。2012年8月,美國愛達荷州的艾莉森-拜爾醒來後發現一件可怕的事情,本該睡在床上的她,居然全身溼漉漉地躺在冰冷的河邊。原來,艾莉森從自己的家裡一路夢遊到了河邊,還下河遊泳。說到這兒,就要拋出夢遊界的經典問題了。我們到底要不要叫醒夢遊者?
  • 夢遊有哪些特徵?為啥會夢遊?
    說起夢遊,很多小夥伴或許有所耳聞,但相信大家都太了解。那我們今天就一起好好了解下。首先來個簡單的科普:夢遊症俗稱"迷症",是指睡眠中突然爬起來進行活動,而後又睡下,醒後對睡眠期間的活動一無所知。夢遊症是在做夢嗎?其實不是,夢遊症不是發生在夢中,而是發生在睡眠的第3-4期深睡階段,此階段集中於前半夜。
  • 父母該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看到這樣的場景,劉夢有時候會忍不住多嘴說幾句,提醒母親不要幹預孩子,然而這樣的提醒,卻總是招來母親無情地回擊,有的時候,甚至還諷刺劉夢不能花更多的時間去陪自己的孩子。 母親的回擊,常常讓劉夢感到很氣餒,有時候她也想,如果是孩子的奶奶,恐怕自己早就不客氣地跟她吵起來了,然而現在是自己的親媽,自己又能怎麼辦呢?
  • 老師如此誇獎孩子,其實是提醒你該對孩子上心了,家長莫要理解錯
    其實很多孩子成績差,就是貪玩導致的,在學校貪玩,老師會說,因為他會影響別人的聽課效率。可是在家裡貪玩呢,就會導致作業寫不完、寫不好,總想著好玩的事情,沒有把心用在學習上,課堂上不認真聽,課下又不好好複習和預習,學習怎麼能好呢?老師說孩子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就很明顯,當前這些學習遇到的問題,根本不是純靠智商的,你說古詩背不過怨誰?九九乘法表背不過怨誰?
  • 孩子最怕「輸不起」?聰明家長這樣做!
    ,所以競爭也並不是壞事,而且通過競爭,孩子還能對自己有清楚的了解,比如自己在哪些方面更強,在哪些方面還有一些差距,哪些方面還需要提高,通過競爭都能夠看出來,但競爭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的度,如果過於喜歡競爭,喜歡鑽牛角尖,就成了孩子的壓力或者是心結,這樣就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再關心孩子也別侵犯孩子隱私,「邊界感」的破壞,是對孩子的傷害
    雖說劉女士也是為孩子好,可是自從出現了這件事情之後,母女兩個人的關係就變得冷冰冰的,而且從那以後,孩子再也不願意把自己的事情跟劉女士分享了。其實通過這件事情我們便可以了解到,劉女士並不理解「邊界感」到底是什麼。邊界感的缺失將會讓父母侵犯到孩子的隱私,這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益處。
  • 「自制力」對孩子有多重要?「棉花糖實驗」:能自制的孩子更優秀
    ,但是依舊是有自制力缺乏的狀況,更不要說孩子了。而孩子之所以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缺少的自制力,沒有能夠控制自己的思想與行為,不能夠讓自己專注於當前所做的事情。所以自制力的存在是能夠讓孩子提高專注力,讓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於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讓孩子集中自己所做的事情,就會使得孩子對於事情會投入更大的精力和努力,會使得孩子將事情做得更加極致,更加完美,從而使得孩子在成長當中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穫。
  • 帶孩子看電視,出現少兒不宜畫面時,這樣的做法反而暴露了問題
    所有的家長們都是以為關於兩性問題,小孩子是不需要了解的,孩子們長大後該是自然會懂得的。可是親身經歷過少時的我們,長大後真的懂嗎?後來的我們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吧!然就是因為我們對性方面懂的太少,總是會有些人沒有顧慮到自身的安全性質。很多事情父母不講給孩子聽,不讓孩子儘早的了解到各種知識,將來可能會對孩子產生更加不好的問題影響。
  • 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我們來了解下
    接受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注意孩子的困難和糾正父母的錯誤是學校教師的工作讓它。他們會發現一些學生已經為更廣闊的社會做好了準備他們在家裡被訓練得對別人感興趣。有些孩子沒有為此做好準備;當一個人對一個問題沒有做好準備時,他會說不或者在恐懼中退縮。
  • 父母對孩子過度掌控?了解「刺蝟效應」,讓親子關係保持親疏得當
    有不少家長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所有物,認為有權利知悉孩子的一切。翻看日記、聽孩子打電話的行為實屬正常,也不願意孩子離家半步,想讓孩子時刻留在自己的身邊,限制孩子的一舉一動。但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對孩子掌控過度。曾經有一則這樣的新聞報導:一個未滿十歲的孩子突然離家出走,急壞了父母。
  • 夢遊的人被叫醒會把他們嚇死嗎?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哈嘍,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講的話題是叫醒夢遊的人,會不會。嚇死他們?為什麼有些人會夢遊呢?夢遊是一種睡眠障礙,醫學生稱之為,睡眠中無意識地走動或做出其他無意識的行為,根據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統計3.6%的成年美國人有「睡行症」。所以夢遊還真算得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症狀。